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155章

作者:黄柏山人 标签: 穿越重生

  正宁帝满意地点头, 然后说起自己这趟过来的目的。

  “……不识好歹, 为了拉扯自己的娘家,不惜赔上女儿,朕真不知道那秀嫔到底是怎么想的。”

  正宁帝登基后,连皇后的娘家都没机会得到多大恩泽,更别说他在潜邸中的那些妾室,以及后来纳的嫔妃。

  秀嫔就是正宁帝的某位兄弟以关心的名义,强送给他的姬妾之一,娘家父亲是个七品小官,母亲生了五子一女。

  此前还在皇后面前求情,想请皇后为她生的六公主指个好人家,结果事到临头,她突然改变主意。

  为提升娘家的地位,让娘家可以享有荣华富贵,打算让六公主从她适龄的娘家侄子中挑一个当驸马。

  若不知道近亲结姻的危害,只要六公主本人没有意见,正宁帝或许不介意成全对方想要提携娘家的苦心。

  但在知道那些危害后,他就对这种近亲结姻现象特别排斥,也曾让秀嫔看过朝廷的那些调查结果。

  可是秀嫔坚持认为近亲结姻已然存在那么多年,有问题的毕竟只是少数,有那么多正常的,六公主和她侄子或许就是比较幸运,不受影响的一对。

  说起这些,正宁帝着实是气不打一处来,做父母的难道不是希望自己儿女的亲事能够万无一失吗?那么高的出问题概率,她一个当母亲的就不知道担心。

  何殊好声安抚道,“父皇勿恼,反正在小六的亲事问题上,征询秀嫔娘娘的建议,是尊重她为小六生母的身份,她若以为自己就能当这个家,坚持要做一些不恰当的决定,就有些太不识数了。”

  正宁帝深以为然地点头,何殊这话算是说到他心里了,他算是切实体会到何殊在对人对事,为何总会奉行恩威并施的原则,有些人实在喜欢得寸进尺。

  “六皇妹自己是什么想法?”

  提起六公主,正宁帝刚有些变缓的脸色,再次沉了下来。

  “那也是个不争气的,本来按照她自己的想法,是不同意嫁表亲的,结果被她母亲哭着求了几次,就心软了,朕算是看出来了,我们在她身上花费的那些心血都是白费。”

  何殊无奈地叹了口气,“既是如此,以后禁止秀嫔的娘家人进宫,至于六皇妹的亲事,父皇看着决定吧。”

  反正她根本不会给秀嫔娘家侄子参加‘相亲会’的机会,而这也是秀嫔求到正宁帝面前,被拒绝后,又怂恿六公主亲自出面表态的原因。

  虽然说起这件事时,正宁帝十分恼怒,但是跟何殊说过之后,还如愿以偿的从她这里得到支持后,他的心情已经平复不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道。

  “早知她娘家竟然怀着这样的狼子野心,朕就不该开恩,给她接见娘家人的机会。”

  何殊点头道,“七皇妹那边的情况如何?”

  “她和玉嫔倒还好,没有提这种不合时宜的无理要求,要不然,朕得被她们给气死,朕不吝代价的好生培养这些女儿,还给她们每人都备上大笔的陪嫁,为的可不是让女儿嫁回她们的母族,帮助她们的母族发家致富。”

  想到这些,正宁帝的心情就有些郁闷,他当年穷得度日艰难时,可没沾过妻妾陪嫁的光,如今那些人家竟然都将目标放到他的女儿们身上。

  先有皇后的娘家蒋氏,现有秀嫔的娘家,将来说不定还有其他女儿的母族。

  “只要父皇心中有数,能拿定主意,不管那些人的如意算盘打得再怎么响,都无济于事,您实在不必为他们生气费神。”

  说完这些后,正宁帝没有多逗留,这是他早已养成的习惯,遇上烦心事,就忍不住找何殊吐槽抱怨几句。

  随着大公主与二公主两家在年后离京,宫里少了许多热闹,正宁帝的生活也变得寂寞不少。

  何殊虽然看在眼里,但也无可奈何,只能自己尽量多抽时间陪对方打球或骑自行车,有时还会叫上皇后一起。

  不管是正在建设中的安宁岛,还是新并入大安的新三省,都为朝廷添了许多事。

  为了能让百废待兴的新三省可尽快恢复生产,各项社会秩序与法规同大安接轨,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需要投入大量精力。

  惯性的排外心理,让朝堂上的这些大臣们很难将新三省看着自己人,对于朝廷在新三省实施的优惠政策,以及投入的大量资金,难免会有异议。

  对于这种说不上对错的现象,就需要何殊从中尽力协调。

  想让新三省尽快融入大安,让大安百姓对大安生出认同感与归属感,这些必要的投入绝对不能省。

  毕竟何殊不遗余力的将新三省的算计过来,图的从来都不是新三省能为大安带来的税收,而是能让大安在那个方向,可长治久安的边境安全问题。

  原西月国所在的位置是个十分关键的战略要塞,如今将原本的西月纳入大安版图后,更方便大安在有着天堑相隔的一边部署防卫工作,极大地增强了大安的边境安全。

  因大安朝廷对新三省的大手笔投入,新三省百姓对大安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大安有钱。

  有钱到不仅给他们这些贫苦百姓提供可以活命的救济粮,还出钱雇他们干活,为他们减免三年的税收。

  对于这些一直承担着繁重徭役与赋税的原西月百姓而言,这是他们此前不曾想象过的待遇,也让他们对频繁出现在耳中的大安朝廷,充满好感。

  随着冬季种下的农作物了收获的季节,发现官衙真的没有以各种名目收赋税的意思,只是悉心统计他们的土地、产量及人丁信息,让新三省的百姓们,总算对大安朝廷生出初步的信任与认同感。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又下达了的允许新三省的百姓迁居大安境内,还向新三省境内迁居一大批在家无恒产的大安百姓。

  看到让他们府衙接收迁居人口的政令时,曹良平十分惊喜。

  “大人,这样一来,我们是不是马上就会有很多老乡了?”

  沈卓正在思索这条政令的背后所透露出的深层次含义,听到曹良平充满期待的声音,他点头并嘱咐道。

  “是啊,很多老乡,不过你们要记住,新三省的百姓也是大安百姓,可不能存有什么厚此薄彼的心态。”

  曹良平笑容灿烂的回道,“那肯定不能,我就是觉得,周围多些原大安人后,能听到熟悉的乡音,交流更方便,不像现在,小的学了半年多,才勉强听得懂本地人的话,说起来仍然费劲。”

  这话让沈卓的思路变得豁然开朗,朝廷往安宁岛迁民近十万,是为了确保安宁岛的首批居民都出自大安。

  那些居民哪怕远居海外,肯定依旧会坚持并发扬大安的习俗,对大安保持认同与归属感。

  朝廷往新三省迁民,名义上是考虑到新三省因多年来遭遇战乱,人口凋零、土地荒废现象严重,从大安迁居一些百姓过去,可补充当地的人丁缺口,帮助推动当地建设与发展。

  可事实上,朝廷还有借迁居百姓影响新三省的百姓,帮助新三省加速融入大安的目的。

  大安早在多年前,就在境内全面推行统一的官话,想让语言文字与习俗都与大安存在不小差别的新三省,彻底融入新三省,仅靠他们这些大安官员的努力,势必需要较长时间。

  但是随着大安直接往新三省境内迁民,相当于是直接以强势的态度,帮助新三省的本土百姓归化并融入大安。

  这次的迁民,也算是给他们这些官员提供莫大的帮助,虽然与此同时,也相当于是添了不少事,但沈卓觉得,相较于收益,值!

  而沈卓不知道的是,何殊决定再次大规模地迁民,固然有着他所分析出来的这些文化交融之类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目的。

  就是她发现朝堂上的这些官员的‘门户’之见实在根深蒂固,用语言很难说服他们,所以她干脆做出这个决定,让大批原大安的百姓迁去与原西月百姓混居。

  这样一来,看他们还如何坚持那些内外之分?给新三省的百姓提供的优惠待遇,迁居过去的大安百姓也能享受到,看他们再以什么理由拒绝她的一些提议?

第一百九十八章

  往新三省迁民的事告一段落时, 时间已经来到正宁十五年秋,返航船队带回了幕浮岛的瑞国因频繁遭遇海盗袭击,从而导致瑞国边境护军损失惨重,希望能够得到大安水师的援助的消息。

  虽然这是何殊早在将瑞王一行送到海外时, 就已等着的消息, 但是这个消息的到来速度之快, 还是让她感到有些意外。

  距离瑞王开国,时隔仅两周年,就已走到这一步, 可见在这个可以称得上是大航海时代的大环境中,瑞国所面临的压力之大。

  当然, 这其中所关系到的某些权力和利益的算计, 何殊也能大致猜得到。

  毕竟正像她最初所预想的那样,幕浮岛外来户的身份,将会成为瑞王统治幕浮岛的最大短板,很容易因此而受钳制。

  如今看来, 他应该是已经感受到其中难处, 并主动做出了选择。

  所以何殊欣然收下瑞王托船队带回的那些礼物,没有拒绝瑞王的出兵请求。

  不仅如此, 她还让人将这件事大大方方地公开在邸报上,让大安境内百姓知道,朝廷是出于人道主义,才会应瑞王所求, 派兵支援海外邻国。

  这是展现大安的强大,扬大安国威的大好机会。

  而大安的百姓在听说这件事后, 也确实都因此而生出与有荣焉之感, 为大安的强大而感到自豪, 认为大安派兵帮邻国打海盗之举,乃是充满仁义的正义之举。

  与此同时,何殊还不忘让人在里面带私货,借此机会一再强调国防的重要性,这难免会让朝堂上的部分文臣感到有些不爽。

  可是随着何殊正式走到台前后,所展现出的施政能力不在正宁帝之下,还完美继承了正宁帝一直以来的执政理念与风格,积威日重,他们也不敢将那点小心思露出来。

  许多大臣都不明白在大安国泰民安,边境威胁也被逐一清除掉的情况下,为何正宁帝和太子不仅没有减少对各军的投入,也没有裁军,甚至还有年年增兵的计划。

  对屯居边境的各军训练也抓得特别紧,说是时刻都在准备战斗中也不为过。

  要知道以往的那些帝王,在这种盛世太平的大环境中,基本都会选择重文抑武。

  何殊没法给任何人解释一个国家若没有足够强大的武力,会在未来遭遇怎样的欺凌,她只能直接付诸实际行动。

  看着瑞王这次献给大安的这些‘出兵资金’,正宁帝心情复杂的感慨道。

  “看来瑞王这次又大出血了啊,出这么多,莫说请水师帮忙打海盗,就算是请水师直接驻扎到幕浮岛,我们也划算啊。”

  何殊笑着回道,“父皇怎知人家不是本就打着这个主意呢?”

  听到她这话,正宁帝顿时面露惊色。

  “这怎么可能呢?让其它国家派兵帮忙驻守自家,莫说瑞国现在是个独立的国家,就算是大安的属国,他也不能这么做啊,瑞王又不傻,怎会不知这里面的轻重。”

  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是看到何殊那一脸笃定的神情,正宁帝的底气逐渐开始变得有些不足,但他仍然想不通,毕竟在他的印象中,瑞王可是个十分厉害的精明人。

  “正因知道轻重,瑞王才会做出这个决定,对他而言,大安可比幕浮岛上的那些本土势力可信多了,是我们帮助他、扶持他在幕浮岛上位,幕浮岛上的本土势力,却有可能做出挑唆岛上本土居民,一起针对他这位外来王的行为。”

  正宁帝若有所思地点头道,“看来瑞王在那幕浮岛上的处境看着光鲜,实则有些艰难啊,若我们大安真应瑞王所求,往幕浮岛派驻将士,岂不相当于是将瑞国变成我们大安的属国?”

  何殊却道,“变成属国,会让瑞王在幕浮岛的处境变得更为艰难,更受当地百姓的排斥与反感,不过我们可以结为盟国,以和平友好的名义建交结盟,帮瑞王增强他在幕浮岛的威望与影响力。”

  正宁帝有些狐疑的转头看向她,“皇儿该不会是早就打着这个主意吧?”

  要不然,她的反应能这么迅速?让他感到有种‘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的早有预谋感。

  “怎么会?儿臣现在所做的这一切,都不过是顺应其势而已。”

  听到这个回复,正宁帝心里就有数了,在心中肯定了自己的判断。

  “对于皇儿到底在谋划些什么,朕不知道,也不打算过问,朕只希望皇儿在遇事时,要三思而后行,万不可顾此失彼,毕竟大安才是我们的根本。”

  这两年来,大安先是在海外多了一座岛,又将原本的西月国划拉到自家版图中,如今又要以友好盟国的身份,出兵帮瑞国打海盗守地盘,实在让正宁帝感到压力山大。

  毕竟他深知海外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便的种种弊端,有些担心何殊将大安的势力触角扩大到如此地步,容易陷入尾大难掉的窘境。

  何殊知道他在顾虑些什么,态度认真地解释道。

  “父皇不用担心,儿臣做这些,都是有考量的,从船队与水师带回的信息看,外海的一些国家都已开始在海上发力,他们的舰队驶向哪里,就会将哪里据为己有,而且是以残暴的殖民方式占据那些地盘,我们做不来那种事,但我们也必须要做好应对,不给那些外海的异邦留下可危及我们大安的机会。”

  考虑到管理等方面的不便,何殊没有建立日不落帝国的野心,但她想要做的是,让大安与周围的岛国结盟,结为以大安为主的利益共同体与防御战线。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为之尚早,毕竟现在的大安在海外所拥有的除了安宁岛,就是目前已经主动伸出橄榄枝的瑞国。

  与此同时,左夫人正脸色凝重地看着丈夫道。

  “王爷,真要这么做吗?就怕大安的军队一来,会成为那些人的把柄,让您变得更难。”

  瑞王目光坚定地回道,“就算如此,我也要这么做,我们是大安人,我宁愿将这幕浮岛变成大安的第二座安宁岛,也不会便宜了那些外人。”

  这世上永远不缺忘恩负义之人,两年前,幕浮岛上的那些百姓大多都很感念他们的恩德。

  两年下来,经过他的用心经营与治理后,幕浮岛上的民生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后,有些吃饱了饭的百姓,在某些有心人的挑唆下,逐渐开始生出异心。

  海盗频繁袭岛事件,确实给瑞国造成不小的损失,但这其中到底藏着多少利益权衡与权力角逐,只有他们这些执棋人心里清楚。

  听到丈夫的话,左夫人的脸色稍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