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117章

作者:黄柏山人 标签: 穿越重生

  何昌逸收到那些信时,心中激动不已。

  哪怕早前就已收到他父亲大事将成的消息,此前还曾听到同僚们描述疑似他爹的瑞国国主,给皇上送的那些能闪瞎人眼的高纯度金砖银砖,以及海外各种奇珍异宝。

  但是那些消息都不及他收到的这些信,握在手上时,给他带来的感觉踏实。

  与他一起下值的孟青竹也听说了这件事,知道在这两天引起同僚们热议的那位瑞国国主,很有可能就是她那只素未谋面的公爹。

  “相公自己有想过要放弃在大安的这一切,去那瑞国生活吗?”

  去了瑞国,她的相公就是正经的一国王子,不再像这样,只是一个已被大安皇族宗室除族的庶民。

  何昌逸毫不犹豫地摇头,态度坚定地回道。

  “没想过,父亲他们也没想过,说起来可能有些不孝,但是事实就是有大哥、二哥、三哥他们在,二老身边并不缺子孙孝敬,不差我们这一房,他们更希望我们这一脉能好好留在大安,也算是他们在大安的根。”

  听到他将这件事想得这么通透,孟青竹露出充满欣慰的笑容,一直有些不安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从私心上讲,她也不希望丈夫因为放不下父母,或是那瑞国王子的身份,心存犹虑或是遗憾。

  毕竟她在大安不仅拥有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前程,还有她那已然年迈,她万万放不下的父母。

  何况对她丈夫而言,留在地大物博的大安,才能获得更多的可施展他的才华与抱负的机会。

  “陛下与太子对相公都很重视,我们留在大安,肯定不会辜负父亲他们的期望。”

  何昌逸有些感慨的点头道,“我只是感到有些不舍,但是对母亲而言,肯定少不了会感到犹豫吧,她亲自参与合城奇珍阁分店的建设,又一手打理至今,如今却要放弃,对她而言,绝对是个不小的打击与遗憾。”

  孟青竹虽然没有见过婆母,但是从何昌逸、嫂嫂们,以及左家舅母们的口中,没少听到与对方相关的信息。

  综合分析下来,就是她那位婆母是位性格爽朗大气,做事十分有手腕、有能力的女子,很受执掌宫中产业的皇后娘娘信任与重视。

  若非对方出于夫妻一体方面的顾虑,在丈夫被罚永远不得进京的情况下,也不便进京,连亲儿子的成亲大事都只能缺席。

  孟青竹其实很想见见自家婆婆,可以有机会向对方学些本事,她自己的父母都挺有文采,教得她一身才华。

  但在为人处世及实务方面,就难免有些欠缺了,根本教不了她什么。

  可是她早已发现,不想只做一个清高自持的才女,想要仕途闯出一番前程,她需要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

  她的丈夫自己尚在摸索与学习成长中,又是个男子,能给她提供的经验帮助有限。

  此刻听到丈夫的担忧,她笑着安慰道。

  “就算感到遗憾不舍,母亲肯定也会选择去陪父亲,他们毕竟是患难夫妻,感情深厚,不过我们到时候可以请一段时间的假,去临海那边为母亲他们送行,尽量多陪他们一段时间。”

  既然要出海,以上边的做事风格,肯定会安排人手,给这些家眷做些适应性训练,以免他们在出海途中出现意外。

  何昌逸点头道,“我们想到一处了,等到将来,那边正式派使者来大安,申请双方建立邦交后,我们还可以找机会出访,去那边看看他们的情况。”

  说起建立邦交的事,孟青竹有些不解的低声问道。

  “那边既然给陛下准备的有厚礼,为何不趁机派使者一起过来建立邦交呢?瑞国又不比之前的那些小国,上边应该不会拒绝才对啊?”

  这个问题何昌逸会答,因为太子亲口向他解释过某些事能做,却是永远不能摆到明面上的原因。

  不过他没有及时回答,而是等到回家后,才向妻子解释这里的内情。

  “父亲是以大安流亡王爷的身份去的那边,这个身份有利于父亲他们融入当地,若大安朝廷支持父亲,还派人辅助父亲去那边的真相曝露,难免会有大安派人侵占那边之嫌,容易引起当地人的排斥,并留下一些隐患。”

  孟青竹这才了然,若有所思地点头道。

  “这么说来,此举既为保护父亲他们,也是为了不给大安留下入侵异邦的口实,也对,我们大安素来奉行友待邻邦的原则,当然不会做出有违仁义之举。”

  不得不说,孟青竹实在很聪明,也很敏锐,能在三观有那么一点被颠覆的情况下,还面不改色地说出这番话,并从中领悟出某些做事方式。

  “是啊,上边会让父亲他们选择幕浮岛,而父亲他们能够这么快成事,也是有原因的,那幕浮岛上此前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父亲他们的出现,也算是给那些生存艰难的百姓带去一线生机,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当地的民心拥护。”

  听到这话,孟青竹发现自己还是太浅薄了一些,原来这件事情的背后,竟然还存在这样的内情。

  这么说来,不管她的公爹等人,还是朝廷,都可以称得上是在行仁义之举,不像她此前所以为的那样,只是一场与人心和权利有关的算计。

  而此时幕浮岛上,一位衣着华丽的漂亮女子,正跪伏在瑞王下首的台阶上,泪盈于睫,看上去楚楚动人。

  瑞王却是丝毫不为所动,指指旁边的座位道。

  “风夫人,坐吧,孤早说过,孤并没有纳你,或者说是纳任何女子为姬妾的打算,孤的王后不日就会来此,而你,在提前结束这场战乱与成功立国的过程中,曾立下大功,孤不会忘记你的功劳,将会给你应有的地位与权力。”

  被称呼为风夫人的女子不愿相信这话,在她看来,对这世上的女子而言,除了能成为王的女人,从而获得地位与权力外,如无根浮萍般的女子,还能有什么机会获得这些?

  “王上,风姬什么都不要,只想追随在王上身边,伺候王上,绝对没有非分之想。”

  听到这话,因风姬的到来,而退避到后方的左宣涛忍不住走了出来,直接坐到下边的座位上。

  “风夫人,国主已经与我等议定,将会在几日后的封赏大典上,赐予你公爵之位,还将任命你为律政大臣,你就别在这里哭哭泣泣的了,实在有损你风姬大人的威严。”

  风姬瞬间忘了继续流下能让人我见犹怜的泪水,不敢置信的瞪大双眼看着左宣涛,随后又将目光转向瑞王。

  “王上,大将军说的是真的吗?”

  为防临时起变故,本来并不打算提前对外透露相关消息,可是此刻既被左宣涛给直接说了出来,瑞王也只能无奈的点头。

  风姬迅速动作麻利地坐到左宣涛的下首,用手帕抹干眼泪,努力摆出端庄从容大方的姿态,却又忍不住担忧。

  “王上待风姬如此厚意,风姬感激不尽,可妾身毕竟只是一介女流,其他诸位大人能同意?”

  看到对方总算恢复这种正常模样,瑞王心里暗自松了口气,觉得左宣涛提前说出他们商议好的安排,还真是个正确决定。

  这段地间以来,瑞王已被这位有着幕浮岛第一美人之誉的风姬给纠缠怕了,对方几乎是找到机会就往他身边靠,从不掩饰她的心思打算。

  可是对于这位手刃她的前任夫主,也就是联军大首领,又带领她在暗地里笼络的人,杀掉那些反对者,带着大批壮士与百姓归附他们的女子,就算是瑞王,也要顾虑重重,可谓是轻不得重不得。

  “风夫人,在我们的故国大安,女子也能出仕为官,因为你的大义灭亲之举,才得以提前结束战乱,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冲突与损失,所以你当然可以担起这份封赏,其他大人对此也无异议。”

  瑞王从自大安带来的这些人,都是明白人,知道他们自己终究是外来者,肯定不便将新朝都变成自家人,那样做的隐患实在太大。

  风姬是位在当地百姓中很具有影响力,本身却没有什么家族势力的女子,就很适合代表本地人,在新朝中占据足够高的地位。

  而她能在私下谋划得当,在关键时刻当机立断,出手灭掉她的前夫之举,也足以表明此女心机手腕能力都不缺。

  完全可以胜任律政大臣这个权力虽然很大,却很容易得罪人,尤其容易引起当地人不满的职位。

  得知自己竟能得到如此厚待,风姬当然是一万个满意,身为幕浮岛第一美人,她曾引起多个势力首领的争抢。

  有过辗转在数个男子身边的经历,她比谁都清楚权力与地位的重要性,这也是她被迫依附在不同男子身边的原因。

  此前的幕浮岛上,女子除了能从自己所依附的男人那里获得地位与权势,根本没有其它任何机会。

  所以她此前所能想到的,也只有凭借自己立下的功劳,在这位新王身边获得一席之地,毕竟她很清楚这些流亡至此的外地人,需要她的帮助。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外来人虽然没有被她的美貌所蛊惑,却愿意直接给她做梦都不敢奢望的地位与权势。

  有了这两样,她会过得比自己曾依附过的男人更加威风,哪里还有心思惦记着要当王的女人,她需要像这位左大将军说得那样,树立自己的威严。

  “那大安真不愧是英明神武的王上与诸位大人的故国,实在令人向往,风姬多谢王上的厚爱,定当不负王上的提携。”

  这绝对是风姬的真心话,瑞王和左宣涛的话,无异于是给她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让她知道,这世上的女子,也能与男子一样享有某些地位与权力。

第一百四十一章

  经过那场虽然没有真正按照欺君之罪论处, 却也让那王张两家人损失惨重的案子后,王素月已正式改名为沈素月,成为被记在沈氏族谱,沈卓父母名下的义女。

  因接到家书的何家人与左家人还要赶回合城, 处置好自家在合城的家产后, 收拾行李后去临海府接受训练, 为正式出海做准备。

  所以双方商量过后,便就近挑了个吉日,将沈素月和左书意的亲事办妥后, 两家人才离京返回合城。

  即将抵达合城的途中,迎面遇上快马疾驰, 明显是要前往京城的信使, 两家人的心情下意识提了起来。

  崔文月难掩紧张地抓住婆婆的胳膊,“母亲,是不是边关有战事,那些人看着很急迫的样子。”

  且不说他们家中的孩子还都在合城, 在合城生活多年, 亲眼看着那个脏破旧的小城,在近几年来, 逐渐褪去昔日的旧模样,变成一座热闹繁华的大城。

  他们也不希望边关起战事,因为谁都清楚战争所能带来的巨大伤亡损失,哪怕他们这次回合城后, 将要搬离那里。

  李氏神情凝重地拍拍儿媳的手臂,十分冷静地回道。

  “看上去, 应该是出了什么大事, 不过我们离开前, 大安与草原蛮族之间的交易十分顺利,如今刚过去几个月,应该当不存在双方突然起战事的可能。”

  最重要的是,李氏听小姑子提起过,大安与那些靠近草原的那些蛮族部落首领之间,保持着非常友好,可互惠互利的良好合作关系。

  而蛮族那边,现在已对大安生出依赖,在大安没有翻脸,拒绝与蛮族交易的情况下,那些蛮族实在没有理由突然再起战事。

  大安鼓励蛮族多喂养牛羊,还大肆收购他们的马匹的策略,如今已初见成效,那些蛮族按说也不敢再起侵略大安之心。

  毕竟作号称是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那些蛮族最大的依仗就是马,没有充足的马,他们将会宛如被拔牙的老虎,对大安无法构成威胁。

  那行色匆匆的加急信使,让洛氏的心中也有些紧张,但她还是笑着点头道。

  “大嫂说得是,可能是有什么事,但是肯定不存在什么战事,要不然,咱家大掌柜肯定会派人送信通知我们。”

  这话一出,众人都放心不少,瑞王妃是奇珍阁的大掌柜,在合城也是数得上号的人物,与草原蛮族那边也没少打交道,消息比一般人灵通。

  若是边关有起战事的危险,对方肯定不会任由他们毫无准备地回去。

  正式的急奏还在路上的时候,何殊这边已收到由奇珍阁的信鸽渠道,在短时间内发回的秘信。

  看到信上说,因草原上的多个区域发生大旱,尤其是草原深处的一些部落,因损失太过惨重,难以熬过今年的冬季,已经决定组织各部落,对大安的边境发起大规模入侵。

  与大安接壤的外围区域蛮族部落在大安的帮助下,损失的牲口有限,日子过得正滋润,不愿加入草原部落联军。

  可是他们只是这些部落实力有限,不是那些从草原深处出来的大批部落的对手,若是拒绝反抗,估计会被对方先给宰了祭旗,还要顺便将他们的财产抢走。

  所以那些与大安合作默契的蛮族在得到消息后,赶紧给大安的边境驻军传信,并设法藏匿自家的牛羊与粮食等财产。

  另一边却摆出自家也因旱灾损失惨重,连马都死掉很多,很乐意加入联军的积极态度。

  正宁帝郁闷地叹了口气,“还以为有皇儿实施的互市政策,那草原蛮族迟早会是我们大安的囊中之物,没想到他们这次竟然还给整场大活。”

  前世生活在和平年代的经历,让何殊天然的反感与排斥战争,所以她一直以来,想的都是尽量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但她并不会天真地以为,其他人也与她是同一个想法,甚至她比这个时代的人,更加清楚国家武力的重要性。

  所以她这些年来,不惜顶着‘重武轻文’的草包头衔,也要坚定不移地一再增加大安在军队与武器研发方面的投入。

  “事实证明,我们所实施的双边贸易策略,还是相当有效的,那些在互市中吃到甜头的部落,都忙着给我们传信,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正宁帝当然也知道,可他更知道草原深处那些骁勇善战的草原蛮族的威胁有多大。

  何况这次还是那些部落联合起来,组成人数多达近五十万的联军,给大安带来的威胁与压力更是空前的大。

  “这也是个问题,好不容易与外围那些部落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如今也被迫加入到联军中,到时候打起来难分敌我,被杀了怎么办,前面几年下的功夫岂不白费了?”

  想起这些,正宁帝就是满心的愁绪,对那些发动战争的敌人深恶痛绝。

  何殊当然知道她老爹一遇上这种事,就会变得手足无措,毫无应对之力,便露出仿佛胸有成竹的笑容安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