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35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爽文 穿越重生

  不过这身打扮在扶江县,已经是顶顶好的了。

  但他本身跟着衣服有些格格不入,手上脸上的风霜肉眼可见,明显是做惯辛苦活的。

  这会凌县尉正带着他在衙门口候着,想要求见纪炀。

  捕快卫蓝小声道:“这位是常华县的大户,听说家中有五百亩田地,更有山林少许,下面的佃户都有数十家,手底长工短工也有数十。”

  这里说的大户,可以当做小地主看待,佃户便是自己没有土地,只好投奔到大户家中,租种他家的土地,被称为佃户。

  但所谓的大户,其实自己也要耕田种地,他家同样也要劳作,不过日子自然比旁人要好上许多。

  如果这种门户再发展发展,可能就是真正的地主了,那就是另一层面的事。

  等纪炀点头,凌县尉带着中年男子进到办公的厅堂。

  这男子刚到便要跪地磕头,凌县尉一把拉他起来,嘱托道:“我们知县大人不喜人下跪,你还是赶紧起来吧。”

  男子有些茫然,不过很快转换好情绪,深深朝纪炀鞠躬,态度恭敬谦卑。

  这让纪炀想到平日的传闻,隔壁常华县知县讲排场爱面子,只怕也是从那里形成的。

  纪炀抬头让他坐下,笑道:“你是常华县的人?为何来扶江县衙门?”

  这人刚坐,又被知县老爷问话,下意识起身答:“小的确实是常华县人士,今日过来,是想求一件事。”

  虽说心里早有准备,但听到这位姓常的人家开口求化肥,还是笑了笑:“你的意思是化肥价格有些贵,若你多买的话,能不能少一些?”

  “是这个道理,化肥作用小的知道一些。之前来扶江县的货商是小的远方亲戚,他家冬日种的东西都用了化肥,那长势实在喜人。又听你们这过去赶集的百姓提起,便知道化肥肯定是好东西。”

  常德江一提起化肥跟田地,就有些止不住,直到凌县尉提醒,这才发觉自己说得太多,唯恐知县老爷怪罪。

  说白了,就是化肥的名声已经传到常华县,两个县的距离不算远。

  扶江县这边还会去隔壁县赶集,那边还有运河可以寄送书信等等,自然常常过去。

  再有年前买化肥的货商,年后也买了化肥的菜贩裘冬欣。

  消息灵通的,自然知道怎么回事。

  如今常德江过来买化肥,也只是个开始。

  他先去了凌家湖,听闻三文钱一斤,仔细算了算,三文钱一斤也能赚钱,但到底不如人家本地一文一斤划算。

  就算他那五百亩田地,买上几千斤,照样不还价。

  任凭他舌灿莲花,凌里长并不松口,到最后只讲这是官府帮忙做起来的买卖,定价他们说了也不算。

  可常德江从西边的常华县过来,先看了扶江县西的凌家湖,玉家湖稻田,又在到县城时望见扶江县西边的麦田。

  这一看更坚定买化肥的信心。

  看看人家这麦子多好啊,三月种下的麦子,现在四月中旬,绿油油一片,让他这个从小种庄稼的人稀罕的不行。

  如果自家跟自家佃户也用上化肥?那大家更不愁吃穿啊。

  常德江索性整理好自己衣裳去见当地知县大人,这衣裳还是他爹传下来的,他家虽说有不少田地,可该省还是要省,这是他家的家训。

  不过他敢来的一个原因,也是扶江县百姓每每提起他们的小知县,语气带着敬仰之外还有些亲近。

  说他们小知县人可好了,平易近人的很,见他也不用跪拜,得空还能闲聊呢。

  这会站在小知县堂下,常德江似乎有点明白扶江县百姓的意思。

  他们的知县大人,跟常华县的知县老爷,似乎很不同。

  自己知县老爷,唯独对更大的商户农户客气,他这种小农户,是不屑正眼瞧的。

  纪炀听常德江说完,稍稍点头,笑道:“原来是这事,既然买的多,那自然要宽松些,只是我不管这些事。”

  “今日你既来了,那就定个购五千斤以上化肥,便送五百斤。”

  说罢,纪炀抬抬头:“本就是些俗物,不好多聊,送客吧。”

  原来的价格是三文钱一斤化肥,现在则是五千斤送五百,折合下来两文七分多一斤。

  也算便宜了,只是没便宜多少。

  常德江见扶江县知县不愿意再聊,只好点头,确实少了些银子。

  按照常德江的经验来看,如果用了化肥吗,那增加的产量绝对能回本,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所以这个价钱也能买?

  等会,买五千斤送五百斤,那买一万斤呢?

  可他手头就那么多田地,用不了那么多化肥啊,买来要是砸手里怎么办?

  纪炀看着常德江离开,稍稍挑眉。

  买五千送五百,买一万自然送的更多。

  你手头田地不多,但别人有,自然会有要买一万斤的人再来谈。

  越往后,买的化肥越多,价码更优惠。

  等到最后,不用他提醒,常华县需要化肥的农户便会商议好,集体过来买化肥,只有这样才会有最优惠的价格。

  可谁来谈呢?

  这人非常华县知县莫属。

  他们知县就算不想来,也会被县里真正大户们撺掇过来。

  等他们知县过来,自己把化肥降到一文钱一斤都行。

  可他要的,那就不止银钱。

  纪炀看看平安给他倒的茶水,啧啧道:“我馋他们运河很久了,真的很久很久了。”

  如今化肥这个诱惑已经抛出。

  就看常华县里的大户,还有知县上不上钩了。

第31章

  扶江县条件已经抛出。

  买五千斤化肥送五百斤。

  但是再想往上谈价格, 已经找不到人了。

  也是,人家毕竟当知县的, 哪能说见就见, 他们常华县的人连自家知县大人都看不到,更别说别家知县。

  可常华县也有明白的人,再有纪炀让人放出去风声, 如果常华县知县愿意去找同僚扶江县知县说说人情,这事也许能成。

  就算不能降价太多,降五分六分的, 对许多农户来说都会很满意。

  其实这事确实传到常华县知县耳朵里,可他一听是扶江县, 满脸不屑:“什么破县, 还敢让我去找?咱们马上成为上县, 他们呢?下县中的下等。能有什么好东西。”

  说罢, 这位知县便去钻营潞州城的关系, 今年是他留任最后一年,提前走好关系, 赶紧离开常华县去潞州城任职。

  常华县再好, 能好得过潞州城?若今年走不了, 还要在这再等三年。

  他哪有功夫管这些。

  所以常华县几个大户找了几次, 皆没什么作用,更有财力的船运人家则对化肥不了解,也不管这些, 自然不掺和。

  所以从四月中旬折腾到五月初,眼看着人家扶江县的麦子稻子长得极好, 也只有继续买三文钱一斤的化肥了。

  好在大家都算了, 以化肥的增产数额, 三文钱的化肥也合算,不行少用点呗。

  只是人家扶江县,化肥便宜不说,人家还能提前预支,所以地里化肥用得足足的,只要勤快,那地里庄稼叫一个好看。

  这一瞬间,有些常华县百姓竟然起了来扶江县的念头。

  当然也只是想想,常华县好歹是中县,那是要成为上县,他们也不会去穷地方。

  倒是有几家没地的佃户,他们本就没有土地,依附有地的人户生存,其实去哪都一样,如果去扶江县开荒也行?

  主要一文钱一斤的化肥实在诱人。

  而且人家那边开荒地的话,知县大人还优先给农具跟耕牛使用,这些租金同样可以预支不要利息,并且能用劳役偿还。

  佃户们倒是商量过几次,不过一直没下决心,就算真的要走,也要等今年收获之后再说。

  常华县百姓估计想不到,他们知县不去找纪炀说情,最失望的还是纪炀本人。

  这么好的物件,常华县知县不想要?

  可惜他也不能主动去找对方,否则像上赶着一样,但纪炀也不着急,总有对方找上门的一日。

  钓大鱼需要十足的耐心,他完全不着急。

  而且他这边事情一堆。

  如今早已播种,庄稼也长出来,是时候组织今年的劳役。

  此时要提的,自然是百姓们税收三种形式。

  大家比较熟悉的实物跟货币形式,还有一种则是劳役形式。

  前面两者可以互相兑换,后者则是规定百姓必须服兵役或者力役,也就是劳动力。

  说白了,要为官府干活,否则大量的宫室,城池从何而来。

  这里力役甚至包括运送官物,追捕盗贼,以及等等能想到的事。

  在先秦再早时期,劳役之重让百姓苦不堪言,按照当时的规定,十天里,有三天要为官府服劳役。

  史书里常说的赋役沉重,民不聊生。

  不止指交税交粮食多,同时也指徭役过重,一年到头一半时间,都在为官府王侯修宫殿,自己田地荒芜还要交税,百姓能不造反?

  所以渐渐演变成后来的模样,到汉时,已经从十天里服徭役三天,变成丁男每年只需服劳役一个月,一生中戍边一年,当兵一年。

  其中每年的劳役还能折成银钱,人可以不去。

  为了缓解百姓跟权贵之间的矛盾,越往后规定的时间越少,如果超过规定赋役时间,可能免税等等。

  到承平国初期,劳役的一天已经变成一年二十天,这二十天任由当地长官征调,超过时间则要给百姓役钱。

  不过规定是规定,能不能做到,百姓苦不苦,其实还要看当朝皇帝,当地长官的意思。

  若当地长官是个好的,也不会太过劳累他们,就算真有工事要修,也会给够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