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 第39章

作者:悠闲小神 标签: 穿越重生

第58章 千树万树梨花开

  十月中旬,气温骤降,仿佛一夜之间就从还能忍受的寒冷,直接来到零下。

  夜里,睡在炕上的徐月突然感觉身下暖气全被吸走,硬邦邦的冷透过脊背直接冻到了心上。

  徐月被冻醒了。

  伸手一摸,才发觉火炕不知什么时候灭了,早已经没了温度。

  塞满芦花和旧麻衣碎片做成的冬被在有火炕的情况下尚可保暖,可火炕一灭,顿时就冷得直打哆嗦。

  睡前上炕时还是暖烘烘的,甚至有点热,徐月就只穿一件单衣睡觉。

  没成想,居然被冻醒了。

  屋外隐隐有风声传来,炕头的窗板没关严实,被风吹得发出“砰砰砰”的声响。

  大庆造纸业不发达,后来经过一位姓蔡的宦官改造之后才有了可以书写的纸张,所以平民百姓家的窗户也和以前徐月在古装电视剧里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整个北城人家的窗户都分成里外两层,内里是镂空竖杆窗棂,外头另盖一整块木板防风防雨,平时支起木板就能透光,放下来就遮住了光源。

  所以,真到了下雪的时候,徐二娘先前想象的坐在窗边看雪的浪漫场景根本无法实现。

  要是把窗板一掀,风雪滚进来,人能冻死。

  “呜呜”的风声伴随着“沙沙”的米粒一样的声响从窗板下漏了进来,徐月爬出被窝穿上外衣摸黑来到窗前,轻轻推开窗板,一抹莹光就透了进来。

  凌晨青灰的天空下,满地都是银白,盐粒一样的雪粒儿随风吹到了她的脸上,触及温热的肌肤瞬间转化成水,透心凉。

  下雪了!

  顾不上欣赏这样的雪景,徐月忙把窗板放了下来,屋内再次陷入一片昏暗之中。

  徐二娘也醒了,迷糊问:“炕熄了?”

  徐月嗯了一声,告诉姐姐外头下雪了。

  徐二娘夹紧了被子,感受着这一刻的寒意,再也想不起什么浪漫什么风花雪月。

  她现在只想要件可以保持恒温的魔法袍。

  可怜的是,现在她连能做魔法袍的布料都买不起,或许更悲催的是,这里压根就没有能做魔法袍的布料!

  睡是睡不着了,姊妹俩干脆穿衣服起床准备出去看看,把火炕重新烧起来。

  然而木门打开的那一瞬,姊妹俩就感受到了如刀割般的刺痛冰冷,立马把探出去的脚缩了回来。

  转身回到屋里,摸到阿娘做的抽屉矮柜前,把里头的衣服全部拿出来加在身上。

  两件破烂旧麻衣,再加上两件新单衣,又穿上新布袜子,在麻布鞋下绑木屐,准备妥当,这才敢出门。

  天地间都变成了白色,积雪反光,凌晨的天空亮堂堂的,根本不用点灯。

  姊妹俩来到与房间相连的厨房一看,烧火的炕洞没有遮挡,被雪浇灭了。

  姊妹俩把火重新点燃,其他屋子里也传来了动静,王氏、徐大、徐大郎都起了。

  和姊妹俩的反应一模一样,先是被这突如其来的雪天冻得清醒,然后急忙回屋穿上所有衣服御寒,这才走出来。

  “这才十月中,这雪下得有点早啊。”徐大笼着衣袖站在屋檐下感慨道。

  徐月和徐二娘叫了声阿爹,便跑进了徐大身后的正屋。

  夫妻两个并不睡在一张炕上,家里四间房,徐大郎睡西屋,徐月姊妹两睡东屋,徐大睡正屋客厅,王氏则睡在正屋旁边的小耳房里。

  正屋的炕又大又暖和,因为是在屋里烧炕,徐大比较注意,火还烧得旺旺的,并没有熄灭。

  姊妹两躲进了阿爹的被子里,一边给小手哈气一边汲取火炕的温暖,总算是缓了过来。

  徐月嘴里念叨着:“羽绒服、羽绒被、羊绒袜子、毛线手套……”

  仿佛这样,就能够让自己暖起来。

  可现实是残酷的,她念叨的这些东西,这里全没有。

  或许也有吧,都在权贵家中,与她一个贫民窟小丫头毫无关系。

  王氏和徐大郎依次进了屋子,王氏手里拿了新买的好弓和箭,似乎要出门。

  “你要干嘛去?”徐大疑惑问。

  王氏一边收拾一边说:“我要出城一趟,趁着雪还不大上山再打一次猎,给孩子们换几件裘衣穿。”

  说着,抬头看向还没开始收拾的徐大,“你和王大有不是还接了几家的盘炕吗?早去早回,我今天不一定能回来,你早点回来看孩子。”

  “什么?”徐大皱了眉头,“大雪天的你出去就算了,晚上都不回来你不怕冻死在山上吗?”

  “二娘、幼娘,阿娘走了,别省着柴火,保暖重要,要是一会儿有人来卖柴,再买些。”

  压根没搭理徐大,王氏同孩子们交代完,带上草编的斗笠就出了门。

  “徐王氏!”徐大冲那背影大喝了一声。

  回应他的只有嘭的关门声。

  徐大气够呛,但眼里明明全是焦急和关心,可人已经走了,他也只能祈祷这娘们儿功夫足够高,早点安全回来。

  徐大走进屋,穿上了家中唯一的一件羊皮裘衣。

  衣长及膝,也不是好料,羊毛很板,外头用厚帛缝面。

  很普通的一件裘衣,放在以前他徐大公子看都不会看一眼的货色,却要近两千钱。

  先前王氏拿给他的玉手串不够,后头又让幼娘多拿了一串出来,这才足够。

  现在算来,幼娘那应该只剩下一串手串和一小块金饼。

  那小金饼有四两,大庆一斤十六两,一斤黄金价值一万钱,这小金饼算下来不过是2500钱。

  玉石手串900钱,再加上他这半月帮人盘炕赚下的五匹麻布1000钱,总共才4400钱。

  就算小孩裘衣比成人裘衣便宜,也远远不够给家里另外四人一人置办一身。

  想到这,徐大忽然感到有些惭愧,先前他还想窝在炕上躺着睡,现在一场雪落下来才知道自家连基本温饱都还没解决。

  打出生起四百年来都没这么穷过,徐大表示心累。

  但心里再怎么抱怨,身体还是很诚实的行动起来。

  叮嘱徐月和徐二娘好好看家,早饭也没吃,徐大就冒着风雪去喊王大有,继续两人还未完成的盘炕之路。

第59章 卖柴翁

  说起盘炕这事,徐大和王大有已经连着盘了半个月。经过最初两家的亲身体验后,火炕大受好评,也在县城内掀起了一股盘炕热潮。

  可惜盘炕师父只有两个人,想要盘炕的人家不得不排起长队。

  有人从中窥见商机想要模仿,做得还像模像样的,却不知其中精髓,把客户家里弄得全是烟差点被人打死后,不得不暂时放弃。

  但现在这个市场明显需求旺盛,而盘炕师傅又只有两个,盘子这么大,两人其实根本吃不完。

  加上生活艰难,心里有算计的人恐怕已经在想其他办法了。

  阿爹阿娘说走就走,家里就只剩下徐月兄妹三人。

  三人先在屋内自觉把体术练习一遍,等身子暖和起来,便各自忙碌起来。

  雪已经停了,冷风依然在呜呜的吹着,徐大郎拿起院子墙角的塑料扫帚把院内的雪全部扫成一堆,免得妹妹走动的时候滑到。

  下了半夜的雪花堆积成一个小山堆,正好可以做个半人高的雪人。

  “妹!”徐大郎突然喊了一声。

  正在厨房里帮做饭的姊姊添柴火的徐月回头看去,就见哥哥站在一个半人高的小雪人前,指着雪人冲她笑。

  仔细一看,原来雪人是照着她模样做的,圆圆的脑袋上左右各堆一个小鼓包,就像是她头上的小鬏鬏。

  “好看!”徐大郎邀功一样的冲她得意道。

  徐月看着那憨态可掬的小雪人,忍不住乐出了声,冲哥哥比了个大拇指,“好看。”

  “嘿~”徐大郎倒是不好意思起来,转身拿起斧头在院里劈柴。

  刚把小火炉弄起来的徐二娘回头看见那小雪人,忍不住好笑的划了一下徐月头上小髻,惹得徐月瞪她,她也不介意,反倒哈哈笑了起来。

  “有什么好笑的?”徐月没好气的撇了姊姊一眼。

  徐二娘看她气鼓鼓的包子脸,更乐了,搞得徐月莫名其妙忍不住也笑了起来。

  姊妹俩一边笑着一边忙着,大的踩在木墩上熬着灶上的小米粥,小的拿着平底锅在小炉子上煎煎饼。

  闻着锅里传来的油香气儿,徐月脑子里想的都是裹在煎饼里的猪肉馅料。

  然而,她锅里的饼就只是纯麦饼而已,家里已经好几天没吃到肉了。

  一来天气严寒出门走动不便,二来县城内卖肉的屠夫要价贵,五十钱才得一斤猪肉。

  而大庆的斤两和现代的也不一样,这里一斤十六两,徐月测试过,大庆一斤才有现代实际上的250克左右。

  这么算起来,半斤猪肉要五十钱,根本舍不得天天吃。

  小米粥配煎饼,和之前比起来也算很好的早饭了。

  只是这边的面粉磨得实在是粗糙,一般只磨一遍,细致一些磨两三遍,和现代精细的面粉比起来,徐月仍觉口感不好。

  徐二娘和徐大郎已经念叨饺子很久了,但碍于面粉的粗糙程度,徐月至今也没能得到好的面粉满足哥哥姊姊的期望。

  兄妹三人窝在正屋炕上,边烤火边吃早饭,炕烧得旺旺的,根本不舍得下炕。

  徐月庆幸自家早早把火炕盘了起来,不然这个冬天不知道有多难熬。

  只是城内盘炕的人家并不多,富贵人家能烧火炭取暖,衣服也厚实,眼下的严寒对他们来说应该还能渡过。

  但左右那些邻居,既没有火炕也烧不起炭火,衣着单薄,真不知道他们怎么熬过这个冬天。

  吃饱喝足正稀里糊涂的想着这些有的没的,屋外街道上传来卖柴老翁的叫卖声。

  徐二娘正在研究她的附魔试验,企图弄出一件魔法袍,头也不抬的提醒道:

  “阿娘交代了买柴火,你和徐大郎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