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 第183章

作者:悠闲小神 标签: 穿越重生

  研究室小厨房里那几个剩下的塑料饭盒、塑料桶等塑料制品,徐月现在还保留着。

  她还没想好用这些塑料做什么,但作为在古代难得的材料,她觉得这些珍稀材料总会有用得上的一天,虽然,放在现代,它们只配被收进废品站。

  整块试验田也不大,只有一亩地,以前徐月用来培育棉花植株和西瓜苗。

  今年的棉花种植面积大增,秋日丰收,纺织厂那边已经织出许多棉布。这种耐造的布料,现已经全面投入庄内各项生产工作中。

  筛选出来的优质棉花种子,也有不少,足以在渔阳县内全部展开种植。

  西瓜也留了很多种子,但这东西比较精细,没有棉花繁殖得那么厉害,坏种也多,徐月只收集到五罐种子,全县种植远远不够,但已经可以稳定产出。

  等过两年,能吃到西瓜的人就不止是徐家庄和渔阳县内的世家壕绅了。

  说起西瓜这东西,徐月就想到了大庆最西面的凉州,那里的气候和土质,是西瓜最喜欢的生长环境。

  如果可以,往后将西瓜种子带到凉州去,那里产出的西瓜,肯定比现在的好吃。

  农学院的学生们很早就开始接触杂交培育知识,之前他们已经成功尝试过嫁接、给小麦杂交等实验。这也是徐家庄麦子产量高于别处的原因。

  在外人看来,只是徐家庄的麦子伺候的精细,所以产量才比较高,但实际上,大家种下的种子就不是同一种。

  姑奶奶家倒是来要过麦种,徐月大方给了出去,第二年产出果然比以前多了一成。

  可别小看这一成收成,这可是十分之一的产量,因为这一成多出来的收成,姑奶奶家原本一日两餐,现在已经变成一日三餐。

  其下庄园里的佃户们也因为这多出来的一成,能多养活一个孩子。

  这几年到处都是战事,渔阳却可偏安一隅,连着三年收成不错,百姓生活面貌与外面都不一样。

  这些变化,正是因为徐月一家五口对渔阳县的一点点渗透,今年多一点点收成,明年多开一点荒地,慢慢积攒下来的。

  外出征战的王萍萍也会刻意避开渔阳县城,把主要战斗地点放在其他州郡。

  此刻,倘若其他州郡的百姓来到渔阳,肯定会为这里的丰饶宁静大吃一惊。

  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徐家庄农学院出来的学生们,这才拥有了可以自由实验的机会。

  现在,三系水稻稻种被徐月交到他们手上,也是他们将多年积攒的经验,付诸实践的时候了。

  没有到徐家课堂上过课之前,如周荣这些青少年们从来不知道粮种居然可以经过人为干预,从而产生抗病抗虫、高产的优良种子。

  在农学院学到的一切,改变了周荣等人的思维方式,他们对农作物的热爱与探索激情,在徐月看来,比近代的农业科学家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把稻种交给这样的学生们,她很放心。

第290章 杂交成功了

  水稻成熟需要120天,也就是四个月的时间。

  现在已经快要步入十一月,想要得到种子,最快也要等到三月。

  而三月中下旬便是每年的春耕时间,所以,留给农学院学生们的时间非常紧张。

  整个冬天,徐月都守在培育室外,等待学生们交上满意的答卷。

  方法论他们已经掌握,缺乏的只是成功的经验,站在前人早已经铺好的道路上,徐月和学生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如果这样了都还不能成功,徐月觉得自己会郁闷死。

  气候一天天暖和起来,从正月到二月,人们退下厚重的保暖衣物,换上了轻便的夹袄。

  田地已经开始着手整理,只为接下来的春耕做准备。

  时间来到三月初,培育室内迟迟没有消息传出来,徐月连去书院的心情也没有了,直接请了假回家,比往常更加勤快的往返于宅子和试验田之间,每隔一个小时就要过来转转。

  不敢打扰学员们,怕给他们施加压力,所以只能自己远远站在试验田外面,巴巴望着。

  而在徐月身后,站着的已经不是徐大郎,而是两个小尾巴——已经七岁的阿坚和三岁的赵阿斗。

  这是徐大郎的吩咐,作为王萍萍入室弟子的阿坚,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实力已经得到徐大郎一定认可。

  不过还是打不赢徐月就是了,两人虽然习武年限差不多,但徐月毕竟年长几岁,在力气和体型方面都占优势。

  更不要说她是用成年人的脑子去对付才刚七岁,正处在模仿大人阶段的阿坚。

  至于赵阿斗,那纯粹是因为徐月想找个萌娃来撸,以转移自己放在杂交水稻身上的注意力。

  不过,阿斗起到的效果不太好,这小子现在正是好奇看世界的阶段,路边一根杂草都能问个不停,反倒增加了徐月的焦虑。

  “月阿姊,这是什么?”赵阿斗捧着一把野草,吧嗒吧嗒从田里跑到站在田埂上的徐月面前,睁着一双无辜大眼好奇问道。

  他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幼儿园里管理的护士们都怕这家伙,所以一听见徐月要把阿斗带出去玩,立马把这小子给她送了过来。

  徐月低头撇了一眼,就是株杂草而已,但这么说,赵阿斗肯定不会满意的。

  徐月便答:“这是给猪吃的菜,你可以多采些,拿回去给蛮娘,让她拿去跟养猪的庄民换一根木筹。”

  工厂生产任务重,养猪的庄民们大多没能顾得上家里的猪,便又那些半大孩子,每日下课后背着背篓漫山遍野割猪草卖给这些养猪的人家。

  一般满满一背篓能换一根木筹,大点的孩子每天能采四五个背篓,能挣到自己一天的口粮了。

  不过这种活不是天天都有,养猪的人多,采草的孩子们更多,内卷得厉害,孩子们偶尔做一会儿,换点零嘴吃罢了。

  “要吃爆米花吗?”徐月看着阿斗兴致勃勃奔向田里,转头问木头人一样站在自己身后的阿坚。

  此爆米花非彼爆米花,这爆米花就是用米爆出来的,细细一粒,蓬松雪白,微微泛着甜,也是个不错的零嘴儿。

  因为制作时费油得很,在庄民们看来,也就主家舍得这样奢侈的消遣。

  阿坚就算学着师父王萍萍的模样装冷酷,可到底也只是个七岁小屁孩,见到徐月主动掏出来一把米花,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徐月把手往他身前递,“吃吧,等待的时间确实很无聊。”

  阿坚抬眼看了徐月一眼,见她怂恿的表情,强忍住,摇头,而后把视线转移到别的地方。

  “咦?”徐月诧异的一挑眉。

  阿坚硬邦邦的说:“还没到时间。”

  徐月好奇问:“什么时间?”

  阿坚冷着一张还带婴儿肥的小脸,一本正经的说:“现在是我的工作时间,我的任务是保护你。”

  说罢,抬手看了看手腕上自己凭本事拿到的宝贝儿童手表,“离午休还有一个小时零五分钟,你可以给我留一点,等我午休再吃。”

  说后面这句话时,脸上的冷酷有点绷不住,眼巴巴看着徐月,带着几分期待。

  徐月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强忍着,点了点头,把手上这把米花重新放回口袋里,保证道:“给你留着午休吃,行了吧?”

  “谢谢!”阿坚没忍住轻弯了弯嘴角,但很快又压下去,压了压腰间配的小短剑,恢复保镖的冷酷。

  “真可爱~”徐月没控制住,伸手飞快掐了一把这小子粉嘟嘟的脸蛋。

  阿坚瞠目,但因为徐月撤得太快,他竟不好发作,只能红着脸,幽怨的瞪着徐月。

  “是什么这么香?月阿姊你闻到了吗?一股甜香甜香的味道!”

  赵阿斗循着气味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问徐月有没有闻到食物的香气,手里抱着一把揪来的野草,献宝一样非要递给徐月。

  徐月无语接过,转手就递给阿坚,阿坚皱着眉头,直接往身后一抛,扔了!

  赵阿斗目瞪口呆的看着两人这番动作,怔住了。

  不过还没等他感觉到被忽视的悲伤,徐月就往他沾满青草汁的小手上塞了一把米花。

  顿时,小人立马笑了起来,沉浸在零食的美味中,全然忘记了自己采来的猪草。

  徐月看看天色,差不多要到午饭时间了,又撇了培育室一眼,没有看到有人出来报喜的场面,只得轻叹一口气,招呼上身后的两个小尾巴,准备先去吃午饭。

  不想,刚转身要走,培育室外厚重的棉袄门帘就被掀开,周荣一脸激动的拿着一把什么东西冲了出来。

  他一边往大宅那边跑,一边四处搜寻着什么,瞧见田埂上的徐月,脚步一顿,紧接着转身朝她这边跑了过来。

  “三小姐!三小姐!出来了!出来了!”

  “什么出来了?”徐月不敢让自己想多,谨慎问道。

  周荣把手里刚收下来的稻种往徐月面前一递,黑眼圈浓重的年轻面庞上,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

  徐月呼吸都重了起来,伸手接过稻种,压着颤抖问:“成功了?”

  周荣不敢托大,只回:“今年种下去就知道了,如果没有意外,应该是成功了。”

  徐月:“那还说什么,马上种!”

第291章 大大的赚

  庄民们发现,今年春耕和往年不同了一些。

  庄内本都是旱地,今年居然引水弄了二十亩水田出来,这可真是奇怪了。

  “这是咋回事啊?”马桂芳不解的问负责监督弄水田的郑来。

  郑来也是一知半解,囫囵答道:“听说是从南方运来的水稻种,周家这帮小子蹲棚里研究了整整四个月,弄出个新种,三小姐便嘱咐开二十亩水田让他们折腾。”

  马桂芳听得咂舌,“二十亩啊!这要是种不出什么来,得耽搁多少粮食。”

  郑来摇摇头,“谁知道三小姐咋想的呢,咱也不懂,咱也不敢说,好好干咱们的活就是了,过几个月这稻子长出来,咱们就知道了。”

  马桂芳想想也是,反正这几年来一年换种耕种方式,收成一年还比一年好,信主家就对了。

  两人便各自忙活去了。

  二十亩水田,其中三亩种着周荣等人培育出来的杂交稻种,余下十七亩,徐月准备豪赌一回,只留下两亩地的三系水稻种子,余下全部种下。

  想要杂交水稻,种法上大有讲究,先得选出优质稻种,然后两两不同系水稻交叉种植,等抽穗开花后,人工授粉。

  而已经得出来的杂交水稻,便能节省下这个授粉功夫,但只能种植一季,且一代不如一代。

  所以,每年都得培育出新的杂交稻种,才能保持如此高的产量。

  但现在一切才刚开始,农学生们能否成功大批量培育出杂交水稻种,还得看七八月秋收时。

  从水稻种下去开始,徐月这颗心就一直系在那二十亩试验田身上。

  别的杂事全部抛下,交给君梅和徐大郎去做,只负责南边交州的沟通事宜。

  公孙昊家的造船厂做完这第八艘海船后就停了,只按照分解图册,建造各个部件,看似停止了造船计划,但实际上只是等待一个将部件组装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