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父母图鉴 第433章

作者:一倾山水 标签: 穿越重生

  “我当时就在想,您能保护好老师们和一些想要学习的学生,已经花费了很多心神。”顾细说这话,十分真心。换个位置,她也不一定能做好。

  “我们沈家村的优势在于,里面都是本村的孩子,他们不敢做出一些事情来,所以我们能全心全意扑在教学上。”

  王校长羡慕:“这才是学校啊。”他喜欢教育这个行业,要不然也不会当校长。

  顾细说的这一番话,正好说到他的心坎里。这个顾校长,虽然还没到知音那个程度,但是也是近几年遇到的难得能理解他的人了。

  “顾校长,你们也不容易啊,听说你们才开了半个学期的学。”礼尚往来,王校长也说了一下沈家村的难处。

  “对,我们现在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顾细给王校长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只招收沈家村的孩子,要不然,您懂的,控制不住。”

  这也是顾细和一众老师商讨出来的结果。

  他们有胡教授,有江景志和戴思弦夫妻,还有孙文,不能冒险也不敢冒险。

  王校长惊讶之余,也能理解。

  毕竟正如顾细所说的那样,也正是因为全是村里的孩子,才更好管教。

  这县城小学里的孩子啊,各种身份都有,有一些他都不敢管。

  “这样也好。”他是真心说出这话。如果可以,他也更想管这样一所小学,而不是这县城中学。

  可是他不放心啊,要是他退了,一些老师更加压不住班里的孩子。

  顾细:“我们相互理解吧。”

  王校长深以为然。

  等王校长走了,康洪笑道:“顾主任,您是厉害的。”

  不管实在教出全县前四名这件事上,在和王校长相处这件事上,都是如此。

  “这也多亏了王校长是性情中人,正派人士。”顾细感慨道。

  如果不是这样,她都不想和对方打交道。

  “你们真的不打算向外招收学生?”康洪可惜道。

  “不了,”顾细摇头,“现在不适合。”

  她不是闭关锁村,也不是向外开放,但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这样做,只会打乱她和青松的部署,打破沈家村现在的基础。

  “但你要做好准备,这个消息一传出去,肯定有不少人想要把孩子转去你那儿的。”康洪提醒。

  顾细点头,承了康洪这个情:“好,多谢康校长的提醒。”

  很快,沈家村小学的学生包揽了小升初前四名的消息传遍全县。

  沈家村的人当然也知道了。

  顾细还是沿用之前说好的奖励制度——小红花。

  她说道:“这四位同学在小升初的考试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以后也是如此,在这种全县考试上,全县第一可以获得十朵小红花,剩下的名次如此类推,全县第十名获得一朵小红花。”

  “让我们一起祝贺这四位同学!”顾细带头鼓掌。

  底下的同学们比起名次,更加羡慕沈广年等人得到的小红花。

  这下,他们就是全校拥有最多小红花的人了!

  台下这四个同学的家长也很高兴,全县前四哦,那的确值得开心一下,夸几句孩子,现在也出得起钱加个菜,一家人好好吃一顿挺好。

  孩子们这样已经很开心了。对于他们来说,全县第几,都不影响他们明天要去上学。只要不是农忙,风雨无阻,上学不能停,试卷不能停,考试不能停。

  村里大多数家长都没上过学,听到没有实际奖励,连条毛巾都没有后,调侃两句连合唱队的奖品都没有,也就笑着过去了。

  可是,村民们万万没想到,这全县前四名带来的影响那么大。

  周围几个村子的一些亲朋好友,过来询问他们能不能把孩子送过来上学不说,居然一些县城的亲戚,都过来打听他们的沈家村小学到底如何。

  要知道,这些县城亲戚往常都不太爱搭理他们。

  一些村民这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原来教育所代表的意义这么重要。

  很多人都不好意思拒绝,被拜托问到了顾细这边来。

  顾细脸色平静,办公室里有熟悉的面孔,也有陌生的面孔,她一视同仁,道:“我还是那句话,我们只收村里的孩子,又或者是能考进我们村里作坊的职工的孩子。”

  她们的作坊也需要引进人才。

  光是村里人,刺激不够大,鲶鱼效应带来的影响更加直观,更能让村里人有危机感。

  还真有人问了:“那顾校长,怎么样才能进你们作坊?”

  顾细道:“考试。”

  她早有准备,让徐小甜把写好的细则贴在外面,“上面写着各种条件,只要满足上述的条件就可以报名考试,参加完考试后,如果通过,那就能入职,孩子也就自然能在我们沈家村小学读书。”

  原本听说不是沈家村的人不能过来上学后,大家都很失望。不过顾细居然说可以考进来,外村人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只是,上面的名额太少了。

  “怎么只有两个?”

  “对啊,那竞争得多激烈。”

  “你们看这考试内容,写得很清楚,可是看上去也挺难的。”

  “要不然谁都能考进来,那孩子岂不是很多?”

  大家叽叽喳喳地讨论,村民们都是看在眼里,终于有一种“我们村要火了”的实感。

  村民们不解:“你们还真的想要考进来,你们不是在城里吗?”

  城里多好啊,他们农村人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

  “城里的学校不好啊,”无论哪个年代,注重教育的家长都不少,“沈家村小学教得好,孩子学得好,以后就能上初中高中。”

  “再说了,我们都是在城里当家庭主妇的,没有单位,在哪儿工作不是工作,试试呗。”

  当然,人家城里家长也有打算,肯定是要保留城镇户口,一方在城里上班,另一方带着孩子过来读书不就好了?

  王素和沈归黄也是这么打算的。

  顾细家里也来了客人。

  王素父母、王素还有沈归黄都回来了。

  圆圆被沈追龙和沈追凤带出去玩了,留出空间给大人们说话。

  顾细一回来,王素就拉她坐下。

  “怎么了?”顾细笑道。

  王父首先开口:“他大嫂子,你给评评理吧,这素素放着棉纺织厂的工作不做,说是不仅要把户口迁回你们沈家村。还要考你们作坊?”

  他当初废了多大劲儿才把女儿弄进去啊。

  顾细诧异看向王素,没想到王素这么勇,居然这么干脆地想要辞去工作。

  “爹,您也不用让打大嫂子为难,我在食堂每天的工作怎么样,你也清楚,有您在上面,可有可无。”王素直接怼回去,亲父女说话,不用客气。

  “再说了,现在棉纺织厂的情况,你也更清楚,上面的领导斗法,厂里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差,能支撑下去,只是因为周围只有这么一家,还能勉强撑得住。”

  王素在棉纺厂周围长大,又在里面工作,十分清楚里面的各种情况。她实在不想在里面耗下去了。

  “我又不是像归黄那样,在主要部门,晋升也就那样了,”她道,“但是,在嫂子这边的作坊,如果我考进去了,我有信心我可以独当一面。”

  她对吃的最在行了。

  王父:“那你还没考进去呢?”

  王素:“所以我要全身心备考啊。”

  王父被气得说不出话来,“那……那……”

  王母道:“那也没必要把户口迁回来吧?”

  “那万一我考不上呢?圆圆也能凭借户口在这儿读书啊。”王素振振有词。

  王父王母:……

  合着这好的坏的女儿都预备好了,看来是真的铁了心。

  王父皱眉,看向归黄,“那以后要回村了,要是我们不在了,你们还怎么住在城里,怎么住那房子?”

  沈归黄:“爸,妈,你们想多了,我不迁回来,毕竟我还要留在棉纺织厂工作,是素素和圆圆迁回来,要是以后长大了,也能迁回去。”

  王素连连点头,他们想的是进可攻退可守。

  王父和王母没辙了,看向顾细和沈青松:“他大哥大嫂,你们说说意见?”

  顾细想起了一个词语,后世有学区房,那他们这沈家村,就是学区村啊,怪不得这么受欢迎。

  “我的想法是,没必要想得太多,毕竟谁知道以后的事情呢?”她笑道。

  沈青松点头:“可能以后农村也不比县城差。”他有这个信心。

  当然,现在他们也不敢在王父王母面前胯下海口,只是道:“目前来说,如果归黄和王素真的想要圆圆回村读书的话,这样做的确是最保险的。”

  “因为归黄之前就是我们村里的人,在这一方面,我可以对所有出去工作的村里人网开一面,不会搞特殊待遇。”

  顾细笑道:“他们俩都是成年人了,他们也是父母,会为孩子打算,就像您二位当初也为孩子打算一样。所以我们不会做任何干涉。”

  王父和王母的确没想到顾细和沈青松的态度还挺坚决。

  其实,他们心里也挺看好沈家村的作坊,只是根深蒂固的观点刻在脑子里,王素这样做,的确太冒险了!

  王素晃晃王母的手:“妈,我不是开玩笑,我是认真的,我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王父和王母无法,叹了口气。

  诚如顾细所说,孩子大了。他们做父母的,还能怎么样?

  看到父母终于点头,王素和沈归黄都松了口气。

  “那你们住哪儿啊?”王母操心道。

  沈归黄和王素看向顾细和沈青松。

  沈青松沉吟片刻,道:“我们在村西那边建了新房子,现在只起了两间房,要是你们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先把房子让给你们,你们的宅基地就在那儿了。”

  “那大哥你们的房子和宅基地?”沈归黄不好意思道。

  “重新划过,重新建过。”顾细笑道。

  还能怎么样,王素的父母本来就答应得勉强,要是再让王素先住在他们家,这父母两人该心疼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