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 第269章

作者:宣蓝田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叮。

  他的刀不知斩断了什么,那是一声很轻的响动,坠在胸前的红绳一紧又一松,颈上那点微弱的束缚便不见了。

  一缕黯淡的铜色擦着手臂滑走了,晏少昰心头一震,蓦地抄手回捞,捞住了那根断掉的红线,将铜板重新攥紧在掌心。他手中有汗,铜板贴着护掌的皮具与刀柄死死长在一起。

  直到将元人围了个严严实实,后卫追上来,提着刀开始清理战场。

  今日没人怀着不杀战俘的慈悲,也没人提议留下他们跟元人换俘,他们盛朝已经没有一个俘兵活着了。

  司将军说:“殿下,此地离元大营太近了,来不及清点歼敌数,咱们得赶紧退了。”

  晏少昰点头说好。

  敌人的尸体堆成山,怕有幸存的,索性一把大火烧干净。

  他右掌还提着刀,攥得太紧,五指半天没能屈伸开。直到走在回营路上,才摊开掌心看了看。

  ——剩三枚。

  那两枚兴许是杀敌时掉了,也兴许他压根没能接住,掉在黄沙里了。

  满地的沙土也没法找,晏少昰记得那位置,可在荒漠之中吩咐人找两个铜板是为难人,于是什么也没张口,便作罢。

  她送他的礼物不多,仅有的几样,晏少昰都贴身装着。

  千里眼侧面刻着“平安”,快要叫他摩挲平了,又重新以楷体刻了一遍;那妮子亲手编的剑穗,长得能拖地,他连穗子也没舍得剪,绕了几圈缠在手腕上。

  五帝铜钱挂在胸前,戴了七八天,铜板本是凉沁沁的,捂暖和了,戴在脖子上几乎没知觉。

  那是她在撒吉礼上举着个箩筐接着的。每个孔方里穿着绳,穿成了一朵梅花形。

  这是本朝太|祖、高祖,还有近年三位皇帝在位时的铸币。铜币各省官府都会铸,整个天下铜板多的大概能填平一座城,却只有皇帝元年铸的铜币才能做五帝铜钱,说有驱祟佑福之意。

  这不是什么稀罕东西,民间有无数百姓串起来给孩子玩,连传家都不值当。

  如今梅花脱了形,只剩下三面写着年号的铜板,是太爷爷、皇爷爷,还有父皇登基元年的铸币。

  晏少昰摊开掌心,在烛光下一枚一枚仔细看过,又轻轻攥住,仿佛抓住了倏忽而过的五十年。

  这世上有无数一模一样的铜板。

  却只有一个她。

  太阳穴针搅似的疼了一瞬,晏少昰把这三枚铜板装进一只锦囊里,贴身装好了。

  北地的窑洞总是冷,军中最怕奢靡之风,他的营房跟每个小将一样,砖瓦垒墙、黄泥塞缝,日子一久便走风漏气的,添几个炉子也暖不热。

  “殿下,该就寝了。”

  营房里的灯亮了半夜,守门的侍卫不知他在里边做什么,也不敢探头,只当是殿下高兴今夜打了胜仗,无心睡眠。

  “就睡了。”晏少昰挥熄烛火。

  他手枕在脑后,望着高窗漏进来的月光出神,蜷起的手指有点痒,起身往书案那头望了一眼,又合衣躺下了。

  他总想给她写点什么,只言片语也好,可是赶不上了。

  明日十七,该是她的生辰了,是“唐荼荼”这具身体出生的日子。

  哪具身体也罢,别人都祝她好的日子,缺席了一个他,总是不美的。

  他离京前就备好了生辰礼,不知道这年纪的姑娘喜欢什么,备了好几样。这些天悖着心思,成心不去想,拖延到了这一日,终于觉得“迟到的礼物”是一样遗憾了。

  次日清早杀猪宰羊的,军营里终于有点过节的意思了。元宵节当天稀稀拉拉挂出来的灯笼,一下子密集了许多。

  这群糙老爷们胡子一把懒得刮,却各个都会缝衣补袜,糊个灯笼不过三两下的事儿。

  江凛一觉睡到日上三竿,长身体的年纪耗空了精力,后遗症也来得又疾又猛,他全身每一根骨头每一个关节缝都是疼的,自己舒展了好半天。

  昨日追杀元人,战死八百余众,歼敌大概有个四五千。

  这是大捷,司老将军做主,连同军事演习中十几个重伤不治的亡兵也全划到了歼敌的死伤里,同样拿的是两倍抚恤金,老将军却说这样“体面”。

  因为杀敌而死,总比死在自己人手上听起来体面多了。

  江凛一路走去伙房,昨儿跟过他蓝营的几个副将校尉都喜气盈腮,笑呵呵地跟他打招呼。

  问殿下在哪儿,副将指指高处说:“殿下一大早就上了城楼了,排兵棋呢。”

  江凛一路上城墙,随处都有小兵立定行礼,唤他“萧将军”。这换了姓的褒奖,勾不起江凛一丝半点的喜悦来,遇谁这么叫也只嗯一声,面不改色地过去了。

  晏少昰:“你写的那套书已经拿去城内印坊了,抄录与雕版并行,军营先在将官中推行手抄稿。”

  “该给你添上著者,只是没想好用哪个名,是用萧临风,还是你另外起个名号?”

  江凛摇摇头:“不署名,把‘华夏出版社’标大点就行。”

  “那怎么行!”陆明睿在旁边竖耳朵听着,直觉得这小孩刚从山门出来,没人教他人情世故,还不知道功名利禄意味着什么。

  这可是自己的三日之师,陆明睿一时间肩负起了养儿教子的责任感,忙说。

  “小将军年纪浅,不知道著书立说的奥妙,这套书注定是要名垂千古的,怎么能没个响亮的大名?等几年后兵棋在天下推行开来,也正是你领兵杀敌、战无不胜的年纪,到那时,你文治武功都闯出大名声,封侯拜将也不过是皇上一句话的事儿了!”

  晏少昰蹙眉喝了声:“聒噪。”

  跟这些异人说封侯拜将,跟要他们为奴为婢没什么分别。

  “陆先生且去喝杯茶,上好的雪水煎茶。”廿一笑吟吟地请他离开了。

  城楼上风大,脚炉生得旺,坐下来倒也不觉得冷。旁边有茶案,有点心,却没摊了一桌的笔墨纸砚文房四宝。

  只有一根竹锥笔搭在砚台上,蘸墨就能写,不用说也知道是跟谁学的。

  江凛眯眼望着赤日,双手抱在脑后往椅子上一靠,有一点懒散的味道。

  “我们那个时代,只培养单兵奇才,不培养战争英雄,不宣传、不鼓励个人崇拜。将就是将,兵就是兵,边兵守边,巡捕抓人,搞治安的好好搞治安。”

  单兵式的军事英雄,在百姓中是个非常好的舆论宣传点,但太容易聚集一群追随者,长远看有弊无益。每个军人放到国防治安的高度上,其面目都是模糊的,只有一个“军人”的代称,才更容易结成坚固的集体。

  他无心出风头,只盼着“华夏出版社”扬名天下,能勾出来几个故友。

  城楼上的沙盘桌占地越来越大,并排摆了三张桌,从西路托克托、中路大同、东路张家口全排布在这儿,要排演整个北境局势,就得统筹考虑。

  那两路打得热火朝天,从年前腊月二十五到大年初五那些天,大同的火器作坊竟是彻夜不歇地造炮膛炮药,每日所耗铁矿不可计数——这还是工部改良了火炮构造,把全炮换成了可以替换的炮膛,用废的炮膛可以斩断,把新的炮管焊上去。

  饶是如此,城内的铁矿也越来越薄了。

  战场是最大的吞金兽。

  短短几日,晏少昰把江凛那套书背了个遍,整日亢奋如陆明睿都没他这么旺盛的精力,仅仅学完了两本。

  诸位老将军学得更慢,光一个分数乘法就学了三天,此时见满桌红黄蓝绿黑白灰的算子,头顶着三角小旗插在沙盘上,只觉得头晕目眩,分不清什么色儿代表什么了。

  只是“学了”、“学通”,和“信手拈来”是全然不同的境界,晏少昰推演元军下一步动向时,沉思半晌,弯腰把蒙哥的黑旗子分出三分之一,往中路靠拢。

  “蒙古不缺兵,殿下大胆想。”

  江凛笑了声,倒提一根短矛,把整个东路密密麻麻几十粒算子,全部推向了中路大同。

  晏少昰蓦地抬头。

  紧接着,竟看到江凛把元军西路托克托代表十万大军的算子,也全推向了中间——东西两面的算子全挪走了,只剩黄沙,而大同城下密密麻麻的兵瞬间成没顶之势,将要把大同淹没。

  几位老将先是一怔,立刻骇然大惊:“小将军这是何意?”

  “你算得元人三路大军会合攻大同?”

第246章

  元军西路十万兵马,中路东路都是十五万大军,四十万精锐密密麻麻地排在北境线上。

  而盛朝这一排边城拢共屯兵三十万,已经掏空了北方六省的兵力储备。他们不像蒙古男女老幼全民皆兵,若是边城一直牺牲,后方壮丁要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三五年就会有灭国之危。

  而这样两边抗衡的守势,竟会以四十万敌兵合围大同而告终?

  晏少昰紧紧盯着江凛:“你如何算得?”

  江凛摇头:“不是我算出来的他们下一步动向,而是如果我是元人主帅,集合兵力攻取大同的收益最大。”

  “西路托克托,以云内州为第一道防线。那一片水丰草茂的峡谷,一马平川,蒙古铁骑得尽地形之利,若是狠着劲儿冲一冲,早该把云内攻下来了——元人一直拖拉攻势,我思来想去,觉得他们意不在攻取西路,那十万人只为驻军在西关,防着西夏与咱们结盟,合围包拢中路。”

  “而攻下赤城、兵临张家口,是要皇上着急。赤城已破,要是上马关再破,元人南下攻取京城便如入无人之地——皇上最怕这个,所以令后军源源不断地补入海坨山和滴水崖。”

  晏家老祖宗进京时,踩着前朝皇室遗脉的脸,尝了尝龙椅的滋味,立刻爱上了整座金碧辉煌的宫城。二百年来,后世子孙也没一个居安思危的,从没想过北狄这群茹毛饮血、马鞍底下藏生肉的蛮人,会有逼着他们迁都的一天。

  京城离北境太近了,倘若张家口这道门户破了,元人便剑指京都了。

  江凛:“来时路上我登高望了一眼,咱们后方的囤兵想是已经有二十万之众了,能保张家口无虞。”

  “西路拦截,东路威慑,只有大同不一样。”

  江凛矛尖一划:“大同是北方最强的兵工厂,铸造的军械、铁器源源不断往北方各地输送——可诸位知道大同的铁矿田在哪儿么?”

  老将军们全白了脸。

  他们是行兵打仗的,会认字会读书,却各个口称自己是“粗人”,没一个当真有治世的学问,回京休息之时都是十日一上朝的。

  晏少昰颔骨紧实,咬着字道:“矿田在内五堡,一片村庄之间。”

  江凛点头:“对,在城外郊野。我没去过当地,那一片郊野不知有多少防护。”

  能露天采集的富矿常暴露在多山丘陵地形,而城池的选址却要平坦开阔,是以矿区往往都在郊外,不会被圈进厚实的城墙之内。

  “倘若我是元人主帅,此战中对我军威胁最大的是火炮,天天被火炮追着屁股打,我一恼火,要么偷火炮图纸,立刻造出来装备全军;另一招,就是毁掉你们的矿脉。”

  “火炮消耗快,更换也快,需得有源源不断的铁矿补充,得有高炉炼铁,火器作坊组装——若我是元人,宁肯用十万人的伤亡,也要把这块地方啃下来。”

  他矛尖一划,在沙盘上划出一条笔直的横线。

  “大同百里矿区全部聚集在这条线上。元人只要攻下大同北部,千万亩矿田立刻到手——你猜一片露天铁矿,元人毁矿偷矿的速度有多快?要是他们得了火炮图纸,又会如何?”

  所有将军都瞠着眼,被江凛一句句问得言语不能。

  这感觉,就像是一个孩子,拿他们每个人都知道的事儿,想出了谁也想不着的东西来。

  在场哪个老将都知道火炮是神兵利器,知道元人畏惧火炮,知道敌人最精锐的骑兵全被压制了;也清楚大同有北地最厉害的火器作坊,大同长城就那么一截,横径不过五十里地。

  矿田虽有内外十堡围护,可十个堡寨,相当于十个民兵村,蒙古几十万骑兵踩一脚的事儿……

  全是老将军人人皆知的事,可如此多的信息在他们脑袋里串联不起来。

  他们不是知天下事、运筹于帷幄之中的谋臣,两眼死盯着上马关局势还凑凑巴巴,视线推到远处,看山看水也不过就是山和水,能摸准敌人下一步打哪儿的那得是神仙了!

  司老将军凝视着沙盘,仍不敢置信:“若要攻取矿区,他们早该打了,为何拖过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