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 第409章

作者:悠闲小神 标签: 穿越重生

  ……

  九月中旬,孙尚香、诸葛瑾一行人乘船南下,带着徐月借的两个农商人才,在十一月初成功抵达扬州。

  正是天寒时节,扬州却因为孙尚香一行人的到来,热火朝天开始了一场大改造。

  刚到扬州,孙尚香就领着诸葛瑾挨个登上那些官吏壕绅们的大门。

  在袁二带来的袁氏族人们的运作下,很快就笼络了一批官吏,开始在堂上跟孙全提改革。

  首先第一条,就是要求解除女子不可入仕的旧俗。

  孙尚香收拢的那些儒生们熬夜翻遍前人典籍,愣是在茫茫书海中找到了春秋时期女子们可自由从政入学的典故,引经据典,有条有理,让人无法反驳。

  孙全人都傻了,看着面前这个满脸都写着野心的亲妹妹,十分怀疑她是不是背地里让徐家军换了个脑子。

  对此,孙尚香只有简单又直白的一句话: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

  孙吴重儒,那她就用儒家自己的漏洞来对付他们现在的框框条条。

  孙尚香在来时的路上就已经想好了,徐家军成功的案例多不胜数,她只需要根据当地情况,把那些成功案例照搬过来就行。

  比如徐家军初时是靠解放大量女性劳动力发起来的,那她同样也可以。

  女子们,既是女儿,也是妻子,更是母亲。

  儒家文化中放在第一位的就是孝,百善孝为先,就算是她兄长孙全,也不敢忤逆母亲。

  孙尚香花了两天两夜的功夫,说服了母亲吴氏。

  毕竟钞能力的魅力,一般人抵挡不了。

  吴氏并不知道这么多的权势纷争,但她知道,如果女儿真的办成了这件事,这对全扬州的女人们来说,都是好事一件。

  不说别的,只女子可入仕这一项,就能激起不知多少女人们压抑在繁重家庭事务中的野心。

  知道女儿准备跟兄长争权的头天晚上,吴氏忍不住好奇的问:

  “徐家军中的女子们,当真都能做官?”

  孙尚香重重点头,“娘,您不信的话可以去问龙娇宛和梁含,她们都是女官,而且还都是很出色的女官。”

  “那她们能做些什么呢?”

  孙尚香答:“龙娇宛是会计,专门给府衙官员们结算工钱,以及管理府衙内所有需要花钱的事物。”

  “梁含就更了不得了,徐家庄人民钱庄就是由她还有其他几名商学毕业生一起创建的,在徐家军商学院学生们眼中,是大师一样的存在。”

  “和大儒一样?”吴氏惊奇道:“莫非她也有弟子数千?”

  孙尚香嗯的应,“完全可以这么说!”

  吴氏忍不住感到惊讶,她无法想象。

  “那她们平日里吃什么穿什么?在家里做些什么?”

  孙尚香:“当然是该穿什么穿什么,该吃什么吃什么,在家里嘛……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阿娘,她们有可以拒绝的权利。”孙尚香无比向往的说道。

  “她们可以拒绝生子,也可以拒绝婚配,还可以拒绝做家务,可以拒绝好多好多事!”

  “因为徐家军的律法保留了人们拒绝的权利。”

  吴氏目中露出几分迷茫,“这徐家军,到底是来干什么的?”

  其实她还想说,这样的王朝,简直前所未见,闻所未闻。

  以至于当这么多对女人友好的条例摆在面前时,她都有点惶恐。

  怕自己得了这些,就会失去别的什么。

  孙尚香如何不懂母亲的惶恐?

  她刚接触到时,不也是受宠若惊的吗?

  只是后来学堂里的老师把这些东西明明白白写在黑板上,她才知道,原来男人从出生起就拥有这些权利。

  跟他们比起来,女子所得,少了至少一半。

  现在,首领不过是让本该属于女子的那一半,重新回来罢了。

  不过一切都是对等的,当女子选择获取这些权利时,就要做好摒弃“舒适安逸”的准备,投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牢牢抓住属于自己的那份权利。

第640章 是谁在叫朕

  首领说:我只是给你们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但你们仍然有权选择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获得怎么样一个人生。

  “阿娘,您难道不想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吗?”孙尚香轻声蛊惑。

  吴氏下意识答:“当然想!”

  孙尚香欣喜的笑:“这就对了!”

  母女俩对视一眼,心中仿佛升起一股无穷的力量,催动着她们一起去做些什么。

  于是乎,第二天孙尚香就向她兄长孙全发起了进攻。

  当时还有不少徐梅从庄园调过来的徐家军学员们,在徐家军的势力胁从下,孙全只能妥协。

  只是他不知道,这次的妥协,只是在为下次、下下次的妥协做准备。

  女子可入仕的目的是达到了。

  但如何让女子进入仕途,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孙尚香花重金在扬州各个郡县开办扫盲班,女子优先,并在各地巡回为女子演讲,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

  紧接着,大刀阔斧的改革就来了。

  对徐家军的富庶,人人都知晓,自然也无比向往自己治下的百姓能过上这种生活。

  农生方面有公孙逸,先前徐家军送来的聘礼中就有神仙稻的种子,只是专业种植人员很少,加上本地百姓们对外来新鲜事物的抗拒,杂交水稻普及并不顺利。

  当然,主要还是育种这个项目,至今仍然掌握在徐梅调来的学员手中,这让孙全心里有点膈应,推广得也就不积极,怕完全被徐家军拿捏。

  只是,现在显然已经不是他考虑拿捏不拿捏的时候了,妹妹孙尚香在前搞女子运动,这让他升起强烈的危机感。

  可偏偏孙尚香背后有徐家军的支持,孙全又不能拿她怎样。

  最后,只能一步步走向妥协。

  神仙稻推广妥协、旧规改革妥协、律法妥协、商业上也在妥协。

  不过,好处也不是没有。

  这些所谓的妥协,换来的是扬州终于拥有自己的基础工业体系,水车厂、造船厂、伞厂、砖厂、水泥工厂、纺织厂,都在一步步建设中。

  不过是一年时间,吴郡的街道就拓宽了一倍,就业人员增加五倍,商业税、农业税直接翻倍。

  更重要的是,更多的百姓有活干,有工钱可拿,就能拿这些钱去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进入正向循环。

  而在背后撑起这一切的,就是亩产七百斤的神仙稻。

  长江流域最适合种水稻,扬州的水稻卡点卡得好,可以做到一年两熟。

  看到神仙稻亩产的扬州百姓们,开启了疯狂开山拓荒模式,经过官府统计,一年之内,扬州新开山地就比往年多了两倍。

  这些行为也是因为有相应的政策存在,在孙尚香和徐家学员们的建议下,孙全同意了荒山三年内不交税的税法,这才引发全州的疯狂开垦行动。

  只是扬州的水泥路却一直修不起来,山多河流多,道路曲折蜿蜒,远没有北方的大平原来得方便。

  不过黄土路从前大家伙也走了几千年,现在不换也没有什么关系。

  百姓们说,只要帮他们把桥造起来,路通起来就行了,水泥不水泥的完全没关系。

  孙全看着眼下发生了大转变的吴郡,尝到了改革的甜头,大笔一挥儿,全扬州进入激烈的造桥修路运动。

  人工还是从原来的徭役中召出来,不过待遇却跟从前天差地别。

  以前全是义务,只包住包吃,现在额外增加固定工钱,吸引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积极参与。

  对此,孙全都不禁感慨:“果然有钱能使鬼推磨。”

  就在扬州大刀阔斧改革初见成效时,徐月这边也收到了从益州传来的好消息。

  益州牧同意与徐家军建立友好密切的互助关系,脱离庆国君主统治,宣布独立。

  这模式,就差一个自立为王了。

  但益州牧并没有自立,他就是踩在那条红线上,让你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恒帝得知这个消息时,都拿益州没办法。

  因为出师就要有名,现在益州牧这种行为虽然可恶,但要向益州出兵,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名号。

  至于造反这种名头,现在已经不新鲜了。

  恒帝放眼看去,周边没有一个人不在造自己是反!

  当年秋收结束后,益州、扬州两州各出兵十万,与徐家军的十万大军从西、东、北三面,将荆州团团包围。

  荆州牧赵表大惊失色,却仍不肯投降,偷偷让人给曹氏送信,请求支援。

  只是,使臣走到半道上就被徐家军探子活捉,不但信没送出去,还把荆州城内守备空虚的情况暴露了出去。

  这下,徐月也不跟赵表客气了,与兄长兵分两路,各率五万大军,从南北两路包抄,直击荆州治所,逼得赵表跳墙自杀了。

  至此,荆州成功收入徐家军囊中。

  曹氏这次坐不住了,曹徳留下的老将们联名上书,请求恒帝下旨发兵,征讨反贼。

  恒帝自然没有拒绝的权利,曹盎直接把他从龙椅上拉开,摊开早就让太监拟好的圣旨,“啪”的把玉玺盖了上去。

  那一刻,恒帝气到浑身颤抖,手指指着曹盎,在那张野心勃勃的脸上看到了一个“朕”字。

  恒帝的目光太过炙热,怨气冲天,曹盎抬起头来,看向恒帝的目光中,明显多了一缕杀气。

  各地纷纷自立,徐家军更是和称王称霸没有什么区别。

  既然如此,他何不自立为王?

  恒帝被曹盎这凶恶的目光盯得汗毛倒竖,心中警铃大作,升起一股不详的预感。

  当晚,恒帝正做着噩梦时,却不料,宫门“嘭”的被人一脚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