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福晋的养娃日常 第47章

作者:满汀洲 标签: 宫廷侯爵 重生 甜文 穿越重生

  若不是鄂缉尔身后站着的是皇太后,伊凤真的会动摇啊啊啊!

  太后也怕娘家碗里的羹被分走,赶紧笑着开口:“这在说些什么啊,聊得这么热火朝天的?哀家跟皇帝、太子都进来好一阵子了,尔等都没发觉。”

  众人汗,赶紧行礼:“奴才/臣等叩见皇上/阿木古朗汗、太后、太子殿下,给皇上/阿木古朗汗、太后跟太子殿下请安。”

  “起磕吧。”

  “嗻,谢皇上/阿木古朗汗。”

  所有人等起身,再不敢废话半句。依着自己的爵位排序等,去到安排好的席位上。

  终于出了包围圈,获得短暂自由的伊凤长出一口气。

  老天!

  她是真的没想到,区区奶粉跟些个羊肉能引起那么大的轰动,竟让一部王爷、贝勒、台吉们如此。

  只可惜啊,她辛辛苦苦鼓捣出来的毛线,怕又要便宜给内务府了。

  还有奶粉跟羊肉等。

  毕竟那东西鸟枪换炮,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奶粉、羊肉了。还是朝廷辖制,啊呸,是跟蒙古诸部贸易的主要商品。怎么采买,往哪部采买,又按什么价格采买、多大量等等,怕都要个具体章程了。

  日后冰点阁、烧烤坊跟火锅城的食材进价啊,怕是得寄托在皇上良心上了。

  想想,就让伊凤心里发沉。

  相比之下,御座上的康熙心情可就如艳阳高照,鸟语花香了。

  明媚的不行。

  你道为何?

  因康熙一向被蒙古诸部诉苦,什么风雪大冻死了牛羊啊,草场不丰以至于牧民生活艰难啊。总之,每年都有新苦衷,变着法儿地从他这往出抠银子。

  从没被这么争相吹捧,只为能压下科尔沁左翼,成为保清家的新合作对象。

  嗯,他们这回不求赏赐,只为求个新路子。

  毕竟朝廷赏赐有时尽,但羊肉、羊奶,甚至羊毛都能卖钱了的话,可就源源不断了。

  而众所周知,羊长得快,一年就能繁殖两窝。比牛马快多了,吃草也比牛马少,还好经管。一个十来岁的牧童加上一头牧羊犬,就能管一二百头羊。

  若部落里都能多养些羊,并卖出去……

  蒙古王公们的呼吸重了,康熙的眼睛也亮了。

  多养羊,战马就少了。蒙古铁骑也会相应减少,对朝廷威胁降低。多养羊,牧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就不用朝廷再每年海量地往过拨银子。

  最妙的是,大量羊肉、奶粉跟羊皮、羊毛等进入京城甚至中原,不但可以大大丰富大清子民的餐桌、衣柜。

  还能让大清成为蒙古各部的唯一经销商,随时扼住他们的经济命脉。

  只是……

  这么一来,好像,又得对不住好大儿夫妇了。

  才从儿媳妇抢了土豆的康熙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但为了大清,还得厚起脸皮。

  于是,开场就是一片赞扬。

  伊凤微笑起身:“皇阿玛谬赞了,儿媳也是误打误撞。断没想着,冰点阁之后,烧烤坊跟火锅城也能红红火火。刚开始时,钱少量不多,还多亏了鄂缉尔贝勒爷帮衬。”

  被点名的鄂缉尔笑:“蒙太后慈爱,郡王妃青眼。这小生意做出了大文章,整个部落都受益匪浅。”

  嗯,太后,他亲姐。

  虽不是皇上生母,但也得皇上敬重呢。她老人家亲自牵头的事儿呢,想抢,也得掂量掂量。

  其余诸部首领笑,根本不接这茬儿。

  只往朝廷跟全蒙古的高度上扯。

  意思表达得相当清楚:你们科尔沁再怎么着,也是蒙古诸部中的一个。占尽先机也就罢了,断没有你们吃肉,连点汤都不给大伙儿喝的道理。

  不患寡,患不均!

  不均太过,我们就要闹了。

  距离京师更近的察哈尔亲王、阿巴哈纳台吉、翁牛特郡王、敖汉贝勒等再度打出价格牌。表示可以更多、更好地送货上门,价格上也可以商榷。

  而且,满蒙世代联姻,在座的各位谁还没跟皇家沾着亲呢?

  今年才大婚迎娶了纯禧公主的班第还微笑颔首,也跟伊凤打了张感情牌。

  伊凤遗憾摇头:“多谢诸位王公抬爱,若可以本福晋自然愿意跟诸部都保持良好合作。只是,雪糕、烧烤等,季节性很强。倒是火锅很受欢迎,但冬日运输又是个很大的问题……”

  而且鄂缉尔贝勒是最先冲她伸出援手的,从未嫌过她用量少。

  态度严谨,价格公道。

  不管是从亲戚还是从合作的角度,都不好出尔反尔,背信弃义的。

  几句话,让鄂缉尔高高提起的心又轻轻放下。

  其余诸多都眉头紧锁,商量着怎么再争取一二。伊凤才笑:“好在自烧烤坊、火锅城后,京城与周边食羊肉成风。不如试着让内务府开几个铺子,皇阿玛您掂量着怎么购买羊肉、从哪儿购买法儿?”

  “儿媳再琢磨琢磨毛线,羊奶皂之类。争取丰富品类,增加销量。还可以试试奶糖、肉干之属。就是这个运输……”

  伊凤摇头,颇有些遗憾地叹了句:“可惜路途多艰啊!要是有类似于秦直道那样,直接到草原的羊肉、羊奶、羊毛等的快速通道就好了。各部愁卖牛羊,好好的奶浪费了。大清各地吃不着,只能望羊兴叹,归根到底是运输啊。”

  说完,她才不好意思捂嘴。

  言自己胡言乱语、有感而发,还请皇上跟诸位王公莫见笑。

  蒙古诸部亲王、郡王、台吉们:!!!

  不不不,会说你就多说亿点。

  虽然他们不大明白这个秦直道是怎么回事儿,但专门运输羊及羊产品这个,是他们翘首以盼的呀!

  这一年多来,他们可眼看着鄂缉尔那老小子赚得盆满钵满,整日里吃香喝辣。

  若非如此,他们好好的蒙古王公们,也不至于脸都不要了啊!

  还不是觉着这事儿搞起来,能让他们的草原羊变成白花花的银子么。不就是修路?实在不行,诸部一起凑凑呗。

  伊凤笑笑,言说自己小肩膀扛不住好大事儿。

  之后相关方子会交给内务府,到底是论资排辈,还是价低者得,全看皇上的意思。

  特别干脆利落的,就把主动权交还给了康熙。

  康熙:……

  别说好大儿感激了,他现在都感慨:当时怎么就那么慧眼独具啊,竟给胤禔选了这么好个福晋!

  小小的奶粉、羊毛与羊肉,竟让她做起了这么大的文章。

  啧!

  那几个蒙古王公一心只盼着养羊,卖羊,甚至愿意掏钱修路。可能没想,也没想明白这其中关窍。康熙却明白这什么快速通道一旦成了,不止运羊,还能运八旗铁骑。

  一旦他日蒙古诸部有个什么异动,他的军队就能借着这条快速通道立即杀过去。

  卡脖子+随时防异动。

  双倍惊喜,一定一定要促成。

  康熙心里如是想着,面上也就越发稳得住:“直郡王福晋说得对,兹事体大,确实得详加商讨。此事容后再议,今天只君臣同乐,欢迎诸部王公远道而来。”

  皇上都亲自举杯敬酒了,各部王公们就是急到火上房了也得先按下啊。

  一个个赶紧行大礼:“奴才等谢过阿木古朗汗。”

  管弦响,舞蹈起。

  一队队宫娥端着精致的餐盘,献上精美的食物。

  与会的蒙古王公们却都意兴阑珊,等见过那轻柔、保暖、色彩明丽又不腥不膻的羊毛线后,一个个跟饿了多年灾民得了白面馒头似的。

  恨不得对康熙围追堵截。

  只有得了准信的鄂缉尔心情舒畅,常溜出去品美食、赏美景。遇着喜欢的,也不拘贵贱,都打包好了,拎进宫去孝敬他太后姐姐。

  太后虽非今上生母,但素来性情柔婉,最能跟皇上保持一致。

  而康熙呢,又一贯推崇以孝治国,对嫡母颇有几分尊敬。二十六年,太皇太后薨,这娘俩都伤心欲绝。相互劝慰之间,还真生了几分母子之情来。

  为了让太后安享晚年,康熙还特意重修了宁寿宫。

  为防止她独居寂寞,还将五阿哥跟五公主都抱在她宫中抚养。

  可以说,除了惦念三十多年未曾回过的科尔沁,想着多照拂族人们几分之外,太后已别无所求。

  伊凤这个好儿啊,算是卖在了她心尖尖上。

  几番被弟弟大夸特夸,谢了又谢之后。伊凤再入宫请安,太后就二话不说,撸了自己腕子上的东珠十八子就往伊凤手上套。

  “好孩子,玛嬷知道你是孝顺玛嬷,替玛嬷帮衬族人呢。你放心,玛嬷那不争气的弟弟已经说了。别的部落给内务府最低什么价,他就给你什么价。只许低,不许高了,断不会让你吃亏。”

  伊凤笑:“有皇玛嬷这番关爱,孙媳莫说不亏,便亏了也如占了好大便宜。”

  “瞧这小嘴儿甜的,爱蓝珠那孩子必是像了你。”

  伊凤眨眼,特别俏皮地做了个双手托腮的动作:“像孙媳,难道不好么?”

  “好好好,怎么不好。只可惜天气越来越冷,小家伙们出来进去的怕风寒,都不好常进宫了。”

  太后叹,虽然只见了寥寥几面,但她对那俩小粉团子印象可好。总觉得多跟那俩活泼伶俐的小家伙在一处,她饭都能多用半碗。

  到了延禧宫,惠妃也直往她身后瞧。

  胤禔笑:“额娘别瞧了,就我们两个。这两天愈发冷了,怕两个小家伙风寒,就没敢抱出来。”

  惠妃再如何想念,也不好枉顾孙女们健康。

  只遗憾叹气,说恨不得马上春暖花开,好让孙女们能常来常往。临走的时候,又拾掇了好多她亲手给孩子们做的针线。

  特意让小厨房准备的,两个孩子喜欢的点心。

  十句嘱咐里,八句与两小姐妹有关。

  伊凤:……

  孙子梦碎后,婆婆惠妃总是过于珍惜这有且仅有的两个小孙女。

  让她欢喜中又带着一丝丝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