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65章

作者:黄柏山人 标签: 穿越重生

  威远侯点头道,“看来老夫要恭喜侍中大人,今晚之后,你们门下省应该可以摆脱丑男集中地的名号了。”

  被恭喜的秦侍中闻言,脸色瞬间黑了下来,身为门下省的老大,他感到有种被当面冒犯到的感觉。

  虽然对方说得是实话,他自己也早听说那个不宜宣之于口的浑号,可是这心里还是感到很不爽。

  可是说这话的是位高权重的威远侯,虽然官位的品阶不如他,威远侯的爵位却能力压他,所以秦侍中只能心中憋气的低声回句。

  “侯爷说笑了。”

  两人低声说话间,到了忠实侯带领手下献战利品的阶段,因这次带上京的东西实在太多,肯定不可能都给晒出来。

  但是为了扬国威、显功绩,还是挑出一些最具代表性的珍宝抬到殿上。

  最先被抬上来的,是一满箱黄金、一满箱白银,再听到那个由内侍高声宣读的两笔天文数字,殿内众臣都被惊得呼吸一滞。

  他们当然知道忠实侯这次带回京的战利品,共装了几十车,比往年的船队回航,送回京的东西还多。

  可是他们实在没有想到,那些战利品竟然这么实惠,还包括这么多真金白银。

  继最先上的开胃菜,就将在场众大臣给震住后,接下来抬到殿上的,不仅有装满箱的珍稀香料,还有多件据说出自距离极其遥远的异国出产的奇珍异宝。

  每一样都是能在奇珍阁卖出天文数字的那种,让人看得心潮澎湃。

  正宁帝难掩欣慰的将赵晋仁夸了又夸,引来在场群臣的附和,不管是真心假意,反正席间氛围十分高涨。

  接到冯立在一旁给出提醒后,何殊找了个机会开口道。

  “父皇不是说,忠实侯与定海水师立下如此大功,我们一定要好生犒赏他们吗?”

  被在宴会上的氛围所感染,反应稍显迟钝的正宁帝还没开口,赵晋仁就已先一步推辞道。

  “此番是臣擅自行事在先,陛下允臣功过相抵,已是开恩,臣实在无颜再领赏赐。”

  何殊似笑非笑的提醒道,“忠实侯莫要推辞得太快,父皇将要赏给你与定海水师的宝物,可是朝廷特意为你们量身定制的好东西。”

  虽然他还在迷糊中,根本不知道太子说得倒底是什么,但这并不影响正宁帝极其熟练的接过话。

  “有过必罚,有功必赏,是朝廷一直以来的风格,这是朕与太子对我们定海水师的心意,忠实侯不必推辞,呈上来吧。”

  侍立在一旁的汪林立刻高声传召,随后就见殿外走入一位身穿工部匠作吏服饰的青年,手中端着一个托盘,刚擦拭过汗水的额头与鼻尖仍有汗水将要渗出的迹象。

  走到宴会中间恭敬的行礼后,声音有些颤抖的举着托盘道。

  “卑职幸不辱命,终于按照陛下的要求,成功制作出这千里镜。”

  汪林赶紧上前接过托盘,小心的端到正宁帝身旁,可是正宁帝压根就不知道这是何物,也不知道这个筒状物是什么用法。

  但他一点都不怯场,淡定自如的顺手将东西往太子桌前一递。

  “皇儿先试用一下,看看此镜可达预期。”

  何殊拿起千里镜放在一只眼睛前,闭上另一只眼睛,在群臣好奇的注视下,扫视了现场一圈,然后递给正宁帝。

  “儿臣觉得这千里镜算是初步达到预期效果,不过这次能在短时间内制作出此物,没耽误父皇的计划,算你们大功一件,以后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

  跪在殿内的匠作吏闻言,露出欣喜笑容的同时,连声应下太子的旨意,掩激动的接过内侍端上来的赏赐后,同手同足的被带了下去。

  学着太子的模样将千里镜放到眼前,竟然能够清楚的看到大殿门外侍立的护卫,正宁帝立刻意识到它的功用。

  心中有些不舍,面上却摆出平静自如的模样,将千里镜放回托盘的同时淡然点头,示意汪林将其端给忠实侯。

  “效果是还不错,忠实侯也可以尝试一下,常听说海上危机四伏,有了此宝,应当能为你们回避一些危机。”

  赵晋仁恭敬的俯身接过托盘并谢恩后,才学着太子与皇上的样子,拿起那千里镜放在眼前试望了一下。

  随即明白为何太子说是为他们定海水师量身定制,皇上为何会说能给他们船队规避风险。

  这等可以开阔视野的远观之宝,绝对是与他们定海水师最般配的宝物,是可以在海上发挥出巨大作用的利器。

  有了此宝,在一望无际的辽阔海域,他们不仅可以及时发现远方的岛礁,也能及时观察到远方可能存在的敌人。

  殿内众大臣们就见到收起筒状物的忠实侯用衣袖抹了把眼泪后,再次恭敬的向上首二人行大礼拜谢这份赏赐。

  这可是是带着几十车的金银与珍宝战利品上京的人物,绝对有着足够多的见识。

  此刻却因皇上赏赐的这么一份看着普通的物件,给激动成这样,实在让殿内诸位大臣们都觉好奇不已,很想知道能在那个似乎是竹制的短筒里见到些什么。

  表面上一派慷慨大度的正宁帝也很想知道,那个千里镜若是拿到视野更加开阔的地方,能有多大威力,实在很不舍得就这么将之送出去。

  可是太子已经将话说出口,将他给架到高处,他也就只能按捺住自己的好奇。

  “爱卿平身,希望定海水师以后可以善用此宝,守护好我们大安的疆域,为我们大安再添新功。”

  就差指天发誓表忠心的赵晋仁郑重应下。

  殿内大臣有心想要凑趣几句,可是他们连那个被忠实侯珍而重之的收起得短筒是什么,都不知道,根本不知该怎么找切入点。

  有心想要问问,可是眼看那几位当事人都没有主动公开详情的打算,他们也不知道该从何打听。

  怀着这种复杂心情,宴会继续,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被相继端了上来,总算让宴会上的众臣被转移注意力。

  因为作为一位务实的皇帝,正宁帝当然不愿看到自己花钱买食材、出人工,精心烹制出的菜肴都被浪费。

  所以这些菜的份量都不算多,端上来都是热乎的,很能勾起大家的食欲,每张条桌上的两三名宾客想要多夹两筷子,都得速度快点。

  在场官员们大多都适应了这种宫宴风格,也不会端着架子讲究浅尝辄止的那套,奉行的都是吃饱了为算。

  这种庆功宴肯定不能指望只负责走流程与示恩的皇上,自有官员主动出头承担活跃席间氛围的工作。

  席间不仅有宫中安排的乐舞助兴,还各种斗诗、斗文、行酒令等活动,陆续上场,因翰林院与门下省之间有看不见的硝烟弥漫,也让这些活动变得高潮迭起,格外热闹。

  坐在上首的正宁帝看着殿中情况,小声跟何殊说道。

  “很少见到大家都这么活跃的时候啊,两边棋逢对手,表现都挺不错的样子。”

  看着被门下省推出来的门面担当沈卓与何昌逸配合默契,稳坐钓鱼台,翰林院那边则跟车轮战般,不断换人上场的样子,何殊实在不觉得他们势均力敌。

  虽然她的文学水平差,也不想被她爹这么糊弄。

  “您就别再心不在焉的了,能做成一个,第二个就不会远,不出三天,保准也能给您弄一个,您现在还是专心点吧,这可是您的主场,他们还等着您的点评呢。”

第六十八章

  本该按例分到翰林院的上届状元与榜眼, 被分给了门下省,代表门下省在他们的得意领域,将他们给碾压得的灰头土脸,而且还是在皇上的眼皮底下。

  虽然自家人的表现能有机会得到皇上的亲自点评, 让人感到虽败犹荣, 这心中也实在不是滋味。

  因两边都带有女官, 也比拼了一场,只是女官们都相对比较收着,挺有看头的一场比试结果为平局, 让双方都挺满意。

  宴席进行后半段,灯火通明的大殿内, 何殊已经没再坐在原位, 与赵晋仁及兵部、工部的人坐在一起,边看热闹,边探讨海外及边境邻居们的情况,以及一些武器配制方面的事。

  人群中的何殊神态轻松的靠坐在那里, 在周围大多都是行武出身, 气势较强的人群中谈笑风生,除了相貌格外引人瞩目些, 在气场上,竟然丝毫不显突兀。

  纵观过往的历史,每个王朝在边境稳定下来后,都会打压武将, 文臣的地位得到大幅提升。

  在先帝朝时,也没有摆脱这个规律, 先帝早年也曾重视兵武, 令大安的军队多次对外驱敌征战, 甚至还曾御驾亲征过。

  但是到了先帝朝的后期,边境变得相对较为安稳后,曾得先帝重视的那些将军与勋贵,被收拾了大半,兵权都被先帝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中。

  当今继位后,也表现出对边防的高度重视,提升边境将士的待遇,给各地驻军也提供许多机会,连海防都很重视,为此不惜耗费巨资训练出一支定海水师。

  随着边境安全得到巩固,境外异族与邻国都被打得老实起来,不敢再侵犯大安,原以为当今也会像先帝般,再次开始收拢兵权,打压这些年因功崛起的新贵。

  可是从皇上公开展现他对忠实侯的信任,对定海水师的高度重视的态度上,以及这位板上钉钉的下任继位者,对国防军队乃至武器都高度感兴趣的表现上,都不难看出,他们并没有从前那些帝王的打算。

  这让在场某些官员都暗自看在眼里,心中各有所思。

  对于太子在习武方面表现得极为勤奋自律,却没有认真学习那些圣贤书的事,不是没有大臣提出异议,明里暗里劝谏皇上不能放任太子,让他变得不学无术。

  可是所有异议与劝说,都被皇上用太子将由他亲自带在身边,教导对方如何治国理政为由给驳回。

  对于一位太子而言,能够早早的开始学习如何治国理政,当然是头等大事,也是其地位稳固的表现,让人也不好多劝。

  就是对于一些大臣与势力而言,有这么一位不是由他们教导,还因地位太过稳固,不需拉拢他们任何人的太子,着实是让他们感到有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与烦恼。

  而且若说皇上与太子重武轻文,好像也不对,当今重视教育,太子的东宫产业在建学、助学方面的投入,并不在军中之下。

  同时也不吝提高与改善学道官员们的地位与待遇,甚至连那些只有名誉官衔的文人在内,都能得到当朝的重视与优待。

  所以当朝中这些文人出身的大臣在心怀隐忧,暗自担心着急时,大安文坛则对当今与太子颇为推崇与支持。

  因为在当今的治下,他们的人生不再只有科举取仕这一条路走,纵然不去为官为吏,只要能有所长,纵是一心教书育人,也能让他们功成名就,拥有地位与声望,生活也有保障。

  用完最后呈上的点心,欣赏完一场歌舞表演后,宴会也正式宣告结束。

  时间已到亥时,前来接高官显贵们马车,早已侯在宫门外排队,还有一批官方准备的马车,等在另一片区域。

  那些马车都是负责接送那些家境普通,没有人来接的官员,甚至还有两辆由妇人驾驶,专门负责接送女官的马车。

  对于这种细节都安排得十分到位的待遇,有经验的官员们都已习以为常,走出宫门后,招呼一下顺路的官员,很快就能凑够一辆车的乘坐人员。

  人数少的女官那边更方便,她们都住在朝廷安排的集体宿舍中,都在秀林坊。

  沈卓与何昌逸也坐上前往秀林坊方向的马车,虽然秀林坊距离皇宫不算太远,附近的巡逻密度较高,安全方面基本有保障。

  但是上了一天值,下值后又在宫宴中绷着神经劳心费神了两三个时辰,两人此刻都有些心神俱疲。

  对自己的相貌水平没有一个准确认知的两人,为了不辜负同僚们的期望,在斗诗、传酒令等环节,都表现得十分努力。

  两人屡次得到皇上的夸赞,出足风头的同时,也为门下省赚足了面子,只是两人也都累得不轻。

  出宫时,看到他们那强打精神的疲惫模样,他们门下省的顶头上官十分欣慰的拍着他们两人的肩膀,宣布明天给他们放半天假,让他们好生休息一下。

  十分感激上官好意的两人并不知道,秦侍中想的是不能让这两人也被劳累太过,早早的就让两人这好容貌失了颜色。

  他实在受够‘丑男集中地’的浑号,好不容易靠这两位得力干将扳回一局,一定不能也让他们变得跟门下省的其他官员一样,就算是本来的底子不错,也被给累蔫了。

  虽然两人都没有攀附上官的意思,但是能够得到侍中大人态度亲和的关怀与奖励,也让两名年轻官员十分高兴。

  连部里最顶层的上官都如此满意,可见其他同僚们肯定也不会感到失望,应该能够弥补他们在某些方面的失职。

  却不知道侍中大人亲自开口让他们休息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相貌在当晚的宴会中,成功给门下省找回了场子。

  至于他们不遗余力所展现的那些文采,都只是锦上添花,纵然优秀,但是对门下省的意义不如另一方面大。

  这种没有什么阴私算计,也并不奢靡,甚至连威严都不那么足的宫宴,与何昌逸在幼年时,曾以皇孙的身份参加过,以及他父亲提及过的宫宴环境截然不同。

  没有什么阴私手段,礼仪流程也不繁琐,席间氛围也比较轻松自在。

  就算是明着摆出针锋相对架势的翰林院与门下省,也是光明正大的靠本事比试,没什么拉踩陷害,没有出现那种各逞心机的场景。

  不仅皇上会亲自走下殿,点评他们的诗词书画,太子也会闲适自在的坐在大臣中,与大臣们聊起不那么严肃的话题。

  虽然两人因在宴席上出力不少而感到疲惫,却有种尽兴之感,并不觉得厌烦与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