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 第71章

作者:悠闲小神 标签: 穿越重生

  所以,一年收入两万钱或者是一万钱的说法,只存在于最佳理想状态中。

  徐月和姊姊用上了纺线机,羊毛线可算是成功了,但手也摇酸了。

  于是,在连着纺了一天的羊毛线之后,手臂爆酸的徐月决定,改造这台手摇纺线机。

  “阿娘,你能不能把纺线机做成脚踏式的啊?”徐月揉着酸痛的手臂认真询问道。

  王氏正在埋头研究她的弓弩,正好缺些零部件,便领着徐月一起来到隔壁王大有家。

  铁炉已经搭好了,王大有刚买了些铁,准备开炉把手艺捡起来。

  见到徐月母女俩过来,好奇问她们有啥事。

  王氏对徐月说:“你可以先问问这里有没有更好用的纺线机。”

  作为大庆国的土著加匠人,王大有肯定比她们清楚这里的状况。

  徐月倒是没想过这一点,她只下意识的以为落后的大庆不会存在这些轻机械的纺织工具。

  没想到这一问,王大有却说,纺线机也有脚踏式的,不但有脚踏式的纺线机,还有利用水能运转的大型织布机。

  不过,这些技术都被贵族垄断,他只是听说过,从没亲眼见过。

  其他的平民百姓们,怕是连知道都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存在。

  “咋的,幼娘你要学织布了?”王大有惊奇的撇了王氏一眼,他倒是没想到只会舞刀弄枪的王氏还能坐下来教女儿织布。

  光想想那画面,王大有就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太违和了!

  徐月讪讪一笑,不想解释这个美好的误会,但也趁机把自己想要脚踏纺线机的事说了出来。

  王大有很有兴趣,但他没见过,怕是要让徐月失望了。

  王氏却问,“大有兄弟,你就不想试试?”

  听见这话,王大有下意识有点愣怔,是啊,他咋就没想过自己琢磨琢磨呢?

  王氏见他开窍,把一张薄木板拿了出来,递给王大有。

  木板上面画着两个零部件,弹簧和齿轮,尺寸都已经标注好了。

  但王氏特意又在零件下方,写了一些用料配比。

  王大有打铁多年,比较精巧的东西也做过,但还从没见过这样的特殊物件,惊讶问道:

  “嫂子,这是什么?”

  王氏简单解释了一下,说得不深,王大有只知道是一些精巧的部件,并不知道具体用法。

  但木板下面的用料配比,让他眼前一亮。

  “人的一生都在探索未知,与其固守那些所谓的传承配方,不如自己创造新的东西,让这些东西,成为未来的传承。”

  王氏把木板交给王大有,让他好好研究,也不要只是拘泥于自己给的用料配方。

  “铜、铁、锡、或者是别的东西,不同配比得到的效果也不同,但各有各的用处,也许多实验几次,就会得到以前从来都想不到的惊喜。”

  留下这句话后,王氏就带着徐月回去了,独留王大有站在铁炉前,逐渐陷入一种不可名状的癫狂状态。

  徐月仰头看着阿娘挺直的脊背,有点愣神。

  她知道,阿娘在试图引导她,让她想明白一些东西。

  她回头看看隔壁站在院子里久久没有动弹的王大有,又看看走在身前的挺直背影,有点明白了。

  王氏回头撇了女儿一眼,见她若有所思,开口说道:

  “培养人,不一定都要自己手把手的教导,一个人的学识是有限的,但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你要相信,给予他们一个方向,他们自己就能够开出花结出意想不到的果实。”

  “就像我,难道我什么都会吗?”王氏摇头道:“并不是的,很多东西我也要依靠手下的士兵和谋士团。”

  “我不需要什么都懂,但作为一个将领,我需要清楚的知道,这个人能做什么,并如何把他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

  “用古语来说,就是……”

  “知人善用!”徐月抢答道。一双大眼期待的看着阿娘,希望能够得到她的赞同。

  王氏笑了,揉了揉小女儿的发顶,把徐二娘精心编制的发辫揉成鸡窝这才依依不舍的罢手。

  徐月:所以,阿娘不会做脚踏纺线机!

第110章 冤大头

  就在徐月为自己酸痛的手臂发愁时,王大有给了她一个惊喜。

  他把她要的脚踏纺线机做出来了!

  这是徐月没想到的。

  王大有扛着改造过后的纺线机,兴冲冲来找徐月,莫名兴奋,语无伦次的描述了一下他创造出这台纺线机的灵感来源。

  徐月努力听了很久,总算是听明白了。

  原来前天收到王氏给的图稿之后,王大有就尝试着先用木头做了一下模板,弹簧自然是失败的,但齿轮成功了。

  他就多做了几个,无意之中把两个齿轮凑到一起,随手一拨,灵光乍现,仿佛解锁了新世界的大门。

  于是,脚踏式纺线机就这么做出来了!

  有了齿轮的结合,脚踏式纺线机不但比以前的手摇式更轻巧,转动速度还更快。

  徐月上脚试了一下,除了木制齿轮有点不顺滑之外,比手摇式的好用多了。

  不过还不等徐月表示自己的感谢,王大有就兴冲冲的跑回去继续研究他还没研究畅快的金属齿轮去了。

  天气晴朗,徐月和姊姊把新出炉的脚踏纺线机搬到院子里,一边晒太阳一边纺线。

  徐二娘负责纺,徐月就用两根削出来的木签子努力找回大学时期织毛衣时的手感。

  正织得上瘾时,院门外传来一声喏喏的:“姑娘,请问这是徐幼娘家吗?”

  坐在自家院门前,一边看弟弟一边拿着木板做算术的君梅抬眼看向眼前的父子,没有先回答,而是警惕的问:

  “你们是什么人?找幼娘干什么?”

  男人扶了扶有些歪斜的独轮车,压了压上面鼓鼓囊囊的麻布袋,说:

  “我是村头的佃户,旁边这是我家三郎羊娃子,我们是来给徐幼娘送羊毛的,小姑娘,你这是徐家吗?”

  君梅一听是来给徐月送东西的,忙起身放下木板子,指着隔壁的大院子说:

  “那边才是幼娘家,我领你们过去。”

  “阿坚。”君梅叫了弟弟一声,小阿坚迈步跑过来,姐弟两把人领到了徐家大门口。

  坐在院里的徐月早听到动静,迎了出来,看到独轮车上压得高高的山包,面上欣喜的笑容渐渐淡了下去。

  羊娃子一见到她,冲她忐忑的笑了一下,介绍旁边的男人是他阿爹,赵二。

  男人个子瘦小,身上穿着打满补丁的麻衣,脚上穿着草鞋,和村里大多数村民一样的打扮。

  虽然养着羊群,但家里孩子多,生活也不见富裕。

  听儿子说羊毛也能卖钱之后,家里人连夜就开始动手剪羊毛,连着干了三天,这才把所有羊毛都收拾好给徐月运过来。

  见了徐月,男人脸上露出讨好又尴尬的笑,询问道:“姑娘,是二钱一斤吧?”

  徐月点头,喊院里凿石头的哥哥过来把门槛卸掉,示意羊娃子父子两把车推进来。

  徐二娘已经把称拿过来,一边打量父子两,一边打开口袋检查里面的羊毛。

  羊娃子低着头,不知是畏惧徐二娘的打量还是什么,反正自从进门就没抬起头过。

  他爹赵二谄笑着,目光躲躲闪闪,徐二娘看得皱了眉头,撇了徐月一眼,见她没说什么,开始称羊毛。

  满满一车压得扎实的麻布袋,扣除袋子的重量后,有四百多斤!

  羊娃子家不过一百多只羊,哪里能出这么多羊毛?

  徐二娘睨了羊娃子父亲一眼,这个老实的中年男人顿时心头一跳。

  徐月也撇了过来,当着父子俩的面算道:“前几天我和羊娃子在山坡上剪了十五头羊,出了差不多五斤羊毛。”

  “因为我们不熟练,剪得也乱,所以出得少,一般一头羊能剪下二斤多到五斤,咱们这的羊小,毛少,我就算一头羊出三斤,你们家还剩下一百只羊,余下的羊毛最多3百斤,这多出来的一百多斤是怎么回事?”

  她也没有责问,只是温和的询问着,却令父子俩齐齐变了脸色。

  徐月抬眸,淡淡的扫了过来,一直埋头的羊娃子受不了这样的目光,焦急的解释道:

  “村里人一听说我家的羊毛能卖钱,就非要托阿爹把他们的羊毛也带过来,我跟他们说了你不要那么多羊毛,可他们说你一个小姑娘也不知道一头羊出多少羊毛,就想让我哄你说这些都是我家羊身上的……”

  “大家日子都不好过,我阿爹一心软,就把大家的羊毛都带来了,徐幼娘,你别生气,你要是不要那么多,我和阿爹拉回去,把羊毛都还给大家!”

  赵二也没想到小姑娘算术这么好,心知是蒙混不过去,加上以前从没干过这样的事,心里有愧,也忙道:

  “这就把多的给大家还回去,但我家的,姑娘您还收吧?”

  他家剪了200斤,400个钱,能买一石谷了,家里孩子都盼着这份钱,准备煮顿粥吃。

  要是徐月因此生气不收了,赵二想想家里孩子们那失落的目光,心酸得红了眼眶。

  徐二娘听了父子俩的话,气得想把他们的羊毛连车一块儿扔到门外去。

  敢哄她瑟琳娜的妹妹,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徐大郎也黑了脸,但徐月不发作,他只能忍着。

  徐月看着父子俩哀求的目光,长叹了一口气,叫住气势汹汹准备扔车的姊姊,让父子俩把多余的筛出来。

  “说好收多少就收多少,这多余的你们拿回去。”徐月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两匹麻合算400钱,递给羊娃子。

  少年看着她变得淡漠的神色,愣怔许久,才把布接过去。

  “走吧!”徐二娘来到大门外,做出赶人的架势。

  父子俩拿了钱,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连道了几声谢,推着独轮车,心情复杂的离开了。

  徐二娘哼了一声,准备关门,徐月却走了出来。

  看那架势,似乎要出去。

  “你不会又心软了吧?”徐二娘恨铁不成钢的教育道:“这种事可不能纵容,不然以后他们就会真把你当成冤大头,给你制造无数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