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152章

作者:黄柏山人 标签: 穿越重生

  没人知道他在看见太子一群人被叛军拿火铳指着时,心中有多紧张害怕,即便他是个执掌二三十万大军的大将军。

  但是对他而言,与数十万敌军对峙时的心情,也远不及当时的心情紧张。

  因为他深知那宫里不仅有他的儿女,还有他们一家的依靠,不管是皇上还是太子的安全出了问题,对他们一家而言,都是难以承受的巨大打击。

  看到前去宫中支援的丈夫没去多久,就已去而复返,大公主快步迎了上去。

  “相公,宫里的情况怎么样了?父皇与母后,还有太子他们的情况如何?”

  想到自己在一旁听到的那些消息,胡庆元实在不知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

  “听说父皇与母后他们都安睡如常,没有被惊醒,毕竟太子早有准备,直接带人拦在宫门口处,根本没让叛军闯入宫中。”

  现在想来,那宫门能有机会被打开,估计都是太子的安排,要不然,如何给那些叛军坐实‘发动宫变’的谋逆之罪呢。

  不仅大公主有些懵,二公主夫妻也感到有些难以理解。

  “大姐夫,您的意思是说,太子早就知道这场宫变,已经做好应对准备?可是太子不是将禁卫军派出去了吗?”

  最重要的是,他们这段时间白日里常在宫中,虽然见太子的次数不算多,但也不少,没发现宫中氛围有任何异常之处,

  太子昨日因突然接到的一份急奏而勃然大怒,直接下令让禁卫军出动时,他们就在宫里,只知京中有多家犯了大案,丝毫不曾察觉到其中还有许多算计。

  “具体是怎么回事,我也不清楚,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一切都在太子的掌握之中,叛军打头的应是锦王世子何广文。”

  大公主闻言,下意识掩口,二公主直接道。

  “锦王世子?竟然是他?都说他忠厚老实,没想到他竟也是个心怀狼子野心的,父皇与太子有哪点对不起他锦王府?他竟然想要篡位!”

  想到太子的话,胡庆元叹了口气道。

  “应当是因心性不坚,被人挑唆了几句,就生出这大逆不道的野心。”

  大公主心情复杂地感慨道,“锦王,真是可惜了,用心经营一辈子,才让锦王府成为这京中谁都要敬三分的存在,结果却都毁了。”

  二公主却愤恨地说道,“大姐这怜悯之心有些多余,有什么好可惜的,那锦王世子既然犯下这等大罪,他锦王府落得怎样的下场都不冤,若非太子厉害,现在该哭,该让人觉得可惜的,就该是我们了。”

  他们是公主,一大家子的荣辱与皇帝、太子息息相关,若让那些叛逆得逞,他们都完了。

  杨卫点头附和道,“娘子说得是,他锦王府深沐皇恩,不仅有世袭罔替的王爵,还担任宗正之位,那锦王世子更是文不成武不就,连他父王的本事都没有,却不知足,胆敢生出贪天之心,实在可恨,活剐了他都不冤。”

  大公主点头道,“我当然不会同情锦王世子,敢做下如此大逆不道的事,他死有余辜,距离天亮,还有些时间,我们再回去休息一会儿吧。”

  说是休息,其实只是想要回去好好平复一下心情,生平头一遭经历这种宫变,虽是有惊无险,也让他们饱受惊吓与担忧。

  而何殊看上去游刃有余,可以牢牢控制住事件的进展,但她也是在将那些叛逆都给控制住后,才彻底松了口气。

  可是拿下那些叛逆,并不代表着事情的结束,所以她不仅没有休息与平复心情的机会,还要负责安排许多人与事,直接是彻夜未眠。

  好在现在的她正值青春正茂,体力与精力都十分充沛,就算是熬通宵,次日依旧能以精神饱满的状态上早朝,在朝堂上公开惩处那些参与谋逆的王公大臣及其家族。

  绝大多数朝臣,昨夜都过得十分平静,半夜不曾受到任何打扰,丝毫没有察觉到京中发生的异变,早上来上朝时,也没发现任何异常。

  如今突然听说昨夜有叛贼发动叛变,不仅试图在城中制造骚乱,还试图闯入宫中,好在被太子及时率护卫挡下,及时将那些叛逆都给拿下,才免去一场大祸,让朝堂上的许多大臣都感到有些匪夷所思。

  看到直接坐在大殿上首特设的侧座上,脸色平静的太子,心中更觉难以置信。

  对于正宁帝不来上朝的事,他们已然习已为常,但是看太子的神情,怎么都不觉得像是刚经历过宫变的反应。

  冷清的目光扫过殿内众王公大臣,将那众大臣的惊疑不定尽收眼底,何殊这才语气平静的开口道。

  “父皇自登基以来,一直奉行亲贤臣、远小人的原则,一心为民谋福,为大安的江山呕心沥血,才致身体抱恙,不得不退居后宫休养。”

  “孤监政的时日虽短,但也自认尽心尽责,不曾出过什么差错,却遭逆贼背叛,差点让他们攻入宫中,实在让孤心寒。”

  “诸卿能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安睡,能在毫无所觉的情况下,继续上朝,是大安在父皇的治理下,吏治清明、将士们尽忠职守,反应迅速的结果,来人,带逆贼!”

第一百九十三章

  正宁帝一觉睡到天亮, 感觉特别神清气爽,心情也因此而变得特别好,昨日看到那份奏报后,生出的那些郁气, 已然随着一夜好眠而消失。

  坐在桌前用早餐时, 就听说大公主夫妻与二公主夫妻来给他请安的通传, 心中不禁感到有些疑惑。

  让人进来后,他向正在行礼的四人摆摆手道。

  “免礼,今天怎么都进宫这么早?”

  而且还是直接先来乾元宫见他, 按照以往的习惯,他们都会先去凤元宫。

  见正宁帝不仅精神饱满, 心情也很好的样子, 四人都十分确定,皇上对昨晚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儿臣等人昨天见父皇为余林府的事动怒,有些担心,就想早点过来看看父皇。”

  正宁帝笑着摆摆手道, “有太子负责处理那些事, 朕放心,怒归怒, 也不会一直放在心上,要不然,朕早被那些人给气坏身体了,你们来得这么早, 用过早膳吗?都坐下一起用些吧。”

  见桌上食物因种类多,量颇多, 几人也没客气, 从善如流地坐下一起吃了起来。

  心中却少不了为太子的手段心生感慨, 那么大的一桩事,竟被对方给瞒得滴水不漏,让皇上至今毫无所觉。

  “父皇这段时间以来,不再每日上朝,这气色明显变好了许多。”

  正宁帝笑着点头道,“这是当然,都说这人上了年龄后,瞌睡少,朕却不然,自打将前朝的那摊子事都交给太子,早上没人掐着时间喊朕起床后,朕睡得越来越踏实了,睡得好了,心情就好,心情,这胃口就好,身体也好。”

  几人都跟着附和,不动声色地交换了一个眼神,一致决定不当那个扫兴的人。

  于是当正宁帝在女儿女婿们的陪同下,其乐融融地用早餐,探讨起各自早上都喜欢吃些什么时,丝毫不知此刻的朝堂上,正经历着一场必将载入史册大变故。

  何殊正式在人前露出自己锋芒,不再借正宁帝之口,也不再借正宁帝的名义,直接宣布对那些叛贼的处置。

  不仅有夜间被在现场拿下的那些为首的面具人,还有被那些人供出来的共谋。

  有那没有出面,自认行事隐秘,此刻却被当朝摘掉官帽的大臣大声哭着喊冤。

  “殿下,臣是清白的啊,臣绝对没有不臣之心,也不曾与这些乱臣贼子有往来,求殿下明鉴哪!”

  何殊神情严肃地回道,“孤早说过,孤既不会冤枉哪位,也绝对不会留下漏网之鱼,大理寺会给诸位留下申辩机会。”

  后面被发落的这些大臣,尚有被押入大理寺受审的机会,但是那些直接参与发动宫变的人就没那么好运了。

  不仅他们各家皆步东阳府等人家的后尘,已被围抄,如锦王世子这等首恶,都是直接被判处菜市口斩首。

  朝廷已有数年不曾当朝发落重犯,直接往菜市口的刑场送人,可见何殊对这件事绝不轻饶的决心。

  满殿的大臣都不敢站出来说半个不字,这是袭宫叛变、谋朝篡位的谋逆大罪,谁都不敢沾边,包括那些整日将仁义挂在嘴边的御史大夫等人。

  包括因工作上的事情,与锦王走得相对较近一些的何广成,他与何广文虽是同辈,但他比何广文年长十来岁,说是看着对方长大的都不为过。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看着忠厚本分,非常懂礼的堂弟,竟然是个胆敢做出袭宫之举的野心勃勃之辈。

  与大部分朝臣都没注意到昨夜动静的人不同,因他家附近出现有拨叛军,被遍布城中各地的巡防营将士给及进截住,双方发生打斗时,被他府上的护卫注意到,还及时禀报于他。

  知道事关重大,他没敢去谋什么救驾之功,只是让王府加强戒备,同时也在心中暗自猜测到底是什么人,竟然如此胆大包天,同时又如此不识时务。

  而他想来想去,都不曾往何广文身上想过。

  毕竟他在昨天听说过东阳侯府出事,与其有着姻亲关系的锦王赶紧进宫求见皇上,离开皇宫时,虽然神情凝重,却并不慌乱的消息。

  在何广成看来,这意味着上面愿意相信锦王的清白,没有将其女婿府上犯的事,牵连到锦王府头上的态度。

  谁知这短短一夜过去,这锦王世子竟成了带头发动宫变的叛逆之首,让何广成忍不住感慨世事难料、人心难测,但他丝毫没有看在与其父有些交情的份上,出头为判处斩首的堂弟说情的打算。

  听到内侍宣读完那些人的罪行后,何广成对何广文等涉谋逆案的重犯,更无半点同情。

  只是难免会在心中为锦王感到痛惜与遗憾,对方苦心经营了一辈子,才有锦王府如今的局面,结果却被这个既贪又蠢的儿子毁掉一切,还要搭上全家都不得善终。

  听说自己被当朝判处斩首,却无一人站出来为他说情,他的父亲甚至没来上朝,何广文这才隐约意识到因自己的行为,为家人带去多大灾祸。

  心中生出无尽悔意的同时,想要借自己的宗室身份求情,大声哭着求饶,表示自己只是一时糊涂,被人怂恿了几句,才会一时冲动。

  可惜他犯下的是这等绝不容恕的滔天大罪,何殊半点没有犹豫和心软,直接让人将他们拖了下去。

  “尽忠职守,不去做这种违法乱纪,害人害己的事,咱们就能共书明君贤臣的佳话,总想着自家的利益,弃朝廷与百姓的利益于不顾者,孤断不能容忍,这些试图颠覆朝纲的乱臣贼子,就是前车之鉴!”

  早在何广文等人叛贼被拿下来,正式的清算就已开始,锦王府自然是首当其冲,在被围抄之列。

  自睡梦中突然被叫醒后,听到管家说自家突然被围抄时,锦王还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待他匆匆穿好衣服,赶到前院时,见到的正是亲自带人围抄锦王府的崔景怀。

  他很肯定,自己在白日里进宫见皇上与太子时,不曾触怒过他们,他们也确实相信了他的清白。

  而他也确实不曾参与余林府一案,他女婿一家肯定是因了解他的性格,从不曾在他面前漏过口风。

  可是宫里突然派九门提督府的人,在半夜来围抄他们锦王府,实在出乎锦王的预料,毕竟这虽是先帝朝的常见现象,却是当今继位后,从不曾做过的事。

  等到锦王忧心忡忡地来到前厅,见到浑身透着肃杀之气,衣襟上甚至还沾有深色痕迹的崔景怀时,锦王感到自己的心莫名开始狂跳。

  瞬间生出的不祥预感,让锦王下意识不想面对即将到来的真相,可他还是强作镇定的拱手道。

  “崔大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老夫已然跟陛下说明情况,我锦王府虽与东阳侯府是姻亲,却从不曾参与那什么余林府之案。”

  对于锦王本人,崔景怀还是比较敬重的,所以他并没有拿乔,而是郑重其事的躬身向对方施了一礼后,才开口道。

  “半夜叨扰,还请王爷见谅,贵府世子伙同他人,在京中制造动乱,带叛军袭宫,臣此来是奉太子之令,查抄锦王府!”

  听到这话,锦王瞬间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差点跌倒在地,幸被身旁的管事及时扶住,他努力咽下口中的腥甜,闭了闭眼睛,努力让自己保持清明。

  锦王很想说自己相信儿子,对方没胆子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可他心里清楚,以对方的身份,既然这般兴师动众的亲自率人前来查抄锦王府,就知道这事假不了。

  但是锦王实在不愿相信这个事实,所以他沉声问道。

  “胡管家,世子在哪里?世子可曾出府?”

  扶着锦王的胡管家早被崔景怀说的事吓出一身冷汗,此刻听到锦王的质问,赶紧回道。

  “回禀王爷,属下只知世子是在戌时中,带着一些护卫出府,并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若早知道对方带着人出府,是去干这种掉脑袋的大逆不道之事,他怎么也不敢帮着对方隐瞒。

  锦王顿觉心如死灰,喃声道,“本王再三嘱咐过你们,府上近日一定要关门闭户,所有人都不许外出,你们就这么糊弄本王的?”

  这才不到一个晚上,就被捅出这么一个天大的娄子,将他锦王府的这么多人送上绝路。

  见到锦王这失魂落魄的模样,崔景怀心中也有些不忍,但他深知自己的职责。

  “王爷请节哀,事已至此,您还是想想府上要如何将功折罪吧,锦王世子乃是带人袭宫的首恶,被在现场拿下,罪无可恕!”

  锦王现在对自己曾寄予厚望的儿子痛恨不已,已经顾不上在意对方的死活。

  “子不教,父之过,老夫甘愿认罪伏法,只是我这府上其他人,何其无辜,竟然也要受那孽子的牵连,还请崔大人帮忙通融一下,帮忙带句话给陛下,罪臣死不足惜,求他看在老臣一生尽忠职守的份上,给府上其他人留下一条生路。”

第一百九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