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 第80章

作者:悠闲小神 标签: 穿越重生

  这两个月来,豆腐坊那边进账三万钱,刨除进入公账的部分,徐月兄妹三个各分到了八千钱。

  而徐大郎的钱,向来是直接交给徐月的,以她现在的小金库,完全可以支持王有粮去做养殖。

  长这么大以来,王有粮第一次捧到这么多现钱,激动得连心都在颤抖。

  他没想到徐月会真的支持自己的想法,又感动又兴奋,打定了注意,一定要把养殖场做起来,让徐月知道,他值得她的投资!

  小君梅眼看着王有粮拿着钱就去找庄里小孩们帮他弄鸡窝鸭棚,还没想好自己到底要干什么的她顿时急得来找徐月。

  小姑娘胜负欲被王有粮挑起,急得要哭了。

  徐月想着她算术很好,简单加减乘除已经学会,已经有现代三年级的水平,便试探着问:

  “那你要不就帮我看着豆腐摊子,收个钱记个账?”

  “我给你一个月的实习期,实习期你要是把这件事做好了,以后整个豆腐坊的账目我都交给你来做,并且给你发工钱。”

  小君梅顿时吸了吸鼻涕,不敢相信的问:“真哒?”

  徐月颔首,“嗯。”

  “不过这样一来,你可能就没法看着阿坚了。”

  王大有家少了一个佟氏,他自己又忙着和王氏折腾锻造术,根本没功夫去管君梅姐弟俩。

  说来可怜,姐弟俩一个月里,有大半个月的饭都是在徐月家吃的。

  好在王大有还晓得每月提前先拎袋粮食过来,这才没饿着君梅姐弟两个。

  小君梅听了徐月的提醒,转头看了眼蹲在徐月院子里玩树叶,难得安分的幼弟,想说我能带着弟弟一起守摊子。

  但她自己都知道这不现实,阿坚两岁半了,正是爱动爱闹的年纪,一秒钟不盯着,他就能跑出去老远,根本不可能老老实实跟她一起守摊子。

  两人在屋里正苦恼着,王氏忽然走了进来,笑着说:

  “如果君梅你放心的话,就让阿坚暂时先跟着我吧。”

  这君梅有什么不放心的?

  王婶子可是整个徐家里,最让人放心的人了!

  徐月一看小姐妹那一脸对自家阿娘完全信任的小表情,心里就是咯噔一下。

  以前,她还不懂事的时候也觉得阿娘最靠谱了,但现在,特别是那把狙击步枪造出来之后,她就发现阿娘逐渐开始偏离她想象中的模样了。

  以前她以为的阿娘,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但现在她看到的阿娘,还是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没错,但她还阴谋诡计,未雨绸缪,运筹帷幄,杀伐果断!

  阿娘,绝不是表面上展现出来的这样而已。

  看阿娘每天早上叫他们兄妹三人起来拉练时的狠就知道,这是个狼灭!

  被练得太狠的时候,徐月甚至一度怀疑,阿爹才是家里最和善的哪一个。

  因为阿爹还记得给他们兄妹三人一人一碗热水喝,背地里还同他们一起吐槽阿娘心狠手辣。

  呸呸呸,越想越歪,打住!

  徐月晃了晃脑子里纷乱的信息,看着已经走到院外,牵起阿坚准备往外走的王氏,急忙追出去问道:

  “阿娘,你要带阿坚去哪儿啊?”

  王氏看小女儿那满眼的警惕,好笑道:“我带阿坚出去河边散散步,怎么了?你也想一起吗?”

  不知是不是错觉,徐月总觉得阿娘这话问得阴森森的。

  想着每天早上生不如死的极限拉练,徐月忙不迭摆了摆手,“不了不了,我还要教君梅怎么做账目呢。”

  王氏便冲她温和的笑了笑,牵着一脸好奇的阿坚往河边去了。

  结果,傍晚一回来,就听见阿坚睁着一双单纯大眼,奶声奶气的说,他和婶娘一起玩了一下午的水,他都学会游泳了。

  而且婶娘还说,明天带他去爬岩石山呢,可有意思了~

  徐月三兄妹对视一眼,齐齐在心中为这个还不知阿娘厉害的小家伙默哀三秒钟。

第124章 青州大疫

  日子一天天过去,时间进入六月,中原的混战似乎消停了。

  紧接着另外一个令徐月一家人听了都心头一颤的消息也传了过来。

  青州大疫,白骨累累,死伤无数,瘟疫最严重的地方,全县六千户,无一人生还。

  大量难民从青州撤出,四处流亡。

  这几日,徐月跑到姑奶奶家找表哥表姐借书,就看到府里管家荣伯指挥家丁们备好粮食和车马,准备到县城外收些流民回来。

  顾忌着二房,姑奶奶一家不敢张扬,悄悄的做着这件事。

  由此可见,这背地里还有多少豪强正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只是外人不知晓罢了。

  可能因为徐月是个小孩,大人们以为她听不懂,公孙安亲自从县城那边领了一车奴隶回来,就在大厅里同父母商议,如何将这些奴隶转手卖掉,赚差价。

  姑老爷公孙渝是有些人脉在的,这么点奴隶,他随便找户富户就消化掉了。

  姑奶奶徐氏便提议,让儿子再多收些奴隶回来,自家也能用。

  徐月就这么,捧着新借来的书本,站在厅堂屋檐下,听完了他们商量怎么采买,怎么出手,又怎么避开二房耳目。

  一斗米买回来的奴隶,转手可卖一匹娟,等于是花了不到一百钱,就能换回来1500钱。

  这确实是很暴利。

  要不是理智及时把自己唤醒,徐月差点都心动了。

  而那一车奴隶,徐月出门前在后院的牲畜棚旁也见到了,一个个面黄肌瘦,想来是饿急了,正端着府中下人发放的水和糙米饼猛啃。

  或许,只要有口吃的,他们就已经不想去管自己的未来和自由了。

  有一个扎心的事实,就连徐月都不得不承认,在世家大族里做奴隶,或许都好过在外头当个吃不饱穿不暖,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的平民。

  让人无奈的是,徐月还要坐着荣伯进城收奴隶的车,让他捎带自己一程。

  家里的豆渣已经泛滥成灾,光是靠王有粮养的小鸡小鸭根本消化不完。

  所以徐月打算进城去挑几头猪来养,等养大了,家里既有肉吃,还能卖钱,且堆积成山的豆渣也不用拿去丢了。

  第二天一大清早,天还没亮透,徐月和哥哥徐大郎就一起坐上了姑奶奶家准备去收奴隶的牛车。

  挑了豆腐准备拿到县城去卖的佃户们起先也跟在牛车后面,但没多一会儿,就被牛车远远甩开了。

  渔阳县城最近暴增许多外来人口,豆腐价格便宜看着又大块,能够饱腹,所以豆腐生意反倒比之前好了不少。

  许多佃户三更半夜就到徐家拿了豆腐,快步往县城走,准备多走一个来回,多赚点钱。

  管家荣伯看着徐月和徐大郎空手的模样,又看看后头被甩的远远的佃户们,好笑问兄妹俩:

  “正好有车,月儿小姐你们怎么不拿些豆腐到县城去卖?”

  徐大郎惯是不会搭理外人的,徐月只好解释道:“我们家做生产的,不好同他们做销售的抢生意,不然就乱了套了。”

  “生产……销售?”荣伯稀奇感慨:“这两个新词倒是有意思,月儿小姐年纪不大,懂得也不少呢。”

  徐月只是笑笑,不再说话了。

  起得太早,牛车摇摇晃晃像是坐在摇篮里,她犯困了,靠在哥哥怀里,既是补觉,也避开了荣伯的好奇追问。

  小孩子嘛,懂一点是好,懂太多就是妖怪了。

  荣伯见此,只得收回对徐家兄妹俩的好奇,专心赶着牛车,往县城驶去。

  摇摇晃晃中,县城到了,天已经大亮了,大概是上午七点左右。

  刚到县城外,徐月就见到了一如当日在濮阳县城时的一幕。

  数百流民聚集在城门下,多是青年人,间或有几个半大孩子。

  这都是从海上逃难过来的,青州的疫情严重到连冀州都不敢开城收容难民,这些流民只能冒险走海路,一路北上,到了渔阳郡。

  这其中又不知经历了多少艰辛,才走到渔阳县城。

  此时,这数百流民正在官兵们的引导下,有序在城内世家夫人们为了积福而搭建起来的粥棚前领取免费发放的清粥。

  这群人人数远比不上当日濮阳县城外密密麻麻的人数,再加上世家夫人们积福的善举,情况比濮阳那时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荣伯的目的是收那些自愿卖身为奴的流民,但今天一看,剩下的人居然这么少了,顿时有点失望。

  徐月看着这个情况,却甚是恐慌。

  可能是她的职业病作祟,想到这些人是从青州过来的,就很怕他们身上带了病毒。

  虽然这些人现在看起来好好的,像是没有病的样子。

  但她对渔阳县城的这种随意处理方式很不赞同。

  起码也要先隔离观察一段时间吧?

  只是现实问题摆在面前,这么多人隔离起来,需要的粮食和人力又有谁来出?

  太守都不出这个钱,谁还舍得出?

  不过徐月觉得,大家应该是没有这个意识。

  但眼看着荣伯什么预防都不做就要过去收人,徐月还是没忍住拉住了他。

  “月儿小姐?还有什么事吗?”荣伯疑惑问道。

  之前说好了送徐月兄妹俩到城门口就行了,回程之前他也会在城门口这等他们,就不进城里去了。

  毕竟进城一趟还得交税,能给主家省一点是一点。

  徐月看荣伯的神情就知道他误会了,无奈的提醒道:

  “荣伯,你拿帕子遮遮口鼻吧,这里人多,要是不小心感染了什么就不好了。”

  说着,还觉得不放心,再次补充:“买人前,最好先看看他们的牙和眼睛有无异样,精神格外萎靡的,也别靠近。”

  听着徐月这话,荣伯诧异了好一会儿,这才点头笑着说:“我知晓了,多谢月儿小姐提醒。”

  他把徐月说的话听进去了,当即命家丁们也取出手帕,把口鼻遮盖起来,这才朝那些衔草自卖的流民们走过去。

  见此,徐月紧着的心终于松了点,同哥哥一起缴纳入城费,进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