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24章

作者:黄柏山人 标签: 穿越重生

  毕竟认识并相处这么久后,虽然发现对方性情宽和,真正是以一种平等心态与人相处,颠覆了他以往对豪家世家子弟的认知。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位不仅可以眉头都不皱一下,翻山越水的来到这道路崎岖的偏僻山村,还能如此自然而然的提出要编篮子网虾。

  这完全不像是一位京城出身的世家公子哥,在沈卓看来,一些乡镇出身的富家少年都比他更有派头。

  崔景怀带来的这些护卫们身手利落,得到示意后,立刻砍来竹子,哪怕没什么经验,也能乐贤居士的示范指导下,将竹子破成需要的样子。

  何殊虽然知道她想的那种篮子的编法,但她到底是第一次亲手编,编得很艰难。

  而乐贤居士也确实没有虚言,编织手法十分娴熟,只需何殊大概描述一下,就给编出她想要的那种形状的蓝子。

  其他学子看着有趣,也想上手试试,可惜他们拿惯笔的手更娇嫩,连何殊这个因常年练武,手脚都起有茧子的人都不如。

  不过这些少年也不在意自己的失败,嘻嘻哈哈的笑闹着,十分开心。

  崔景怀等人也上手试了试,人多力量大,没过多久就成功编出几个好歹能用的篮子。

  乐贤先生编的那个最精致合格,连何殊编的那只在内,其它篮子都做工粗糙,只能说是勉强可以凑合着用一下。

  在乐贤居士的指导下,一群少年来到菜园侧后方的山溪边。

  何殊看了下周围环境,发现在杜家房屋旁边有用竹筒从后山搭的输水管道,确定杜家平日里不会在这水潭中取饮用水。

  她才在邱颜不赞成的目光中,直接脱掉袜鞋,将裤子挽到膝盖处,直接下水开始用篮子网虾。

  何殊从小不间断的喝牛奶或羊奶,又有像邱颜这样的身边人帮她调理饮食,所以长得很健壮,个子比同龄人高出不少。

  又是小习武,看着她的身材虽然纤瘦,胳膊腿上的肌肉却都长得很紧实,明显透着力量,脚也长得比较大,完全不会让人联想到女孩。

  沈卓等人也都有样学样的跟着照估,纷纷跟着脱下袜子鞋,不过大家没有都聚在这个小水潭中,有的选择去水潭上游,有的去了下游。

  早夏时节的中午,站在这沁凉的溪水中,让人顿觉暑气全消,乐得一群少年发出充满惊喜的欢笑声。

  见他们有要玩泼水仗的充冲动,何殊警告道。

  “我们今天出来玩,可没带衣服,湿了衣衫,可就在杜先生面前丢脸了。”

  这话成功制止住众人蠢蠢欲动的手脚,他们知道何殊说得没错,只得收敛起玩闹的心思开始网虾。

  这种只生长在溪流中的小虾虽小,但它数量多,只要眼疾手快,一篮子网下去,就能网出不少。

  看着那些小虾离了水后活蹦乱跳的样子,何殊十分有成就感。

  其他人也都发出充满惊喜的大呼小叫,为自己的收获感到欣喜。

  正如乐贤先生所说,这种虾十分小,没什么肉,味道有些腥,外壳还有些扎嘴,若不是到了实在没吃的,现在的一般人家都不愿吃它。

  但是何殊知道,那是因为受限于当下的物质条件,做法不对,才会做得不好吃、不愿吃,不值得费劲抓。

  其实只要舍得放油炸,再放调料爆炒,做出来的味道会十分香酥可口。

  前世工作学习的压力大,能趁放假的时候去郊外休闲放松一下,会很解压。

  此刻能够暂抛开自己的太子身份,再次重温在这山溪中抓虾的感觉,依旧能让何殊感到很放松、很开心。

  听到溪边传来欢声笑语,可以想象那边的热闹气氛,崔景怀面露笑容,心中却有些感慨。

  身为暗卫首领,他比谁都清楚何殊这个太子过得有多辛苦。

  先帝朝时,诸位皇子在十八岁之前,很少有人能有机会接触政务,大半皇子除了要完成学习任务,其余时间就是忙着绞尽脑汁的争宠。

  甚至连学习这件事,往往也会被用来当争宠的手段,虽然也累,但是他们都有选择机会。

  说白点,那些皇子只要别贪恋权势,不要放任自己的野心,完全有机会选择过相对轻松些日子。

  可是太子不同,作为当今圣上膝下的独子,虽然没有人与他争宠夺位,却因身负重担,从小就表现得十分沉稳和自律。

  反正从崔景怀认识太子起,就没见过他像普通孩子般玩乐,跑步、练拳、骑马射箭等累人的训练,倒成了他仅有的放松机会。

  这次听到何殊提起要编篮子去溪里网虾,崔景怀着实感到有些意外,也有些欣慰,为自己总算能从对方看到些少年人该有的活泼感到高兴。

  同时他也看得出来,何殊应该是因为看上这位杜大先生,才会这么有兴致,没跟此地主人见外。

  想到这里,崔景怀决定给这位杜大先生指条明路。

  “因遭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太大,税改方案才没有正式实施,圣上与太子殿下也不得不徐徐图之,希望先将方案内容遍传天下后,再根据百姓的反馈意见,来决定接下来是否要正式实施这个方案。”

  哪怕吴教谕只是学官,也能看得出税改方案先被公告天下的背后隐情,曾在官场辗转,与各方都曾直接打过交道的杜乐贤当然也能看得出来。

  崔景怀上次来见他时,双方也曾就税改方案一事门交流过。

  此刻听到对方旧话重提,却不是再提税改方案中的内容,而是如此直白的点出这些话,杜乐贤不禁愣了一下。

  随后才反应过来,略带试探的感慨道。

  “老朽虽隐居山野,也很关注此事,十分希望这份税改方案可以早日实施,能够让贫苦百姓早日受益,可惜老朽人微言轻,纵想略尽微薄之力,也使不上劲。”

  崔景怀淡淡笑道,“只要先生有心,就能有机会,据在下所知,朝廷为广开言路,打算在大安各地安置建言箱,那个箱上有个专门接收谏言的投信口。”

  共有四个入口的建言箱,已按照何殊所描述的结构设计成功,接下来就会大批量制作,朝廷届时也会将相关消息诏告天下。

  吴教谕和杜乐贤闻言,顿时面露惊色,他们当然明白此举将会意味着什么。

  更知道这个消息事关重大,崔景怀愿意提前告诉他们,绝对是个莫大的人情。

  杜乐贤郑重其事的拱手道,“多谢崔东家的提点。”

  崔景怀抬手制止道,“先生不必谢我,广开言路是太子的意思,太子英明,且求贤若渴,一定会很关注建言箱中的内容,先生若能抓住机会,可能会成就一段佳话。”

  既然这位已经入了太子的眼,等到回京之后,肯定朝廷肯定会对其有安排。

  崔景怀也是突发奇想,将打算让对方写封请愿书交给青山知府,让知府代其上奏到朝廷,从而顺理成章得到复用的建议,临时改为建议对方走建言箱的渠道。

  有了杜乐贤这个成功案例在前,势必能为建言箱的投放开个好头,让天下人知道朝廷对建言箱的重视态度。

  “老朽定当不负太子殿下与崔东家的厚望!”

  杜乐贤想要重返仕途,既不为名,也不为利,他本身并不是因为一个贪恋权势,有官瘾的人。

  毕竟他仕途坎坷,因被各种不幸而蹉跎大半生,虽然始终心怀理想与抱负,拥有一身才华,却报国无门。

  虽然选择隐居山野,用山中自然清静磨砺内心,但是内心深处终究会感到遗憾,毕竟他还有许多政治理念没有实现。

  可是杜乐贤很清楚自己的情况,知道自己的那些过往会遭忌讳,所以他早在瑞王一系倒下后,就绝了能再重返仕途的心。

  将心比心,换他成为上位者,也会对他这种可能会心念旧主的人不放心,不愿再用。

  而他因瑞王当年的提拨重用之恩,也确实做不到与对方做彻底的切割。

  只是老友见他虽然隐居山野多年,仍然关心朝廷动向,知道他的那些遗憾与不甘。

  这次竟然不惜豁出脸面请来京中贵人,想试着为他争取一个机会,让他感动之余,也不忍辜负对方。

  可他在见到崔景怀后,虽然没有故作清高,摆出不慕世俗的姿态,但也不擅长攀附巴结,只得尽量展现自己最真实的状态。

  在交谈之中,甚至没有隐瞒自己至今仍然感念瑞王当年的恩情,以及对瑞王的中恳评价。

  原以为这位京中贵人会一去不返,却没料到对方这次不仅带着重视的晚辈再次到访,为他指出一条明路,还近乎明示的告诉他,自己将有机会复出。

  不敢奢望的惊喜降临得太过突然,除了这句表态,杜乐贤此时不知该做何反应,还有种宛如置身梦中的不真实感。

第二十七章

  在杜宅吃了一顿邱颜做的爆炒小河虾, 何殊非常满意,再看到用新鲜小虾裹上面粉与鸡蛋等材料,炸出来的可以用来当零食的虾饼,她就更满意了。

  痛痛快快的捞了小半天的虾, 身心都能借此好好放松一下的感觉, 也特别好。

  在杜家耽误的时间有些长, 还需回城的众人只得取消爬到听泉山顶的原计划。

  不取消也不行,连沈卓在内的几位青山书院学子都已体力不支,就算还有时间, 他们也没力气爬。

  与去前对乐贤居士的生平一无所知,抱着凑热闹的想法去杜家时的心态不同, 柳平是最不舍得离开杜家, 此刻心情最为亢奋的那个。

  因为乐贤居士答应以后与他互通书信,虽然通信的前提,是他需要先学会认字与写字,柳平也为此感到激动不已。

  何殊也不太明白这两人为何格外投缘, 只能说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实在很难有规律可循。

  先将沈卓等人送回青山书院, 何殊三人回怀安客栈后,她才知道崔景怀给杜乐贤的建议。

  “嗯, 这件事你做得很好。”

  以她现在的身份,肯定不方便说这种话,由崔景怀说很合适。

  “谁还没点过去呢,我们现在需要能用之才, 还可以考虑一下和杜乐贤的境况相似的其他人,只要不存在原则性的问题, 都可接触一下, 给个机会试试, 这件事你看着安排一下。”

  崔景怀恭敬的应下,“殿下的这份心胸,实在令人钦佩。”

  “都是为了咱们大安的将来。”

  何况那些人与她、与她爹都没旧仇,只要他们珍惜这个可以一展所长的机会,好好为朝廷为百姓做事,不做违法乱纪犯忌讳的事,不管是她,还是她爹,都不介意给其应有的待遇。

  “京中传来消息,因青山州韩氏事发,被查出二十年前从青山韩氏分出去的宛平韩氏,也是其共谋,这次要一并被抄家受罚,但那宛平韩氏是原平公主婆婆的娘家。”

  何殊闻言,立刻领会到对方话中深意,“原平又进宫闹了?”

  崔景怀点头,何殊冷笑着哼了一声。

  “照着陈驸马的长相气质,多找几个人,最好是出身好,或者是祖上曾辉煌过现已没落,总之就是有缺憾,会哄人的给她送去玩花前月下的偶遇,报酬给丰厚些,务必得是人家自愿。”

  听到何殊的话,崔景怀差点失态,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世上竟然还能有这种操作,而且这个安排竟是出自一位年仅十二岁的少年之口。

  “这……合适吗?”

  要不是那陈家虽然经常撺掇四公主进宫膈应人,但也不敢太过分。

  再加上被骚扰的对象主要是正宁帝,可以让她们的老爹在儿女亲事上多长些记性,何殊早就想这么干,好让她那个被当冤大头忽悠,还自以为遇上真爱的四姐醒醒。

  哪怕双方之间没什么手足情义,对方的生母当年还曾对她起过坏心,何殊也不想看到一个痴心错付的女孩,被渣男与其一家吸血鬼这么利用。

  “没什么不合适的,那陈家仗着能拿捏住原平,现在的胃口是越来越大,连这种事也敢试图插手,视国法为儿戏,不能再纵容了,这次的事,皇上没有动摇吧?”

  没有动摇,就是被烦得不轻,给崔景怀的信中早就明里暗里都在催促他们要早日起程回京。

  看完京中送过来的信件,知道青山州韩氏一案的审理情况,设置建言箱一事的进度,东宫产业,以及近期已经陆续收到的一些与税改方案有关的反馈等,何殊一一给出相应回复。

  忙完这段时间积攒下的公务,时间已临近子时,除了中间草草吃了顿夜宵,就没耽误过。

  她在东宫的常态作息与此相比,也就上床睡觉的时间可以提前一些而已。

  相较而言,在青山书院借读的这段时间,竟是难得的轻松悠闲。

  不过何殊也知道,不管她再怎么享受在书院中的清静自在,她也要准备结束这段短暂的游学之旅。

  京里还有没完没了的事务等着她回去,还有税改方案这场硬仗要打,正式在朝堂上公开要广开言路,在大安境内各地安置建言箱的事,也需要她去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