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第133章

作者:画星河 标签: 宫廷侯爵 爽文 穿越重生

  吩咐完这些,他也带着十来个亲兵,骑着马赶往城中的养殖场。

  这是一间民办的养殖场,主要就是收用军中和其余各大衙门,酒楼,还有工坊等地的泔水养猪的地方。

  因为泔水量不是很多,所以养殖数量也不多,只养了两百多头猪,却也是本地主要的肉食供应来源之一了。

  这养猪场属于本地的一个叫郑魁的富商。

  得知郡王驾临,这郑魁先前也不知道在干什么,连衣裳都没穿整齐,就着急忙慌地骑着马赶到了自家的养殖场。

  “参……参见郡王!”

  他结巴着跪地叩首,心中非常紧张。

  他完全想不到,郡王这样的大人物,来他家这小小的养殖场做什么。

  他好像也没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啊……不对,他家养猪的泔水,确实是给衙门和军中塞了点孝敬才得来的……难不成郡王是要追究此事……

  听说郡王是最厌恶他人行贿受贿的了……若是要追究此事,那他可怎么办……

  “起来吧。”

  李洵见他紧张不已,便尽可能放缓了声音,道:

  “本王此来,是有事要请你办。”

  郑魁顿时就松了口气:

  “郡王只管吩咐便是。”

  李洵便道:

  “从今日起,你给本王额外拨出十头成猪,十头幼猪,每日喂食一定分量的甜菜丝,并且记录其体重,食量等变化。另外,还需拨出十头成猪,十头幼猪,完全不喂食甜菜丝,同样记录其变化。成猪在年底宰杀时进行对比,幼猪养殖半年后进行对比。”

  “能做好吗?”

  郑魁连忙点头:

  “能!能!小的一定一丝不苟地完成郡王交待的事!”

  李洵让亲兵递给他一小袋金子:

  “这是买猪钱。”

  郑魁连忙推辞:

  “哪能要郡王的钱,能拿四十头猪孝敬郡王,那也是小人的荣幸!”

  李洵却温和道:

  “收着。本王规定士兵与官员皆不可白拿百姓一针一线,自身当然也要以身作则,不能坏了规矩。”

  郑魁这才不再推辞,心中却极为感动。

  郡王这样的天潢贵胄,说是真正的北疆之主也不为过,拿了他的猪,却坚持要照价算给他,甚至还多给了。戏文里的青天大老爷也不过如此。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郡王,他们这些商人,在肃城等地做生意,才前所未有地安心。

  碰上这样的统治者,真真是他们的毕生幸事。

  李洵却不管他在想什么,去完了养猪场,又去军中让人照样弄了几十只羊,用甜菜来做喂养试验。

  从如今到明年种植甜菜的时间,还有六七个月的时间可以观察。

  若年底杀的猪和羊,肉质都没问题,等到开了春,便可大规模鼓励百姓养猪羊。而猪羊的幼崽成长到来年四月也无碍,则可在其余地方也推广甜菜种植。

  忙完这些事,刚回到郡王府,李洵便接到了夏金良那边派人传回来的急报:

  “郡王,夏将军紧急求援,请您速拨几十万斤军粮前去接应,军中已经完全断粮,军需也马上要花完了。”

  李洵神色微凛:

  “发生什么事了?”

  报信的士兵苦着脸道:

  “都是那些军奴给闹的,咱们回来的时候,因为带着从鼎德收容的军奴,一路便吸引了很多流民前来追随。将军想着您说缺人,便来者不拒,结果人越来越多,导致行程越来越慢,消耗也越来越多,如今还剩一两百里地呢,却实在支撑不住了……”

第104章

  却说夏金良先前支援了鼎德, 又帮助他们拿下天沙城后,返回鼎德城的时候,刘渊正为那几万军奴犯愁。

  虽然都是大启子民, 他这镇北大将军应该想办法收留。但鼎德城中目前的存粮实在不太充足,若朝廷的军需不能及时送到, 他们很可能自身难保。

  周围的城镇,也惨遭北戎铁蹄践踏,没余力再调拨粮食出来。

  而几万人越冬吃几个月的粮食, 少说都是几百万斤, 放到哪里都是严重的负担。而且,越冬需要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房屋, 还有柴火衣物等保暖物资。

  眼见着天气越来越冷, 他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安置。

  夏金良听说此事后, 便主动道:

  “若刘大将军允许,我倒是可以把这些人带回肃城去安置。我们肃城有很多流民安置房屋, 过冬是绝对不愁的。”

  自家郡王治下地广人稀, 今年秋收又是大丰收,本就有心再吸纳几批流民,这里现成的四万多人,还那么多青壮年, 岂能有错过的道理。

  要是送信回去请示,一来一回又凭白耽误很多天, 七八千的军队外加四万多军奴, 消耗也是不小。反正都要吃那么多粮, 倒不如先往肃城赶, 路上再向郡王报信。

  他相信以郡王的心胸, 绝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怪罪自己自作主张。

  刘渊一听,几乎没怎么犹豫就同意了。

  听闻肃城等地,在慎郡王治理下越来越富庶,那些百姓去了肃城,倒是比在鼎德这种战场附近朝不保夕更好。

  当然,要背井离乡,自然也要征得那些百姓自身的同意。

  这些被北戎人抓起来做军奴的百姓们,家乡早已毁在了北戎大军的烧杀抢掠之下,如今已是有家不能回。

  被召集在一起的百姓,初听说要长途跋涉上千里去肃城,都有些心里没底。

  但其中却还是有些见多识广之辈,问道:

  “将军所说的肃城,可是那大启战神慎郡王的封地?”

  夏金良闻言,心下也与有荣焉,朗声道:

  “我等正是慎郡王麾下!”

  百姓们顿时嗡地一声讨论开了。

  “是光复河原的慎郡王啊,听说直接就歼灭了两万多北戎大军呢!”

  “难怪这些援军如此凶悍,一来就把那些北戎蛮子吓得屁滚尿流地跑了。”

  “若是去慎郡王治下,倒是比咱们在鼎德要安全呢!”

  慎郡王光复河原的功绩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慎郡王这三个字,便给了大家足够的安全感。

  再一听说,去了肃城不仅有吃有喝,还不分男女老少,都能分五亩地,众人便更是心动了。

  如今这世道,普通百姓最向往的便是能安安稳稳地活下去。这样好的去处,谁又能拒绝呢。

  除了少数对北戎有着刻骨仇恨,想留下来跟着刘渊抗击北戎报仇雪恨的,其余基本上都表示愿意跟夏金良的大军去肃城。

  刘渊见夏金良等人来的时候没带粮,那么多战利品也全数留给了他们,即使自己这边也不太宽裕,也还是咬牙拨了三十多万斤粮食让他们带着。

  原本这粮食也是算着时间与人数给的,稍微节省一些,还是足够他们这近五万人吃到燎原的。

  夏金良出发的时候也让人快马加鞭,将此事传信回肃城禀告了李洵。

  李洵自然是欣然应允,还下令让人准备迎接新的流民。

  但没想到,夏金良他们在路上,威风凛凛的军队护送着几万难民,这组合实在是太吸引人了。

  因为北戎侵扰鼎德以南,秦川平原许多百姓流离失所,惊慌的百姓开始四散奔逃。

  可南边是不远处就是清河战场,北戎兵时常在周遭城镇肆虐,北边也一样,东边又是大山,剩下的唯一一条路,便只能往西。刚好被回程的夏金良部众撞上。

  这些百姓在逃亡的路上,多数都已经消耗或者失去了粮食,基本上只能饿着肚子或者靠吃路边的枯草饱腹。见到夏金良他们这一行人,既有军队保护,还发吃的,自然是想上前依附的。

  流民们如此凄惨,夏金良也不可能不管,只能收下。结果就越收越多,走了几百里路,整个队伍直接扩充了一倍。

  这便导致粮食严重不够吃,眼见形势不妙,夏金良便赶紧派人回来送信。

  “你离开的时候,已有八万余人了?”

  李洵问道。

  “正是!”

  这么多人,还有马匹,一天消耗的粮草必然惊人,再加上很多老弱病残,行程会被严重拖慢,时间越久,需要的粮食就越多。

  李洵当机立断,立刻从肃城粮库调粮草,还征集了城中所有的马拉车运粮,仅仅一个晚上,几百辆车拉着三十多万斤的粮食便迅速往燎原方向去接应了。

  接应的队伍离开六天后,李洵终于接到消息,夏金良带着流民们回来了。

  李洵骑马来到城楼一看,东城门下,浩浩荡荡的人群排着队准备进城。

  见李洵来了城门,夏金良赶紧打马上前,却自觉地在十步远的地方停下行礼:

  “参见郡王!末将与流民共处近二十日,待自我隔离结束后,再来拜见郡王。路途的一应情况,先以条陈禀明郡王。”

  说着,呈上条陈,等李洵的亲兵来拿。

  郡王是整个肃城等地的主心骨,是百万军民的希望,谁有事都不能让郡王有事。他可不想因为自己的缘故,让郡王有染上疫病的风险。

  李洵和煦地朝他点点头:

  “夏将军一路辛苦了,本王已经安排好人接应流民,你赶紧回去休息。这次你们立下大功,待休整好了,本王定将好生犒赏!”

  安顿流民的各项设施及政策都已经非常成熟,倒是不太需要人操心。

  *

  一路上,流民们早已得知他们将要前往的是慎郡王的领地。

  慎郡王是何人,稍微有些见识的人都知道,那可是唯一能打得北戎蛮子闻风丧胆的大启战神。

  再没有比他的领地更安全的地方了。

  为了能被慎郡王收留,再加上护送他们来的,都是威风凛凛的慎郡王麾下士兵,早已经在路上对那些寻衅滋事的刺头们进行了震慑,流民们进城后都分外老实。

  而进城后的待遇,却远超出他们的想象。

  他们竟然不是随意被驱赶到一块空地上,任由他们风餐露宿,而是有整整齐齐的房子可以住。附近还有修好的茅厕,洗漱区域等,比他们在村里住的地方还要干净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