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167章

作者:黄柏山人 标签: 穿越重生

  许多文臣的心情却都相当复杂,他们簇拥着资历最深的钱阁老,却都纷纷欲言又止。

  虽然知道大势已定,可是这心中实在有太多的质疑,想要开口,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

  钱阁老冷着脸看着围在自己身边,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希望自己能说点什么的大臣,没好气地开口道。

  “大安既然能出女官,就能出女帝,太女殿下功在社稷、德行天下,是我等之幸!”

  说完,钱阁老便径直离去,他心中憋屈不已,本来是一句话都不想说。

  可是这么多没眼力见的大臣都盯着他,他也不得不忍着想要吐血的冲动,当众抛出这么一句话,申明自己的立场,以免被某些不知轻重的人给连累。

  事到如今,谁要是还没看来,如今的局面,压根就是那对天家父女给他们布下的一个局,他们所有人都在对方的算计之中,根本不得脱身,那就是蠢。

  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出现的女官,以不同手段将那些有野心的宗室都给打发掉,在取得夷北军与卫西军的支持与拥护后,又不惜亲自以身涉险,率兵征战理收,收复失地。

  从而彻底将大安各军都握在手心里,如今的朝野上下经过这些年的多次整顿,换上来一大批都以皇上,准确地说,应该是以太女唯首是瞻的大臣。

  在这种大形势下,他们这些还抱着老思想、旧观念的老臣,根本没有机会去撼动如今的大局,也就别无选择。

  与此同时,正宁帝也正满面欣喜地看着何殊道。

  “皇儿,我们成功了,我们这些年的谋划,成功了,朕还以为他们中的有些人,多少还会抗议几句,都已经准备好了应对,结果他们竟然异口同声地表示支持。”

  虽然语气中透露出几分遗憾,但是脸上灿烂笑容出卖了他,显然他对这个结果十分欣慰。

  何殊的心情也很好,总算可以摆脱这种男扮女装的状态,她绝对是最大的受益者。

  “这就是儿臣提出要在庆功宴上公开这个真相的原因,能有机会参加这场庆功宴者,都是朝堂上数得着的人物,能坐上现在的位置,他们都聪明得很,也知道轻重,轻易不敢冒头。”

  若是在朝会上公开这个消息,反应可能就不一样了,总有些不知轻重的人,自以为是的热血上头,为反对她这个女子继位,当朝撞死都有可能。

  正宁帝深以为然地点头,“是啊,这要是在朝堂上公开,肯定要吵上好几天,现在好了,这些能当家作主的都已当众表示支持,大势已定,任由某些人再怎么反对,不想自取其辱的话,都只能忍了!”

  在隔壁宫殿内招待那些大臣家眷的皇后过来时,也是满脸笑容。

  “恭喜陛下与皇儿,这些年的谋划,总算没有白费,我听说,不仅那些文臣武将,连宗室都没有异议?”

  何殊笑着抬手揽住对方的肩膀,“是的,母后,我们成功了,就算以后可能还要面对一些小麻烦,但是那些注定翻不起什么风浪,您与父皇都能放心了。”

  皇后喜不自胜得笑着点头,“嗯,放心了,这回确实放心……对了,本宫还听说,你受伤了的事,你身边的人都是怎么回事?没有保护好你不说,竟然还瞒着本宫与父皇?”

  听到皇后提起,正宁帝也迅速想起这件事,目光锐利的看向何殊。

  何殊顿觉有些头大,赶紧解释道。

  “你们放心,就是一点皮肉伤,不严重,儿臣怕你们担心,才不许他们上报,更何况儿臣此次亲征,就是为了能在将士与百姓们的心中立威,实在不宜将这件事宣扬出去。”

  皇后闻言,忍不住再次流下充满心酸的眼泪。

  “皇儿真是太苦了,幸好如今取得的结果还算不错,希望我儿能够从此苦尽甘来,再不用受那些委屈与痛苦。”

  正宁帝在一旁点头,“还是要让太医令过来,为皇儿仔细检查一下,确定一下伤势恢复的情况,朕与你母后才能放心,而且在淮山伯说出皇儿受伤的事情前,你竟然还喝了酒,真是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

  “父皇放心,儿臣没有喝酒,儿臣的席上用的是鸳鸯壶,为别人倒出的是酒,为儿臣倒出的是沾点酒气的水。”

  正宁帝闻言,顿时来了兴致。

  “竟然还有这种东西?”

第二百一十五章

  太医令检查过后, 确定何殊的身体已无大碍,后续只需好生调理,早日恢复受损的气血,没有留下什么隐患后, 正宁帝与皇后才真正放下心来。

  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何殊每天可谓是日理万机, 除了要按时上朝外,不仅要忙着处理那些堆积如山的政务,还要操心东宫产业的一些情况。

  正宁帝一边忙着研究并把玩鸳鸯壶这个新玩意儿, 一边亲自督促钦天监要尽快拟定好何殊正式继位的吉日,并盯着礼部用心筹备新帝登基大典的一应事宜。

  皇后负责组织技术最好的大批绣娘与工匠们, 为何殊制作登基大典上需要穿戴的各式服装与皇冠, 若非她负责打理的宫中产业里,有着数量充足的能工巧匠,势必将会很难如期完工。

  何殊本身对这些并不那么上心,尤其是对龙袍与皇冠, 她希望简单朴素些, 没必要太费功夫,搞得太过华丽与奢侈, 可是正宁帝与皇后态度坚持,她也只能任由他们操办。

  随着太子本是太女的消息的传出,在皇宫乃至京城内外,都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不少人想要抨击此事, 可是除了正宁帝向天下人撒了个弥天大谎的这点,他们发现自己竟然找不到其它可抨击的任何理由。

  就连皇上撒谎一事, 真要说起来, 也是情有可愿。

  毕竟皇上说了, 他是因为听到大师的批命,才决定将刚出生的女儿充作儿子养,不过是出于慈父之心而已。

  当时尚在潜邸中的皇上肯定不会提前想到,自己后来又生了那么多,竟然一个儿子都没有。

  也不会想到,先帝会选他做皇位继承人,还亲自将他的这个充作儿子养的女儿封为太孙。

  从另一方面说,人家大师也确实有本事,当年为太女批的命格,还真就应验了。

  人家确实是天生的至尊至贵的命格,确实更适合充作儿子养,太女继位,乃是错有错着的天意。

  而正宁帝退居后宫休养,由太女代为执政的三年中,太女所表现出的执政能力,也充分证明了她确实有当皇帝,执掌大安的资格。

  朝野上下的大臣都能明显感受得到,在太女率军亲征西南的前后,朝廷事务的处理效率差别,也都不得不承认,如今的朝廷根本离不开太女。

  这让朝臣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就是太女的能力,早已远超普通人所能理解的范畴,他们若再执着于计较对方的性别问题,只会让自己落于下乘。

  想通了这些,都被震惊到的朝野上下的众臣,随之变得淡定起来。

  何况随着太女回归朝堂,宫中每天都有无数政令发出,朝堂各部与地方官员们,再次恢复了无比忙碌的工作节奏,让他们无比熟悉。

  这让众臣再次肯定,只要人没变就行,太子变太女什么的,对大安并无影响。

  至于某些在得知消息后,打算在朝堂上搞事的御史之类的官员,看着一身肃杀之气尚未褪去的何殊高坐在御座上,目光犀利,语气严厉的诘问做错事的官员时,所透露出的强势与威严,根本不敢张口。

  毕竟他们都已听说,太女在刚被收复的失地山阳省,修建英烈纪念陵园,将叛国的王涛杰等人的尸骸铸成跪像,让那些叛贼与其子孙,永世跪在英烈陵园中请罪的创举。

  为此,太女甚至不惜犯忌讳,派人去挖坟,取出那些已经死去的叛贼们的尸骨,手段之狠辣,让人说起来都觉得毛骨悚然。

  何殊并不知道自己做过的某些事,给无数人都留下了极大的心理阴影,甚至还因此而让某些人在再三思索过后,主动放弃想劝皇上过继宗室子承继大位的想法。

  何昌逸是在接到沈卓寄给他的加急信后,才知道当今皇上已然正式下诏传位给太女,太女将会在年前择日登基的重大消息。

  那位精明厉害到让他不敢直视的太子堂弟,竟然是位堂妹?

  虽然他已从三公主,以及他的妻子孟青竹等女官身上,看出女子当官做事的能力,绝对不在他们男子之下,女子所需要的,真就只是一个能与男子一同竞争的机会而已。

  可是即便如此,他也难以想像那位小小年龄就异常精明,而且很有手段与胸襟,看着气宇轩昂、英气勃发的堂弟,竟然是位堂妹。

  孟大儒,也就是孟秋丰看到信中内容时,也被信的消息给震惊了一下。

  不过他很快就已反应过来,神情严肃的看向自家女婿。

  “昌逸,这件事再次证明,女子并不男儿差的事实,太女殿下的身份真相公开,文臣武将都没有异议,纷纷表示支持与拥护,足以证明咱们这位殿下的心智与手段,你可一定要记住,太女殿下能力非凡,她的强大,已然超脱性别,我等只需一心追随与效忠,万不可因此而生出异心!”

  他女婿虽被宗室除名,没了宗室身份,可他是瑞王之子,先帝之孙,是正宁帝亲侄子的身份,可谓是世人皆知,连皇上自己都承认。

  这种身份在皇上没有亲儿子的情况下,哪怕已然确定太女即将地正式继承皇位一事,也难保不会出现怀有别有用心之人,试图蛊惑如他女婿这般出身的宗室子弟。

  毕竟不仅大安,纵观史上历朝历代,都不曾出现过女子继承帝位的现象。

  就算因太女所表现出的强大及精心谋划,使得朝堂上的众臣不敢出声质疑,这件事在目前是以无可争议的方式顺利成行。

  但是受一直以来的传统观念影响,对这件事心存异议者,肯定不会就此罢休,就像他的女儿当女官所需面对的种种困难。

  哪怕朝廷早就发下明旨,相同品阶的女官与男官享有同薪同职同权,但在初到地方时,他女儿想要做事,可谓是举步维艰,被看不上她是女子的同僚与手下合伙架空。

  他们一家很费了些心思,才解决孟青竹的处境,拿回本属于她的权力。

  何昌逸愣了一下,才领会到他岳父话中的警告与劝诫之意,他赶紧苦笑着表态。

  “爹,您尽管放心,小婿不才,好在素有自知之明,虽为这个消息感到震惊,却绝对不会因此而生出非分之心,小婿深知太子……太女殿下的能力非凡,相信她有绝对的能力与资格继承皇位。”

  这是何昌逸的真心话,他在一府之地当辅官,都感到颇为吃力,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

  再想想比他年轻好几岁的太女,小小年纪就开始帮他皇叔执政,治理大安这个庞大的国家,还取得如此震古烁今的政绩。

  这等本事,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说是天生的帝王都不为过,与性别无关,他绝对是心服口服。

  听得出自家女婿言语之中的真心,孟秋丰欣慰的点头。

  “你能这么认为,为父就放心了,太女殿下胸怀大志,用人不拘一格,做事的格局大,眼光长远,只要你们夫妻好好的用心做事,太女殿下肯定会给你们机会,你们一定要珍惜这大好的局面。”

  何昌逸夫妻都郑重其事的应下,三年多的外任生涯,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感觉。

  而孟秋丰之所以会说得这般肯定,是因他已明白皇上与太女在早些年就推行女官制度,还尽量扶持女官的目的。

  从前做那些,是为给太女公开身份真相而铺路,等到太女正式继位成女帝后,她肯定会更加大对女官的扶持力度。

  因为对方肯定也明白性别一事,将会成为她身上最大的短板,未来势必需要同性别的大臣与她相互扶持,从而巩固自身的女帝之位。

  而这,就是他女儿的机会,想到这些,孟秋丰的心中不禁生出一股豪情壮志。

  他这辈子只生了一个女儿,这些年来,有无数人都曾在他面前,或明或暗的为他膝下只有一女表示遗憾,甚至是劝他从亲族过继或是收养个儿子。

  虽然他在表面上表现得很洒脱,并不在意,或是直接驳斥那些人的话,但他内心里却很不服。

  毕竟他悉心教导出女儿,才学与人品都很优秀,他相信自家女儿各方面的能力素质,不仅不比那些人的儿子差,还比许多男子强。

  后来女儿能够凭借自己的学识能力,通过大招录入仕,就已为他挣足了颜面,入仕后的升职速度,更加让他感到自豪。

  至于一些故人知道他女儿的情况后,说得那些酸言酸语,认定女官注定不会有什么大前途的说法,他表面上不在意,心中却不服。

  所以对于大安即将要出一位女帝的事,孟秋丰是持绝对支持与拥护的态度。

  他也是在此刻,才回想起自己首次主持大考时,正宁帝特意问起他女儿的事时,他谦虚了几句,正宁帝却有些不满的原因。

  原来对方与他一样,膝下同样只有女儿,且为女儿的优秀感到骄傲与自豪,听不得别人说贬低女儿的话,哪怕这个‘贬低’只是出于自己身为长辈的谦虚之辞。

第二百一十六章

  正宁帝退位当太上皇, 皇太女何殊将要正式继位的消息,与钦天监选定的吉日一起,公布在最新一期的公开邸报上。

  除此之外,邸报上还刊登了许多位王公勋贵与文武大臣们对皇太女的评价, 以及他们对皇太女将要继位, 成为史上首位女帝一事的态度与看法。

  虽然有时下的人还不懂得什么叫做采访, 但是他们都知道公开邸报中所刊登的内容,将会在大安境内引起的巨大影响力,也知道那些地方官员对邸报上的内容的重视程度。

  因此, 所有被选中的王公勋贵与文武大臣们,都非常重视这件事, 知道自己若敢夹带私心, 说些不好的话,不仅不会被刊登出去,还会得罪宫中二位。

  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这些人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不吝溢美之词的夸赞正宁帝英明, 培养出的皇太女殿下文武双全,甚至还说出大安江山这副重担, 非她不可的话。

  从而成功为世人展现出君臣一心,都无比支持与拥护皇太女继位的局面。

  毕竟在老百姓们看来,连那些王公大臣都如此夸赞皇太女,众口一词地表示支持皇太女继位当女帝, 这当然是件普天同庆的大好事,他们这些黎民百姓还有什么可质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