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 第140章

作者:悠闲小神 标签: 穿越重生

  至于更加好用的兵器,徐家仓库里现在已经堆满了半个仓库。

  家中总账是在徐月这边管着的,虽然研究室内的空间有不能进去的风险,但现在再也没有比她这里更安全的地方,所以账本什么的都还在研究室里放着。

  徐月每看一次总账,心脏就要猛跳一下。

  因为阿爹阿娘实在是贪得太多了,看得她心惊胆颤。

  但徐月更清楚,自家就是要靠着这些贪下来的铁矿才能立起来,没有利刃在手,什么都是浮云!

  看着兵工厂后面小路上源源不断送进来的铁矿石,徐月又默默瞟了一眼研究室内的总账目。

  嗯,果然还是会心跳加速呢。

  但又有种诡异的满足……

  徐月深吸一口气,不再看那让自己心跳加快的兵工厂,目光转到了她最关注的学堂这边。

  文昌耀已经是初一班的班长了,还混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大鸡腿,现在正拿着语文课本,带领班上同学们背诵课文。

  他们读的是鲁大师的狂人日记,里面的吃人,在这些孩子看来,完全是可以想象的画面,所以背诵起来,便觉十分顺口,仿佛就是在读自己没到徐家庄之前的经历一样。

  这批学生中,有几个表现得很突出,文昌耀就不说了,有基础,又肯学,班长地位不可撼动。

  另外一个引起徐月注意的,是乃娃的妹妹福宝,小姑娘在算术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君梅亲自带了她一段时间,小姑娘现在已经开始自学初级三的数学了。

  这种天赋,当老师的崔元和光禄海都吃了一惊。

  而且她从头到尾都学徐家新式知识,和两人这种中途接受现代数学的还不太一样。

  后进的因为以前的固有观念,许多概念接受起来反而不如福宝理解得快。

  假以时日,这小姑娘在算学上的成就,肯定比他们还要厉害。

  徐月听着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只觉得我社主阵营的未来,一片光明!

  ……

  一场忙碌的秋收过后,北方的气温骤然降低。

  异常气温,在这个时代视为不吉之兆。

  此时,公孙瓒手下负责上计(统计)的官吏刚清点完粮库,因为春耕前的种田技术改革总动员,今年大丰收,全郡粮食产量比往年高出五成,这可把主管农桑的田曹高兴坏了。

  可明明是这样高兴的时候,却出现了极端天气,降温的第一晚,公孙瓒就来找徐大,让他算一卦,测一测吉凶。

  照他看来,如今并州几郡太守都表示要捧自己做老大,并州已经是囊中之物。

  加上渔阳、上谷、渤海三郡今年的大丰收,他都开始计划来年拿下冀州了,可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出岔子。

  公孙瓒冲进房门来时,徐大正在计算今年三郡的盐铁产出,嗯,算的是自己暗度陈仓的那一部分。

  冷不丁被人撞门,心中一跳,好在他早有经验,不慌不忙合上账目,同时淡定抬头,看向来人。

  毕竟,敢踹他门的人,除了家里那母子四个,就只剩下公孙瓒了。

  用脚想,徐大就知道来的是谁。

  得知公孙瓒着急忙慌的来找自己居然是要自己算一卦,好险没翻个大白眼,心道:大哥你不是不信邪的吗?怎么突然又搞起卜卦测吉凶这种事了?

  难道……是被他之前托梦的事搞出来的连锁效应?

  心里吐槽归吐槽,老板的要求徐大一个打工人也不能拒绝,便随手在院子里捡了两块石子,开始卜算。

  “噼啪”两块石子在地上炸开,公孙瓒凑上去看,什么也没看出来,又抬头看向徐大,“别驾,这卦怎解?是吉是凶?”

  别驾全称别驾从事史,相当于现在省监察局长秘书,为州刺史(现为州牧)身旁佐史。

  你说幽州现在的州牧是赵虞,徐大跟在公孙瓒身边怎么就成了别驾从事?

  那是因为,赵虞已经上书朝廷,举荐公孙瓒去当并州牧。

  至于朝廷同意不同意,那就不关他们的事了,反正年后公孙瓒就要挪窝准备去并州上任。

  又因为这次拿下并州有徐大很大一部分的功劳,是他亲自带领使团前往并州赈灾,并说服了并州上党、太原、雁门等多郡太守共同推举公孙瓒出任并州牧。

  所以,徐大归来之后,公孙瓒立马封他做了并州别驾从事史。

  徐大这升官速度可以说是坐飞机一样快了,不过一年,就从一个小小谋士干到了一州别驾。

  只是,这里面的水分有多大大家都清楚,公孙瓒往并州这一去,一州之地上便有两个州牧。

  因为原来的并州牧还没被撤下去,这是袁昭的盟友,也是袁昭推举过来的并州牧。

  若是朝廷那边不同意,又派一个并州牧过来,兴许三个州牧还能凑一桌打个斗地主什么的。

  说远了说远了,且说现在二人跟前这卦,徐大看得是眉头直皱——吉凶难测!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好坏各一半,事在人为。

  这卦象说出来,徐大自己都觉得自己很像城南门洞下两个钱给算一卦的江湖骗子,说了和没说没什么两样。

  公孙瓒:“……”

  行吧,那今年就多收点税,以备不时之需好了。

  加税?

  徐大委婉劝说:“照往年惯例收税便已足够,好不容易人心安定,冒然加税,恐使人心涣散,动摇根基啊。”

  公孙瓒就是我不听我不听,准备好粮草马匹以待大战才是正经事!

  再说了,今年粮食不是还比往年多了五成吗?

  我只加一成而已,他们还剩下四成呢!

  “此事,就有劳别驾了。”冲徐大尊重的一抱拳,留下这么一句话,公孙瓒便离开了。

  徐大仰天轻叹:“造孽啊~,你是只要一成,可这一层层剥削下去,今年百姓们好不容易多出来的五成,怕是都留不住了……”

第218章 我乃常山赵子龙

  转眼,又是半月过去,挂在空中,明晃晃的太阳突然被黑影吞没,整个世界都暗了下来。

  是日全食!

  徐家庄上的学生们惊奇的大声喊道。

  然而,庄子各处正在忙碌着的庄民们已经全部跪了下来,请求天神饶命。

  直到王氏一声重喝,众人这才如梦初醒,后知后觉的想,这事他们在学堂里学过啊!

  这不是天神降罚,而是太阳和月亮自转时交错形成的日食现象。

  这种自然现象,虽不多见,但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发生,要是一直观察着,掌握了规律以后还能准确算出日食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呢。

  这么一想,庄民们慢慢从地上站了起来,整个徐家庄上的庄民,全部仰着头,静静观测这难得的日食现象。

  崔元和光禄海还有点心慌,但也不愿错过这样的机会,领着学生们,战战兢兢的在学堂外的空地上观测日食,还留了日食观后感的课后作业。

  但在徐家庄之外,各种天罚的流言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公孙瓒越发觉得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加紧催促手下们增收粮税。

  不止是他,身处各地的诸侯军阀们反应更激烈,开坛作法,驱除厄运,以求平安。

  到了十月初,天空阴云密布,纷纷扬扬飘起雪花,冷空气到来,把毫无防备的书院学子们冻得全部染上了风寒。

  院长看这架势,知道课上不成了,便遣散学生们,让他们各自家去。

  提前放假,最高兴的就是徐大郎,再也不用每天早起去听那些之乎者也了。

  徐月心情也很不错,她现在十分想念家里的热澡堂、暖地龙、还有食堂的饭菜!

  只有徐二娘,心情有点低落。

  书院放假,就代表着她和赵公子要等到明年开春才能见面。

  这漫长的三个月啊,她都不知道弱不禁风的赵公子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

  看着高高兴兴和徐大郎一起打包行李的徐月,徐二娘又一次缠着徐月,让她给药。

  赵公子的病很明显,就是肺痨,只不过他有殷实的家底做后盾,好吃好喝的养着,所以才是现在这个弱不禁风的状态。

  要是换做穷人家,身体早就败坏透,人都已经入土了。

  徐月还是不答应,而且这次她有正当理由。

  “姊姊,我们连他是谁都不知道,怎敢给药?”徐月难得的板着一张小脸,认真说道。

  赵公子现在和姊姊时常待在一块弯弓射箭,她偶有陪同,虽不如朋友这般熟稔,但也有来有往,算是经常一块玩的同学。

  看到同学受到病痛折磨,她自然也想过帮助他减轻痛苦。

  而且她也确实有这么做,只不过给的药都是不痛不痒的类型罢了,好不全,但也败不了,还能给他增加一点血气。

  对一个连身份都不清楚的人做到这样,算是仁至义尽了。

  况且,他现在连她姊姊的男朋友都算不上,两人只是他逃她追,他插翅难飞的状态,她凭什么要把珍贵的药给他?

  最最重要的是,他对她阿姊爱答不理的,凭什么呀!

  徐家五人就没有一个不护犊子,徐月不想还好,越想越气,忍不住重重“哼!”了一声。

  再想起赵公子那双优郁的眼,仿佛心中压着无数愁绪的模样,她就觉得这个人身世不简单。

  心思这么重,性格这么忧郁,仿佛背负着什么难以承受的东西似的,这样的赵公子就像是一个不断吸取周围一切光亮,却永远也无法将他照亮的黑洞。

  姊姊身上的阳光就算源源不断,遇到这样的黑洞,怕是要不了多久,她就会感到疲惫了。

  徐二娘看着气呼呼的妹妹,只能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一把将她从身后抱住,好一顿蹭,直到把人哄好,这才松开。

  之后,就再也没提要给赵公子拿药的事。

  但这并不妨碍她在放假前,给赵公子送去各种附了魔的用品。

  至少得保他活到明年来见她不是?

  徐二娘既无奈又心疼的摊了摊手,挥别赵公子和其他同学们,和兄长妹妹一起骑马离开了书院。

  地上已经落了一层薄薄白雪,兄妹三人都披着附过魔的披风,头上带着同款的羊绒帽,加上本身修炼体术和内功心法,寒冷的飘雪根本无法影响三人的速度。

  马儿疾驰在宽阔的道路上,突然,几道人影出现在前方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