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 第346章

作者:宣蓝田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寻常的陆地百姓,只知道岸是岸、海是海;博学些的读书人,知道海的外头还有海,海的中央有海岛。

  可有一些岛屿,各省的舆图绝不会把它们画上去。因为那些岛屿神出鬼没,长在迷雾里,除非凑齐天时地利,雾门才会开。

  那些岛是海匪的老巢……

  社哥茫茫然的,被命运的绳牵着坐在了丛有志身侧,好半天才把三魂六魄挣回来:“可是,咱们今夜逃不了啊,天津来的钦差说要把咱们带回天津去,好几条巨轮都泊在码头上了,傍晚就出发。”

  “你说什么?快仔细说!”

  丛有志目露凶光地听完,与阎罗对视一眼,都觉得这当口逃是往死路上撞,只能再做打算,恨恨地把磨好刃的短匕藏回怀里。

  一个冤情串一个冤情,酷吏杀人夺妻的、杀人夺财的,盐仓鼠窃找人顶罪的……

  臬台早先就知道沿海州县乱,可没人告诉他乱成了这样。他再回想自己往年来此地走访,民生祥和得活像一幅专门画给他看的画,今年变成了鬼画皮,妖魔鬼怪全蹦出来了。

  忍不住叹了声:到底是二殿下啊,七杀命格,所过之处,是要趟平一切不平事啊。

  他带着通政司被这一脑门官司弄得焦头烂额,听闻殿下要将疍民送回天津,赶紧应许了,索性议定今年的庙会就此结了,把上山的神门一锁,好叫受了惊的海神娘娘得个清静。

  从莆田老家来的海神娘娘初初镇海,就看了场这样的盛世太平,若石像当真有灵,不知会长叹几许。

  一整个下午,官兵都在组织疍民登船,回天津的船是以海沧船为首的军用巨轮,天津多少官员都没坐过这船。可差役说破了舌头,愣是没能把疍民们催上船。

  他们惦记疍船上那些破烂家当!

  几根烂木头、几块烂油布拼成的船,舍不得丢也就算了,烂鱼钩、臭饵料,发了霉长了毛的虾酱,什么都要带,岂不是胡闹吗?两条海沧船,满打满算能盛一千多人,加上两日用的食水和压舱石,负重载满,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增加了。

  疍民偏生不听,还称要划着小船回天津——这两天有风又有浪,巴掌大的小船怎能趟得过浪?

  负责安排他们登船的官吏愁秃了头,敲几下锣,扯着嗓唤几声:“钦差大人说了,等回了天津给各家发二两抚恤银,形同官家从你们手里买了这些破船,成不成?”

  一上午的诉冤好像掏空了疍民的力气,码头上一眼望不到边的人呐,全闷不吭声,沉默地检查舷板、牵拉锚头,没一人响应的。

  “风浪太大,小船入海多危险啊,等回头风浪小了,大家再回来取船中不中?”

  好声好气劝了半天,没人理会。

  几个小吏黑着脸骂“蠢驴”,对视一眼,眼里都露了狠劲。钦差发了话,要全员在酉时之前登船,钦差在外说的话形如圣旨,酉时就是酉时,绝不能耽误了大人的时辰。

  很快,官兵开始连推带搡地逼着疍民上船,舍不下大包小包零碎废物的,一把扯走扔海里去。

  这竟飞快地找回了秩序,疍民不再闹事了,开始排着队登船,一个个牛羊似的乖顺。

  阎罗等人被官兵押着走过来时,瞧见的就是这情形。丛有志冷冷一笑,斜眼看社哥,仿佛在说:瞧瞧吧,咱们生来为畜生,偶尔被欺压得狠了,站起来叫两声,也没人会把你当人。

  阎罗一言不发,把背上的妻子往高掂了掂,稳稳地背着阿茂踩上舷梯。刚迈出没两步,他背上的阿茂被差役扯了一把,差点倒栽葱似的滚到地上。

  “哎唷!死人不能上船,你怎能带死人上船啊?”

  阎罗被惊出了一身汗,得亏社哥几个都在身边,急急忙忙把他们嫂子扶起来,挂回阎罗的脖颈上。

  “差爷看仔细了,她没死,尚有一口气。”

  差役半信半疑把灯凑过来瞧了瞧,正赶上阿茂被这一番动作惊动地咳嗽,照面喷了他一脸的血沫。差役见了鬼似的惊退三步,吓得直嚷嚷:“大人大人!这儿有个女人咳血,是个痨鬼!”

  “不是肺痨,她是落海呛了水。”阎罗咬着牙挤出这几个字。

  周围几个差役哪里会听?一个个掩住口鼻,拎着刀鞘把女人往下捅:“肺痨是要一传十、十传百的,这病得眼都睁不开了,还有什么活头?直接埋了就是了!”

  “你放屁。”阎罗目光陡然狠辣起来,若非腾不出手,非把这几个肥头大耳的差役一颗一颗牙都敲了。

  他藏在胸口的短匕着了火似的,灼热滚烫,可他始终记着身后的一帮兄弟,这众目睽睽之下要是跟官差动了手,他们全都得把命交待在这儿。

  两方推搡着,眼看着要动起手来,已经登了船的疍民从舷侧探出身子,认出了这几人的面孔,小声出主意:“阎头儿,拿块布,让嫂子罩住脸上船罢。”

  罩住脸的,那是死人。

  差役推搡的动作停下来,又跑去跟吏员请示,小吏嫌恶地掩着鼻子,站在半丈远的地方打量了半天,才皱着眉头答应:“上了船不许进船舱,你们一伙人就在甲板上歇息,不许走动,听到没有?”

  阎罗从喉间挤出一个“好”字。

  一条麻袋扔过来,把阿茂兜头罩在里边。阎罗背着她,一步一步踩着舷梯往上爬,只觉身上的阿茂轻得要没有分量了。

  可他们这样委屈求全,上了船,小吏还不放心,点了几个差役看紧他们。差役嫌晦气,谁愿意整整两天吃喝拉撒都跟痨鬼在一块?想了个讨巧的招,找了根长麻绳,给每人拴住了一只脚,捆在船尾,二十多个青年就这样串成一串,谁也不能往远走,走一步就得摔个大马趴。

  社哥扯着脚上的麻绳,把一丝丝麻纤扯得毛绒绒的,鼻子直发酸。

  “我小时候,家里还不穷的时候,我爹给地主老爷养猪,就是这样拴猪的,防着猪跳出圈……小猪会跳,小猪跳得可高了。”他在自己胸口比划:“能跳到我这儿。”

  半大孩子没着没调说着屁话,“拴猪”两字,直喇喇地刺着人心。

  丛有志没吭声,偏头往旁边瞧了瞧,阎罗扒拉着马草,给他快断气的媳妇刨出个洞,人裹在里边勉强能避风。

  呵,老阎家当了几代的屠夫,到了了,倒出了个痴情种。

  丛有志意兴阑珊地嗤了声,后脑枕着手臂,听着下层舱室里乱糟糟的动静,心里的火始终翻腾着没熄。

  看守他们的差役是登州口音,他听得懂七八分,几人絮叨的声音顺着风流进他耳中。

  “……这群痨鬼,不会嫌咱们苛待,扭头去跟官老爷告状吧?”

  “官老爷?呵,官老爷管的是良民,这都是什么人?这些都是偷砸抢掠的地头蛇,回去不是砍头就是发配,谁管他们?”

  不是砍头,就是发配。

  丛有志嚼着一根马草,从怀里摸出那把匕首,拿吸水的布条裹了刀身,只留一个能杀人的刃尖。他给后头几个青年使了个眼色,几人悄无声息地坐起来,割断麻绳,躬起身,借着夜色朝差役摸过去。

  这些差役,不知是民兵还是登州的水员,衣裳都是麻黄色,只要换上这身皮,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扮成差役,等船靠了岸,再寻生路。

  这几条露了獠牙的鬣狗藏在黑暗里,还没逮住机会扑上去,看管他们的小吏带着巡夜队走过来了。

  丛有志一骨碌滚回原处,闭上眼装睡。

  冰凉的水却从他们一群人的头顶泼下来。

  “你们做什么!”丛有志一个挺身坐起来,推开了给他泼水的差役。阎罗的动作却比他还快,狠狠扯住领头的小吏掼到脚边,薄刃逼上他的喉咙。

  装水的木桶轱辘轱辘打着转,阎罗扯过来,把桶里余下的水泼小吏脸上。

  “这是什么水?装的是毒?”

  一照面就被掀了个翻,小吏疼得眼冒金星,愣是没敢叫一声。他知道这群刺头偷砸抢掠什么都干,却不知道他们当真会杀人!刀比在自个儿脖子上,手都不颤一下的!

  小吏抖得筛糠一样,喉管被掐出了尖细的音:“这是、是胰子皂水……大夫说拿这个洗手洗脸,能杀菌,人就干净了……”

  刃锋拍打着他的脸,这恶鬼伏下身,扯出一个笑。

  “呵,你怕我婆娘肺痨会过给人?你也怕死?”

  他眼睁睁看着阎罗露出满口尖牙,鼻节倒钩,颧骨瘦削,两眼是不见底的黑,怎么看都是地底爬出来的恶鬼相。

  那刀薄得明明就是块铁片,连个握把也无,刃尖抵在他脖子上,随着突突的脉搏一跳一跳。

  小吏手死死抓着铁片,热烫烫的血顺着刀口流下来,崩溃地直嚎:“阎王饶命!阎王饶命!小的不敢了,小的糊涂了!——快去找钦差大人!大人救命啊!”

  舱房还没安置妥当,夜风转凉了,体弱的病人不能睡通风舱,县医忙不停当,却还得分出人手按小杜神医吩咐的,“给病人编号分床”,“安排大夫夜里巡房”。

  巡房还像个道理,编号是图什么啊?谁心里都犯嘀咕。

  杜仲很少安排这么多人做事,声音略有些发紧,好在一群县学生与他磨合了半年,几乎可以视作他自己的手与眼,协调做事还算妥当。

  海浪拍击着船身,杜仲忽的停住话:“谁在咳嗽?”

  “哪有人咳嗽?”唐荼荼耳朵灵,几个影卫耳朵比她更灵,循着声音的来处听,全抬头望向了甲板。

  怪道说医者仁心呢,甲板上边打翻天了,他竟能从一片嚷闹的动静中分辨出一个女人气虚咳嗽的声音。

  一群人急冲冲爬上甲板。

  十几个差役都被掰折了手腕丢在地上,满地打着滚嚎。为首的阎罗披头散发,一身湿水,手里握着的铁片刀几乎要把他自己的掌劈成两半,刃尖对着地上已经吓昏了的小吏,腮帮抖得厉害,在杀他与不杀之间激烈抉择着。

  马草堆里有人喊了声:“阎罗,快过来,阿茂没气了!”

  阎罗一把丢开了刀,这杀神惶然转身:“阿茂……阿茂你等等,咱们再有一日就回家了……阿茂!”

  只一个照面,杜仲便把女人病入膏肓的脸色看了个明明白白。眼见这阎罗冲到女人身前抱着不撒手,杜仲急急道:“来人,快拉开他!”

  影卫各个五大三粗,竟不知这么个瘦竹竿有如此惊人的力气,几个影卫竟摁他不住,被乱拳砸中了好几下,最后两个摁胳膊两个摁腿,一人死死压住他,才耗尽这狂徒的力气。

  “女,年约二十,脉细,面无血色,气道不通,胸腔有哮鸣音,咳带血的痰星子……是肺水肿合并心衰。”

  杜仲掰开她喉头照了照,立刻变了脸色:“你们喂她吃面食了?面食也是能给活死人喂的?她气道只剩一个孔,你给她堵结实了,叫她怎么喘气?”

  “准备刀具,做环甲膜穿刺,插管通气。”

  廖海没见过师父做这手术,但从那本王氏医案集里看过,呆站了两秒,手忙脚乱地指挥众人准备消毒器具。

  所谓环甲膜穿刺,救的是呼吸道梗阻的急症,要在声门之下的凹陷处刺个孔,以绕开喉头水肿部位,用最快速度给病人通上气。

  甲板上的疍民越聚越多,眼睁睁看着一群白大褂围着这死人,解了她的上衣,摁住她的手脚,拿刀在她脖子上比划。

  那一小簇血从阿茂的喉头飚出来时,阎罗像被迎面抡了一锤。这一锤砸烂他胸口,阎罗怔怔低头去看,好像胸腔破了个大洞,海风呼呼地涌进来。

  ——人都断了气,怎么还要给一刀呢?

  他知道溺过水的人活不长,大罗金仙也难救,只盼着能把阿茂背回家乡,在码头旁烧了,留个骨灰罐子,留个念想罢了。就算是肺痨,为什么人都断了气了,还要割喉呢?

  他被侍卫摁着跪倒在地上,茫茫然地望了一眼天,只看见白花花的巨帆遮天蔽日,狭角缝里的天,黑得连颗星星也不见。

  他丧父,丧母,无子,收养过两个娃娃,也没养活到会叫“爹”的岁数。阿茂是活在他心口的蜡烛,这一点微末的光也舍不得给他留。

  他想。

  人这一辈子,到底还要有多苦呢?

  疍民是忌讳白事的,海难常常一死一船,白事做起来难看。久而久之,活不过十岁的娃娃便不起大名,死了,家谱上不记名,只留一处白——于是家谱变成了什么样呢?稀稀拉拉几个俗名,满篇满纸的白。

  “活过十岁”是悬在每个娃娃头顶的刀,这片刀山奸笑着悬在头顶上,时刻准备要掉。在娘胎里时吃不上油荤,刀掉一把,生下孩子也得是死胎;娃娃剪脐带时掉一把,铁剪不干净,断脐半月后肠穿肚烂;娘不下奶,掉一把,一连三胎饿死的都是常事。

  好不容易长出个人形,就要跟着爹娘出海。

  孩子不敢养太壮,供不起;老人不敢活太久,怕费了粮。一辈子飘在海上,死了想沾个黄土,埋进坟里的尸首撑不过三天就会被乡民刨出来,说他们身上染着晦气,才会个个死得这样早,尸不能埋,要一把火烧成灰,扬到大海才好。

  他们欺人太甚……

  他们!欺人太甚!

  压着他的侍卫头子腰间别着一个红封的木管,阎罗认得那东西,他见这些人用过,火石一搓,砰得一下就上天。

  他挣着一口气,身形暴起,从廿一腰间夺下了这根木管。这东西是什么人造出来的,竟能这样好用,火舌一卷便飞离了手,冲出了帆顶。

  “——咻——砰!”

  灼眼的红,拖着长长的焰尾,火一样地滚过了半边天。

  “拿下他!”廿一骤然变了脸色,阎罗被几把钢刀逼回了地上。

  “你点红烟弹做什么!你在给谁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