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福晋的养娃日常 第204章

作者:满汀洲 标签: 宫廷侯爵 重生 甜文 穿越重生

  康熙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宛若平凡人家,疼爱孙辈的老祖父。一桩一件的,还真都能跟珠珠所立功劳对上。

  珠珠感动之余却不免又问:“皇玛法既然明知道珠珠不比任何男丁差,何以……何以执意要给珠珠封公主,打发珠珠嫁出去呢?阿玛不愿夺人子嗣,不愿替旁人养孩子。一辈子辛苦付出,晚年如何还要悬在养子的良心上。”

  “珠珠也不愿一身才华无从施展,余生都困在内宅方寸之地。琢磨着如何打压妾室、收拢额驸之心,保障自己孩子权益。所以才有那么一求,皇玛法……”

  “皇玛法都已经知道孙女除了性别之外,再无瑕疵。文行武亦可,都,都还不能给孙女个为大清效力的机会么?”

  康熙哑然,半晌无语。

  珠珠瘪了瘪嘴:“如果这都不行,皇玛法就把孙女嫁去唐努乌梁海,或者托锦乌梁海吧。给孙女多点护卫跟火器,沙俄那边但有挑衅,孙女也好直接带兵掩杀过去。”

  “成则再为大清开疆拓土,败亦不悔马革裹尸。学了满身文武艺的福珠格格无论在哪儿,都要为大清发光发热。拒绝三尺灶台、四角屋顶地所谓荣华一生。”

  康熙:!!!

  真·素知孙女有大志,但不想能大到如此地步啊。一时间,震惊得他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倒是惠贵妃静静等乖孙女说完,才哭啼啼地抱住她:“你这破孩子,说的什么混账话?那唐努乌梁海跟锦托乌梁海紧挨着鄂罗斯,两国刀兵一起,那里首当其冲不说。”

  “听说那边一年有三季是冬,严寒又贫瘠,还流行着转房婚、收继婚呢,哪是你这等金枝玉叶能去的地方?”

  珠珠泪中带笑,口称为了大清九死而不悔。

  却不知她越是这么说,康熙耳边就越回想起好大儿的担忧。连带着他都不安,怕能耐的大孙女过去后,真把蒙古给统一了。来一出你不让我当王世女,朕就自己打天下当女皇。

  直让康熙狠狠摇头:“别别别,你玛嬷说得对。且不说随着满蒙合作的进一步加深,朝廷对蒙古的掌控力逐步加强。已经不像以往非得下降公主抚蒙了,便是,朕也舍不得乖孙女远降啊。”

  “而且,朕知你才干,你也当知祖制与规矩。”

  说起这个,一直当背景板的敏敏可就有话了:“从天命、天聪、顺治到如今,都已经七十多年了。咱们大清都从祖宗的十三副遗甲到如今的纵横四海,附属国无数。有些不合乎现代发展的规矩,也该改改了吧。”

  “到底大清是祖宗们的大清,更是皇玛法您的大清啊。轻轻一动那小小的规矩,反手就收入至少三个贤良臣不香么?”

  “最要紧这还只是抛砖引玉,有了这美好的开头后,将有更多优秀的女性人才涌现出来。而且……”

  敏敏神秘兮兮一笑,小小声道:“只有鲶鱼多了,沙丁们才能拼命游啊。皇玛法您想啊,一句瞧谁谁那熊样,都不如个女的都能让谁谁勃然大怒。那要是真放这么个优秀的女官与他比较呢?”

  不管是为了脸面还是为了乌纱,都会垂死病中惊坐起,恨不得头悬梁锥刺股的。

  她家姐姐,张令仪跟佛尔果春,那可都是了不得的存在哟。

  错过一个,都是大清莫大的损失呐。

  康熙:……

  连连点头,差点脱口而出一个好字来。回过神来赶紧瞪了敏敏一眼:“你倒是好口才,不去理藩院可惜了。”

  敏敏生怕皇玛法说到办到,真拉她去理藩院做包身工。赶紧把头摇成拨浪鼓:“别,别别别啊,人家五叔在理藩院干得好好的,孙女再去多不合适啊?”

  “近两年上表称臣的番邦有点多,理藩院事物繁忙啊?那,那就让八叔去好了,他长袖善舞!十,十一叔瞧着温温润润,实际坑起人来也不手软,绝对是理藩院需要的人才。”

  敏敏接连举荐,真·举贤不避亲。横竖谁都别想耽误她经商,影响她赚钱的速度。

  大清女陶朱公的梦想还未实现,她绝不半途而废。

  康熙瞧瞧她,再瞧瞧一脸坚定的珠珠。不禁摇头:“保清啊,你真养了两个不让须眉的好女儿啊。”

  胤禔嘿笑:“其实多半是福晋的功劳,不过儿子与有荣焉。多谢皇阿玛夸奖,也恳请皇阿玛考量一二。珠珠之才,当朝罕有,错过了,真是咱们大清的损失。而且,她这决心您也瞧见了。”

  “这粉雕玉琢的姑娘家,往海上两年就黢黑了不少。真去了唐努乌梁海,被那小北风吹几年,孩子还能要?”

  珠珠:……

  虽知道阿玛是帮她说项,但怎么举例……一回比一回不入耳呢?

  果然,康熙听着也皱眉:“不会举例就别瞎说,朕看最要不得的就是你了!五大三粗,不修边幅。才三十出头,瞧着竟比朕还要老气些。太医呢?传来给你把个脉,瞧瞧到底如何。”

  胤禔:!!!

  胤禔如遭雷击,死死盯着他家皇玛法那虽然有些许天花痘印,但分外白皙又细腻,看不着什么皱纹的脸,试图找出他夸张的痕迹。结果……

  看来看去,却只想问福晋会不会嫌弃他。

  虽然险些被这家伙蠢到,但,若插科打诨能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又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伊凤细细端详了他一阵,认真而又负责地告诉他:“爷莫忧心,妾身爱重的是您英勇无畏的气魄,百折不回的精神。只你一日初心不变,妾身便一日打心眼里思慕您,始终以被赐婚给您为荣。”

  所以说,他还是瞧着比皇阿玛都老气?

  胤禔惊恐,决定今晚就让福晋再度开始给自己护肤。瞧着老相点不打紧,可皇阿玛若以此为由将他困在京城,日后都不得轻离了怎么办?!

  太医来得很快,诊脉也很认真。

  最后得到的结论是直亲王一切都好,只是最近香辣烧烤之物吃得许是多了些,有点火气。

  无需用药,喝点菊花茶便可。

  胤禔:危!

  忙找借口试图跑走,却被自家皇玛法扯着衣襟进了书房。

  敏敏惊愕,悄悄问姐姐:“姐,你看皇玛法跟阿玛,像不像我小时候不愿意念书被额娘揪?”

  简直情景重现!

  珠珠才给了傻妹妹警示一眼,就也被喊去了书房。

  父子爷孙三人好一阵恳谈,次日,胤禔就因为身体原因暂时卸任了天津卫八旗水师都统的职务,留在府中静养。但三军不可一日无帅,好不容易疏浚的海上航线也不能停。

  所以今上审慎思考后,决定让福珠格格女代父职,先把这个担子挑起来。

第140章 考验

  这消息一出, 就好像在沸腾的油锅里加了点冷水,顿时崩出万千油星子来, 又像万钧巨石砸进了本就不如何平静的水面。

  群臣沸腾, 上书不绝。

  都觉得皇上此举过于冒险,简直儿戏。前头那多半是直亲王为了给女儿造势,硬把自己的功劳挪给她。

  皇上可千万别偏听偏信, 真以为十几岁的小姑娘就有那么大的能耐了。

  否则格格危矣,天津卫八旗水师危矣。

  康熙皱眉:“众卿说福珠的功劳都是直亲王相让,可有证据?若有,朕必定秉公办理。绝不允许任何人冒领军功, 欺君罔上。若没有,诸位是不是也领一下污蔑皇亲、中伤朝廷重臣的罪责?”

  啊,这……

  他们都是按常理推测, 哪有什么实际证据呢?

  是以,康熙一问,就沉默了大半。只有少数几个执拗又大胆,竟采用诡辩法。说他们没有证据证明直亲王将自己的功劳分给女儿, 但同样的, 也没有证据证明直亲王没有那么做。

  毕竟, 他身为和硕亲王,于一个普通皇子来说,尊贵已极。但福珠格格,有心当王世女的福珠格格, 却是再有如何大功都不嫌多的。

  可惜他们话都还没说完,人证胤祥就跪了。

  “启禀皇阿玛,儿子与无数天津卫八旗水师的将士们可以作证。福珠身先士卒,英勇无匹又足智多谋。一应功劳都是实打实的, 绝无半点虚假。”

  “再者大哥虽疼孩子,却生性耿直,最见不得弄虚作假。绝不可能用那等拙劣手段试图蒙蔽圣聪,还请皇阿玛明鉴。”

  他刚说完,太子等人也都跟着跪下。

  表示愿意相信大哥的人品与侄女的能力,倒是那几个振振有词,试图抹黑皇亲的得仔细调查一二。看看他们居心何在,幕后是否有黑手推动主导。

  被点名的几个当场吓瘫,各种求饶保证。

  无奈帝心如铁,没有半丝柔软。殿前侍卫如狼似虎,很快就把还在哭哭啼啼的几人硬拉了下去。

  现场鸦雀无声。

  康熙只道如今直郡王才三十出头,现在言说继承者之类未免为时尚早。

  而今之计,还是把他的身体养好,看看福珠是否能独自扛起天津卫八旗水师这杆大旗。若不能,后话自不必说。反之么……

  康熙垂眸:“朕这些日子辗转反侧,夜不成眠,也是想了很多。既怕此例一开,万例接踵而来。闹得朝野纷乱,无数人家宅不稳。又担心错过人才,与国有失。”

  “万般惦念之间,梦着太皇太后,被她老人家好一通训斥。说枉朕诸般进取,锐意改革。竟困于这种末节之中,还有什么比大清发展更重要?朕被此一问如醍醐灌顶,遂决定延后此事 。再观察一二,看福珠是否可堪托付。”

  群臣懵了,再没想到皇上能托已逝多年的太皇太后之口,说出这么番话来。

  奉太后教诲?

  呵呵,谁信谁是傻子。但悲就悲在这些个聪明的都惜命,谁也不敢去戳破那层窗户纸。

  只能一个个的,安慰皇上,赞美太皇太后。不愧是辅佐了两代帝王的贤后,至死都惦着大清发展云云,极尽恭维之能事。让康熙顺利从万千劝谏中解脱出来,把胤禔有意立王世女之事告于段落。

  独留胤礽忧心忡忡。

  才下了朝就匆匆往昭仁殿:“珠珠再如何出类拔萃,终究也只是个十几岁的姑娘。本就难以服众,再加上个羁傲不逊的十四弟。皇阿玛您这安排……”

  着实有点过了吧 ?

  像极了刁难,还有那么亿点点儿戏。

  康熙笑:“可若如此情况下,爱蓝珠还能圆满完成任务,甚至将天津卫八旗水师营管得更好、更出色,不更说明其能力?”

  这……

  胤礽迟疑:“皇阿玛要更改祖制,允许珠珠为王世女?可这么一来,庄亲王伯等些个面临类似窘境的王府必然也得试图效法。甚至……长此以往,岂不乱套么?”

  康熙淡笑,表示这个问题他也考虑过。

  但面临绝嗣,爵位传承都成问题的毕竟少数。家中女儿如珠珠者,更绝无仅有。

  所以,效仿二字本就难如登天。

  若真有与她相当,文才武功皆优,堪为朝廷栋梁的,那岂不是社稷江山之福么?

  胤礽惊呆,再没想到自家皇阿玛居然会是如此表现。

  康熙横了他一眼:“在蒸汽船下水之前,朕还没想过真有一日能不用桨、不用帆,就让大船在海中畅通无阻呢。只这一项,就让大清领先于世界。”

  “这两年,蒸汽机给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带来的变化,可别说你不知道。”

  胤礽笑,这怎么能不知道呢?

  他自小就陪在皇阿玛身边,学习着怎么管理一个偌大的国家。自从康熙二十九年,皇阿玛御驾亲征噶尔丹,将监国重任交给他后。

  但凡圣驾离京,而他又不曾随扈的话,就必然会被委此重任。

  在京,他也得分担大半的奏折。

  自然对朝中事物可以说是了然于心,也经常震撼于大清日新月异的变化。甚至屡屡怀疑下面的人为了邀宠而故意虚报产量、生产效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