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 第76章

作者:悠闲小神 标签: 穿越重生

  老乌头的话犹在耳边,再看不远处徐月淡然等待自己开口的模样,羊娃子连忙跑上前来,大着胆子问:

  “幼娘,明日我家要进城去给屠户家送羊,所以我想拿些你家的豆腐到县城去卖,成吗?”

  徐月早就猜到他有话要找自己说,但没想到羊娃子要说的居然是这事,颇有几分诧异。

  就羊娃子这个半大小子的脑容量,他能想出这样的事来?

  “老乌头让你来的?”徐月肯定的问道。

  羊娃子一愣,紧接着不好意思的笑了,“幼娘,你可真聪明,这都能想到。”

  徐月无奈的摇摇头,心道村里这一窝,也就老乌头能有那样的脑子,这还不好猜?

  “你们是想从我家拿豆腐到县城去卖,赚个中间差价?”徐月问道。

  羊娃子疯狂点头:“对对对!”

  徐月又问:“你们打算先赊着我家的,等卖好了再回来把钱给我?”

  羊娃子再次连声说对对对,那两眼放光的样子,就差直接比着大拇指对徐月说:你可真是太厉害了,全都猜中了!

  徐月无语望天。

  羊娃子没等到徐月肯定的答复,兴奋过后,冷静下来,忐忑问道:

  “幼娘,行吗?”

  徐月沉吟片刻,点了点头,“也行,不过你们得拿东西在我家做抵押,我就可以先把豆腐赊给你们拿去卖。”

  “还有,你们准备拿多少?明天就进城,我们家做不了太多的,最多二十板。”

  “只能拿二十板吗?”羊娃子犯了难,其实全村人都想赊豆腐拿去卖,但这种事,一般人家不会允许的。

  毕竟人家自己也要赚钱,难得的是徐家幼娘同意了。

  羊娃子想了想,应道:“那就二十板,我一会儿就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让他们拿东西来你家抵押。”

  徐月颔首,毕竟村民们如此反应,早就在她预料之中,找人扩大市场帮忙销售,本就是她销售计划中的一步。

  况且,这样一来,羊娃子这些佃户们,还能从中赚差价,改善生活。

  完全是双赢的局面,徐月没理由拒绝。

  两人口头说定,徐月就回家去了。

  徐大郎和徐二娘一听今天得做二十板豆腐,既兴奋又觉得心累。

  昨天傍晚和晚上赶制了十板豆腐,就把她们忙到晚上十点才能入睡。

  这一下子增加一倍的工作量,不得忙到半夜啊?

  不过想想能入口袋的钱,兄妹三个外加一个王有粮,决定拼了。

  徐大郎没有一句废话,转头就去泡黄豆。

  徐二娘则来到磨盘边,思索着怎么让磨盘提高效率。

  徐月则负责最重要的一环,卤水点豆腐。

  兄妹三人忙碌不过半个时辰,已经从羊娃子那得到消息的佃户们纷纷找上门来。

  他们手里或拿着一把鸡蛋,或扛着一件农具,又或者直接把家里正在用的大锅给拿了过来。

  这些东西看起来乱七八糟的,但实际上已经是大家伙最能拿出手来做抵押的东西了。

  和大家伙不太一样,老乌头直接扛了一麻袋黄豆过来,不但定下了明天的豆腐,还把今天徐家刚出炉都来不及拿出来卖的四板豆腐全部赊下了。

  紧接着,在佃户们震惊的目光下,推着满满一独轮车的豆腐,出了乌堡,向周边村子叫卖。

  徐月这边卖八钱一块儿,他就喊10钱一块儿,18钱两块,反正不管怎么样,一块豆腐卖出去他都能赚一个钱。

  一共是四板豆腐64块,在周边村镇转了一下午,把要交给徐月的成本512钱交上,手里还能剩下70个钱。

  这下子,可把佃户们看傻眼了,懊恼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茬!

  只可惜,徐家能出的豆腐就只有二十板,不然他们还要赊更多。

  要知道县城里有钱的人家那可多了去了了,肯定比周边村镇卖得更好。

  在金钱的刺激下,有人就动了心思,要是自己学会做豆腐,直接拿去卖,那岂不是能赚更多?

  夜晚,为了儿女们的豆腐事业,一直埋头专研武器的王氏,还有一到家就盘膝修炼的徐大,都出动了。

  一家人在院子里临时搭起来的磨房里,一边磨豆子一边起火熬豆腐。

  每每到了要点豆腐时,徐月就会拿出一个瓷翁,从里头舀出卤水,完成这个最重要的环节。

  院里灯火通明,可那神秘的卤水到底是啥模样,愣是看不清楚。

  有人使劲耸动鼻子去闻,全是豆浆的香气,啥也没闻出来就算了,还把自己闻得口水直流。

  不知是谁在后面死命的挤,“哗啦”一声巨响传来,王氏晾晒在院坝上的木柴堆轰然倒塌,七八个黑乎乎的影子哎哟叫唤着从柴堆上摔了下来。

  徐二娘一看,立马喝到:“什么人!鬼鬼祟祟的!”

  那些人自然不敢回话,忙不迭的跑了。

  徐二娘一看,气得咬牙,扔掉手上的水勺子就冲出大门,把那几人诅咒个便,眼看着他们再次摔跤掉进河里去,这才得意的叉腰乐道:

  “哈哈哈,活该!我让你们偷看!”

  院里的徐月和爹娘哥哥对视一眼,对姊姊这种幼稚的行为不敢发表意见,只是无奈的笑着

  只是一个小插曲,很快一家子就再次投入做豆腐的活计中,直到凌晨十二点,这才把二十板豆腐全部做完。

  这一晚,躺在床上浑身酸胀的徐月无比想念现代化的机械效率。

第118章 打浆机

  徐月感觉眼睛刚闭上,还没怎么睡呢,院里大门就被敲响了。

  一家子被吵醒,起床来开门,只见以老乌头等人为首的庄上佃户们,挑着空扁担,举着火把,齐齐朝一家人谄笑着。

  原来是来拿豆腐的。

  从乌堡到县城,步行需要一个多时辰,要是想赶上早市,天不亮就得从乌堡出发。

  更何况还要赶着羊一起走,就起得更早了。

  公孙家对佃户管理还算人性化,虽然收取高额的土地租金,但在其他方面却没有过多限制。

  毕竟不能把人逼到绝路上,所以就算佃户们离开乌堡外出找外快,公孙家也不会干涉。

  徐大开门让大家伙进门来,二十板还在冒着热气的豆腐一下子就被刮分干净。

  天还没亮,大概是凌晨三点左右,一条长长的火把队伍出现在乌堡中央,出了乌堡,向着县城方向行去。

  徐月一家站在门口看着他们离开,齐齐打了个哈欠,关上院门,继续补觉。

  一觉睡到天明,徐月醒来的时候,院里已经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是早起的王有粮,正在灶房里生火做早饭。

  徐大不知什么时候就离开了,他总是起得早,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每天雷打不动去到山顶吸收吐纳。

  是以,总是家里第一个出门的。

  阿娘的工具棚里也传来了敲敲打打的动静,间或还有几声王大有拿着什么零件过来,两人讨论的声音。

  这一下算来,睡觉的只剩下徐月兄妹三人。

  三人不约而同打开房门,叫上想逃避的王有粮,一起进行晨练。

  武的练了,文的也得继续学。

  每日到点,君梅姐弟两就会搬着阿爹帮忙做的小木板来徐月家学习新知识。

  一直练到了上午九点半左右,这才把昨夜剩下的菜热一热,凑合了一顿。

  没有辣椒没有其他调料的时代,一家五口是连菜都懒得炒,基本上都是填饱肚子就行。

  偶尔徐月下厨,一家子才能吃顿好的。

  不过在一家子看起来毫无胃口的食物,对王有粮这个原住民来说却是另外一个状况。

  白面馍每天都能吃到撑,还有甜甜的豆浆豆花全天供应,以及各种换着花样做的豆腐,简直就是神仙才能过上的日子。

  对此,徐月表示,小伙子你还是太年轻。

  见王有粮在喝豆浆,徐月也馋了,跑到橱柜翻出装糖的罐子,发现里面的糖不知何时已经见了底。

  这时的糖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纯天然的蜂蜜、花浆。

  还有一种,是用甘蔗和粮食加工出来的,大众日常能够购买到的麦芽糖和红糖,多是块状。

  在徐月看来,这两种糖,和现代的精品白砂糖比起来,都不算什么。

  只可惜她身在北方,要想制糖,首先就得有片南方的甘蔗林。

  所以做糖的想法,徐月暂时只能先想一想。

  罐子里的饴糖还有两小块儿,徐月取出来用刀切了一点边角,放在豆浆里,微微透着甜,就已经是现在所能得到的最好的饮料了。

  吃过早饭,又歇了一会儿,徐月兄妹三个继续开始磨豆子,熬豆腐。

  今天早早就开始干活,半下午时就把要磨的豆浆全部磨好,只等着晚上熬制出来就行了。

  有了点空闲时间,徐月这才有机会去看昨天从小表哥那借来的书。

  这本书是纸质的,纸张不算太好,上面的字是手抄写上去的,字挺好看,就是碍于纸张的缘故,有点糊。

  这书相当于这个时代的儿童启蒙读物,说的是一些民间俚语,气候节日之类的内容。

  徐月翻了半小时就全部看完了,而后取出事先就准备好的炭条和木板子开始抄写。

  一共抄了两份,一份准备留下教给君梅和王有粮,一份打算上交科技树,看看能换点啥。

  不久之前经过全家人的努力,大家一起开动脑子回忆各自世界的知识点,总算是把徐月被封印的研究室全部解封。

  有了这么多药剂的原材料在手中,徐月顿时充满了安全感,至少现有的疫病对她来说,只要合理预防,基本不会造成太大的威胁。

  抄写了一个下午,徐月终于把两份儿童启蒙读物抄完。

  这时的书本贵重,加上明天小表哥就要回学堂上课去了,徐月写完就立马把书还了回去。

  而后她发现,表哥表姐看自己的眼神有点怪怪的,像是生气,又像是在揣摩她,神情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