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 第318章

作者:宣蓝田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晏少昰漫不经心地落了这么一句。

  他说这话时还背着手,不进香,不叩拜,连合掌作揖也没有,只抬眼看看木台上的神像雕的是个什么相。

  分明是他仰着头看神,竟也像神台上的天将都是他的站岗兵,只等他一个眼色,就能跳下来给他行礼。那一身气度矜贵的,好像满天后宫都是俗物,天神和凡人掉了个个儿。

  好大的皇家气派!

  唐荼荼昨晚听的是民生哀苦,早上看的是龙鱼上贡,被这畸形的海滨经济一激,再看二殿下这走着神、句句敷衍的样。

  蓦地,她一个字也忍不了了。

  “我不懂殿下为什么这样说。”

  “我昨晚亲眼看见一群女人穿着片儿衣在门前晃,亲眼看见几百艘小破船漂在海边不敢上岸;今天早上,鱼官嫌那些疍民挡了码头,派差役抡着大棒撵人;连疍民在村口排着队打水,都要被撵到后边去,说他们穿得脏兮兮的,臭了井——样样都是我亲眼所见,怎么就成了偏听偏信?”

  “这里的孩子不是厌学,是没处上学;夫子倦教?方圆几十里地有一个秀才没有?遍地臭鱼烂虾的地方,城里哪个金贵的读书人愿意跑过来教书?”

  唐荼荼语速越疾:“什么叫‘穷氓小户不可尽信’?穷氓又是什么东西?殿下眼里,人穷到根上就变成了流氓?穷人说的话就不可信?”

  “谁逼疍民穷的?没钱不让置地,没地不让盖房,没房不给户口,没户口不让进城,不让摆摊,连买袋米打个水都不准,把活生生的人逼成海岛求生?”

  她极少这样尖刻,连珠炮似的,晏少昰被突突得怔了神,张嘴没说出话来。

  “殿下,不是所有人都跟你一样,一顿饭四冷四热四糕四果。满天下的穷氓从口粮里省出那点钱供着你们一家,你吃着鲍鱼海参佛跳墙,穿着一日一扔的好衣裳,微笑着骂他们是‘流氓’?”

  唐荼荼满身的汗全被冰水扑了个透骨凉,看着他,好像头一回认识似的,眼泪都差点迸出来。

  “你真是……骨子里的皇家人。”

  这句一出,晏少昰脸色刹那间变了,颔骨上浮出一个清晰的咬牙动作。

  骨子里的,皇家人……

  后殿供着这些个破神,一个生客也不进来,回声在几间精舍里来来回回地荡,院前院后的影卫全听着了,惊得转过了脖子。

  又僵硬地转回去,谁也没敢看殿下脸色。

  唐荼荼再不想与他争口舌了,抹了把眼睛就走。

  “站住。”

  唐荼荼不理会。

  晏少昰厉声:“站住!”

  他领了十万兵、杀了八万敌,在沙场上淬炼出来的铁血酷厉,任哪个副帅听了都得腿软跪下,方圆十几丈站哨的影卫全焦心地闭了气,大气不敢喘一下。

  唐荼荼没出息地打了个抖,抬不动脚了。

  晏少昰缓了缓语气:“过来,站我面前。”

  唐荼荼挺着脖子走回去,看他冷冰冰的一张脸,越难受得眼睛发酸。

  叁鹰提着心吊着胆,颤巍巍回头去看。

  看见殿下以折扇在姑娘脑门上狠狠敲了一下,好一声清脆的脑瓜崩。

  他这扇骨是玳瑁的,瓷瓷实实二十四根龟甲棍,敲得唐荼荼脑子一懵,从天灵盖疼到鼻子根,眼泪哗啦一下开了闸。

  晏少昰声色俱厉:“还有脸哭?胡搅蛮缠,出口无状,读的书都叫狗吃了!”

  训完,以脚尖挑了个蒲团到她面前,又沉甸甸一声:“坐下。”

  唐荼荼捂着脑壳、流着眼泪坐下,脑门疼尚能忍,不能忍的是委屈,委屈得想就地刨个坑,她哭得气儿都喘不匀。

  “你仔细听我道理。先说疍民内情——”看她捂着眼睛抽抽噎噎,头快埋到膝盖上了,晏少昰又训了句:“坐直,仔细听!”

  唐荼荼红着眼圈吼回去:“我听着呢!”

  “疍民,贱籍里的至贱,你眼里那些衣不蔽体、可怜得食不果腹的疍民,往上倒二百年,祖辈皆是流配到海边充军的恶囚,浮生江海,才得以续了生息。”

  “到我晏家先祖创王朝,天津才作为龙兴之地,从流配地里划了出去。可积恶余殃,奸邪人家生不下什么好种,十户疍民,五户奸宄,多年来盗采私盐、残杀盐官,勾结海寇谋害出海的商旅。”

  “从辽东、渤海、山东,一直到福广,飘在海上的疍民有几十万之众,一半附居海岛,穷困潦倒;一半做着秽行勾当,不是扒窃商船,就是走海路向东海番国贩盐,遇官军则诡称捕鱼,遇海匪则同为寇盗。”

  “自我太爷爷颁下相纠令,几十年间,渤海里的海匪翻了一倍不止。疍家人想上岸,想落籍,除了想法子赚钱置地盖屋,还有一条最简单的路,就是揭发检举谁家贩私盐,谁家与海匪有勾连——这就是相纠令。”

  “可他们家家包庇,歃血为盟,口风紧成一串,严刑酷法之下,海寇反倒越来越多,只因杀人越货痛快,赚的银子多——叫他们是穷氓流痞,一字没冤枉。”

  唐荼荼眼泪刹住了。

  晏少昰接着道:“从恶成众,律法愈严苛。我父登基第三年派兵剿海匪时,曾想过要不要诛尽沿海的疍家船,以绝后患,到底是没忍下心,才造就这绵绵不绝的民祸。”

  “这些事,你该问另一人,与江凛共生的那萧小兄弟最熟悉不过——呵,他生父当了十几年的海匪头子。”

  唐荼荼眼睛涩得厉害,她知道殿下说话坦坦荡荡,话里例证详实。

  可丛家姑娘的脸、她们家几个孩子的脸,还有那些衣不蔽体的疍民,他们的苦也那么真切。

  她攥着手指想来想去,归咎于“一半一半”。

  二百年前的死囚犯,余殃不及后人,就算恶人一身坏血,也不会代代生下坏种。

  贫穷、无知、上岸落户的难,逼得这群疍民一年又一年的荒岛求生,才叫恶的基因二百年不绝。

  没有财路,没有教育,没有文化,是非善恶歪倚着长成宗族大树。出海的渔民死了就是死了,没有抚恤,妻女失了养,十三嫁人,生女作妓。

  老一辈在作恶里咽下气,年轻一辈继续茫茫然地讨生活,直到哪一天撑不住了,换了“更轻易的活法”。

  盗采盐矿是死,贩卖私盐是死,做海匪被逮住了更是死,却总比穷死饿死来得慢。家家包庇,村村结盟,以致疍民里一半是奸宄。

  而剩下的一半、十户里剩下的五户,都在庸庸碌碌地活,顶着个“疍民”的身份,就够他们一辈子受白眼挨巴掌了。

第294章

  “想明白了?”晏少昰凉凉一声。

  唐荼荼瘪着脸,没吭气。

  她也不想这么没出息,也知道痛痛快快认个错,这事儿就翻篇了——可认错的话说不出口。

  她比谁都清楚自己说那话时用了几分份量,也知道自己讲出来的话里有多大的郁愤,多大的脾气。

  她喊着“二哥二哥”,心里却从没有一天真的敢把他当成哥。

  这位是膏粱锦绣里养出来的君子,是血脉尊贵的皇嗣,是站在王朝最顶端的食利者。天底下搜刮民脂民膏的官,是他家的打手,贡鱼船上趾高气昂的太监,也不过是他家的家仆。

  王侯将相站得有多高呢?汇聚了天下人穷尽想象也想不出的一切“富”。

  有些时候,唐荼荼看见他鞋帮上的金绣线、看见他衣裳上的每一颗扣,甚至是书房里头一根笔、一张桌子一条小凳,都不大敢细看。

  细看了,会忍不住琢磨物件的来历,去想这是哪座山上活了千年百年的花梨木,花园里哪一块长得好看的石头,又是哪省应奉局供上来的花石纲?

  在京城时,官与民吃喝穿用的差距变得好小,因为来来往往都是富民,人人穿着绸缎,街头吃堂食的比在家开火的多,文人爱骑马,百姓掏几十个铜板也能招个“出租车”。

  可一到了贫县,他站在这里,从头到脚都是突兀的。

  整个县城,大概也找不出几块和田玉,更没有拿和田玉雕的衣裳扣。这里也没有沉香檀香龙涎香,整个夏天,地上的黄土总是扬得好高,满大街穿衣裳的不如光膀的多,没有谁听说过“汗臭”是不礼貌的,该用香熏衣遮。

  穷人家看地主,也不过是住在泥巴稻草院里,眼巴巴瞅瞅地主家的砖瓦房。刨开房子之外唯一的差别,就是穷人家吃鱼、吃清水煮蛤蜊,地主老爷吃鸡、吃半锅油炸出来的小酥肉。

  至于“官”,那是天上人,梦里边也不敢去肖想的。

  而殿下不一样。

  他是金雕的血肉、玉砌的骨,自小学的是治国道,看的是天下,是苍生,是漠北安不安定、江南富不富庶,而不是某个村某户人家里七岁的娃娃上不起学,也不是某个叫XXX的姑娘活得有多苦。

  他看不到细处。

  唐荼荼看不到那么远,她的每一步,都从眼睛底下开始走。

  她不喜欢官,不喜欢衙役张牙舞爪地收保护费,不喜欢民被叫做穷氓,不喜欢人分什么三六九等。

  不喜欢去县衙办事的百姓进门就跪,看见青的绿的不管什么色儿的袍服都一个头磕下去,喊着“求青天大老爷做主”。

  不喜欢民工领自己该得的工钱时还要点头哈腰,背弯得比谷穗低。

  甚至是今早离开前,丛家姐妹一句“姑娘大恩大德,我们做牛做马无以为报”,唐荼荼心里都梗着。

  ……在县里的每一天,所见的每一眼,都在撕扯着她那点良心。

  看见龙鱼上贡要当热闹看,听见疍民被骂脏鬼要装没听见,得知乡下人活得比京城的畜牲苦,心里还要想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唐荼荼光是这么想想,都能再掉半缸眼泪了。

  “你来这儿干什么呀……”

  “你在京城等我就好了嘛,你过来干嘛呀……”

  他吃他的八珍宴,她谋划这穷县城,等三年后她从这穷得焦心的地方回去了,把仇官厌富的念头埋实在了……还能好好地做朋友。

  唐荼荼眼泪不停地掉,哭得彻底没了相,鼻涕一把眼泪一把,还惦记着抬手推搡他,也分不清东南西北,只妄想靠这么一只手,把他推回京城的富贵窝去。

  于是,那些未尽的话破开他胸口,破开他一身的锦绣,晏少昰忽然之间全听懂了。

  他旋身坐下来,一字一字,格外着意地开口。

  “再说我。什么四冷四热四糕果,都是与你吃饭的时候才这么点,怕你平时俭省,舍不得吃,专挑大酒楼请你用膳。”

  “你不在的时候,我在府里每日食两顿,辰时一顿,申时一顿,每顿三菜一饭一汤,是我一人的食量,我没拿剩菜赏下人的劣习。有时饿得早,黎明出门前喝杯枣茶,配两块点心,夜里饿了,则再添一碗云吞。”

  “你每次见我穿新衣……你是客,见客,自当穿新衣,你不见我的日子里,岂知我穿的不是旧衣?”

  “这是去年的旧衣。”他挽起外衫袖口,露出里边的中衣,握着唐荼荼的手摸上去。

  唐荼荼被他抓着,摸到了毛茸茸的袖边,绢绸料子会勾丝,穿久了会毛糙,也会变得更柔软贴身。

  “我哪里有天天穿新衣,一天扔一身衣裳?我府里有浣洗房,衣裳穿脏穿旧了都是要洗的,算不上衣食俭省,却也没敢在吃穿上花耗太多。”

  “我不去欢场淫乐,不养通房婢妾,不赌六博,不囤积珍玩,没收过六部官员孝敬,也从未索贿鬻爵,府里每月最大的开销是门客和影卫的工钱,钱自我的岁禄和食邑来。”

  “幼时不懂事,确实胡乱花销过,买过金的碗碟银的座儿。可自我十四岁出宫开府以后,再没一掷千金给什么玩意花过钱。”

  他在这点小事上辩白半天,咬牙切齿:“你说我骨子里是皇家人……还想讲什么?与我割袍断义,分道扬镳?”

  唐荼荼瘪着嘴,差点又哭出来。

  直到额头贴上来一点冰凉。

  那是神像前的冰台釉,扁扁的釉罐里盛着冰,上方一点香,白烟会随着凉气向下流。

  晏少昰拿这罐子贴在她脑门上,去敷扇骨敲出来的那点红。他的手平时干燥温暖,这会儿潮沁沁的,也出了汗。

  “你怜贫恤苦,这很好,但世态人情复杂,兴新革旧如何之难?你不能看见一些百姓生活困苦,就觉得官是贪官,吏是污吏,皇帝家个个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