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父母图鉴 第463章

作者:一倾山水 标签: 穿越重生

  这个新年,大家都过得很开心。

  有福利,有盼头,可不就是得开开心心的吗?

  年后复工,那个平房时时刻刻提醒村民们更加努力,每一个人都卯足了劲儿在干活。

  之前当做年末福利发出去的卫生巾,也要收集反馈意见,苗翠花带着沈追凤做这个工作,她们不仅要做纸质的信息收集,平时中午沈追凤带着婶子们聊天识字的时候,也要聊一聊这个话题。

  因为很多婶子不太会写出她们想表达的话,所以有些看似不起眼但是对研发来说很重要的信息都是在聊天中获得的。

  总结好了,大家再一起讨论如何改进卫生巾。

  心中有了底,卫生巾筹备小组的人也对接下来的工作有了计划,卫生巾肯定要不断进行改版升级,那就说明,试用也不会停下脚步。

  三八妇女节前夕,顾细带着卫生巾筹备小组的人和村里所有女性开妇女大会。

  过了这么久,这个小组终于可以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

  顾细宣布了一项决定:“十八岁以下女生,每月免费使用十片卫生巾,十八岁以上的女人每月免费使用三片卫生巾,如果要用的话,就要购买,半价。”

  “也请大家理解我们,”顾细诚恳道,“我们的纸厂还处于起步阶段,盈利有限,有工作能力的人可以按需购买。”

  没办法,现在卫生巾是和纸厂的利润挂钩,这样的福利已经是她们目前的最大努力。

  “但我相信,我们的纸厂和卫生巾一定可以健康发展下去。等以后盈利更多,大家就能实现卫生巾自由了。”

  妇女同志门都十分理解这背后的不易。

  她们都觉得那些卫生巾直接扔掉是一种奢侈,可是讲座上说了,这些卫生巾不能重复使用。

  顾细最近还挺忙的,不仅是卫生巾的事情,最近村民们特别喜欢来找她商量事情。

  村民们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好些村民有了想法,想要给村里几个作坊多加点生产线。

  有一些计划还比较稚嫩,只是继续完善,不过有几个的确不错,其中顾细比较看好的是养猪。

  刘云和高小月因为女儿们一起去了文工团,关系都亲近了不少。

  她们俩都勤奋能干,想来想去,才想到了养猪。

  “我看阅览室里有很多养猪种菜这些的笔记,我就看了起来。”刘云咧嘴笑道。

  女儿写信回来,她想自己全都看明白,所以认字写字更加认真。

  一个人学习比较无聊,她就拉上了高小月。

  两人商量来商量去,觉得那些什么诗歌啊、文学啊,看不懂,还不如看种菜种粮食养鸡养鸭养猪这些东西,最起码这些是她们从小接触到大的,比较懂。

  看了之后,发现村里的养猪规模一直不大,这才有了写养猪计划这一出。

  她们想,自家女儿都那么棒,没道理她们两个当娘的在村里干不出一番事业来。

  顾细认真看完了整个提案,虽然笔迹稚嫩,框架也有一点乱,但是,有一个很大的优势。

  她赞赏笑道:“你们的计划,最大的优点是,实用性很高,可以直接按照你们上面所写的去执行。”

  “来,我说一下意见,等你们改好了,我带你们去找大队长审批。”

  刘云和高小月高兴得握拳。

  事实上,她们看到那么多人都没成功,都有点灰心了,但是本着不能白做的心理,跑了这一趟。

  原来她们做得还不错!

  高小月赶紧拿出纸和笔:“顾主任,您说,我们记。”

  顾细接连指出好几个问题,两人恍然大悟,原来她们做计划的时候犯了这样的错误,捋了一遍后,两人对这个养猪场的实施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要是咱们的猪养成之后,你们觉得除了卖给镇上的屠宰场,还有其他销售方法吗?”顾细抬眼问道。

  “这个……”刘云摸摸脖子。

  她们从小就只知道,大队的猪都是卖给公家,然后剩下的在年底分给村民。

  “顾主任,您有什么想法吗?”高小月眼睛亮亮地看向顾细。

  她早前就和刘云顺了,她们都是妇女同志,顾主任肯定不会不管她们的。

  顾细点点桌子,“想想我们村子里有什么?”

  刘云和高小月绞尽脑汁,数了数,纸厂、红砖厂和猪肯定搭不上边,那剩下的就是食品作坊,吃的肯定和食品有关,肯定是这样。

  两人兴奋地说了猜想。

  顾细点头笑道:“对。”

  “记得把这个加上去,要是养猪厂的量小,那本地县城就能消化,要是你们养得好,量多了,那肯定要运往别的地方,可是这年头,交通不便利,整只猪比较麻烦,那就可以深加工,变成猪肉制品,我觉得也是有市场的。”

  “麦乳精一直不愁卖,可见就算贵一点,也有人买。咱们也可以试一试这条路子。”

  顾细说得十分在理,刘云和高小月连连点头。

  刘云问:“那顾主任,咱们还需要写出做什么深加工吗?”听听,从顾主任嘴里说出来的词语就是不一样。

  顾细不知道这两人都是她的迷妹,她说出去的话,两人都在心里夸得天上有地下无。

  “不需要写上去,你们养猪也需要一段时间。我有几个想法,到时再说也不迟。”顾细认真解释。

  经过修改,高小月和刘云的养猪场顺利通过大队的审批。

  刘云和高小月激动得不行。

  在提前计划之前,她们的丈夫都不看好,还在私底下说她们瞎折腾,别以为她们不知道。

  事实证明,男人头发短,见识也短。

  两个丈夫惊得掉下巴,从一开始的不敢置信到狂喜,最后听两人说了经过之后,已经彻底转变成为佩服了。

  刘云扬起下巴:“怎么样,服不服?”

  “服!”刘云丈夫毫不犹豫答道。

  这要是能赚钱了,他老婆可是能拿到一半的利润。

  不对,得和高小月平分,那也很不错啊,可以拿到百分之二十五。

  “老婆,我以后是不是要跟着你干活儿了?”刘云丈夫问道。

  按照顾细之前说过的条例,如果计划成功通过,申请人会成为这个计划的主要负责人,拥有一系列的权力,比如人员招收、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等等。

  刘云嫌弃地摇头:“我才不要你呢,我和小月都商量好了,咱们只招收女人。”

  她们知道女人有多难,当然是只招收女人啦。

  况且要是让她们的丈夫过去干活,夫妻之间容易发生口角,还不能梳理上下级的权威。

  这些都是纸厂和食品作坊的小组长告诉她们的,以后她们也要参加每个星期一次的管理课了。

  两个男人都不敢说什么,只能望着刘云和高小月哼着歌儿出去。

  这是第一例的成功案件,两人和这份计划都受到了村里人的瞩目。

  顾细和沈青松商量后,干脆把刘云和高小月的计划书当成范本贴在布告栏上。

  她和来围观的村民道:“计划书不止这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讲清楚,并且可执行性要高。”

  之前没通过计划的村民看到刘云和高小月的计划书,都认了,毕竟一对比,差距就在那里。

  养猪场的筹备工作开始了,顾细偶尔也会过去看看,她发现,刘云和高小月两人都比以前自信了不少。

  女儿是她们自信心的来源,期待有一天,她们能成为她们自己的自信心来源。

  村里产业稳步发展,精神文明也得跟上去。

  沈大云表现突出,积极努力学习各种技能,顾细正式任命沈大云为合唱队副队长。

  现在沈家村合唱队已经成为了县里表演的常客,偶尔还会到市里表演。

  沈家村合唱队区别其他合唱队表演不同的是,她们不仅是唱歌,还有剧情有内核。

  之前都是顾细来为歌曲编排,有了沈大云的加入后,她决定放开投稿,谁都可以成为那个根据歌曲编故事的人。

  沈大云负责审核,当然对方也可以自己创作。

  最后顾细再看。

  顾细主要是怕现在的大环境,等过几年稳定了,她就可以完全放手了。

  在大家都在发展的时候,卫生巾的升级工作也做得很好,虽然不干胶还是没有研发出发,但现在的卫生巾已经达到了顾细心中的标准。

  “不干胶的研发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攻克的,”戴思弦让故城县做好心理准备,“咱们的卫生巾估计很长时间都是这种状态,只能依靠内裤紧一点才能固定位置。”

  顾细十分理解,“慢慢来吧。我们稳扎稳打,不心急。”

  做科研工作,就要有耐心。

  顾细和詹飞雪一直都有联系,得知国庆时,詹飞雪也会带着沈盈竹和沈远梅去市里参加这次表扬,顾细询问了两个孩子们的母亲要不要作为后勤人员跟着合唱队一起去。

  法律之外尚有人情,更何况他们村子的人。

  只不过,这是刘云和高小月第一次负责养猪场这件事,她们实在放心不下别人照看那群猪。

  这可是决定了她们能不能赚到钱的大事。

  可她们也想见女儿。

  反而是沈远梅和沈盈竹更加坚决,说是以后还有机会再见面,可今年是妈妈们第一次做这么重要的事情,一定不可以有闪失。

  最好就让远梅和盈竹的爹跟着合唱队出去了,正好可以帮忙搬东西,做点重体力活儿。

  两位依靠女儿才有机会去市里、依靠媳妇放弃机会才有机会去市里的爹十分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地位,一路上包揽了所有的体力活儿。

  顾细这次去也有任务的。

  她想来响起,詹飞雪以及文工团的人不就是这个时代最适合推销卫生巾的群体吗?

  文工团的人有工资,财力足够,而且她们一般都对生活质量有所追求。卫生巾和手帕纸就很适合她们的定位。

  没错,纸厂目前最新的产品就是手帕纸,小小的一包,可以随身携带,而且比普通纸巾更加柔软。

  去到招待所,顾细带着合唱队的人远远地就看到了两个人站在招待所的前面。

  走近一看,是沈盈竹和沈远梅。

  “我就猜到是你们,”顾细加快脚步走过去,打量了一下两个孩子,“高了,瘦了。”

  “可不,成了大姑娘啦。”合唱队的队员都是看着两个小姑娘长大,感慨不已。

  沈远梅和沈盈竹和大家礼貌问好,最后才和各自的爹过去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