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 第196章

作者:悠闲小神 标签: 穿越重生

  徐月看着归来的家人们,上前一一拥抱了他们。徐月知道,这次之后,家人们再也不用分开了。

  天已经很晚,一家五口一起吃完晚饭,便各自退下洗漱休息。

  回房之前,徐二娘交代徐月帮忙照看一下她带来的二十名信徒。

  徐月应下,待爹娘姊姊回房,和徐大郎一起来到客院,见了那二十名信徒。

  他们有男有女,年纪都不大,都是十四五岁的少年人。

  阿大阿二已经给他们送来饭食,徐月兄妹俩过来时,几人正围坐在案桌前用饭。

  先前众人见过兄妹俩,知道他们是真神的家人,纷纷起身,恭敬的抱胸行了一礼。

  “大家别客气,坐下继续吃吧,一路赶来,你们也辛苦了,姊姊让我过来看看你们,如果有什么需要的,你们可以跟我说,我尽力安排。”徐月微笑道。

  他们整齐的回了徐月一个温柔又腼腆的笑容,之后便看向队伍里年纪最小的一个男孩。

  男孩留着微卷的黑色齐耳短发,十岁左右,一双褐色眼眸清澈得像是山间溪流。

  他穿着白色的袍子,头上带着兜帽,抬头望过来时,徐月感觉自己好像看见了圣洁的天使,干净纯粹,温柔且美丽。

  “月女士,我是神子徐卫,您的侍从阿大和阿二已经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和舒适的房间,我们没有什么需要的了,谢谢你们。”

  看着这个温柔懂事的孩子,徐月没控制住在心里感慨:阿姊果然很喜欢孩子啊。

  “徐卫……我好像在徐梅的日志里见过这个名字,你是辽西卫氏族人?”徐月试探问。

  徐卫点了点头,听见徐梅的名字,眼神中透出几分不一样的亲昵,“月女士您认识徐医生?她是个很好的人,是她救了我。”

  见徐月颔首,余下其他神子也都看着徐月,少年少女们没有一开始那么端着了,小声的告诉徐月,他们都是卫氏族人。

  因为上一任首领对神不敬被处死,现在徐卫是他们的首领,等他长大,神女会给他举行接任大典,让他统领在交州的卫氏族人们。

  并且,不知道是不是徐二娘对这些神子们说过什么,他们对徐月很恭敬,似乎,她的指令也和徐二娘具备同等效应。

  而面对徐大郎,那就截然不同,客客气气,让人挑不出错,还带着一丝身为神子的自豪和高傲。

  徐大郎嗤了一声,表示自己不屑。

  这一群细胳膊细腿的,他一拳能把他们全打哭!

  “他们没事了,我们也回去休息吧。”徐大郎硬邦邦的催道。

  时间确实很晚了,徐月点点头,冲这些可爱的神子们说晚安,和哥哥一起离开。

  眼睛一闭一睁,正旦日到来。

  庄子上所有庄民都在忙碌着,庄内气氛明显变得严肃起来。

  不过在这份严肃当中,还多了一股兴奋与期待——庄民们都知道,今天过后,新世界就要到来了!

  所有人都在忙碌准备,徐月一家五口却像是没事人一样,围坐在火锅边,各自说着这段时间自己身上发生的事。

  徐大和王萍萍一句关于徐月被封为夫人的话都没说,但徐月早已经知道了。

  夫人?

  徐月低头轻笑了一声,明天过后,这个世界再也没有皇帝,她不做谁的夫人,她只做自己!

  眼见饭吃得差不多,徐月起身,笑着端上来一个托盘。

  在黑色的托盘里,安静的躺着一面折叠起来的红色旗帜。

  余下王萍萍等四人对视一眼,默契起身来到徐月身后,略后她半步,把她推了出来。

  徐月吃了一惊,回望家人们:“阿爹、阿娘、哥哥、姊姊?”

  四人温柔的望着她,徐二娘解释:“这个位置只能是你来,不然,我们都会因为不服对方而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徐大和王萍萍挑了挑眉,不置可否。

  徐大郎冲徐月直点头,让她把旗帜拿起来。

  徐月顿时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她原以为,执旗的人,不是阿娘就是阿爹,再不济是哥哥和姊姊也行,怎么也不会轮到她这个全家最弱的人手中。

  但家人们既然都信任她,那她又怎能辜负了他们?

  “好!”

  徐月重重一点头,伸手把那面红色旗帜拿起来,撒手一挥,用金线绣着“徐”字的红色旗帜在半空中展开,光彩夺目!

  王萍萍、徐青阳、徐末、徐琳,四人注视着这面飘扬的徐家旗帜,不由得挺直了脊背。

  她们要把这面徐字旗插遍中原十三州!

第312章 徐家造反

  反了反了!

  徐家真反了!

  为什么用“真”这个字?

  因为在此之前,哪怕外界把徐家要反的事传得绘声绘色,他们也不曾真的反过。

  以至于人们都以为,他们不会反。

  对当下的人们来说,这是很突然的,但在后世史书的记载里,起承转合、有因有果,是注定要发生的。

  正月初二,雪还在下的时候,渔阳县城外的道路就被徐家五百铁骑踏出了深藏在雪地里的黄草茎。

  那面写着狷狂“徐”字的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渔阳太守苏辞只看着那整齐如同方阵一般的队伍,认命一般,颓然的歪倒在城墙上。

  而在他身后,是举着闪亮钢刀的赵云。

  紧接着,城门被张飞打开,赵备手捧着太守官印出城迎接徐家军入城。

  不费一兵一卒,也没留一滴鲜血,干干净净的城门下,被徐家人簇拥的徐月,抽出长剑,一剑将代表着大庆皇权的官印劈成两半!

  沉金色的官印碎裂在地上,很快就被马蹄深深踩进泥地里,无影无踪。

  城内百姓们早已经吓破了胆,因为在所有人的认知里,起义军从不会放过这样一次大肆搜刮的机会。

  至于更可怕的屠城,也不是不可能发生。

  然而,就在城内百姓闭门不出,忐忑不安之时,院外的街道上却诡异的安静。

  不,也不能说安静,整齐划一的马蹄声从街道上传来,伴随着兵刃相撞的轻响,人城内众人的心也跟着一点点沉下去。

  徐家军入城没有遭到一点反抗,太守苏辞以及城内衙役官差,没有一个人敢对徐家军露出反抗之意。

  有人透过门缝,看到了正驶入县城的徐家军,他们各个高大威猛,精神奕奕,一看就是常年能够吃得饱饱的。

  那一身精致的皮甲、闪亮的铁制兵器,更是令守卫们看得心颤。

  他们看看自己身上的麻衣和破烂竹甲,再瞧一眼各自手里缺口的旧刀。有的连刀都没有,只拿着长矛,那杆子是用木头做的,随便一个徐家军站出来,都能折断。

  绝对的武力值差距,让人难过得想哭。

  百姓们透过门缝,看到这样的徐家军,头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做精锐。

  徐家军有序入城,很快就包围了府衙,里面的官员一个也跑不掉。

  加之有太守苏辞投降在前,赵备也在行动之前给这些昔日同僚做过心理活动,他们很自觉地站成一排,挤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城里就这样安静了足足三天,百姓们不敢出门,也不敢张望,如同惊弓之鸟一般,一点风吹草动都能把他们吓够呛。

  不过预想中的烧杀抢掠并没有到来,百姓们越发不安。

  直到第三天,城内响起徐家军的锣声。

  一队身着徐家军盔甲的女郎,一边敲锣一边在城内高喊:

  “明日上午,城内所有人都到菜市口集合,家中无论男女老幼,一个不能落下!”

  苏辞家的女儿苏雯透过门缝看着那些和男人一样高大威猛的女郎,目瞪口呆。

  渔阳县很多人都知道徐家庄里男女同等,可她也没想过,会同等到这样的地步。

  他们居然有女兵,而且看起来一个个的都和男兵一样高大,眼神锐利,如狼一般。

  这三日里,父亲被徐家军带走,一直没有归家,但好在没传来死讯。

  只是,做儿女的又怎会不担心父亲的安危?

  苏辞家中有一儿一女,长女苏雯,十四岁,已经定亲。

  还有一位幼子,才九岁,祖父母溺爱,根本还不懂事。

  身为家中长女,苏雯在这三天里,很自觉的担任起主心骨的责任,一面安排好祖父母的起居生活,安慰母亲情绪,一面还要随时观察外面的情况。

  她原以为,自己这样的女子,已经很与众不同了。

  万万没想到,跟徐家女兵们一比,这才哪儿到哪儿啊!

  她们甚至剃了头发,要不是身材特征不能遮掩,看起来和男兵无异。

  因着这些短发男女兵,渔阳县城内的百姓们给她们取了个外号,叫赤头军!

  眼下听见这些赤头军说明日上午所有人都要到菜市口集合,苏雯心里不由得一慌。

  菜市口有个监斩台,难不成是要……

  小姑娘不敢细想,只把这个消息告知家中诸人,而后便一夜无眠,硬是熬到了第二天天亮。

  天还没亮透,渔阳县城的百姓们纷纷打开屋门,从里面走了出来。

  苏雯跟着祖父母还有母亲弟弟挨在一块儿,在家丁们的护卫下,与几个邻居一起结成小队,怀揣着忐忑和几分好奇,来到了菜市口。

  她们以为自己来得算早了,没想到其他人来得比她们还要早,她们一行人抵达时,菜市口这里已经挤满了人。

  苏雯看到了站在人群中央,手里拿着一个银色大铁筒的父亲,激动得差点喊出声。

  倒是苏辞先一步发现了家人,忙挥手制止了女儿。

  不过年纪稍小的儿子却没有这样的伶俐,一声“阿爹”叫了出来。

  霎时间,苏辞的脸色就白了下来。

  苏家祖母忙一把捂住了孙子的小嘴。

  可还是晚了一步。

  徐家军来了,整齐的两列队伍踏步走来,整齐的步调在地面踏出充满节奏的韵律,“咚咚咚”踩在渔阳县百姓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