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 第101章

作者:宣蓝田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说是约她来看监斩,也不留个时间地点。唐荼荼知道这殿下有千八百只眼,也不杵在街上等他,很自在地挑了个正对刑场的一排楼,上楼去看。

  这一排是几家茶室、几家文社和一家酒楼,唐荼荼毫不犹豫地进了酒楼。

  都是烧钱的地方,还是吃饭最实在。

  菜市口,名儿起得俗,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渊源,它就是个菜市场的入口。东头是安化街,西头紧挨着西市,来往路人络绎不绝,但凡有点什么热闹,车马人就堵成一片。

  今天就堵成了一片。

  监斩官打马而来,押解倭使的官兵铜锣开道,盖尸席装了厚厚几车。四十多个倭使都穿着刑衣,一身污血,被押着跪在了菜市口。

  离着百八十米,唐荼荼还是一眼认出了两个倭人,她记人本事极好,这两个都是那天巷子里见过的,断臂的那个竟还活着。

  他们的头子不在里边,听说被抓时当场斩了,叫什么“燕返”。哥哥听到这名儿的时候,顺嘴显摆了一下学问,说燕返的意思是“出刀之后,燕子都回不来了”。大概在他们那儿是个挺有名的刀客。

  不知是巧合,还是直觉,唐荼荼盯着刑场看的时候,那个断臂刀客的视线也徐徐转向了这头。

  嚯!

  唐荼荼立刻把轻薄的窗纱挂起来,怕周围有什么余党,认出她的脸来。

  临到午时,监斩官提笔在罪宗上横着一抹,赤红一笔勾去了几十个人头,刽子手拔下犯由牌,就要行刑了。

  唐荼荼不由探出了脖子,日头太大,她眯起眼。

  几十把大刀落下的一瞬间——

  唐荼荼眼前一白。

  从她头顶上落下来一面精美的云锦绸,宽敞的袖幅将她视线挡了个严严实实。他衣服上不知道熏的是什么木香,像竹子,也像松柏,直往人鼻子里钻。

  等唐荼荼醒过神、扒拉开这条胳膊时,刑场上那几排尸体连草席都已经盖上了。

  唐荼荼气道:“不是请我来看砍头吗!”

  这什么也没看着!

  晏少昰垂着眼皮瞧她,哼一声:“污糟事儿,看那么仔细做什么?”

第99章

  他倒是很有道理!

  唐荼荼敢气不敢言,又往窗外瞧了一眼,见武侯们把尸首扔上囚车,熟练地往刑场上洒土,不一会儿就把血迹盖掉了。

  整套流程比她想得简单多了,来之前,还以为会挂到城楼上曝尸什么的,把以儆效尤的功效最大化,却没有。

  只看见官差这两天满大街跑着,把倭贼行径贴遍了全城,叫各坊百姓自发上报身边的倭商,官府记录在册,短短一日,全城的倭商都被拘进牢里了。

  听爹爹说是要撵回他们国家去,对外的说法是遣送回国,一来合了律法,二来只杀使节,不扣留百姓为质,还能落下个怀柔四方的美名。

  唐荼荼拉出椅子,坐下来点菜。

  有这尊大佛在旁边,她不敢寒酸了,奔着酒楼的特色菜点了四热二凉一汤,还有一盆香米饭。

  小二善意提醒:“姑娘,我家菜分量大,您二位保准吃不完。”

  唐荼荼:“保准能吃完。就这些吧。”

  晏少昰笑了声。

  他今儿好像心情不错,难得没冷着一张脸,不知得了什么开心事。

  唐荼荼菜点得多,正当晌午时候菜又上得慢,小二先端上来一只甜雪碗,给他二人赔不是。

  这甜雪碗是只巴掌大的甜瓜,挖出瓜瓤来,留下空空一个碗,再装满各样水果,圆圆地剜成球型,洒上冰块磨成的细霜,再浇上红黄两色的甜浆,赤橙黄绿紫凑了五个色儿,做得很是玲珑。

  冰霜磨得细,一点都不刺嘴,入口抿一下就化了,比外边的甜雪要好吃得多。

  一个碗,两把勺,小二大约是把他俩认成一家人了。唐荼荼客气问了句:“二殿下吃么?”

  二殿下说不。

  唐荼荼就端到自己那头一人吃,不多会儿,装得堆出尖的碗儿被她削平了。

  晏少昰忍不住:“吃两口甜甜嘴就行了,太甜了也坏胃。”

  唐荼荼:“不甜的,味道正合适,您尝尝。”

  她连碟子带瓜碗儿推到中间来,晏少昰意思意思舀了一块,味道确实不错,对得起它的花里胡哨了。

  这雅间里是个四人小宴厅,圆桌不算小,又是面对面坐下的,果碗往中间一摆,两人都得伸胳膊。

  水果球圆且滑,唐荼荼一勺子没盛稳,那颗葡萄就咕噜咕噜滚到墙角去了。

  晏少昰呵了声。

  唐荼荼有点窘。

  下一瞬,他自己勺子上的一颗大荔枝也咕噜咕噜滚下了桌。唐荼荼眼疾手快地一捞,捞起那颗荔枝放桌子上,也学着他的腔调,“呵”了一声。

  晏少昰:“……”

  这位爷脸皮薄,不再动勺子了,拿起帕子矜贵地擦了一遍手,看着唐荼荼一勺一口地把这碗水果吃完了,这才提起了正事儿。

  “倭使的事已了,你之后就能安心出门了。”

  “另有一事,得跟你说一声——这回大理寺彻查城南失火案,我不愿叫你出面,叫陈丰年找了几个武侯替你出面作证,假装那小像是武侯画出来的。”

  唐荼荼点点头,很识大体:“没事。我那一晚去救火确实莽撞了,当时不觉得有什么,回家后仔细一想,又知道当晚有死士摸去我家了,这才后怕起来,差点连累了家里,战战兢兢地等了好几天。还好有二殿下替我担着——只是陈都头愿意担下这事儿么?”

  晏少昰知道她没听懂,特意破开讲明白:“福祸相依,他心里有数。如此一来,陈丰年顶了你的功劳,只是失火的地儿也在他辖下,两相一抵,算是将功折罪了。”

  唐荼荼还记得那大汉,长得煞气凛然,腰侧挎着的宽背刀足有他半人长,当天还是陈都头派人护送她回家的。

  她心里一动:“他怎么找殿下帮忙?他成了你的人?”

  “你倒是……”晏少昰唇动了动,又失声笑出来。

  倒是什么都清楚,一点就透,还不居功。

  她这回功劳不小,提前窥破倭贼布局、火场救人、画了张像又为京兆府捉拿倭贼帮了大忙。可惜是个姑娘,有功劳也上不了官场,家门又窄促,出一点事儿也护不住她。

  晏少昰安抚她:“功劳记不上了,私赏少不了你的,回头我给你添上五百两,如何?”

  唐荼荼这回真笑出来了:“谢殿下。”

  她现在什么都缺,最要紧缺的就是银子,有钱能办好多事儿。

  半掩着的屋门被人笃笃敲响,外边招呼了声:“爷,上菜了。”

  正午时刻,大堂里人正多。小二上菜的时候,唐荼荼瞧到了门外好几个影卫的身影,知道谈话不怕人听着了。

  等人一走,她就说起正事儿来,背起自己准备了一天的演讲稿,从头开始讲外科手术的好处。

  她自觉说的是白话,道理透辟又明了。二殿下却不大乐意听,什么血管、破伤风的,如听天书,听了四五句就伸出手。

  “书带了么?我瞧瞧。”

  唐荼荼忙从绣袋里掏出来,不忘叮嘱:“殿下轻拿轻放小心翻页,这书页可脆了。”

  何止脆,除了那张封皮板板正正,里头书页多少有些粘连。箱子里存放了这么些年,没受潮没曝晒的,书本还鼓皱起包了,明显是质量下乘的坊刻本。

  他一页一页翻着,比唐荼荼一个常有字不认识、得去查字典的半文盲,看得还要慢,几乎是逐字逐行反复去读。

  读着读着,晏少昰渐渐皱起眉来。

  这几本书,对他一个古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唐荼荼不想瞒他,没像给书铺掌柜看样稿儿那样避重就轻,她直接挑了最核心的几本带过来的,这三本分别是骨科、胸心手术,还有时下致死率很高的妇产科。

  排在最前头的,赫然是肋骨骨折刺穿肺、腹部贯穿伤、剖腹产、大出血这几样大手术。

  二殿下眼睛一错不错地看着书,唐荼荼一错不错地看着他。刚开始还有点紧张,他看的时间越长,唐荼荼那股子紧张反倒不见了。

  没上来就喊打喊杀,也没骂“邪书”,可见是看进去了。

  能看进去就是好事,唐荼荼一时有些感动。身居高位、见多识广,还愿意了解新事物,真是对得起这一身天家血脉。

  她顾不上吃了,俩手手背搭了个桥托住下巴,就这么撑着下巴看他。

  二殿下鬓如刀裁,束得整整齐齐的发冠都带着股很靠得住的深稳气度。这人真是从头精致到了脚,连十指都比她光致细腻得多,简单一个翻书的动作,他都做得赏心悦目的。

  半晌。

  “江神医,我有所耳闻。当年,江大夫给我燕王叔摘了一只病眼,后来我皇爷爷腹水,也是她带着徒弟入宫治好的。”

  晏少昰放下了书,甫一抬眼,看见唐荼荼这么直愣愣地盯着他,下半句话愕了一刹,忘了想说什么了。

  他垂眸错开视线:“你拿这书给我看,想我怎么帮你?”

  他这话有如给唐荼荼喂了颗定心丸,瞧这样子,他是真的看懂了这外科手术的厉害。

  唐荼荼定了定神:“不瞒殿下,我想叫这书流传开——我听说,殿下是上过战场领过兵的人,军医我没见过,料想比咱们京城坊间的疡医高明不到哪儿去,加上军中医疗设施简陋,伤重不治的比例应该不低。”

  “如果我说,‘伤重不治’的那些人里头起码一半,都能靠这急救手术从阎王手里抢回一条命,您信不信?”

  “而民间需要外科的地方也很多,许多病都是药石罔效的,这个我不懂,怕是讲不周全,我得叫王太医跟您来说。”

  她这头的动向天天有人盯着,晏少昰大约了解些,问:“王家应允你了么?”

  唐荼荼道:“那天借书的时候提过一句,当时王太医答应了。他大概以为我只复刻一套自己收藏,一定没猜到我有这么大的野心——等确定坊间能印的时候,我再去跟王家老祖宗商量。”

  “不过……”她话锋一转,抿了抿唇,似有一点极淡的犹豫,出口时又坚定下来。

  “不论他们答不答应,这书都得印——这不是他们的,也不是我们的,这是几千年无数古医传承下来的学问,先烈在前,埋在地下托梦都想着弘扬国医学——轮不到他们不答应。”

  这话可一点都不绵软,晏少昰翻书的动作一顿,抬头瞧她一眼,笑了。

  真是时时有惊喜。

  她这性子,真适合站上金銮殿。

  唐荼荼又叹一声:“但坊间刻印太贵了,半两银子一页,我自己……”

  晏少昰忽地截住她的话:“半两银子一页——谁与你说的?”

  唐荼荼愣住:“啊?我家先生说的,东市几间坊刻铺我们也去问过了,差不多是这个价,字密的是一页六钱,但刻印量大,抹了零头再商量商量,差不多就是一页半两。”

  晏少昰有数了,没再打断,继续听她说了些这几天四处碰壁的事儿。

  她说着话,倒是不耽误吃饭,该吃菜吃菜,该喝汤喝汤,该论正经事论正经事儿。那张小嘴叭叭叭说了半顿饭,竟一粒米都没漏出来,可见是习惯这么吃了。

  晏少昰等她吃了个半饱,才舍得坏她的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