带着仓库养孩子 第62章

作者:三两笙 标签: 穿越重生

  沙地里红薯种了两个品种,一种是板栗薯,一种是糖心红薯,板栗薯被初心做成烤红薯卖,糖心红薯甜分高,则拿来晒红薯干,炸红薯片。

  花生则是全部洗干净挑拣好的,留着年底做成各种口味的炒花生。

  一开始初心只在大集上卖这些,后来随着政策开放,就把生意给做到了县城里。

  虽然路程比大集上要远,但挣得也比大集上要多了两三倍不止。

  镇小学的师?????资水平有限,所以这些年初心都会给安安私下补课。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安安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都是第一。

  眼看着安安要升中学,初心不太想让安安在镇上读中学。

  镇上只有两所学校,一所镇小学,一所镇中学。

  镇中学是前几年才办起来的,里面的老师有限,环境也不好。

  这几年家里也攒了些钱,要说把安安送到市里去念书不太实际,但至少要在有限范围内,选择最优。

  为这事,初心跟余父和余母商量过。

  两个老人自然是一心为安安,县中学肯定比镇中学要强,有条件当然要去县里念中学了。

  只不过两个老人听到中学要住校后,都有些担忧。

  “安安从小到大我都没让她怎么干过活,住校得自己洗衣服吧,还有宿舍里那么多人,万一安安跟人处不来怎么办?”

  “县里离榆树村这么远的路,一来一回,都得要好几个小时。”

  “对了,我听月娟她奶说,打算让月娟在镇上读中学,顺便还能照顾一下底下的弟弟妹妹,月娟跟安安从小一起念书,现在陡然不在一块儿,安安能习惯吗?”

  余父和余母老两口愁得眉头都皱起来了。

  初心能理解老两口的心思,不过同时也有点想笑。

  在老两口的眼中,安安就是个什么都不会干的小孩子,让她一个人住校,肯定得过的邋里邋遢的,连自己都照顾不好。

  初心虽然也疼安安,但从小就让她自己学着干一些生活上的小事。

  平时只要安安不上学,叠被子,扫房间里的地,擦桌子,都归安安做。

  放寒暑假,安安也常洗碗,只不过大多时候都被余母给拦下来了。

  热天的时候,初心还让安安洗自己的小衣服,能不能洗干净再说,至少是学会怎么做了。

  “爸,妈,住校而已,没你们想的那么的难。”

  安安今年已经十二岁,叫十三岁,初一的孩子差不多都跟她年龄一样大。

  以安安的性格,她交朋友的速度快得很,也很少吃亏,所以对于安安住校的事情初心倒不怎么担心。

  “爸,妈,这几年咱们往返县城卖吃食,也攒了不少钱,但我想着这事毕竟不能一天四季的干,能卖多少,还得看老天爷,看庄稼的产出量。

  安安读中学后,以后肯定要上高中,要是成绩好,能考个大学,那学费生活费,都得提前给准备起来,所以我想,趁安安去县中学读书,我就去学校附近租一个房子,专门拿来卖早餐,多少挣一点,也可以就近照顾安安,你们看呢?”

  余父和余母对初心这个儿媳妇一直都很信服,所以当初搞联产承包的时候,老两口才会由着初心的意思,去承包没人要的沙地。

  好在初心也没辜负他们的信任,利用沙地,一点点的把家里给过起来了。

  在整个榆树村,老余家的日子可以说比谁都滋润。

  只不过他们一家子都低调,很少在外面显露,除了隔壁吴婶子家离得近,才知道他们家隔三差五的炖鱼炖肉。

  “这事我跟你妈没意见,挣不挣钱倒没什么,主要能就近照顾安安就很不错。”

  “对,我跟你爸都赞同你干这事,家里的事情你不用操心,你只要把安安给照顾好就行。”

  这事几乎都不用怎么商量,老两口对初心是无条件支持。

  开学前,初心就几次往返县城,找了一家离县中学很近的房子租了三年。

  安安读中学正好要读三年,等升高中的时候,房子也正好到期了。

  初心开过几次吃食店,所以各方面流程都已经烂熟于心了。

  早几年的时候,个体户就已经合法了,县城里也有不少家做各种生意的个体户。

  这会儿的早餐店也不用太讲究装修,大家都差不多,能让人看出是卖早餐的就行。

  安安开学前,初心就把早餐店给开起来了。

  安安的小学成绩不错,所以来县中学报名的时候,一切都很顺利。

  安安从小吃初心跟余母做的饭长大,知道自己妈妈在学校外面开了早餐店后,每天早上都带着同学过来光顾。

  初心的早餐店卖包子馒头蒸饺,因为安安喜欢吃小笼包,所以初心每天早上都会做几笼,属于是限量。

  等安安吃过后,再会把剩下的几笼卖给其他人。

  不过安安的朋友多,被她带着,那小笼包别人都没见过。

  早餐店开了两个月后,附近的居民也渐渐开始光顾初心的店,初心就又增加了一些汤汤水水的早餐。

  一般来初心店里吃早餐的,都是早上赶着上班的,个个都领着工资,也不在乎这几毛钱。

  安安每周都会放一天假,不过由于从县里到榆树村来回太费时间,基本没怎么回去,每次都是余父和余母背着大包小包来县城看望安安和初心。

  本来初心开早餐店是为了就近能照顾安安,她也没指望现在的生活水平,能让她的早餐店能有多好的生意,然而事实跟她想的有些出入。

  一开始初心开打算,等安安放寒暑假的时候,她的早餐店也跟着放假休息,等开学后再开门。

  可随着附近的光顾的居民和上班族越来越多,初心就想着干脆开到腊月里。

  开始放寒假后,安安又回到榆树村,不过她从小跟初心都在一块,离开时间长了也不习惯,所以隔三差五就跟余母一起来县城。

  早餐店一直开到小年那天,才正是关门放假。

  当初开这个早餐店,余父和余母都没指望能挣钱。

  可当初心把帐详细算给他们听后,老两口都被震惊到了。

  “就你那个巴掌大的店,半年就挣了这么多?”

  大城市里的工人工资多少,余父和余母不清楚,但他们老两口经常去县城里卖东西,所以大致听说过县城工人的工资。

  一般点的每个月在三四十块钱左右,好一点的能有七八十块钱。

  可他们儿媳妇开早餐店,半年就挣了七百多块钱。

  其实准确来说,还不到半年,初心开店的时候,安安才刚开学,所以算起来只有五个月的时间。

  “这还是咱们县城人少,要是在市里,肯定挣得还多一些,不过这几年就算了,等安安考高中的时候,再考虑换个地方开店。”

  余父和余母倒没有初心想的这么多,他们觉得一个月挣一百多已经是很不错了。

  不过俩人也没阻拦初心,一家人过日子就得心齐,不能因为不懂就拖后腿。

  过年家里准备了丰厚的年货,家里一人做了一身新衣服,安安则是一个人做了三套。

  余父和余母本来不想花这个钱,但初心一直坚持,老两口只好忍痛接受了初心的大手大脚。

  不过换上新衣服后,老两口倒是美滋滋的,到处跟人炫耀儿媳妇的孝顺行为。

  过年期间,安安跟吴月娟俩倒是一样玩的好,丝毫没有因为半年不在一起,而使她们的友情减分。

  只不过俩人在一起玩的时候,吴月娟经常对安安露出羡慕的眼神。

  以前小的时候没有想那么多,现在读了中学后,吴月娟才意识到安安的生活过得有多好。

  虽然俩人同样都是农村人,但安安一看就不像是农村出来的,尤其是穿上新衣服,就像是从城市里下乡走亲戚的人。

  安安跟吴月娟说了许多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吴月娟也跟安安分享她们中学里的事情。

  余家的亲戚不多,大年初一基本上就走完了。

  初心早八百年跟原主的娘家闹翻,所以初二也不用跟其他家媳妇一样,还得回娘家走动。

  出了正五,初心就回县城开门营业了。

  作者有话说:

  还有一更~

  第 51 章

  县中学要二十号才开学, 安安留在榆树村跟吴月娟她们玩了几天,十几号的时候就让余父送她来县城了。

  安安在镇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都是班级第一。

  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 学校都会给前三名发奖品, 镇小学经费不多,奖励也只有铅笔和作业本。

  县中学就不一样, 每个年级都有两三个班, 要是能在考试的时候排到年级前三,奖励还是很丰厚的。

  平时考试不算,期中考试, 考到年级前三名,会发杯子、钢笔、笔记本。

  期末考试还会发奖金, 年级第一发五块钱, 第二名三块, 轮到第三名就只有一块钱, 另外还有一切物品奖励。

  安安刚来县中学第一学期, 跟从小在县里读书的同学比还有一些差距, 所以她一直没能挤进前三。

  下学期开学,安安是奔着拿奖金去的, 所以学习上头也更加认真了。

  初心还听安安说,她们几个班级里成绩好的同学, 相互组成了学习小组,互相帮助,争取把年级前三的位置留在自己班级里。

  对此,初心只能在背后给她加油了。

  好在学习小组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期中考试过后, 初一的年级第二和第三名都在安安班上, 安安是第三名,跟第二名的?????班长只差了一分。

  安安拿到的奖品是一本一厘米厚的牛皮纸笔记本,周末放假的时候,她拿回家美滋滋的送给初心,让初心拿来记账。

  初心一直以来用的都是那种薄薄的作业本记账,一本记不了多少,堆了有十几本。

  初心收下笔记本,但却没打算用。

  怎么说也是安安第一次考试的奖励,留着当个纪念。

  第二周的周末,余父和余母带了东西来县城,看望安安。

  老两口知道安安考试拿了奖品,笑的见牙不见眼的,一个劲儿的夸安安有出息。

  “爷爷奶奶,你们等我期末考试拿了拿奖金,我给你们买肉吃!”

  安安觉得她给妈妈送了笔记本,爷爷奶奶自然也不能落下。

  余母笑的合不拢嘴,“好,那我跟你爷爷就等着安安的孝敬了。”

  余父笑呵呵的,跟着连连点头。

  为了能实现自己许下的诺言,安安在学习上也是更加的刻苦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