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 第227章

作者:悠闲小神 标签: 穿越重生

  “今年百姓们的收成如何?”

  这话刘琦可答不上来,怔了一下,不知道赵虞又发了什么神经突然关心起百姓来了。

  站在赵虞身侧的侍者答道:“今年雨水不如去年,百姓们收成比去年还差了一些,今年上计怕是收不上多少粮税,冬天快到了,今年百姓们肯定不好过。”

  正所谓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仆人,赵虞仁善心怀百姓,他的仆从对这些具体的数字也很关心。

  主仆俩对视一眼,眼中都染上不少愁绪。

  刘琦正不知这主仆二人一唱一和到底要干什么时,就见赵虞站了起来,叹道:

  “刘将军,不瞒你说,先前本王为陛下送去黄金万两,就已经用尽了府库存粮,加之今年收成不好,此时倘若发兵渔阳,这个冬天大家伙就都要饿死了。”

  刘琦瞠目,“王爷此话何意?难不成这些百姓比陛下万金之躯还要重要?”

  这话赵虞就不爱听了,神色也冷了下来。

  刘琦自觉失言,急忙转变语气挽救,毕竟有些事,是不能摆在明面上上说的。

  百姓不重要这些话,私下里说说就算了,可要是明着讲出来,却是要被儒生们戳着脊梁骨骂的!

  “王爷,陛下自幼体弱,把陛下留在叛军手里,这要是龙体出了什么问题,你我如何向天下人交代?”刘琦急道。

  赵虞无奈的摇了摇头,眸中闪过不忍之色,嘴上说出的话却令刘琦心都凉了。

  “没法子了,那就再苦一苦陛下吧。”

  赵虞抬手一抹眼角的泪水,转身离开。

  独留下刘琦楞在大殿中央,脑海中反复回放着赵虞这句,“那就再苦一苦陛下吧”,逐渐凌乱。

  刘琦欲言又止:“不是、我、王爷您……”

  可惜赵虞早已经走得不见踪影,他纵有再多的话要说也只能憋回去。

  ……

  九月中,北方突然迎来一场暴雨。

  大雨倾盆,仿佛天河漏了个巨大的窟窿,豆大的雨点从早下到晚,连着下了一个月。

  就在刚刚拿下渔阳全郡的徐月等人以为会有一场山洪暴发而时刻警戒时,大雨突然就停了。

  天然的地理优势让渔阳郡在这场暴雨中坚挺了过来。

  但因为连月暴雨,基建进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原本想在年底完成全郡主干道水泥铺设的计划,就此破灭。

  虽然计划不能按时完成,但渔阳郡还是幸运的。

  位于黄河以北的并州、冀州大部分地区,黄河水倒灌,农田惨遭淹没,被冲毁的屋舍多不胜数。

  幸存的灾民们开始向更北的幽州奔来,而徐家军治下的渔阳郡,成为了灾民们的首选。

  大灾往往伴随大疫,此时的北方大地上,饿殍遍野,如同人间地狱一般,三步就能遇到一具被野兽啃食的死尸,结伴逃亡的流民在官道上排成一条长长的线,一眼望不到边。

  徐月感觉自己只是睡一觉醒来,渔阳郡边境卫城外,就多了数不清的灾民。

  现在毕竟顶着反叛军的名头,所以王萍萍对自家地盘的管控安排得十分周密。

  外来入境者,一应被挡在了刚刚修缮过的卫城城墙之外,入境者想要入镜,必须要接受层层盘查,确定不是其他势力派来的奸细后,这才准许踏入渔阳郡地界。

  凌晨时分,驻守卫城的徐家军士兵刚换上一班岗,一抬眼,就看到城墙下那密密麻麻的灾民,顿时吓了一大跳。

  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微弱的光线下,借助将军留下来的望远镜,可以看到城外官道上正有数不清的灾民朝这边走来。

  只是勘察状况的这几分钟时间,城墙下的人又多了几十个,这些难民就像是约好了一样,全部缩在城墙下,眼巴巴的望着这座坚固高大的卫城墙,期盼着能看到希望。

  他们衣衫褴褛,有的甚至没有衣服可穿,只在身上披一块草席勉强蔽体。

  男女老少皆有,但多是体力更强的年轻人,老者不多见,就算有,也是被一大伙人护在中间的。

  孩子们则躲在父母亲人的身后,被父母用草席或是麻衣挡住,把那一双双泛着绿光的眼睛挡在外面。

  此时已经进入十月下旬,气温已经很低了,这些灾民又冷又饿,便在城门下点火取暖。

  等到天光大亮时,周边山坡上的植被肉眼可见的秃了一大块儿。

  生木燃烧起来浓烟滚滚,整个卫城外熏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这时,这些灾民又像是再次约好一样,在卫城下跪了下来,有自卖自身的,有要卖孩子的,还有喊着要入徐家军、只求能给口饭吃的年轻汉子。

  最让羊娃子感到害怕的,是那些妇人,敞开了衣襟,半碗米就能把她带回去一个时辰。

  至于这一个时辰里能做什么,只要雇主想的,她都可以。

  这样的女子,都颇有几分姿色,模样平凡的那些妇人还朝她们投来艳羡的目光,羡慕她们可以靠脸和身子换到吃的。

  在这样的困境中,什么羞耻什么忠贞,都比不上一口粟米粥来得高贵。

  女子们的丈夫也都在场,并卖力的吆喝着自家妻子的身段,夫妇二人并不以此为耻,反倒因为可以换来食物把还在嗷嗷待哺的孩子带在身边,暗暗庆幸着。

  十八岁的羊娃子现在已经是一名徐家自愿兵了,徐月等人拿下渔阳全境后,军队又扩张了一回,羊娃子等审核过关的渔阳县青年们,便都投入了徐家军的怀抱。

  不过和旧时代的雇佣兵不同,羊娃子这一批是自愿兵,没有军饷,但包吃包住给分田地,如果经济宽裕,会不定时发放补贴。

  不少旧时代的佃户子女们,就是冲着可以分田地自愿加入的徐家军。

  也因为这样的政策,双方利益已经完全捆绑在一起,新征的自愿兵们对徐家军死心塌地,战斗意志也远高于旧时代的雇佣兵。

第365章 灾民涌入

  羊娃子从出生起就是个佃民,虽然种地放羊很苦,但渔阳这十几年来还算平静,除了战乱时日子过得较为艰难以外,还没经历过天灾的残酷。

  几年前渔阳郡的黑血疫病就算是他人生中遭遇过的最大的灾难。

  但因为当时这黑血病来得快去得也快,对他们的生活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在羊娃子的印象中,黑血疫病那一年,他好像都没见到过几个逃难过来的难民,只是听说其他州郡大疫很严重,但并没有亲身体会过。

  此时此刻,看着城下那一个个瘦骨嶙峋、衣不蔽体、卑微哀求的难民,羊娃子心中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他原以为自己已经很惨很苦了,但现在看到这些被迫背井离乡,举家逃难过来,蓬头垢面仿佛不像是人的难民,他突然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运。

  天光渐亮,卫城下的难民已经多达五百余人,还有源源不断的灾民正走过来,保守估计,到下午时应该会有一千多人。

  如果这个速度没有减缓,那么几天之后,将会有五六千人围聚在卫城之下。

  在这个人口分部稀薄的落后时代,一下子出现五六千人口,不管是对哪一个郡县来说,都会压力暴增。

  羊娃子转头看向城下的卫兵们,让他们快点把这个消息禀报上去。

  卫兵得令,一路快马奔到通讯营,由手持对讲机的通讯兵把大量灾民涌入的消息传到平谷县城。

  现在徐月一家都在平谷县城,修缮昔日留下来的老兵屯,准备在这建一个兵团,减轻日益增长的口粮压力。

  当然,这只是未雨绸缪,现在徐家军的口粮还有很多富余,但这天灾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到来,提前预备总比事发后再后悔好。

  暴雨后,徐家军又开始在渔阳郡内到处搞基建,建兵屯、修马路、增城墙、开水渠、建水库、搭房子、办工厂等等,人手其实是不够的。

  经统计后,渔阳全郡只有不到十二万人口,还抵不上后世现代一个县城的常居人口数量。

  得知即将有几千灾民抵达渔阳郡时,徐月一家先是大吃一惊,而后又是大喜。

  一家五口召集司马懿、赵备等人紧急展开灾民安置工作会议,商量如何安顿这些涌来的灾民。

  赵备得到徐家军准备容乃灾民的消息时,狠狠吃了一惊,但莫名的,心中又涌出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迷之感动。

  昔日他所想的,不就是还天下一个太平,让老百姓们有一处容身之地吗?

  现在,跟随着徐家军,他的梦想似乎已经有了变为现实的可能。

  徐家军真的在按照他们当初说的那样,建立一个属于老百姓自己的新王国,在这个国家里,天下百姓都是一家人,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绝不抛弃!

  赵备心绪翻涌,与同行的司马懿和公孙昊对视一眼,自有一股成就感在彼此之间流淌着。

  和那些面对百姓生死毫无反应,一脸漠然的王侯将相相比,徐家军这样心怀大善的主公,更值得让他们效力。

  紧急召开的会议来不及准备什么,就在一间简陋的刚建好的平房里开始了。

  大家围坐在简单的长桌前,三三两两共坐一根长条凳,徐月居中,两侧分别的徐青阳、徐大郎,和王萍萍、徐二娘。

  徐月当先开口:“时间紧迫,大家有什么想法赶紧说,我们早一分钟拿出一个章程,灾民们就少受一份罪!”

  王萍萍当先发言,提议道:“先让卫城那边给灾民们发放一点基本生活物资,积攒的羊毛毯、简易帐篷、炭火等先拿出去给他们用,这天寒地冻的,先把体质较差的老人和孩子们安排好,我们再商议章程也来得及。”

  以人为本,是徐家军的行事准则,徐月颔首,王萍萍立马让手下通讯兵进来,把这个消息传到卫城去。

  安排好这件事后,众人这才继续商议具体章程。

  救灾这种事,前世经验丰富的王萍萍具有十足的发言权。

  她道:“首先要解决吃穿住的问题,先在就近的狐奴县搭建临时难民营,穿的衣物从渔阳县两个纺织厂里调过来,就近县城的布庄有多余库存也立马调出来,先给灾民发放。”

  “粮食问题,公孙昊,你按照八千人的口粮数量,你计算一下需要准备多少粮食,而后再从你管理的几座粮仓中借出来。”

  王萍萍抬眸扫了一圈,没见到赵云和张飞的身影,皱眉问:“赵子龙和张益德在哪儿?”

  赵备忙起身替兄弟解释:“报告将军,他二人现在正在岗位值守,可能还要半小时才能过来。”

  王萍萍颔首,直接对赵备吩咐:“人多必然会引起混乱,赵子龙和张益德这两人,抽调一个过去负责治安问题。”

  “赵备你在渔阳待的时间比较长,各县情况你也比较了解,就由你作为救灾组的总负责人,负责各县物资的调度。”

  王萍萍又看向司马懿,“司马先生,你继续注意周边世家们的动静,一旦大量灾民涌入渔阳郡内,初期的手忙脚乱是难免的,但决不能让敌人在此时乘虚而入!”

  司马懿郑重的行了个徐家军军礼,“将军放心,我会尽量稳住周边这些世家的!”

  王萍萍点点头,继续道:“卫生医疗问题是重中之重,大灾往往伴随着瘟疫的到来,这些灾民中有极大的可能性携带了病毒。”

  “为了避免病毒被带入渔阳,二娘你从教会里抽调一些人手出来,和甘夫人的卫生队组成防疫大队,做好卫生防预工作。”

  “收到!”徐二娘颔首应下。

  章程很快就制定下来,司马懿草拟一份,徐月和王萍萍一起修改完善,前后不到两个小时,第一份救灾章程就制作出来,由通讯员快马送到狐奴县的卫城下。

  从发现灾民在卫城集聚,到卫城士兵们拿到章程,总共用时不到半天。

  对此,得到初期指令,已经在清点儿童老人并给他们发放物资的羊娃子表示,你永远可以相信徐家军的速度!

第366章 神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