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模拟器 第146章

作者:枝哑 标签: 前世今生 系统 穿越重生

  几天后从湛海水师离开的时候,除了这艘沉黑战船外,他们还可以带走几个水军成员,毕竟炮还是需要人开的。

  方沉舟惊讶地在水师营地看到了周羌,第一反应是一拍脑袋懊恼地说:“你怎么在这儿啊,给你的信我都一块儿寄回云水城去了!早知道就先不寄了。”

  “不过你怎么跑来参军了?你爹娘知道吗?”方沉舟看周羌的眼神有些许怀疑,“你不会自己跑出来的吧?”

  周羌呵呵一声,“跟你一样,继承祖业罢了。”

  “哦……”方沉舟犹疑地哦了一声,左右看了看,见周围没有其他人,她凑到周羌旁边说,“那你给我介绍一下呗,你们这儿有谁开炮比较厉害的,我给带上一起出海去!我跟你讲,上一次出海我往南开,去了好几个《周游方圆》上提到过的地方,可神奇了!回来之后我还见了皇帝,喏,这次就是我们有功皇帝给了我们两艘战船呢!”

  周羌:……

  拳头再一次捏紧了。

  他再次怀疑自己是上辈子做了多少坏事才遇到这么个缺心眼的青梅。

  她甚至不愿意问一问他要不要跟她一起去,就让他介绍别人。

  “没有开炮厉害的。”周羌没什么表情,浑身写满了惫懒,冲方沉舟摆摆手,“你自己开去吧,别烦我了,啊?”

  作者有话说:

第203章

  方沉舟可不是什么说不要来烦我就乖乖走开的人, 最后周羌还是被她烦得报出了几个人的名字,最后补上一句,“不过这几个人都没我厉害, 手下败将罢了。”

  “当然啦,我知道你想做好就肯定是最好的嘛。”方沉舟不假思索地说,“等你当上水师将军了, 海上要是有谁想抢我的船队,可就要靠你给我报仇啦?”

  “这会儿又想到我了?”周羌哼了一声,虽然是这么说的,不过奇异地被哄好了一点。

  ……

  当停留一个月,航船再次出海的时候,方沉舟的这个船队新增了七条船, 其中有两条战船,三条运送药材的船, 还有两条皇帝拨的同样也是装东西的货船。这么一来, 这个船队的规模可以说一下子就大了一倍了,人数也增加了五百人左右。

  这一次出海,方沉舟带的东西就多了,皇帝盖了章的文书, 帮助她可以更好地说服一些国家建立海港, 联通海上贸易之路;除此之外,皇帝得知她没在民学上过课, 还特地送了她几本常理课本, 让她带着,说在海上无聊的时候可以用这打发时间;还有宋菱弄出来的那些个土豆红薯玉米等作物的画像;还有几个人, 分别是几个想要探索海外的理官、民学学生和红谛听的语言类人才。

  这一次具体的出海时间, 已经是永辰四年的六月中旬了。

  而在送走船队之后, 安临也没有闲着,继续派了人带着那些作物的画像往北走,以孟星回为首的谛听带着作物画像穿过北面的草原,继续往上,踏上了极寒的北国。

  方沉舟的船队目前是往南边走,再往东面走,如果按照安临熟悉的世界地图来看的话,要到产出红薯土豆的地方要跨越一个太平洋大洋洲呢,当然这个世界的地图跟安临知道的世界地图不一样,安临也不确定中间这个海的距离有多远,是往南走还是往北走更快地接近,所以她索性就两手抓了,反正也不会亏什么。

  之后就是一段休养生息和平发展的时间了,无论是北方的草原部族还是奉国都没有轻举妄动,安临也乐得消停一段时间恢复一下国库,毕竟不管是养水军造船还是资助出海,都是要花钱的。

  到了十月的时候,鹤县、邑台、岚台三地往北持续了一年多的干旱终于开始好转,连下了四五天的雨。

  这些地方的干旱不是持续性地干旱了一年,中间也是曾降过几次雨的,只是在稍微降几次雨后又出现干旱情况,反反复复的,才一直没法正常生产,演变成了一个长期干旱。

  这次降雨之后,鹤县邑台岚台三地往北的地方官对土地的含水量进行了观测,之后又断断续续地下了几天雨,地下水含量终于要开始回归合格线,安临也就趁着这个时间让那些地方先种下一批秋小麦,之后呢,也没有急着马上就把人迁移回来,而是在满山堰刚刚收尾的时候,又开了一个修运河的项目。

  事实证明,去年的干旱这么严重,还是因为河道太少了!

  中部这一片地方,满山往上到泛江上游为止,就没有一条大江,而本来满山这块也没有的,事实证明满山堰开得有多及时。

  所以安临打算把泛江再开一个分流运河,通过邑台从巴县入海口入海。运河这种东西嘛,只要开通得起,那当然是越多越好,毕竟属于交通的一部分,用马运粮食运东西,马要吃人也要吃,所以粮草里才有个草,但是用船运粮船又不用吃东西,优势都是这样一点点省下来的。

  此外,安临又通过招工修建运河的理由,来吸引外迁的百姓回到这些地方,以及外地人口落户邑台三地,修建运河造水泥路这种工,劳动力大,给的酬劳也多,不怕吸引不到人来。

  至于当初那批北上治蝗的鸡鸭大军,在这一年中也早就落户了邑台三地,吃得膘肥体壮开始开枝散叶了,安临给支援这批鸡鸭的百姓重新发放了新的母鸡母鸭作为补偿,顺带着再次在南方实行家禽家畜分配到户的城镇收拢了一批新出栏的家禽家畜的幼崽,把这个政策分配到户继续往其他地方推行,覆盖到了北方。

  占城稻在农署种下,开始杂交选育,等到明年,也就是永辰五年的时候,就可以先出第一批占城稻的种子给百姓种植了。

  天工部、工部和农署还合作研发了一批新的农具,也是可以在明年推广开来的,至于之前浸出法制油的技术推广开来后,同时也带动了一些酿酒的粮食的产量增加,各地各县至少都有两个官方的蒸馏酒场和让百姓榨油的油场。

  到了这种程度,其实就算安临接下来什么都不做,凭着手下这些已经被她培养出主观能动性的臣民,她也已经可以舒舒服服地当完一辈子皇帝,还是那种坐拥繁荣盛世的皇帝,不用担心亡国了。

  而且在年关的时候,从西域送回来一批贡礼的曲檀渊等人也给她带来一个大惊喜。

  安临在他们送来的贡礼中看到了棉花、辣椒和番茄,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棉花,既然都在贡礼中出现了,传个信过去就能知道棉花是在哪里发现,哪里产的,然后顺顺利利地引入宣国。

  这下[吃饱穿暖]这简单的四个字,也就齐全了。

  ……

  “什么,才过去了四年吗?”安临掰着手指数了数,看到宫里再一次张灯结彩的时候才意识到她穿越之后又过了一个年。

  王修文不知道陛下惊讶的点在哪里,回想了一下后回答说:“陛下你是第一年春登基的,严格算起来还没到四年整,明年三月的时候才算是四年整。”

  安临凝重地点点头,掏出一份奏折熟练地打开模拟器,巡视了一番。

  这都四年过去了,很快就要迎来第五年了,小皇帝就是五年亡国的,看来最后这一年是很重要的一年啊,不能放松了警惕啊。

  嗯!还要更仔细注意才行。

  看看剩下的有可能灭国的有谁呢?

  奉国,是不是你?草原部族,是不是你?小岛国是不是还有你?

  安临进行了一番死亡点名,一个个点过去。

  为了省能量没有跟皇帝交流的系统:或许……这个皇帝你能对自己的发展速度有点自觉吗?你这四年都跑完了别人十几年的发展了,现在谁还能亡你国啊?它当初给那亡国的小皇帝找救兵想的只是守住宣国别亡了就行,超额完成这么多,难怪系统本来预计自己要休眠很久的,却这么快就恢复意识了。

  这就是速通流玩家吗?会有这速度,那六十五个冠上了她名字的争霸服务器真是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然而安临不是这样想的,她觉得只要自己没有把周围有威胁的国家都打下来,那就是群狼亡我国之心不死,一刻都不能小看他们。

  看看,尤其是那个西朔,在奉国登基之后天天催着玉莲获取她的宠爱,玉莲只能试图跟皇后宫斗在皇帝面前露面,实际上她还是在跟皇帝宫斗,真是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陛下,中书舍人倪惊澜求见。”过了一会儿,王修文来通报道。

  “进吧。”安临摆摆手。

  倪惊澜很快就出现在了安临的书房内,手里拿着几封奏折,神色凝重,急促地说了一声“见过陛下”。

  “亭瞳,有什么事?怎么铱誮脸色这么难看?”安临坐直了一点,开口问。

  “临芳三日暴雨,临芳县令奏折来报,澜江水位上涨,渔人已经不能捕鱼,澜江乃是泛江上游的分流,若是上游的水下冲,临芳以及周边地带恐怕会有洪灾!”

  作者有话说:

第204章

  什么?又来天灾?

  “现在水势如何?”安临的脸色一下子凝重起来, “可有农田冲毁?云州府呢?”

  云州府与临芳离得太近了,还是容易积水的盆地,如果临芳有洪灾危险, 云州府那不是更危险了?不止如此,云州府分流下的还有渠县。

  “云州府倒是还没有洪灾的迹象,云州府山地多, 降雨只持续一天,澜江也没有穿过云州府,而是从云州府西面绕了下来,现在云州府与临芳中间的农田有出现被涨水泛江淹没的迹象。”

  听倪惊澜这么说,安临心里有了点数,让人召集重臣立刻来开临时会议应对这个洪灾, 自己则是在重臣们到来之前抽空打开模拟器看了一眼临芳以及附近的情况。

  哪怕她天天都会巡视一遍国土,但是洪灾这种天灾不比旱灾, 有一个相对而言比较长的观察周期, 大部分洪灾都是来得很突然的,可能昨天看还是好好的,今天就毫无征兆地来了,好在现在发现得也不算迟, 来得及反应。

  重臣来到议事房后也很快讨论起应对政策, 该运送多少钱粮,如何避免澜江上游的水势冲毁下游的农田等。

  分流这个办法是最多人附议的一个方案。

  临芳虽然在澜江的入水口, 地势低平, 但是同样也临着一座山,以这座山为分界线, 西面是大片还没开荒的荒地, 挖一条新的河道, 借助这座山的山势来分流,是最合适的一个法子。

  “那就先用这个法子,正好也可以工赈。”安临拍板决定,随即问,“众爱卿谁去治水赈灾?”

  她的目光在在场的重臣里看了一圈,能被她作为重臣叫到这里的臣子总不至于还要推诿,很快就有人主动站出来自请带队赈灾了,安临是想挑一个比较沉稳的武官去的,就不考虑文臣的了,防洪救灾是个体力活,还是选个比较耐造的比较好。但是她看了一圈,好像最合适的就是亭瞳了,文武都合适。

  “那就……”安临心中决定下来,正打算下旨,浅才忽然开口说,“陛下,臣请赈灾。”

  “浅才?”安临意外。

  “臣出身临芳,对临芳以及附近城镇都十分熟悉,臣认为臣适合做这个赈灾的人。”杨盛没有什么拐弯抹角,俯身拜道,长身玉立,身如寒松。

  安临欲言又止地看了一眼杨盛的头顶。

  文治倒是有增加,已经从90增加到94了,但是原本30的武力值,大概是因为比较疏于锻炼,常年伏案处理公文,已经掉到了25,能有25打底估计还是因为他的老师注重君子六艺,有射御这两项打底,等时间久了年纪大了,说不定就跟纪尚书一样掉到5了。

  但是浅才行这样郑重的礼时,一般就是很想去、有点请求的意思了,而且担心家乡想要回家乡防洪赈灾也确实是人之常情。

  虽然安临向来都是“朕就是这样一个皇帝,你们(臣子)除了宠着我还有什么办法呢?[摊手.jpg]”,但实际上她也都挺宠着她的爱卿们的,所以最后安临还是同意了浅才作为钦差大臣前往临芳防洪救灾,然后让亭瞳来负责调度赈灾的钱粮和士兵,另一个户部侍郎翁高卓则是负责沟通云州府、丘山府、渠州、照州等地官府组织人手就近协助洪水,出人出粮,此外还点了几个武官带兵与浅才一起去参与修建防洪工事。

  这么一通安排下来,朝廷机关运作起来,第二日就从琼安抽调好了储备粮给浅才带着出发了。

  而在临芳,这场洪水却来得比预计的快多了。

  前一日还是淹没了上头临河的一些农田,第二日,穿过临芳的澜江,水位线就上涨把水则(测量水位的碑石)淹没过去,只留下一个顶了。

  到了第三天,暴雨倒是没有之前那么大了,但是也还在断断续续地下着雨,原本的一些小溪流也演变成了洪水,稻田里养的鱼被冲下来了很多。

  临芳县令擦了一把汗,“沙袋填了多少了?”

  “三百多袋。”县丞头上的汗不比县令的少,连帽子都顾不上带了,身上的衣服都是湿的,被雨淋的,县城里的地面上积起来的雨水都有小腿肚高了,他上午就是在组织临芳百姓和官兵排水。

  “有多少算多少,都先填上,把河岸填高!”县令大声说。

  实际上县令也知道这只是一个心里安慰,澜江直接从临芳穿过,要把所有穿过临芳的河道河岸都增补高,区区三百多袋沙袋有什么用?这次临芳的情况变得太快了,县令能做的就只有尽量保全百姓,让居住在澜江附近的百姓都先从澜江附近搬离,然后尽快安排青壮筑堤。

  过了一会儿,一个传信的衙役匆匆跑来了,面上难得出现了喜色,“大人!朝廷治灾的钦差到了!”

  “这么快?”县令面上也是一喜,“快快快,快去迎接!”

  “不过,治灾的队伍来到临芳后没有停留,继续往澜江上游去了,就让我给大人您传个信,让您尽快带城中百姓撤离,到榆拦山那一块去扎营,城中的物资能弄出去的也都尽量弄出去,尤其是锄头和锤子等,最后组织一些青壮在县城外绕城挖两道沟渠引水!”

  “等等,前来赈灾的钦差大臣究竟是哪位大人啊?”县令问了一句。

  “说是户部侍郎,杨盛杨大人?”传信的衙役不是很确定地回答。

  县令面上一喜:“是他啊!那我就放心了,好了别愣着了,赶快照着他说的去做,快跟我去组织百姓撤离!”

  ……

  这边临芳县令因为来的是杨盛而松了一口气的同时,那边杨盛则是带着人先来了满江上游,走上一个山坡后看着下方澜江奔腾的江水。

  “蓄而不发,怒而不奔,这是大洪之势啊!”与他一起来的懂洪灾这方面的人深吸了一口气,说。

  杨盛的面容绷得更紧,“可能看出那边适合从哪里开始疏通挖新河道?”

  “在这里还看不出来,得过去看看哪块是泥沙地,哪块是土壤地才行。”

  杨盛于是下令继续前行。

  等到勘测的人到达澜江上游附近之后,几个勘测的人开始勘测,规划适合作为新河道的地方,而杨盛也得到了临芳县县令已经按照他说的去做的消息。

  这边勘测到开挖用了一天的时间,开始挖河道的地方不能是直接就贴着澜江的,要在隔一段距离的地方开始挖,不然才刚开始挖水流就把河道口给冲散了。

  临芳城中,百姓撤离——至少待在地势比较低、离澜江比较近的百姓全都撤离的那一刻,蓄而不发,怒而不奔的水流终于冲破了最后一个阈值,奔流而下。

  临芳里面那些防洪用的三百多个沙袋根本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半天的时间,地势更低的半个临芳城就被洪水淹没了去,包括澜江一道的村庄农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