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 第39章

作者:宣蓝田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晏少昰心里警惕,面上不动声色:“哦?叫什么?”

  唐荼荼:“我也不知道,他可能……用的是假名。”

  像自己一样。

  晏少昰又问:“那人什么年纪?”

  唐荼荼更惆怅了:“……什么年纪都可能。”

  像自己一样,穿进哪个壳子里,就顶了谁的身份。

  她这话听来实在奇怪,晏少昰却立马想到了她背后的那位“名师”,不动声色问:“你总得与我说说,这是你什么人?对方有什么特征,你二人经历过什么事儿?你与他分开时,约定好在哪里等,有没有能认出对方的信物?”

  唐荼荼想了想:“他算是……我的师兄吧。他这人术算很好,会观天象,天时地利都会看,会占星,可能会发明点什么奇奇怪怪的能望远的东西,画出很详细的星图来。”

  “他做事比较死板,要是生活拮据得过不下去了,也可能会扮成个算命先生,满大街地拉人算命,他不会相面,但因为懂得多,忽悠人的本事很厉害。”

  晏少昰眉眼渐渐变了。

  能算天时、会观星象,就能断吉凶,算律历,看风云气色。唐二说他师兄不会算命,可历来会观天时的,又有哪个不会卜筮的?

  晏少昰听过见过的人中,只有钦天监监正有如此大能。

  那监正今年已经九十多岁了,几乎被满朝文武视为半仙。早年那监正对父皇说了一句“多子多祸”,就让父皇上了心,在潜邸的那十多年里只生了三个儿女,皇兄、自己、还有三妹嘉善,后来的弟妹都是父皇登基几年后才有的。

  这几年父皇年纪大了,子嗣愈难,难免对那位监正生了怨。可父皇心里再不喜,也得客客气气地对他。

  一个唐二还不够,她背后竟然还有奇人?

  晏少昰声音放缓,温和得几乎像是诱哄:“你们师门还有多少人?你还想找谁,都一并告诉我,名册发下去一齐去找,省得一趟趟地耽误我工夫。”

  唐荼荼听出了关节,这个问题她死活不回答了。她木着脸,把刚才二殿下的原话送回去:“殿下,你不要试探我。”

  晏少昰神情微滞,半晌,笑出声来。

  “姓甚名谁不知,年岁也不知,普天之下找这么一个无名氏,你当我有通天之能?”

  唐荼荼脸色变了又变,最后一咬牙,给他透了个底:“信物我们没有,但我们都会唱一首门派歌。”

  晏少昰:“你哼两句听听。”

  唐荼荼又喝了一口酒润嗓,低声唱起来:“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晏少昰,并上廿一,还有他们身后的一众影卫,都把这鲜明的曲调、简单有力的歌词记下来了。

  西院里的烧烤炉已经熄了,华家的仆役们吃饱喝足,一个个拿着杌子板凳从院里出来了。

  人多眼杂,唐荼荼立马站起身,撂下一句“今晚和殿下聊得很愉快,您早点睡”。说完,她抱着盘碗福了一礼,大步迈进了门槛,回她院儿里了。

  华家的仆役散了席,鱼贯而出。晏少昰坐在石桌前动也没动,这石桌支在院门右手边,这里视野偏,也没人看过来。

  那笑意在晏少昰脸上持续了半盏茶的工夫,到底是收下去了。他合上眼,把今晚的事从头到尾想了一遍。

  “廿一。”

  “奴才在。”

  晏少昰问:“唐二她去过海边么?”

  廿一道:“没有,唐二姑娘出生就在京城,这十四年来也一直住在京城。只有大前年的初秋,唐家老太爷过世三年、子孙除服的时候,她被爹娘领着回过一趟山西祖家。”

  没去过海边,却对海事知之甚详,连渤海多宽、海水怎么流都清楚。

  晏少昰又问:“京城哪家书斋里在印海防海事相关的书?”

  “奴才明日去查,各家大书斋都有书单子,想来并不难查。”

  廿一又道:“只是海事复杂,国子监不学这个,京城学子们大约也是不看这个的。奴才记得前年进士一科的方略策中,考的那道海事题,咱们京城举人几乎全部折戟,只有直隶出了两份甲等卷子,另外有苏南和江南上八府沿海县城的考生,共三十余人,凑凑合合答出了那道海事题。”

  “批卷的考官拟录后送入宫,皇上看了后觉得全是赘言,无一卷对海政有实用,让考官通通改批为乙等。”

  与乡试在自省考试不同,会试是所有考生都要进京赶考的,汇集天下名士。而取录的进士中,十之八|九出自京畿与江南,尤以苏南与浙北更胜一筹。

  一南一北这两块地方最是繁荣,学风也最为昌盛,直隶与苏浙也几乎全都在沿海地界,要是这些学富五车、打小住在海边的举人们都答不上一道海事题,只能说明时下的书斋里不印关于海事的书,没这样的书,书生们自然也就不懂这样的事。

  晏少昰心里冷哼。

  她果然是忽悠他的,还信誓旦旦说是从书上看到学来的,嘴里真是没几句真话,那“妖怪”一说,反倒更像是真的。

  晏少昰低声吩咐:“不要打草惊蛇,去查唐家族谱,拿着唐二的生辰八字去钦天监算一算,看看能不能查出来由,另外将她身上所有奇诡之处都记入《异人录》中。”

  “还有她那师兄,派人好好去查——尤其去查查各地近两年来声名鹊起的星象师、相师、风水师,通通汇集名录呈上来。越是举止古怪的人,越要留意,会占会算,必与常人不同。”

  廿一神情一凛:“奴才领命。”

第39章

  这一夜宅子里人多,华府的仆役腾了半个院子出来,全在西院这头挨挨挤挤地住下了。

  天儿热睡不着,仆役们挑着灯坐在院儿里打牌九,隔着一扇院墙,也掩不住声音。

  唐荼荼半夜被吵醒好几回,换别家小姐得发作了,她不吭声,只起身倒了杯水,猜自家仆役大半夜的不睡觉,应该是在警卫,毕竟府里来了这么多外人,自家仆役高枕无忧才是笑话。

  珠珠说着梦话,迷迷糊糊地咕哝了句:“姐姐才没有变……”

  唐荼荼没听懂她在说什么,以为是桌上的烛灯晃到她了,便把蜡烛也吹熄了,在黑暗里坐了会儿,北墙下打牌九的声音就更吵了。

  唐荼荼彻底没了睡意,摸着黑走到院门口,往东院那边眺望。

  那边院儿里一点动静都没有,好像从宫里出来的,都有入夜就噤口不言的好习惯。园子里只高高挂起了几盏灯笼,满园的侍卫钉子一样立在各个重要的位置,把正院围得严严实实。

  一群侍卫看见唐荼荼站在院门旁窥伺,都从各自位置上望来,目光紧紧锁住了她的一举一动。

  ——警惕性可真好,入夜也不困,不愧是皇家训出来的,站位严密,全无漏洞。

  这么多人盯着,唐荼荼也不心虚,端着半杯凉茶看了半晌,把他们站位的门道研究透了,一群侍卫的站点如棋子一般在她脑子里汇成一幅平面图,是个严丝合缝的龟甲阵,只适合防守。

  看出门道以后,她合上院门回屋睡觉了。

  乡间房屋松散,华家宅子里不养鸡,清早的鸡鸣声都是从山上传下来的,再吵闹的鸡隔这么远,声音也显得悠远了。

  六月底是农忙时节,乡间下地的人多,农田里早早就是一片忙碌之景。华家的田地都叫村民代种了,省了清闲,唐荼荼这几个观光客又是纯粹来放松休息的,一家人齐齐睡到了日上三竿。

  乡间生活节奏慢,有点不辩日子的意思,唐荼荼连着两天起晚了,还被珠珠拉着赖了会儿床。洗漱完出了院门后,看见东院已经空了,正在外边拴马套车,他们大概是要趁清早太阳不毒时上路,绕着官道回猎场去。

  古嬷嬷一看见唐荼荼出来,立马凑上来,终于找见人说话了似的,压着声嘀咕。

  “天还没亮,人家借着厨房用了用,我瞧着只做了两样面点,两样小菜,熬了一小锅子粥,伺候他家主子吃过,就上车了。方才我去东头屋瞧了瞧,哎唷,被褥枕头叠得整整齐齐,屋子都给咱扫过了。”

  难为她年纪这么大,眼睛还这么尖。

  唐荼荼“噢”一声:“咱们早饭吃什么?”

  古嬷嬷一脸一言难尽的表情,对二姑娘不关心家里大事有点不满,也不敢讲,扭头去厨房催饭了。

  宅门宽敞,唐荼荼站在院里远远望着,二殿下和那两个公主全换了身衣裳,昨儿什么都没见他们带,不知道这几位一晚上的穿用都是从哪儿带来的。

  有了昨天晚上热脸贴冷屁股的经验,古嬷嬷和仆役们并不往前凑,只站在门口望。

  套好车后,那位猎场千总进了院儿扫视一圈,认准了华琼,这糙汉子咧嘴笑道:“大妹子,我们走啦!回头让你二哥去我那儿喝酒!”

  华琼与他寒暄了两句,客气有余,热情不足。因为不清楚二哥和他关系如何,回头喝酒这话华琼也没应,笑盈盈地送他出了院。

  剩下几个贵人都搭不上话,华琼便一句不开口,站在宅门前目送人家离开,尽全了地主之谊。

  那位本该眼高于顶的二殿下却客客气气地谢过了她,还交待千总好好照料她一家,华琼颇有点受宠若惊。

  她略略偏过头,嘴皮子看不见动,声音却出来了:“他做什么呢这是?昨晚你俩聊什么了?坐外边儿说那么半天话。”

  唐荼荼:“您看错了。”

  她站在华琼旁边望着,只见那位殿下上马前回过身来,脸上又镶上了他那张冷峻的壳子,走前,远远地朝她一拱手。

  别人行拱手礼,总是谦卑而恭敬的。要是外貌不出色、五短身材的人,这么一拱手,免不了会有点头哈腰的意思。

  他却能拱出“礼贤下士”的矜贵味儿来。

  唐荼荼手里端着一碗胡麻粥,做什么回礼都不方便,只远远点了点头,目送他们启了程。

  她端着一海碗胡麻粥放到桌上,又给华琼和珠珠各盛了一小碗。

  古嬷嬷站在宅门旁看了好半天,直到那一排马车走得只剩个小点了,回来才敢唠叨人家。

  “可算是走了,再待上两天,家里的菜都得吃空。咱家种那两畦菜,平时够咱们自己一月刨食,他们昨晚上那一顿饭就吃了小一半啊。”

  她念叨了一晚上了,华琼笑道:“嬷嬷快坐下吃饭吧,庄子这边的账都是你管着,花用了多少你自己从账上支。”

  古嬷嬷咕哝:“老奴哪里是说这个。”

  嬷嬷眼界不宽,在庄子里住久了,养成了碎嘴的坏毛病。华琼笑着听完,并不理会,任她唠叨两句,也就不再说了。

  胡麻粥便是芝麻粥,榨油浸出后留下芝麻外壳磨粉喝,这样的芝麻粥油少,香味却不减,一碗粥温温热热地下肚,别提多舒服。

  珠珠吃饭快,吃完就拉着唐荼荼要去后院喂兔儿。她爱玩却胆儿怂,后院的兔子各个吃得肥硕,蹦一下能跳好远,肉兔,长得不机灵,各个直头楞脑的,看起来特别凶。

  唐荼荼只好起身去陪她玩。

  华琼轻飘飘一句话,截住了她的脚步,“别玩太久,一会儿去我房里,咱娘儿俩说说话。”

  “……”唐荼荼目光闪了闪。

  华琼端着那碗粥,含笑看着她,话里颇有点意味深长:“闺女大了,有自己的小秘密了,咱娘儿俩关起房门说一说。”

  唐荼荼心里一咯噔,被珠珠拉着手跑了。

  宅子后边围了几道篱笆墙,里头养着十几只兔子,一察觉到有生人气息,都撒丫子往兔笼里钻。

  “兔兔!兔兔快出来呀兔兔!”

  珠珠拿着一小筐野菜和萝卜头,蹲在这个笼子口瞅瞅,去那个笼子口逗逗,没一只出来跟她玩的,满地兔子屎都糊她脚底了。

  唐荼荼看得膈应,换了个方向站,等她玩。

  她大约知道华琼要问什么,一定是问她这身突如其来的力气。她这身力气虽然怪,但也能忽悠过去,让唐荼荼心里打鼓的是:华琼不会是认出她这芯子是假的了吧?

  唐荼荼占了这个壳子已有半年,除了最开始那半个月,她警惕异常,怕唐家人发现这芯子换了人。可半个月后,她再没为这事儿紧张过。

  无他,只因为府里没一人怀疑。

  除了哥哥发现她跟以前有点不一样,唐家剩下的所有人都没觉出异常,他们奇怪的都是一些小事,比如:闺女怎么食量一天天地变大了,怎么忽然不喜欢花哨的衣裳了,怎么不爱跟珠珠玩了,怎么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突然变得爱出门逛街了……

  全是琐事,奇怪来奇怪去,谁也没当回事。

  唐荼荼刚穿来那天,从福丫那儿连逼带诱地问过,以前的“唐荼荼”是什么样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