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卷王 第68章

作者:映在月光里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先做好一个人,再谈男女也不迟。

  安抚好她们回到院子,饭菜早就凉了,桂和连忙上前收拾:“奴才重新去换热的来。”

  齐佑不饿,也没心情吃饭,说道:“不用了,去烧壶水泡茶吧。再准备两碗面,等下煮给萨布素与常德吃,他们估计还没吃饱。”

  桂和应是,收好炕桌提了茶上来,萨布素父子也一身寒意进了屋。

  齐佑招呼两人坐,倒了杯茶递过去,说道:“桂和,你去将面煮上来。”

  萨布素见到桌上的饭菜已经收走,正准备饿肚皮,听到齐佑给他们父子准备了面,顿时笑了起来,说道:“多谢七阿哥,还是七阿哥细心。”

  齐佑笑笑,“难得请你们来吃杀猪汤,最后只吃了碗面,是我招呼不周,还得请你们见谅才是。”

  萨布素与常德连声说不敢。

  他们是真不敢,齐佑在他们眼里脾气温和,永远不急不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待亲眼见到他眼都不眨接连开枪,凌厉强势,毫不留情处置了好几家人,父子俩到如今都有些没回过神。

  吃了两碗热腾腾的面,萨布素身子暖暖的,浑身放松下来,望着窗外开始飘飞的雪花,迟疑了下,说道:“先前我见到那几家已经离开了,这么冷的天气,还有人受了伤。周围几十里都没有人烟,不知道他们能走到哪里去。”

  齐佑垂下眼眸,慢慢吃着茶,哦了声,没有接话。

  他们走不远。

  齐佑先前只伤了布日固德几人,没有要他们的命。

  但是他知道,几人活不了。

  被赶走之后,他们开始除了一腔愤怒,憎恨他与其他不愿意走的同伴之外,还有斗志昂然。想着要活下来,活得好好的,不让人看扁,以后回来复仇。

  等到过两天,又冷又饿,没有栖身之所时,他们就会认清现实了。

  对于造成眼前局面,受伤成了拖累的罪魁祸首,他们会开始怨怼,责备。

  接下来,他们会以以无数的借口安慰劝说自己,比如为了其他家人等,出手解决掉惹事之人,回转过来请求齐佑原谅。

  齐佑从来不同意株连九族的做法,更不是喜好杀戮之人。他们从此老老实实,安生种地,他也不会真让他们都去死。

  升斗恩米斗仇,齐佑尽力替这些人着想。久而久之之后,他们会觉着,他所做之事都是理所当然,一点不满就会翻脸。

  经过此次下狠手惩戒之后,这群人心中有了畏惧,此地算得上真正安稳下来了。

  萨布素觑着齐佑的神色,劝道:“七阿哥也不要生气,他们蠢得很,几口酒一上头,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齐佑认真地说道:“他们不是蠢,就是坏。将军,我知道你心里真正的想法,觉着我大题小做了。”

  萨布素被看穿,神色尴尬起来,含糊着道:“汉人都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结亲之后,一床被子同床盖,再大的怨气也没了。家里媳妇有出息,能出去赚银子,给家里长脸面,他们也不会拦着,以后还是会让她们出来做事,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一桩?”

  常德在旁边听着,虽没说话,却不时点头,显然同意萨布素的说法。

  齐佑神色淡淡,提壶倒茶没有做声。

  其实齐佑并不怪他们,这就是眼下的世情。哪怕是后世,对待这种纠纷,难听的话不少。夫妻之间发生矛盾,都是劝和不劝分。

  萨布素犹豫了一下,说道:“因着总是打仗,好些人都没能成亲。像是巴彦,前后死了两个妻子,没有留下一子半女,如今依旧是鳏夫还未再娶。他今年已经快四十岁,这下他没了,家中香火真彻底断了.....唉,像是巴彦这样的人不少,着实是令人头疼。”

  听萨布素话里的意思,巴彦应该被解决掉了。齐佑抬眼看过去,不咸不淡问道:“巴彦的两任妻子,究竟是如何没了的?”

  萨布素顿了下,神色不自在起来,说道:“我也没多问,不知道是如何没了的。”

  齐佑说道:“其实将军都明白,何苦装作不知呢?你看他们,一边娶不到妻子,一边不拿女人当人。”

  萨布素干笑了几声,附和着道:“也是,他们是活该。可是七阿哥,长期以往,我只担心人心会乱,影响到边关安危。”

  常德神色若有所思,看了萨布素一眼,坐在旁边紧紧皱起了眉头。

  齐佑缓缓说道:“种地时,先要选取种子。坏掉的种子种到地里,生长不出好的庄稼。人的绵延与传宗接代,也跟种地选种一样。像是巴彦这等的坏种,香火断掉,就断掉吧。”

  萨布素一脸怔愕,呐呐道:“七阿哥,香火重要.....”

  齐佑脸上浮起了微笑,笑意却不达眼底,说道:“我建议将军以后思考一件事情时,少提大局,着眼实际。先看到眼前的苦难,解决掉之后,再放眼天下,这样比较切合实际。”

  萨布素面子有点挂不住了,辩驳道:“我是这里的将军,不放眼大局,如何能统帅他们?”

  齐佑道:“将军为何守卫边疆?是为了保护手无寸铁的弱小百姓,让他们能不受外敌侵扰,安居乐业。可将军实际上是牺牲弱小,才守卫了边疆。这样的守卫,值不值得,又有何意义?”

  萨布素呆在那里,脸色有点不好看了。常德却眼睛一亮,很是不给他爹面子叫了声好,“七阿哥说得是,阿玛经常说,要顾大局大局,我一直没弄明白大局究竟是什么玩意儿。如今我懂了,就是牺牲小的,保全大的嘛!”

  “滚一边去!”萨布素气得骂了常德一句,稳了稳神,认真问道:“七阿哥可有解决的办法?”

  齐佑沉思了下,说道:“我看过这边的人口数量,女人与男人大致持平。至于为何还有人娶不到妻子,除了有人纳好几房小妾外,其他原因,将军不如自己回去好生想一下。你若有姐妹女儿,愿不愿意嫁给那些光棍,推己及人,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萨布素与常德都好几房小妾,父子俩对视一眼,两人的脸同时有点红。

  他们肯定不愿意少纳妾,至于家中姐妹女儿,谁要嫁给那些无赖泼皮?

  齐佑没再理会两人,望向莹白的窗外,雪又下大了。

  瑞雪兆丰年,不知明年地里有没有收成。他没有银子,学堂还没有办起来。

  苦什么都不能苦教育,究竟从哪里再能赚到银子呢?

  齐佑低头看向茶碗,顿了下,眼睛止不住一亮。

第七十三章

  如今对齐佑来说, 能稳妥赚到钱的地方,当然是内务府。

  说起来,齐佑将主意打到内务,府也就是康熙的身上, 也就是另类的“坑爹”。

  齐佑打算赚康熙的钱, 走非同寻常的皇商路线。不过他问心无愧, 所有得来的钱, 他一个大钱都不会要。全部交到百姓手上,或者拿来发展当地的教育与基础设施。

  卖过一次干果皮毛, 总不能年年卖, 不然康熙该翻脸了。

  拉平仓地区穷得很,除了黑土地就是令人沉醉的蓝天碧云。

  齐佑望着不时晃动的厚门帘,禁不住笑了笑。

  他穷得叮当响,能赚钱的地方很多。船坞与水师,与罗刹国的贸易上, 他只要愿意, 能神不知鬼不觉赚得富可敌国。

  可惜啊,这些他都不能做。

  不知道康熙可喜欢东北能吹散骨头的寒风, 给他装几罐子送到乾清宫,让他体会一下当年祖宗曾体会过的苦寒。

  旧时东北有三宝, 人参貂皮乌拉草。新三宝的貂皮则换成了鹿茸。

  人参貂皮贵重,貂金贵稀少,还不一定能猎到。

  这个时代还是有一定的好处, 比如注重生态,决不允许过度打猎。

  猎人都很自觉, 在春季产卵的季节是封猎期, 幼小, 怀孕的母兽也不会猎,保证猎物不被灭绝。

  齐佑当然支持保护生态,貂皮再贵重,他也不会打这个主意,发动人去大肆猎杀。

  人参主要在长白山地区,这片是朝廷的,决不允许其他人去挖。

  至于乌拉草,满人早就当做宝贝,嫩的时候拿来喂养牲畜,老了拿来编织,做靴子。对满人来说见怪不怪,有钱人不稀罕,卖给穷人又不值几个钱,运到京城卖实在不划算。

  梅花鹿与鹿茸,宫里在南苑那边有养,围猎场也有,这个也不稀奇。

  其实东北地区远不只是这些宝贝,尤其是齐佑所在的地方离牡丹江挺近,物产丰富。

  齐佑想到了每年声势浩大的查干湖冬季捕鱼。查干湖鱼有名得很,可惜离得太远,差不多有近三千里,只能遗憾放弃。

  好在牡丹江的鱼类也很丰富,尤其虹鳟鱼在后世是地理标志产品,如今虹鳟鱼还没引进,同样只能放弃。

  东北木耳,在牡丹江地方的产地最有名。早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人工种植木耳。

  不过人工种植是在木上打孔砍花,照样是靠天吃饭,产量稀少,属于贡品。

  齐佑不懂如何种木耳,等到以后他会让底下的人去试种。拉平仓地区太穷,产的木耳不用上贡,被他扒拉进卖给康熙的计划里。

  除了橡子等干果外,还有椴树蜜很有名,齐佑不会养蜂,亦暂时放进了未来的计划中。

  最快能来钱的,还当是牡丹江的镜泊湖红尾鱼。先前齐佑看到茶碗里的茶水,就想到了红尾鱼。

  红尾鱼产于高山堰塞湖,肉质细嫩鲜美。齐佑能记得这种鱼,是因为红尾鱼白身配着鲜红的尾鳍下叶,很美,有特点,一眼就能与其他的鱼区别开。

  活鱼运到京城就甭想了,冷冻的鱼与鱼干的滋味如何,齐佑也没尝过。

  宫里不缺鱼,但这种鱼又美又稀少,贵人们就要的是贵重。再拿来吹嘘包装一下,齐佑赚起康熙的银子来,理不直气也壮。

  严寒也有好处,不缺冰,冷冻后的鱼包裹好一些,运到京城也不会化。加上有炕,还可以试着烘烤鱼干。

  说干就干,齐佑暂时将其他事情抛到了脑后,与萨布素常德说起了此事:“不知道将军可吃过山上湖里的红尾鱼?如果好吃,鱼又多,我想去抓一些运到京城去卖。”

  萨布素吃过湖里的红尾鱼,细腻鲜美归细腻鲜美,只他向来不喜欢吃鱼,鱼刺多麻烦,没有大口吃肉来得爽。

  听到齐佑突然提及要去抓鱼卖,萨布素一时摸不清他的想法,以为他想赚些私房银,犹豫了下,还是老实说道:“湖里的鱼多得很,我们这边人都不大喜欢吃,只达斡尔与鄂伦春其他几个部落抓得多。京城什么没有,也不缺鱼,运到京城能卖出价钱吗?七阿哥,若是您想赚银子,靠着抓鱼卖钱,一年也走不了两趟,可赚不了几个银子。”

  常德很喜欢吃鱼,听到后顿时来了兴致,不待齐佑回答,很是捧场积极说道:“湖里的鱼,比河里的鱼要鲜美百倍,只用加点盐一烤,连鱼刺我都能嚼着吃了。阿玛真是爱瞎担心,再说七阿哥想出来的主意,肯定能赚大钱!”

  萨布素见儿子拆台,郁闷不已,暗自骂了句蠢货,瞪了他一眼,呵斥道:“你闭嘴,我们说话,哪有你插嘴的?”

  常德噎了下,满脸不服气,到底没敢再还嘴。

  齐佑只当没看到,笑着说道:“常德说得对,每个地方的鱼都有自己的特色。就算是同品种的鱼,长在不同的水里面,吃起来口味也不一样。再说这是来自北边的鱼,物以稀为贵,不愁没有销路,宫里的人肯定都喜欢吃。”

  宫里很少吃鱼,底下伺候的人怕贵人们被鱼刺卡住,鱼呈上去也先剔去了鱼刺。

  哪怕御厨身怀绝技,剔掉鱼刺之后,鱼肉也烂糟糟的,失去了原本的风味。

  不过齐佑不担心,主要是康熙喜欢吃鱼,鲥鱼刺多,却是他的最爱。

  鲥鱼产于江南,同样是贡品。为了保证鱼的新鲜,快马加鞭送进宫,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

  齐佑与康熙吃过饭,他下令御膳房,无需将鲥鱼的刺去除掉,清蒸之后送了上来。

  康熙虽吃得不多,但齐佑仅仅从他这个举动,便知道他懂得吃鱼,以及对鲥鱼的偏爱。

  萨布素肯定不会知晓这些,皇帝的喜好与口味乃是秘密。宫里的人与近身大臣,哪怕知道了也不敢说。

  只要鱼送进京城,就不会愁卖不出去。他们从北地送进京城的鱼成本太高,亦只有康熙与达官贵人吃得起。

  进京的狼覃军们,年后就应该归来了。等他们到了之后,正好再次运送鱼进京。到了年底再送一次,一年送两次。

  来回奔波,辛苦是辛苦了些,到时候给他们丰厚的红封。不同于保护康熙那般,需要紧张得提着脑袋做事,还有钱赚,他们应当很乐意。

  至于康熙乐不乐意,齐佑现在顾不得那么多,他实在是太缺钱。

  抓鱼只是他发展这里的第一步,富饶肥沃的黑土资源,除了开荒种粮食之外,文明发展迫在眉睫。

  齐佑不便细说,沉吟了下道:“起初我打算在这边开办学堂,先生倒不缺,宁古塔那边流放来的犯人,当教他们识字的先生足够了。修屋加上笔墨纸砚才是大头,这笔钱到处凑一凑,也能勉强凑齐。办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长期投入,必须找出一条生财之道。而且这条财路,其他人一概不许沾手,只用于教书育人,修路铺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