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 第23章

作者:宣蓝田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晏少昰问:“什么拳法?”

  “奴才瞧不出门道来,就是普普通通的拳,如小儿熬筋练骨,冲拳、勾拳、劈拳、踢腿,都是最基础的招式。等打完拳,府上的女眷才刚起,二姑娘和她们一块儿用罢早饭,就回自个儿院子了。”

  晏少昰问:“白天呢?”

  影卫一桩桩如实回报,“上午在院子里读书,下午陪府上的三姑娘玩,有时也写写字、描描画儿,等傍晚天儿不热了,去菜地看看菜。起床,晨练,吃饭,种菜,睡觉,一日便如此了。她跟家人说话也不多,常常不言不语地坐在院子里发呆。”

  晏少昰品了品,“你觉得并无异常?”

  影卫飞快抬了下眼,“相反,奴才觉得处处异常。”

  “怎讲?”

  影卫道:“自学台府闹事那日后,二姑娘的舆图上不断增加新的图样。头两日,她画出了京兆府五座内衙;又两日,她画出了金吾卫和羽林卫两座卫所,两卫的各自要务、每日的操练时辰、城内的巡防路线,她都在图上做了标注。”

  “又三日,到了乡试开考那天,她又开始画一个小册子,有一回那册子遗落在院子里,奴才翻开瞧了瞧——里边画的是几位考官和监临官,体貌特征与各位大人几无二致,写得也详尽至极,每位大人的性格、官品、衙署、家里琐事,全都列得清清楚楚。”

  晏少昰黑了脸:“……混账。”

  她这是要把京城、衙门、二十六卫和满朝官员,全挖个底儿朝天不成?从头到脚处处可疑,不是细作还能是什么!

  晏少昰:“继续盯。”

  那影卫站着没动,头垂得老低,拱手惭愧道:“奴才盯不成了……奴才,怕是被二姑娘发现了。”

  影卫盯人第一要则——如果被事主发现了,说明自己有疏忽,再盯便有危险,就得换人了。

  他把唐二姑娘半夜嚎的那一嗓子“出来”,讲给殿下听。

  晏少昰奇道:“你露了踪迹?”

  影卫更惭愧了:“想不起来是何处疏忽……没殿下下令,奴才平日只盯着院里,没敢进姑娘卧房查探。今天半夜时候,奴才想把库房里那张舆图拓完,正点着蜡烛画到一半,姑娘忽然开了房门出来,我忙吹熄了蜡烛,听到她站在院子里说——”

  “——回去告诉你家主子,再来我院里,我就不客气了。”

  影卫捏着嗓子学完,表情纠结:“可能是奴才夜里不够警醒,抄舆图时弄出了点动静……”

  “不可能。”晏少昰断言。

  他手边的影卫再不警醒,放入宫也是三等侍卫,唐二一个半点内力都无的丫头,别说她半夜睡着时,就算她大白天睁着眼睛,也未必听得着影卫的动静。

  “哼,她诈你的。”晏少昰冷哼一声:“她要是知道你在哪,早拿着扁担去截你了,还用这么一惊一乍的?”

  影卫想了半天,懊恼极了,重重呼出一口丧气。

  晏少昰笑了声:“这丫头贼得很,给我盯紧了。她越是不想让人盯,越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影卫应喏,请了安退下了。

  唐家人起了个大早,紧忙吃了几口饭,赶着马车出门了。

  等到了城东南一看,哪里能挤得进去?贡院还没开门,街上就堵得水泄不通了,乌泱泱的全是人,脚尖踩着脚后跟,都是来接考生的,比送考那日更乱。

  只好把马车停在路边,让家里的小厮进去找人。

  唐老爷和唐夫人掀着帘子左右张望。周围哪个是考生好认得很,蓬头垢面、两眼青黑、脚步虚浮的就一定是,错不了。不管家境穷富,走出来的考生各个像讨了俩月饭的叫花子。

  等人没那么拥挤了,这才看见家里的小厮搀着少爷出来。唐厚孜腿有点软,道儿都走不直,歪歪扭扭出来了。

  “义山!义山啊!”唐老爷和唐夫人隔着老远看见人,立马下车去迎,也不在意街上人来人往,当街就说起话来:“义山腿怎么了?累得腿软?哈哈哈哈,累着我儿了。”

  “哥!我今儿起了个大早来接你,我还给你带了俩包子,你吃不吃?”

  “回了家再说,快扶着少爷上车!”

  “娘,让哥哥上我们这车,我们挤一挤。”

  马车挪腾着走出坊门,上了街就宽敞多了,总算能跑得开,车夫驱着车往家的方向赶。

  唐厚孜虚得只剩了个魂儿,眼圈是黑的,嘴唇是干的,嘴唇上的胡子都长出来一茬,哪里还有平时风度翩翩的小公子样。

  唐珠珠捂着嘴笑:“好像野人。”

  唐荼荼也笑:“给个枕头就能睡过去了。”

  唐厚孜靠在车厢上瘫坐着,虚弱道:“快别笑话我了,哥哥好歹是熬下来了,换你俩,三天都未必撑得下来。在那巴掌大的地方锁了九天,除了号军,没人跟我说过话,考完了第二场,监临官让考生们轮着出来放了会儿风,我看见天上的月亮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他嗓子有点哑了,精神倒不错,一路停不住话,把这些天的事儿讲给妹妹们听。

  “我左边号房那个考生似有胃疾,考了九天,他吐了三天,我听着都难受得慌,号军怕他死在里边,问他能坚持不,那考生还是硬着头皮考下来了。”

  “昨儿上午交了卷,下午歇了歇,排队洗了个澡,我想着你们肯定要来接我,不能蓬头垢面地见你们。正洗着,旁边汤池里的学子竟一头栽地上了,把我吓坏了,忙喊来号军,看着那人被抬出去了,也不知是生是死。”

  古代的考试环境恶劣得有点过分了,好在贡院平时人气少,高墙遮阳,旁边又直吹山风,考场里并不热,不然这大夏天考试,更有得熬了。

  回了府,唐夫人陀螺一样忙了起来,吩咐了这个吩咐那个,让给少爷烧水洗澡,赶紧做饭,一拍额头又道:“把牧先生和叶先生也请进来,别落下咱家这两位功臣。”

  牧挂书一直等着院里的动静,抓心挠肺地想知道少爷考得怎么样。他年纪不大,以前在乡下私塾当过俩月先生,可那只是给小孩启蒙,少爷才是他真正带的第一个学生。

  听了下人传话,牧挂书匆匆进了院,推辞道:“怎敢和主家同桌?院里支张小桌便是。”

  唐夫人笑道:“都是自家人,咱们不要拘那些俗礼。这几日,两位先生也累坏了,快坐下一起吃。”

  牧挂书还要推辞,被不拘小节的叶先生拉着上了桌。

  唐厚孜连吃了半盘饺子,总算缓过了那口气。一抬眼,看见满桌人都盯着自己看,尴尬地摸摸脑袋:“我头发还没顾上理,叫你们看笑话了。”

  牧先生问:“少爷考得怎么样?”

  唐夫人眼前一黑,说好了不能问不能问,交待了闺女交待了老爷,忘了交待先生!

  “我也说不准。”

  唐厚孜倒不怕被问这个,他放下了筷子,正色讲起来。

  “五道经义是老题,没什么说的;三道时务里,一道问黄河水患,两道问农商关系,我从‘农不出乏其食,工不出乏其事,商不出三宝绝’的角度答的,也算是稳妥。”

  “只有最后一场考的那三道方略策,题实在出得新鲜——我初初拿到题时,觉得不难,动笔写了一道后,越写越迟疑。这三道明明是不一样的题,写着写着竟归于一处,小到个人,大到家国,农田水利、政令律法,通通都是为了百姓。我脑子里无数新念头腾腾冒出来,又换到了别的思路继续往下写,写得酣畅淋漓,写了好几张纸。”

  “回头再看,又觉得前边写得太拘谨,立意不佳,后边又太奔放,收放都不自如。”

  他望向牧挂书。

  “先生说过‘金题头,银题尾’,我想我这头尾都占了劣等,怕是不好。瞧时辰还早,赶紧跟号军要纸,重写了一遍。这回不敢再卖弄文笔,踏踏实实写文说理,写完倒觉得不错,虽有遗憾,却是我今年写出的最好的文章了。”

  唐老爷听得愣住了。

  牧先生和那位年长些的叶先生听完,也都愣住了。叶先生性子爽朗,大笑道:“少爷你这……好,好,好!你写了两遍,自然要比别人一遍写得强。”

  他不敢定论,是以中间硬生生地拐了个弯。

  义山前边说的是什么意思,唐夫人听得一知半解,叶先生这三声“好好好”,她却听得清清楚楚,高兴坏了:“先生都夸你,我儿这回肯定考得不错,快吃饭,都动筷呀。”

  府里就这么两位幕僚,牧先生是被唐老爷领回来的。这位叶先生,唐荼荼却不知道他是从哪儿来的,好像她刚穿来的时候,叶先生就在唐家老宅里了。

  这位先生不是唐家的家生子,不是雇工,也不是管家,不知道是什么来路。

  平时跟她一样,爱在街上乱逛,也爱搬张小凳坐街门口听评书,每天游手好闲,有时也帮家丁钉个桌椅板凳,逢人就笑,像个爽朗豁达、没什么心眼的汉子。

  尽管没见他做过什么正事,唐荼荼却总觉得这人耳聪目明,是个聪明人。

  吃完饭后,唐荼荼悄悄问了问母亲,唐夫人想了好一会儿:“这位叶先生跟了你爹好多年了,娘刚生下珠珠的时候,他就来府里了。你爹觉得他做事机灵,脑子活,就从老宅带出来了。”

  是个老人啊,还是刚生下珠珠的时候,时间挺微妙。

  唐荼荼心里有了猜测,留意起他来。

  晌午给哥哥接风洗尘后,叶先生饭后立马出了门,快到傍晚时,从西头回来了,眉开眼笑的,明显心情不错。

  京城有东西二市,因为盛朝以左为尊,城东这头的衙署更要紧一些,又因为东市这边挨着兴庆宫和东厂,城东又是富民汇聚之地,所以东市里卖的东西也就贵一些,成衣铺、首饰铺、酒楼会馆、文社书屋开得满满当当,堂门豪奢的,连大门都能开三道。

  而零散杂货,都集中在西市。

  这半个下午,唐荼荼拿了本书,一直坐在门房等他。这会儿看见叶先生走到门前,捧着一把瓜子嗑得正欢。

  她叫了声:“叶先生。”

  叶三峰笑着应道:“姑娘看书呢,天要黑了,仔细坏了眼睛。”

  说完,就要越过她进屋。

  “先生说得是,那我明天再看。”唐荼荼笑盈盈站起来,跟着他一起回了院里。

  瞧见叶先生腰间系着的那个鼓囊囊的钱袋,唐荼荼冷不丁地问:“我娘听了信儿,高兴吗?给了先生多少赏钱啊?”

  叶三峰手一哆嗦,一把瓜子掉了一地。

第25章

  “什么……什么赏钱?”叶三峰还想装糊涂。

  唐荼荼收了笑,也不说话,只仰头看着他,黑白分明的眼睛里只有坚定,毫无犹疑,一副“我倒要看看你还怎么狡辩”的样子。

  这下不认也得认。叶三峰苦笑道:“姑娘慧眼。姑娘怎么认定是我的?”

  唐荼荼眼皮儿一垂,目光里的坚定立马散了,她心想:本来还不是很确定,您这不自己认了么?真没定力,被我盯一眼就心虚。

  她说:“上个月我在后院遇了贼, 第二天天刚亮,我娘踩着坊门开门的时辰就来了,一定是有人入夜前递了消息出去。我最开始以为是后院的仆妇,盯了这个盯那个,思来想去,觉得其中两个可疑,像是我娘的眼线。倒是错怪她们了,原来是先生您啊。”

  叶三峰吞吞吐吐道:“倒也没有错怪……府里这么大,我一个人盯不过来,后院自然也得有两个照应的。”

  虽然后院六个仆妇,二姑娘没明着指出可疑的是哪两个,可叶三峰不用问,就知道她一定猜对了。

  唐荼荼哼一声:“还有吗?”

  叶三峰更支吾了:“姑娘院里,也有一个。”

  “芳草?”

  叶三峰脸上的笑撑不住了:“姑娘怎么什么都猜着了?”

  这不难猜,院里四个丫鬟数芳草年纪最大,以前一直是跟着唐荼荼伺候的。唐荼荼穿来后,发觉芳草心眼多,不好糊弄,她自己一身秘密,这样的丫鬟留在身边,不出半月就得露陷,立马打发到了珠珠那里。

  福丫反应迟钝,又是家生子,娘不太可能用她。

  叶三峰一个大男人,被她盯得缩头缩脑的,局促得厉害。

  唐荼荼凉凉觑他一眼,表情缓和下来:“我又没生气,先生慌什么?”

  叶三峰这才大松口气:“姑娘板着张脸,倒吓我一跳。”

  毕竟,照前些年二姑娘的那拧巴劲,小姐和老太爷不管送什么东西过来,她都不要,一股脑地扔到街门上送乞丐。那些年叶三峰冷眼看着,心里都替小姐委屈。

  “姑娘不生气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