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 第146章

作者:悠闲小神 标签: 穿越重生

  所以,还要不要留下来吃这顿香喷喷的火锅呢?

  张飞和赵云对视一眼,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徐家人透露出来的信息便是,他们大哥已经被徐家踢出局了!

  并且,对待他张翼德的态度,也是可有可无。

  唯独对他三弟赵云,招揽之意简直不要太明显。

  张飞多少心里有些不服,武人不服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公平的来一场决斗。

  他险些要拔出刀来,幸好赵备和赵云眼疾手快,忙将他摁了下来。

  赵备倒是想留下吃火锅,可他才说了要去照顾甘夫人,又怎么留下?

  倒是张飞和赵云二人,他建议他们继续留下来尝尝这肥羊卷的滋味。

  看到赵备准备独自退去时,徐大和王氏的眼睛立马眯了起来。

  这招以退为进,着实狠狠拿捏住了要同大哥同生共死的张飞和赵云。

  王氏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浓浓的失落来。

  这是痛失人才的遗憾。

  “多谢夫人好意,但我兄弟三人自结拜之日起便立下誓言,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大哥不得如此享受,我们兄弟二人又岂敢留下单独享受?”

  赵云重重一抱拳,说了声:“请恕我等失礼!”

  说罢,跟着赵备,一起离开了徐家大宅。

  三兄弟离开后,私下里心中如何忐忑、如何惴惴不安,无人知晓。

  徐月只知道,今天这顿本该香喷喷的火锅,没那么香了。

  阿娘根本不动筷,倒是阿爹殷勤得很,不停把烫好的肉往阿娘碗里夹。

  哥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有锅里肉,自然不受影响。

  阿姊却还有点为刚刚张飞那一瞪介怀,叉起肉卷,嘎巴嘎巴大力咀嚼,也不知道能不能吃出肥羊卷的滋味。

  徐月看着满满一盘的肥羊卷,咽了口口水,撩起衣袖就开干。

  天知道她惦记着顿涮火锅多久了,现在美食当前,先吃了再说吧。

  许是徐月吃得太香,桌前本来各有心思的几人忍不住唾液分泌加速,干脆放开纷乱的杂念,决定先享受当前美食,吃饱了再去想这些乱七八糟的。

  一时间,明亮的宽敞屋子里,只有火锅“咕噜咕噜”的冒泡声,还有一家五口大口吃肉的咀嚼声。

  吃饱喝足,一家五口清闲的靠在桌边,徐大当先开口。

  “不如杀了?”他这话虽是问,但语气确是肯定的。

  不过话音刚落,王氏就扔了一根被徐大郎啃得干净的骨头棒子过来,“无缘无故,杀什么杀!”

  徐大灵活避开飞来的骨头棒子,一本正经的说:“幼娘也说过了,这三人不是泛泛之辈,既不能为我所用,将来必定会成为你我前进道路上的阻力,不杀留着过年吗?”

  不得不说,徐大这个逻辑是有几分道理在的,只是从普世价值观上来说,这未免有些不厚道。

  王氏不认同,暂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转而看向徐月兄妹三人,“你们怎么看?”

  徐大郎一脸兴致缺缺,“幼娘怎么看我就怎么看。”

  徐二娘倒是有点认同阿爹的观点,但想想甘夫人的大肚子,心中触动,没有说话。

  于是,所有人都看向徐月,只把徐月看得莫名紧张,好像那三人的生死将由她来定夺一般。

  想了想,徐月道:“他们和咱们收来的孩子不一样,与崔元光禄海他们更不一样,前者完全接受了新思想新教育,后者由于是纯粹的学士,对他们来说,能够不断学习新鲜东西就是好的。”

  “但赵备不同,他年纪略历都摆在这,倘若再年轻个十岁,咱们尚有可能将他改变,但现在他的思想已经成熟,也深受这个时代主流价值观的影响,想改造他,太难了。”

  “除非……”

  徐月顿了一下,家中四人立马正襟危坐,给足了面子,表示自己虚心在听。

  徐月被家人们这严谨态度弄得有点尴尬,但还是强撑着继续说:

  “除非,他所依靠的体系已经完全崩塌,在生存面前,不得不接受新的主流思想,改变自己,以求存活,就像是前朝大臣为了保持原有的地位,迎合新朝去改变自己那样。”

  徐月点点头,表示自己的意见发表完毕。

  徐大四人面面相觑,心想着,就算现在这个王朝覆灭,下一个也会立马顶上来,只是换了个国号,余下的还是和以前一模一样。

  但显然,王氏想要的可不是一个和以前一模一样的东西。

  她终于开口,摆手道:“先这样吧,留个恩情在,以后不至于互相之间太难看。”

  王氏看向徐大,“赵备显然是奔着投奔公孙瓒来的,你不如遂了他的意,卖他这个人情。”

  “况且,这也不一定全是坏事,你不是天天喊公务太忙,这下有人帮你分担,不是更好吗?”

  王氏忽然笑了起来,看着徐大的眼神满是戏谑。

  徐大被她笑得耳尖一红,偏过头去“嘁”了一声,表示自己的不屑,但嘴角还是忍不住疯狂上扬。

  不过这大冬天的,有什么行动都得等年后。

  于是,赵备三兄弟就这样在徐家庄上住了下来。

  只是王氏心里到底是不是真的对赵云死心,就不得而知了。

  徐月总能看到阿娘时不时往集市那边去,明面上说是去看正在训练的学员们,实际上溜达着溜达着,就进了旅馆。

  或者是遇到赵云,两人单独站在田埂边,看着皑皑白雪,说着兵马军事,一副相谈甚欢的模样。

  而阿爹,就站在家门口的院坝上,拢着衣袖,面无表情的看着山下田埂上的两人,眼中晦暗不明。

第228章 大雪塌房

  腊月里,又下了一场大雪。

  就连自幼长在辽西郡这样极北之地的光禄海都说,今年这样的大雪,是他有记忆以来,最大的一次。

  就算徐家庄内准备了火炕、地龙、充足的炭火,腊月这场大雪落下来时,集市便开不起来了。

  连公共澡堂也暂时关闭,怕的就是没心没肺的那些个半大小子们,在这样的天气还要跑到浴室洗澡,然后回去就冻出了病。

  雪过大,每日清扫积雪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又怕庄内因此引发连锁反应出现意外事故,王氏专门安排了人手日夜巡视。

  与此同时,学堂里的课也停了,山脚下接受训练的学员们也放了假,并严令孩子们外出,免得发生意外。

  因为砖房子陆陆续续已经建完,砖瓦解构再加上王氏暗中加的水泥料,这才让徐月一家五口省心一点,不用担心雪大塌房的危险。

  但对经验丰富的老人们来说,他们似乎已经预见到徐家庄之外的惨烈景象。

  本来年关将近,徐大又请了病假待在家中躲清闲,这种时候作为上司的差不多也能猜到员工想要休息一下的心思,并且看在他往日辛苦工作的份上,给予理解。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大雪天,公孙瓒派了一小队人不顾风雪跑到徐家庄来请徐大速速回府衙处理公务。

  徐大当时正披着羊绒毛毯,坐在火炉前温着酒,准备和赵备一起围炉赏雪呢。

  冷不丁看到这一队被冻得一脸青紫的公孙瓒亲卫出现,心里咯噔一下,还以为公孙瓒在这大雪天里被人给捅了。

  仔细一问,这才知道,渔阳郡内多地遭遇暴雪,民屋坍塌。

  但这样的事,不放在眼前公孙瓒基本不怎么操心,徐大很明白这一点。

  于是他继续又问,这才知道,原来是渔阳县府衙塌了,不但府衙塌了,整个县城大半民屋也都同时坍塌,现在城内人手不够,忙招他回去干活呢。

  这可是近在眼前,人命关天的事,难怪公孙瓒急急忙忙就要叫他过去。

  并且来的亲卫还说,让徐家庄多多准备物资带过去,要不然他公孙瓒也要冻死了。

  徐大听完亲卫的话,嘴角狠狠抽了一下,原来搁这等着他呢!

  徐大一边在心里骂娘一边淡定叫来何曾领这些亲卫下去喝碗热汤暖和暖和。

  同时又吩咐老乌头去把王氏和徐月叫过来,等安排好这些,一转头,哦豁,还有个赵备在这呢。

  围炉赏雪是不成了,徐大试探问道:“玄德兄若是已经好全,不如咱们一块入城?”

  好歹抓住一个壮劳力不是。

  虽然自己还没入城,但徐大光是想一想房子坍塌后带来的连锁反应,太阳穴便开始隐隐作痛。

  已经在徐家庄内住了将近两个月,做了两个月闲人的赵备简直是欣喜若狂、求之不得!

  徐大一看他这神情就知道这家伙同意了,遂摆摆手,让他先去准备准备,自己则往家中大宅走去。

  为了赏雪,他还特意找了王氏用来勘测全庄的瞭望塔,山顶小草棚。

  上山时不觉得难,下山可真要命。

  也是为难那些个亲卫了,居然不怕苦不怕累的跑上山来寻他。

  王氏那边自亲卫们进门起就已经接到消息,等老乌头跑过来时,徐月已经和阿娘一起在屋内等着了。

  母女俩已经猜到公孙瓒派人过来要物资的目的,徐大进门时,徐月已经把物资账本做得七七八八。

  “御寒最需要的就是衣物被褥和炭火,大雪封了路,整个冬天咱们庄内产出的服装和炭火都没卖出去。”

  徐月一边算一边说:“衣服能提供两千件,羊毛毯能有五百张,炭火今年烧得多,我算了下城内人口数量,不管那些隐户家丁,登记在册的有两千多人,每人每日2斤炭,至少准备一个月的,那就是12万斤。”

  说到这,徐月又庆幸道:“幸亏今年阿娘开了集市,十月之前这才能收到这么多的木柴原料,不然大雪一封,咱们自己庄内的用量都不一定能足够,就更不用算养殖场、矿山和砖厂那边的了。”

  对了,还有一个秘密的石灰石矿场,这地方连徐月自己都没去过,更不知道在哪里,只有阿娘和姊姊两人知晓。

  但那边既然养着人,就得拨出去一笔支出,自然也要算在总账内的。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维持着将近一千人的开销运转,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越是清楚这里面的难处,徐月对自家人的实力认知也就越清晰。

  要是没有这些家人,光是她一个人,现在可能还在乌堡卖豆腐吧。

  徐大听着闺女的计算,只觉得肉痛,仔细问了一个总数,听得那是猛的倒吸了一口凉气。

  心中恶狠狠的想着,自家拿出去那么多物资,公孙瓒要是不给他点实际性的补偿,就不要怪他翻脸!

  不过也不是全亏的就是了,总有些人手里有钱,能买得起。

  至于拿不出钱的,那就只能出力了。

  徐大一边看着闺女列出来的单子,一边在心中感慨,自家人在庄子上制定的劳务规则,简直太精妙,完全可以复制到县城里去,应付当前的状况。

  王氏等着徐大看完单子,这才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