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 第320章

作者:宣蓝田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少爷小姐们的行囊都不轻,往甲板上搬货的力夫、仆役各个修得一身好礼节,见人行来,就规矩地退到边上。

  晏少昰踱步跟上来。

  “海沧船最多可以挂十二张帆,大帆皆是以钢铁撑条作骨架,这样的硬帆才能经受得住狂风巨浪。”

  “瞧,那是雀室,是船上的瞭望塔。”

  “船首矮,尾舵楼高,四面八方一览无遗。这座舵楼在战起时形同主帅营,最顶上的那两间小屋称作雀室,哨兵、旗兵、阴阳官都在这一层,远远地便可眺望敌情、指挥海战、观测天时气候。”

  唐荼荼眼睛发光:“嚯,好厉害!”

  公孙景逸长在海边,玩在海边,穿开裆裤的年纪就跟着太爷爷出过海,一点不露怯,同为男人的那点好胜心,叫他赶紧跟了句。

  “为了跟我太爷爷借这船,我差点磨破嘴皮子,好话一重接一重啊。可惜我太爷爷不让带炮,把大炮全给我卸了——茶花儿,你看两侧二十个舷孔,这些都是大炮位,底下一层还有小炮舷孔,一旦打起仗来,主炮辅炮相合,能把这一片海扫个天花乱坠。”

  “可惜啊可惜,太爷爷一门炮也不让带,咱们这回出海只能拿火铳轰轰鱼了,那玩意没瞄具,射不了多远。”

  唐荼荼不分人的夸:“这也很厉害了!”

  晏少昰略略转头,赏给旁边一个眼神,慢腾腾吐字:“公孙兄倒懂得不少,未堕了将门威风,不错。”

  “义山兄弟过奖过奖!”这么轻描淡写一句夸奖,公孙景逸接得受宠若惊,竟鬼使神差地骄傲自豪起来。

  骄傲完了,又有点摸不着头脑。往常他爹、他爷爷,甚至他家老祖宗夸他一句两句,都没让他这么得意过。

  ——嗐,真丫的邪门。

第296章

  公孙景逸抚抚衣褶,又几步跟上去。

  “不怕二哥笑话,乡里乡间都称呼我家叫‘龙王庙’,为嘛呢?因为从太爷爷那辈儿到我父亲那辈儿,我家连着三辈人,不是管河的就是管海的,再有就是管水兵的,祖宗叔伯似八渠龙王,常年飘在水上巡航。”

  “我打小耳濡目染,也学下不少东西。”

  晏少昰又赏了他一个眼神,这一眼,就要意味深长些。

  ——阖家百口,满门做官,这公孙倒讲得稀松平常,好似敞开家里的后花园让外人瞧了瞧景儿。

  况,这小子滑头,专挑自己豪气的家世,与他这“小官之家”出身的“大舅哥”讲。

  晏少昰微微一笑,把每一句听得透透的。

  “二哥尝尝,这是刚从冰窖拿出来的雪酥山,好吃吧?可惜只有今夜能吃着了,船上的冰存不到明天。”

  “二哥饿不饿?我这就吩咐他们备膳。”

  成鹊、瑞方几人上船时,见着的就是这幅光景,各个稀奇得不得了,谁见过这小祖宗抬举别人?全寻了近处坐下,嗑着瓜子喝茶看戏。

  日潮月汐,每一天涨潮落潮的时间都是变化的。而海上行船的动力一为风力,二为水力,最末才是人力,顺风顺水出海是最省力的。

  按潮汐算,这一日恰恰是大潮、活汛,再加上入夜后陆地散热快,气压大,风从陆地向海吹,所以天黑后出海比白天更顺畅。

  他们慢腾腾地吃完饭,等船上的物资与客人也清点完全时,黄昏已至,红霞洒了半边天。

  “起锚——!”

  “升帆——!”

  最后是一声壮阔的:“开船——!”

  出行鼓壮阔,码头上的驳板、渔船、艨艟、楼船,还有脚下的巨轮,全扬起了帆。巨轮左右又有几十条粮船、水船、战船随行护航,整个领港的大船小船结成陆,望一眼层层叠叠,只见船不见水。

  混合舰队配上精锐海师,这行走的海上堡垒呈雁行阵,钻开天地,浩浩荡荡地朝海深处游去。

  那一刹那仿佛穿江过海,上溯到五千年前的竹筏,后可至科技时代的巨型航母,几千年的航海史载着她浅浅望了一轮。

  唐荼荼站在最高层,张开手臂,被迎面的海风刮得脸皮乱抖,也舍不得下楼去,直想仰天把“壮哉我华夏”吼一万遍。

  至于那些雕梁画壁的楼船,撑死了二十米长,在内河上看还像个模样,站这巨轮上低头俯视,全成了不起眼的虾米。在国家和军队的力量面前,巨富也如沧海一粟。

  离开海岸后,浪头渐渐大了,云帆被风刮打得哗啦啦作响。

  艉楼上站不稳了,唐荼荼左摇右晃,撑不住才坐下,舱室里的官兵扭头瞧见她,笑说:“姑娘可别晕在这儿,回头县老爷着我们恼。”

  公孙景逸站在底下吆喝:“茶花儿,风浪大,咱们下船舱里去玩啊。”

  晏少昰平静无波看他一眼,踩着台阶攀高两步,朝唐荼荼伸出手,话在嘴边盘桓一瞬,他开口说:“晓晓,慢点下来。”

  唐荼荼愣了下,这窄窄一条小梯确实站不稳,抓住他的手下了艉楼。

  “晕不晕?”晏少昰又问。

  唐荼荼摇头:“有点晕,但还能忍。”

  公孙景逸乐得不行:“别人都在下边听戏,你搁甲板上吹风?这天都要黑了,哪有什么景儿啊?张嘴就能吃着咸盐味儿。”

  唐荼荼说:“我不想听戏,我就想看看海,我好多年没看过海了。”

  可惜心大的公子哥听不懂她的“好多年”,公孙景逸笑她死脑瓜骨:“明天看不是看?咱们回程也是坐船,什么时候不能看?你别瞧你身板结实,等大风来了能把你卷一跟头。”

  晏少昰不发一声,掏出一个小药瓶,往唐荼荼嘴里倒了两颗,又拿扇柄在她背上两个位置笃笃敲了几下。

  唐荼荼都把药丸卷进舌头里了,咂着苦味,才问他:“这是什么?”

  “服食藿香正气丸,敲击膈腧穴,可缓解晕车晕船。”

  说完,晏少昰四下一瞧,解了船舷上栓的一条废麻绳,屈膝蹲下,一收力,把唐荼荼的椅子腿捆在船隔栅上,椅子就如楔死在船上、不摇不晃了。他不知又从哪儿摸出个千里眼,罩在唐荼荼眼前。

  “看罢,趁这会儿还有光。”

  晚霞红彤彤的,衬得他眼中金红流转,像个成了精的妖怪,转身,对着在场第三人悠悠开口:“公孙兄不必担忧,晓晓与我在一块,栽不了跟头。”

  他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手边的仆役也不知为嘛都那么会来事,俩个呼吸的工夫,茶点果盘摆好了,盘香和纱灯点上了,连艉楼上的阴阳官都请下来了!

  满脸褶的老星官,指着漫天星河讲起故事来。

  “姑娘、公子瞧仔细喽,今儿雾小,能看着牵牛织女星,那颗是牛郎,那颗是织女,看见没?看见没?越是临到七月七呀,牛郎织女走得越近,再有四十来天就能亲上嘴儿了。”

  “……”公孙景逸宛如被人当面扣了个王八,砸得他神昏目眩,半天没找着下舱的路。

  他知道这千里眼,工部造出来的头个月,他爷他爹就都拿着了。他也有,玩了半个月稀罕劲儿过了,县里穷楼破路臭树林,没什么值当看的,扭头扔箱底了。

  阴阳官不是什么尊贵人,给几个钱就能听故事。

  藿香正气丸、盘香和果盘,都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可公孙景逸就是觉得……自个儿输得透透的,怎么他就一样没想着呢!

  什么小小、小小的,叠字里透着亲昵,亲昵里透着不一般的情分。公孙景逸听得酸溜溜,走在楼梯上嘀咕:“做哥哥的,也不能给自己妹子乱起小名啊。”

  “你竟知道这理儿啊?”和光斜眼睨他。

  “我八岁没窜个儿时,你喊我矮倭瓜;十岁我练枪,常塌腰使劲,你喊我虾米蹦儿;十二岁时,你领着我在校场练拳,打趴下三个兵,你又给我起了个诨号——斗拳小王母。”

  “人亲哥亲妹妹,喊个‘小小’怎么了,保不准是茶花儿小时候长得又弱又小呢。”

  公孙景逸抹把脸:“嗐,道理我都懂,我这不是酸嘛,得得,大哥给你赔个不是,小王母消消气儿。”

  阴阳官说起星相,不枯涩,海上的故事那么多,大俗大雅中,亦有诗画般的浪漫。

  巡夜的水兵在甲板上站哨,点点明灯,照亮头顶巨大的帆影,于是帆尾是金黄色,上半张帆映着蓝莹莹的星空,风吹满帆,圆鼓鼓的,像一排鼓着肚子、脾气温吞的巨兽。

  到了戌时以后,艏艉楼与甲板上的灯火熄了一半,因为航过了近海的几道牡蛎礁,前方再无触礁的危险了,只要定准航向,这一路便能安全地抵达山东。

  “二哥,风大了,咱们下去罢。”

  晏少昰道“好”。

  “这办法还真管用,把椅子腿这么一绑,一点都不晕了。”

  唐荼荼的兴奋劲还没过去,仆役提灯引路,引着他二人下船舱。

  二层舱最中心是个大戏台,花鼓敲得梆梆响,台上六个武旦穿着锃亮的盔甲,背着威风凛凛的靠旗,满戏台刀枪乱舞,龙虎相搏。

  “好!好枪法!”满堂嚷嚷着喝彩,少爷们拍桌叫好,小姐们敲碗击节,兴起时噗噗地朝台上砸银锭子,一点看不着官家子女平时的矜持。

  怪道谁也不乐意让爹娘上船呢,这是玩疯了。唐荼荼笑起来:“这么热闹。”

  自有仆役上前,给他俩铺好凉竹垫,送上蜜雪饮,是一盏甜滋滋的果肉饮料,奶冰刨的碎雪洒进去,喝一口舒畅到胃。

  晏少昰坐下,听了两耳朵便笑了:“这是前朝末年四大名戏之一,《忠义折家将》,京城见不着这段戏,戏班子不敢排这个。”

  “怎么?”唐荼荼好奇。

  “这戏说的是兴哀帝那会儿,辽国进犯中原,打得三军节节败退,连西夏弹丸之地,也敢入我中原分一杯羹。而朝中文官贪财,武官怕死,各个主降,唯有折家满门儿郎赤胆忠心,扶大厦于将倾,杀尽一百零八员辽将,折家几乎满门死绝,得皇上叹了三声,施了个牌坊,追封了个忠义侯。”

  “折家后人打碎牙受了封,没能给前朝多续两年命——然民间戏班子胡编乱写,给这戏又续了一段尾声,写折家后人联络山西豪强,招兵买马,自立为王,一路打进京城,逼得圣人扮作太监夹着尾巴逃出了宫。”

  唐荼荼:“……”

  怪不得京城没戏班子敢排这个。

  天津,南北客商打马过,这座城里能见着的剧种太多了,尤以京剧融合河北梆子为最大特色,唱词少,念白多,唐荼荼竟也听懂了大半。

  戏中,辽兵杀进关内,皇上钦点的几员老将全被打得落花流水,哭爹喊娘,跪地投降。唯有折家将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担起了全天下百姓的期冀,声势越来越大,折家将军个个穿甲披旗,舞着刀枪跳上台,一亮面,便是轰然冲顶的叫好声。

  唐荼荼仔细瞧了瞧,那些拍桌敲盘哄堂大笑的,大多是运动会时见过的军屯子女,天津武风强盛可见一斑。

  等戏唱到折家后人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进京,老太君提着龙头拐进了太和门,宫中太监宫女背着银钱细软急慌慌地逃,妃嫔佳丽哆哆嗦嗦地哭,禁宫中的皇上团团乱转。

  唐荼荼忍不住往旁边瞄了眼,怕二哥恼火。

  二哥却老神在在喝着茶,听着戏,唇角笑的弧度都一丝没变。

  台上打鼓的卖力,一声疾过一声,敲锣的把锣敲得震天响,二胡急拉,乐声高亢。穿着龙袍的皇帝哀啼三声“大势去矣!大势去矣!”,跟身边的老太监换了衣裳,一下子把舞台效果拉满了。

  正当这高潮,台上的武生全停了动作,鼓声锣声也停了,戏子们肩搭肩、手挽手地要齐齐谢幕了。

  “怎么不唱啦?继续唱啊!”

  “折太君提着龙头拐怒打皇上那一折呢?”

  “这大本戏怎么还带分折卡板儿的?公孙兄连戏班子都养不起了嘛?”

  台下一片嘁声。公孙景逸有点被落了面子,朝戏台上又砸了两颗金锭:“继续唱呀,往常家里怎么练的怎么唱呀。”

  成鹊公子脸色一变,怕公孙被起哄得犯了迷糊,忙起身道:“今日就到这儿吧,大家舟车劳顿都乏了,看戏什么时候不能看?天色晚了,都散了罢。”

第297章

  晏少昰坐得靠后了,只瞧见青年半张侧脸,望着前头问:“那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