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149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不过率先拿出来的信件,还是潞州知州所寄。

  应该是潞州知州田兴志出发回汴京之前寄的,上面问候自不用说,又讲自己应该是去工部任职,还调侃,纪炀如果再修运河修路,他更是能帮忙。

  仔细想想,田大人去工部并非偶然。

  工部虽然各处提及不多,但负责的则是屯田,虞部,水部等差事。

  具体便是造东西,印钱,修河渠,修城郭宫室等等。

  再想田大人在潞州做的差事,以及他在时,潞州运河加宽加长,下面开耕再有增多,许多城镇扩张。

  所以也有预见。

  上次工部的人修完运河,可是又去潞州城坐了几日。

  估计那会就已经有些定论。

  但事情没定下,知州田大人也不好多说。

  能进六部任何一个部门,都已经很好了,对这个偏远小州的知州来说,是个不错的去处。

  看信件里,应是对此还算满意。

  信里更说笑,能去工部,说不定跟纪炀请求汴京给他修运河有关,放在哪都是个大功绩。

  纪炀没那么脸大,可能有运河功劳,也有他临时安抚凉西州,以及潞州治理很好的功劳。

  后者才是最大的原因。

  但田大人去工部,对他来说自然只有好事。

  他倒不用修路修运河,但修桥,加固城墙,那还是要的。

  这两个一点也不比修路修运河简单。

  收起信件,五姑娘那边也已经看完了,惊讶看向纪炀,把信递给他。

  林家的信自然要问两个人如今生活如何,身体可好,又问五姑娘适不适应。

  后面则是一些朝堂上的事,只是叙述,并未表明自己的倾向。

  这约莫就是朝中有人的好处,很多事都不用打听,那边都知道他想听什么。

  汴京那边还是一如往常,林家这边有纪炀去灌江府,梁王那边也不示弱。

  这些事在汴京的时候,几方人都跟他通过消息。

  梁王那边千挑万选,选了个远方子侄,竟然也有些宗室血统,还算强干的一个年轻人过来,就去太新县隔壁的今安县。

  明显要跟林家的纪炀比一比,看谁更厉害。

  可信件寄出时,这位还没出发,再加上天寒地冻,宗室那边的人估计要年后才能来。

  林家还说,不用管今安县的新知县,他们那边也不会主动挑衅。

  毕竟大家都想做出成绩给上面看看,内斗的场合不在这种边陲之地。

  纪炀见此放心了些,看来梁王虽然自大,但还是有点谱的。

  毕竟整肃太新县内部的问题都要费些周折,再来个外部问题,那就会格外麻烦。

  但有些事不得不防,在宗室那边的人去隔壁今安县之前,他这边很多事,总要有个了结。

  就算不了结,也要暂时熄火,勉强把大家整合到一起。

  剩下的也没多说,只讲林家也让王伯帮忙送了东西过去,希望他们两个好好的,以后汴京相见。

  最后提到,林家大公子林启,年后也要出去外放,只是让纪炀知悉,并无其他意思云云。

  当然信里不会说那么直白,属于明白就行那种。

  五姑娘知晓京中还是照常,心里倒不知道说些什么。

  但又觉得意料之中,自己在汴京这些年,其实一直都是这么回事。

  其他信件多是好友们送过来,滕显还着重说了葫芦动画收益如何如何,让他安心,需要银子再取。

  暂时应该不用说了?

  收好信件,纪炀安心不少,汴京没什么变化,熟悉的田大人去了工部,都还行。

  刚把这些信收好,从外面回来的玉县丞等人已经进门。

  众人看着一脸欣喜。

  韩潇先开口道:“扶江县官学有个叫江春的学生,大人还记得吗?”

  “江春?江小五?”纪炀自然记得,这可是他们扶江县学问最好的学生。

  还过了州试,年初的头一次院试也过了。

  等会,现在眼看到十二月,也就是第二次院试也考完了?

  玉县丞满脸欣喜地点头:“上面学政巡查,十一月上旬开始第二次院试,中旬放榜,他考过了!”

  “扶江县头一个秀才!”

  好事啊。

  怪不得大家都很高兴。

  玉县丞,凌县尉,卫蓝,都是扶江县的人,他们县里头一个秀才,怎么能不高兴。

  韩潇不用讲,好歹也是他们韩家夫子教出来的。

  怪不得他们四人来的时候那么高兴。

  大家一来,平安就给众人倒了五姑娘熬的红枣茶,又围着炉子吃些烤芋头,身上暖和起来。

  还好这厅堂够宽敞,否则还不够他们坐的。

  五姑娘见他们有话要说,原本想带着孩子下去,纪炀却笑:“没什么是你们不能听的。”

  五姑娘不用讲,心思通透之人,平日也有许多好主意。

  俩孩子年岁不算小,口风也紧,听就听吧。

  其他人自然没意见,反正这屋子里都是自己人。

  最近一段时间,纪炀在忙,身边的手下自然也没闲着,现在一一报告来这之后探听到的消息。

  大家也不拘谨,都抱着红枣茶围着火炉说话。

  玉县丞先道:“太新县的卷宗我几乎都翻过,里面多是裴地的资料,刘地,鲍地,基本上没把各自原先衙门的东西拿过来。”

  “不过手下小吏倒是派了过来,现在一共十五个小吏,一家五个,非常平均。”

  “但因为刘县丞存在,所以刘地的小吏最得重用。”

  玉县丞私下去了解的,肯定是县衙小吏,小吏基本都归他管。

  卫蓝以前是副捕头,现在了解的也是捕快。

  但说起捕快,他有些无奈,开口道:“太新县共有五十个捕快,裴地自己有二十,剩下三十则是刘地,鲍地一人一半。”

  五十个捕快?

  纪炀都挑挑眉,边陲之地,确实武德充沛。

  卫蓝又道:“这自不用讲,可以说是裴地的人说了算了,捕头副捕头都是他们的人。”

  剩下的凌县尉跟韩潇,两个人则跟前面不同。

  县尉负责县里治安,可手里没有一个兵士,有定江关的吴县尉吴指挥使在,他基本不会有太大作用。

  但不代表他就没用。

  这一个多月,凭借他的好枪法,跟裴家私兵联系甚多。

  “私兵多懒散,都是裴家的心腹,平日里私兵家种田不怎么收田税,所以甘愿给他家卖命。”凌县尉道,“私兵里还有两个人,看着像是正规军出来,说是原定江关兵士。他们两个带着,私兵才有些模样。”

  “裴家私兵除了听这两个人的话之外,那就是裴家主,还有裴家军师的话。”

  “不过对裴家军师不大尊敬。”

  因为是在裴地,自然对裴家了解多了点。

  原来私兵是这么来的。

  还有正规的将士领着,所以抵抗外敌的时候才可行。

  纪炀想到守卫定江关的吴指挥使,这两个人会不会跟他有关?

  这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是这样,那裴地的情况比他想的要好点,看似裴家把持,其实内里有吴指挥使才是定海神针。

  但吴指挥使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内里的百姓他也无能为力。

  裴家还有个军师?

  不过也符合他们的风格。

  纪炀点头,凌县尉又说了最近裴家内部矛盾的事,这跟韩潇要讲的重合一部分。

  韩潇跟着纪炀,自然不止教方言,更多时候还在联系以前认识的农户,还有一些稍微小点,依附裴家的人家。

  韩家走了之后,裴家自然肆无忌惮,但吴指挥使去了几次,算是安生,还跟之前一样。

  但裴地能走的百姓几乎都走了,留下要么负债,要么不敢去未知地方,要么是裴家的家奴等等。

  这些人见韩潇回来,自然高兴。

  在他们的影响下,不少人对纪炀也有好感,特别是一些百姓,看着韩家的面子上也会信任一两分。

  裴家的恶行,让许多人已经忍受不住。

  其中一些私兵,私德败坏,强占民女,但裴家主只当看不到,反正他们这地方,这些事情都很正常。

  而此时的裴家主没心情管这些。

  最近裴家的矛盾,自然跟纪炀点的那句话有关。

  有人吃下裴家一年十万两白银。

  这个数字让裴家主自然坐不住,裴县令最近一段时间经常不在衙门也正因为此事。

  经过他们家彻查,已经清理出来不少人,直接砍了之后埋在乱葬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