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165章

作者:黄柏山人 标签: 穿越重生

  靠坐到软和的靠枕上,喝完一杯水后,何殊才笑看着沈卓道。

  “沈爱卿辛苦了,如今孤已醒来,你们不必再担心,用些早饭后,就回去休息吧,接下来还要赶路,你不仅要舟车劳顿,还有重要任务在身,可别累坏了身体。”

  邱颜不赞成地说道,“这山阳境内的路况极差,殿下的伤,实在不宜长途颠簸,这样容易扯到正在复原的伤口,我们需要在此多休养几日。”

  何殊却道,“其他受伤的将士,可以留下养伤,孤所乘坐的马车是特制的,本就可以减少震感,车厢内的空间也在,再多铺上几床被子,应当影响不大,何况孤的身体素质好,恢复快,不能让孤的这点伤,耽误大军的回程计划。”

  都知道何殊只要打定主意,就不会改口的性格,两人只得无奈应下。

  知道这些抱着必死之心袭击他们的人,都是当年参与叛变的那些势力见势不妙,赶在王都被攻破前,就赶紧藏起来的后代,以及他们在私下豢养的死士。

  受何殊下令将他们的祖父及父兄的尸骸塑成跪像,放到山阳英烈陵园中请罪的消息刺激,赶在何殊等人正式启程,却还没来得及和城外驻扎的大军会合的这段时间,突然出手。

  知道这其中这因果后,何殊苦笑着叹道。

  “所以说,做人确实不应该将事情做绝,孤这次也算是受到报应了,不过,孤不后悔!”

  无论是一改自己往日绝不主动挑起战争的原则,不惜代价的主动发动这场战争,还是对王涛杰等人的处置,何殊都不后悔。

  因为与她想要借此达成的终极目标相比,这些牺牲与付出,都值得!

  这个目标,不是指她借此立威,以女儿身登基继位的事。

  而是为了告诫世人与后来者,大安领土必须要保持完整,所有试图分裂或是参与分裂领土之辈,就算能够成功一时,也会祸及子孙,成为千古罪人。

  看着面前这位纵然脸色依旧苍白,看上去依旧显得有些虚弱,却目光坚定,周身的那种生机与朝气都在复苏的女子,沈卓迅速垂下眼皮,掩去目中的异色。

第二百一十二章

  何殊这辈子长到二十多岁, 还是首次在男子面前露出肩胛这等相对较为隐私的身体部位。

  因前世的经历,她本来并不在意这些,但是每次看到沈卓涨红脸,仿佛需要鼓起莫大勇气, 才能努力保持镇定地帮她清理伤口并上药的反应, 心中竟然也莫名感到有那么点不大自在。

  这种情绪对这辈子强势惯了的何殊而言, 绝对是种陌生体验。

  当然,她能端得住,表面上没有流露半分, 哪怕相貌极为出色的沈卓涨红脸的模样,看着非常养眼, 让何殊看着也忍不住有那么点心思浮动。

  不过伤势给她带来的虚弱无力, 并不影响她的状态,所以这点小暧昧,并未给她造成什么影响。

  大军行至山阳纪念祠时,崔景怀已经按照她的要求, 带人将王涛杰等人的尸骸塑成跪像, 整齐地摆放在陵园前方的大拜台上,看上去颇为壮观。

  附近的官员也已做好祭祀准备, 等着何殊的到来,邱颜有些担忧地劝道。

  “殿下,还是让崔提督他们代您主持这场祭祀吧,你能亲自出席, 就算是心意到了,这侧段时间长途颠簸, 您的伤势恢复得并不理想, 亲自主持祭祀, 可能会加重您的伤势。”

  何殊知道对方考虑得对,她现在虽已摆脱只能躺床的状态,起身走动,或是双手用力,都会牵扯到伤口。

  “孤这次离开后,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来此地,由孤亲自主持这场祭祀,告慰英烈在天之灵的意义重大,绝对不容退缩。”

  在一旁扶着她的沈卓张口欲言,但是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咽下已嘴边的劝阻,暗自叹了口气。

  正如何殊所言,这是一场极具意义的盛大祭祀,由何殊这个太子亲自主持,与交由崔景怀等人代为主持的隆重程度大不相同。

  无法得到好生休养的伤势,与一路的舟车劳顿,让何殊在短时间内,就瘦了一大圈,穿上太子冠服后,本来正合身的衣服,明显变得有些空荡,使得她看起来身形单薄,让人心酸。

  不过何殊压根就顾不上在意这些,强忍着身上的伤痛,咬牙坚持主持完整场的祭祀,仪式结束后,她完全是靠沈卓帮忙从旁撑着身体,才没在人前失仪,里衣却已被冷汗湿透。

  何殊等人遇袭时,崔景怀已经提前抵达纪念祠这边,在大军抵达时,他就已经来向何殊请过罪。

  只是何殊当时轻描淡写地告诉他伤势无碍,如今看到何殊主持完这场祭祀的状态,他才知道太子的伤势不轻。

  “殿下,您伤成这样,理该好生休养才对,怎能……”

  何殊知道他想说什么,直接抬手制止道。

  “此间事了,孤还需要早日回京,不可多耽误,此事不要外传,以免让孤的父皇、母后担忧。”

  眼看何殊态度坚定,崔景怀只得无奈应下。

  完成这场直接以壁画的方式,将相关场景都记录在陵园内的石碑上的祭祀仪式后,大军没在这处营地多做停留,就再次踏上回京之途。

  穿过曾经的界线,进入宿山府境内后,路况立刻好转,不仅让邱颜等人稍感放心,因坚持主持祭祀而导致伤势有所加重,再次被迫躺下的何殊也松了口气。

  晚上扎营时,崔景怀等人过来问安,说起这些时,何殊靠坐在床上感慨道。

  “所以说,还是要修路啊,这路况不好,不仅打仗行军不便,转运伤员也成大问题,回京后,就得将山阳境内的几条主要交通干道规划起来。”

  崔景怀闻言,瞬间想到山阳省内那复杂的地理环境。

  “殿下,山阳省山多还高,想要修路,恐怕多有不易。”

  刚接过沈卓递过来的药一饮而尽,何殊被药苦得整张脸都皱得有些变形,赶紧接过对方准备的清水,连喝几口清洗满嘴的药味后,才回道。

  “难是难了些,不过事在人为,回头多召集些人手,仔细研究一下吧,说到底,还是我们现在规划与修建桥梁、道路的技术水平太差,要不然……”

  要不然,遇山挖山体隧道,遇河架高架桥,或是修水下隧道,什么路速高或是轨道,都能修得出来。

  想到前世见识记忆中的那些令人震撼的桥梁与道路奇迹,何殊心中忍不住有些感慨,注意到她在这一瞬间的失神,沈卓心中暗自疑惑。

  不过他本能的不太喜欢对方露出这种让他莫名感到有些心慌的状态,笑着接过话道。

  “殿下不必觉得遗憾,技术水平的提升,需要经验,我们大安这些年来,一直在各地修路,经验越来越多,负责相关工事的官员与大匠们的水平,都提升得十分迅速,臣在安西任职时,曾深有体会。”

  何殊闻言,笑着点头道。

  “也是,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急不得,只要能尽量改善一下山阳境内的环境,就是大功一件,本是风景宜人的一处好地方,却被那些只知穷奢极欲的家伙给糟蹋得不像样,老百姓过得太艰苦了。”

  虽然她只是在征战途中见过一些老百姓家中的情况,也让她深感触目惊心,上无片瓦遮身,七、八个人都住在一间小破屋中,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乃是那些底层百姓的生活常态。

  听到何殊的感慨,沈卓语气肯定地回道。

  “殿下不必伤感,大安收复山阳,就是那些百姓最大的福分,有殿下在,臣相信不出两三年,那些百姓的生活环境就能得到改善,新三省百姓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崇山府任职近三年,沈卓十分清楚老百姓骨子里的韧性,只要给他们发展机会与希望,不再一味的剥削与打压他们,他们完全可以爆发出让人难以想象的行动力。

  他初到崇山府时,那些底层百姓的生活环境,甚至比山阳这边还要更恶劣,那边因原西月国内斗不断,一再加赋税,壮劳力大多都被征去从军,一去不返,许多人家都只剩下些老弱妇孺。

  当他离开时,那崇山府的环境已然大变,不仅城镇中的环境焕然一新,村中那些百姓也都纷纷建起新房,大部分人家都能吃饱穿暖。

  小部分较为贫困的人家,也只是相对过得较穷,吃得差些,不用再时刻都需面对可能会饿死的危机。

  所以沈卓说的是自己的经验之谈,落在崔景怀等人的耳中,看向他的目光却难免透几分微妙。

  何殊没有注意到这些,而是若有所思地回道。

  “也是,新三省这三年来的变化不小,希望山阳省能够从中汲取一些经验吧,对了,一定要尽快解决山阳省内种植断肠草的问题,将断肠草的危害与朝廷的禁令宣传到位,好不容易才在其它地区取得现有的大好局面,可不能因为山阳省的收复而破坏现有的成果。”

  崔景怀赶紧拱手应道,“殿下请放心,臣一定会派人盯紧这件事,让断肠草早日在山阳境内绝迹。”

  乘坐在装有橡胶轮胎的马车上,行驶在平坦的水泥路上,何殊在途中所承受的颠簸力大减,再加上药材也变得越发充足,她的伤势总算恢复得快了些,伤口不再动不动就往外渗血。

  这个结果让所有人都感到颇为欣慰,等到大军抵京,除了仍有些消瘦,伤口表面已经结疤。

  只要不进行剧烈活动,基本不会影响到她的日常行动,摆脱了那种虚弱无力,需要人随时从旁照顾的状态。

  不过沈卓显然已经养成与邱颜一起,随时跟在她身边待命的习惯,丝毫不顾旁人看他时的眼神中,所透出的某些深意。

  看到亲自率领群臣侯在城门外,迎接大军还朝得正宁帝与皇后,何殊眼眶一热,分别近五个月,经历种种后,如今重逢,难以言喻的激动心情,实在很难保持平静。

  看到忍不住当众抹泪的正宁帝与皇后时,她也差点失态。

  但她还是强忍着眼泪,强扯出笑容的拜见正宁帝与皇后,暗自做了几个深呼吸,总算让情绪恢复平静,好声安抚二位。

  毕竟她这趟这亲征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自己立威,在世人心中,女子性弱的固有观念,已然深入人心。

  她这个即将要公开本为女儿身真相的大安新帝,若于此刻当众在人前流眼泪,容易给人留下话柄。

  完成犒赏三军、表彰此战功绩,并封赏有功将士的流程后,何殊才随正宁帝、皇后回宫。

  回到宫中,周围没有外人后,皇后抬手摸着何殊的脸,心疼得再次泪如雨下。

  “皇儿这趟也太受苦了,看你都瘦成什么样子了?你是不是受伤了?伤到哪里了?”

  刚重逢时的激动情绪,已然过去,何殊笑着揽住对方道。

  “让父皇与母后担心,是儿臣不孝,不过儿臣一切都好,因为急着赶路,难免辛苦了些,才会瘦了些,现在回家了,一定能尽快胖回来,父皇与母后看着也都清减了不少,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

  正宁帝欣慰地笑着回道,“看到皇儿平安归来,朕这心里总算踏实了,论辛苦,谁都不及皇儿,从前线捷报中看到皇儿所立下的不世之功,朕与你母后都为皇儿感到骄傲。”

  这是正宁帝的肺腑之言,他爹弄丢的地盘,在时隔近五十年后,被他女儿亲自率军收复,让他高兴得不知该如何形容自己的得意与骄傲。

  皇后平复好情绪,去关心庆功宴的安排情况后,二人回到御书房,谈起朝堂近况,正宁帝笑着道。

  “自打接到皇儿率军击溃理山边境大军的消息后,朕就开始按照原定的计划,让那些文人为皇儿写赞文,收到大军攻下理山王都的消息后,朝堂上的这些王公大臣们,都争相夸赞皇儿时,朕便让人记下他们每一个人的夸赞之辞。”

第二百一十三章

  随着何殊亲自率大军在理山境内所向披靡, 捷报频传,京中与朝堂上的那些质疑声,早已消失无踪。

  毕竟相较于此前传出的太子远距离调兵遣将一事,因当时事关机密, 知情者少, 外人还能质疑其中是否存在为给太子造势, 夷北军与卫西军的将领们被迫献上自家功劳的暗箱操作。

  但是随着太子亲征,指挥的几十万大军中,除了二十余万定南军主力, 还有十多万从各地驻军中抽调的将士,这些人都亲自见证了太子用兵如有神助, 屡战屡胜的本事, 对于太子的领兵能力,再也无人可以质疑。

  许是出于某种补偿心理,此前质疑的那些人,如今夸起太子来, 可谓是不吝溢美之辞, 夸得天上有、地上无,各种歌功颂德, 推崇不已。

  这些人中,既有一些自诩深谋远虑,头脑清醒的普通人,更有朝堂上的一些大臣。

  看到正宁帝为她准备的那些记录中, 将她夸得天花乱坠的内容,何殊丝毫没有飘。

  毕竟自家知道自家事, 她所做的那些, 除了从前世知道的那些历史名将那里借鉴的经验外, 还有就是沈卓的巨大贡献,她不过是将那些经验加以融合,并结合现实环境与条件加以改进而已。

  但她看到那些吹捧之语时,实在忍不住想笑,因为看到这些后,她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等到正宁帝按计划当众公开她的皇太女身份,并宣布她将正式继位时,曾说出这些话的主人,到时会有怎样的反应。

  而他们此前曾当众说过的这些话,就会成为用来堵他们嘴的最好方式。

  “父皇英明,您的这个安排实在太妙了,有了这些,这事稳了!”

  正宁帝难掩得意地笑着点头,“皇儿在前线以身涉险,方能取得如此功绩,为父当然要在后方为皇儿做好这些保障,不能浪费这大好机会。”

  何殊笑着点头,父女二人随即又商量了一下在接下来的庆功宴上的具体安排。

  大安顺利收复失地,是件让所有大安人都能感到与有荣焉的大喜事,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们,更是如此。

  毕竟他们都曾亲历这场极具历史意义的盛举,太子这位储君所表现出来的优秀与强大,更让他们对大安的未来充满信心。

  无论是如今的国泰民安,还是将来的大安盛世,都将会有他们的一份功劳,说不定他们将来也能有机会在青史上留名。

  乐呵呵的等着参加庆功宴的这些朝堂重臣们,还不知道正被他们各种吹捧的太子殿下,已经和正宁帝商量好,要给他们送上一份石破天惊的大‘礼’。

  皇后早就知道正宁帝与何殊的打算,所以她对这次的庆功宴,可谓是特别的重视,亲自过问每一个细节与流程,心中还有些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