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宋 第129章

作者:九州月下 标签: 宫廷侯爵 种田文 基建 穿越重生

  这两匹马是舟儿把辽国宫廷御马司翻了个底朝天才找出来的奇葩,是选美一样选出来的天命之马,听说是有汗血宝马的血统,看着极为俊美好看,背长胸窄,大腿细长,过长的颈部让它头部比骑手的手更高,且脾气倔强,降低了乘骑体验,耐力也不行,唯一的作用就是拿来拉车充门面。

  但这马一俊遮百丑,毕竟画宗喜欢的是艺术,不是骑马,用来当门面,再有面子不过了。

  在训马官的一番调教后,这两匹宝马很快便成为了天子座驾。

  赵士程于是在计划表上又打了一个一勾。

  ……

  到三月时,辽国的消息明显多了起来,如雪花一般,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辽主带着剩下不多的禁卫,与辽东耶律淳征招来的怨军八营一起驻守上京道,双方一番大战,金国都统乌楞古在蒺藜山把耶律淳的兵打得丢盔弃甲,而辽国国主则在战败之前,就飞快地跑了。

  这一战,辽国损失惨重,首都上京道周围的五个州县统统降金,眼看首都就要被围攻,幸运的是南边的辽东及时攻打金人粮道,这才暂时止住了金人那摧枯拉朽般的攻势。

  战败之后,辽主居然下了罪己诏,命令手下继续在诸路招募士卒。

  这消息传到大宋时,朝廷上下,都一片惊骇。

  虽然知道辽国情况有点不好,但真的没想到居然不好到这地步。

  居然连皇帝都下罪已诏了!

  要知道皇帝是这世上最不能错的物种了,皇帝是什么,是哪怕他们错了,宁愿杀得血流成河,也要掩盖自己的错误的那种东西啊!

  一时间,群臣各种争议,原本因为皇帝封神而耽误的西军调动和粮草征集,也又被重新提上了日程,这次,朝廷天时虽然还是分了战、和、围观三派,主战那一派,却在没有皇帝支持的情况下,有了绝对的优势——毕竟辽国眼看要完,不早点出兵占地,等金国站稳脚跟了,那哪还能再找到机会收复燕云之地?

  在这样的争议下,枢密院这个平时像植物人一样的机构飞快运转起来,开始安排出征将领,一番权利争夺后,朝廷选了童贯为领军大将,种师道为都统制,总管此战大小事宜,而武泰军承宣使王禀、华州观察使杨可世为之副将,统兵二十万,北征辽国。

  同时,画宗还派了蔡京的儿子蔡攸为副使,充当监军,总得来说,这一次的出征除了有童贯和蔡攸两个麻烦外,其他人,都是在对战西夏时留下赫赫功勋的人物,看着就很稳。

  虽然朝廷和民间都有让皇帝亲征的期盼,但画宗毕竟不是刚刚继位的愣头青,虽然脑补了一下自己亲自收复燕云的功绩,但他心里却也知道,自己千金之躯,没有必要过去。

  再说了,行军打仗,周车劳顿,哪里有在皇宫里筑园做画来得舒服?

  所以,就算他身边的太监梁师成提了那么一句,画宗也只是笑了笑,便将此事抛之脑后了。

  赵士程也不心急,伐辽的过程很长,他稳得住。

  随后,京城便又传出看到晚上有龙气盘踞城门之上的传言——许多人都看到了,在城门重檐房顶上,有极为好多条清晰的龙形,还会动、会旋转。

  这是上天显灵了啊!

  林灵素则对此向皇帝解释,说这是您生出的龙子龙气汇聚,直冲霄汉,家国必定有大事将成,是好事,祥瑞!

  画宗对这个解释很满意,但很快,又不满意了,因为京城中的传言,都在说什么真龙,什么龙子带福,开始讨论起龙子,把他这个真龙天子给抛下了。

  于是他命令朝廷彻查此事。

  看是谁在装神弄鬼——他也是道教中人,对其中门道,再清楚不过了。

  可惜,后来异象频出,却还是没有发现一点异常。

  于是画宗也难免嘀咕,难道真的是神仙显灵了?

  ……

  他不知道的是,显灵神仙正遇到一点麻烦。

  “好了,夜深了,该去显灵了,给我把东西放下!”赵士程怒道。

  “再玩一会,再玩一会!”林灵素拿着巨大的、其上雕刻着几条龙的凸透镜,“这种奇物太好玩了,你这是怎么想到的。”

  “透镜成像,”赵士程翻了个白眼:“行了,你别没事找事,回头让人发现了你得吃不了兜着走,快点放下。”

  这玩意对光源要求很高,他又没有激光灯,只能靠提纯的一点氧气来加剧燃烧,提供那么一极短时间的光源,还得冒着安全风险,这些老道士都知道,却也一点不关心,只知道好玩!

  林灵素又玩了好一会,这才恋恋不舍地将透镜放下,有些无奈地道:“陛下不愿意亲征,你这样的一点小伎俩,怕是也没什么用吧?”

  皇帝亲征,不只是皇帝愿不愿意的事情,群臣也不会同意的,因为这不只是出征,还关系到百官陪同、出征的将士翻倍、粮草翻倍,其中巨大的干系。

  这一点小祥瑞和谣言,实在不值得让皇帝扛着巨大的反对,出京亲征,再说了,这个时候也没有一个寇准来推行这件事。

  赵士程点头:“不错,这事,还得童贯和蔡京支持才行。”

  林灵素摸着胡须,疑惑道:“童贯必然是愿意,可蔡京老奸巨猾,又素来谨慎,这事,他怕是不会掺和吧?”

  赵士程微微一笑:“这事,可真少不了蔡相啊,只有他愿意了,陛下才走得了。”

  林灵素苦思冥想,怎么也想不通蔡京为什么要淌这混水,于是便直接问了出来。

  “蔡京行事,最想护着的,便是他这些年的变法革新,”赵士程看着窗外的沉沉黑夜,轻声道,“而就我所知,王黼已经等不及,想要踩他上位了。”

  王黼是画宗如今最宠信的臣子,而画宗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用完蔡京后,把他放到闲职上,想用了,再起复。

  如今弹劾蔡京的越来越多,想来罢相就在顷刻了。

  只是,蔡京自己也知道,他的那些改革,只要他一退居二线,便立刻被废除,毫无例外,到他三次复相,所行的方田、辟雍、医、算学,合并修会要、六典各机构,裁汰冗官,对远郡使、横班官的俸禄减半,茶盐钞法、对富户的科抑都会被下一位丞相废除。

  “可这和陛下亲征,有什么关系?”

  赵士程拿了几只香,放到他面前,微笑道:“蔡京虽然七十了,身体依然硬朗,所以还觉着自己有时间,咱们呢,就戳穿他的幻想。”

  等病上几天,发现权柄被夺,老头儿当然得找点别的法子,重新复位。

  “到时,再让张叔夜风闻上奏一下,让官家绝对不能亲征,造出声势,弄个小党争出来,蔡京肯定会站在亲征那一边,怂恿陛下出征。”赵士程轻声道。

  如今的党争就是这样,只是对方赞同的,我们就得反对。

  林灵素看了几眼那香,小声道:“这东西挺毒的,那老头年纪大了,万一没挺过来呢?”

  赵士程随意道:“那就当是为民除害了,不亏。”

第175章 我的想法

  在赵士程看来, 蔡京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有手段且没有什么道德负担的人物, 他可以很从容地从一个阵营转换到另外一个阵营去。

  这些年来, 他并非只图给皇帝赚钱玩乐,他也是想做出一番大事业的, 毕竟到他这个地位,财富权力都不缺,缺只是青史之名了。

  但是,他继承王安石的变法, 却没有继承到王安石的思想, 他这些年来的改革, 不但没有让大宋变好, 反而飞速地衰退。

  因为他的改革,很大一部分,脱离了实际,属于一种理想状态,比如兴学改革, 用品德来取士,但“品德”这种东西太难量化,其中可以做手脚的太多太多,以至于改革之后,整个画宗年间,再也没有如仁宗、神宗年间那种群星璀璨、能出占据语文课本半壁江山的背诵天团存在了。

  另外, 他为了自己的权力, 罢除了监督政府财务支出的“讲议财利司”来随意花钱, 用“新盐钞法”来增加平民的消费税, 说是裁汰冗官又没裁掉,反而增加了更多的官职,节源把基层小吏的工资给节掉了,反而让小吏只能加倍盘剥基层。

  至于被后世吹上天去的社会福利体制——哪怕是后世新中国,都不敢说免费供养六十岁以上老人,看病不花钱,下葬给墓地,这种事情,也就做做样子,以大宋如今的财政状况,根本不可能维持。

  只是蔡京还是想继续,因为在他看来,法是需要试错的,只有在试验中去改进,他的盐钞法就是反复发新钱废旧钱地洗劫了商户好几次,才在近些年稳定下来。

  所以,蔡京还想再试一试。

  而赵士程只需要在蔡京的香料里加上少量的有机物,这种有机物蒸气带着淡淡的甜,多闻一会就头痛、头晕、乏力、咳嗽,再闻得多一点就呼吸衰竭,年轻人能多闻点,老年人,尤其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就有点难受了。

  要把香送给蔡京就更容易了——泽园的高级香料重金难求,又有皇帝宗亲们亲自带货,早就垄断了所有的极品香料市场,带一波新品时尚潮流就足够了。

  ……

  在赵士程的安排下,张叔夜很快就上书画宗,针对最近有流言说陛下要亲征的这个事情进行了语气强烈的批判!

  有多强烈呢,就是把有可能说这话的官员一一点名,其中重点针对蔡京,觉得这事是因为蔡京而起的,毕竟就是因为他才会有出兵灭辽的事情,这个人啊,为了讨好陛下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陛下您千万要放亮了眼睛,不能听有的奸人瞎说,您就算是道君转世,但这战场上刀剑无眼,当年太宗陛下上去都没讨得了好,您不懂军事,过去也只是给人添乱,好好在宫里待站,画画修园子大家就都不说你了。

  这话虽然在张叔夜口中经过了一番委婉润色,但确实不那么好听,以至于无论是皇帝脸色很不好看。

  正好,蔡京生了病,告假不在,这次朝堂上的事情,便很快在有心人的推动下,上了汴京城的各种小报,蔡京想要怂恿陛下亲征的消息不径而走,让蔡京本就不好的名声雪上加霜。

  蔡京知道这是又把自己当踏板,找个由头证明他没有同流合污,但这几日,王黼那小人却也太过猖狂,他还没死,就已经开始打听着想给他准备后事了。

  这让他没法再退让。

  于是又过了几日,蔡京上朝时,又被张叔夜提起此事,于是等张叔夜说完,便目露冷色,淡定地说起张叔夜这是不敬陛下,不敬太宗,大宋以武起家,太祖太宗都是一统江山的能征善战之人,便是真宗陛下,也曾经亲自出征,领大军击杀辽国大将,与辽国定下澶渊之盟,后来诸帝不曾北上,也只是因为遵守盟约而已,陛下愿不愿意亲征,那是陛下的事情,何时轮到你一臣子做陛下的主了?

  于是便是一番唇枪舌剑,张叔夜在辨才上自然是比不上蔡京,但立场很稳,不让皇帝出征是踩死了“为国为民”这事,旁边的王黼见张叔夜有些不支,便做中立状地帮了两句腔。

  这本只是朝廷上一件常见的小事,但蔡京却敏锐地发现了机会。

  皇帝似乎对亲征有那么一点点兴趣。

  讨好陛下这点上,蔡京是专业的,他年纪渐长,也知道自己在朝廷里树敌颇多,一但致仕,怕是会有好大一场反攻倒算——在陛下继位之前,虽然也有流放驱逐政敌之事,但也仅仅是限于流放驱逐,而到他这里,不但要驱逐流放,而且还祸及家人,让其子孙不得入仕,可以说,他做的事情,已经突破了底线,成为公敌。

  可惜随着他的圣眷渐稀,陛下已经松口,原本的敌党又开始入朝,虽然被他压制,可一但他离开朝堂,怕是要不了多久,蔡家便会遇到麻烦,那些改革,自然也是无根之木。

  唯一的办法,便是立功。

  联金灭辽,一开始,他也是反对的,但如今事已成定局,他当然不会再坚持先前的看法。

  再者,若是能让陛下亲征,收复燕云——当然不必亲自去燕京,只要去黄河北边,做做样子,陛下以有收复燕云的美名,而他,也能如当年签订澶渊之盟的寇准那样,留下功劳清名,如此,那些清流就算动他,也不会太大张旗鼓,这也是为子孙计。

  想通这一点后,蔡京便有意无意地提起了亲征之事。

  说是亲征,他说动的,却是让画宗可以出门巡游。

  作为皇帝,画宗从未出过京城,对有大好山河,自是有所向往,又听蔡京说只是离开京城几百里,都不用入河北地界,安全无忧,且事成了,自然是他这个皇帝亲征的功劳,若事有变,那当然就是臣子做战不利,毕竟皇帝在千里之外,怎么也牵连不到他不是?

  这说得画宗颇为心动,当年太祖太宗都亲征过,平定天下,真宗也有抵御辽太后的功劳,他素来以中兴大宋自居,还有什么比开疆拓土更能证明一个皇帝的成就呢?

  看画宗有了意动之色,蔡京便没有再多说,他深知过犹不及,这位陛下,只要心动了,就总会想办法去做,若他能携大胜之势归来,那王黼之类的小儿,又哪里能再于他面前蹦哒,惹他心烦?

  蔡京离开后,画宗忍不住问身边的宦官梁师成,问他如今大宋,比之大辽如何?

  梁师成是何等机敏的人物,立刻道:“官家说笑了,如今我朝国势鼎盛,那辽国不过蛮夷,被金人都打入了京畿,已是破落家宅,吹一口气便要倒了,何德何能,与我大宋相提并论?”

  这话说的好听,又很合理,画宗不由轻笑起来:“正是如此。”

  ……

  画宗想要亲征的心动了,当然会有群臣反对,但反对的力度却没有多大。

  一是画宗说了,不会出去太远,也就在五百里外的大名府附近晃悠晃悠,离战场还有千里之遥呢,二是如今太子已经十七岁了,只要留下太子监国,皇帝出去,后方还是稳定的。

  三是如今还有很多人反对伐辽,如今陛下亲自动身,那朝廷里反对者们,当然就不敢再提这事了。

  当然,反对声此起彼伏,虽弱却不绝,直到又有消息传来,如今辽国各地盗贼蜂起,尤其是上京、南京路一带,盗匪们掠民随行以充做食粮,各地起义之兵四起,辽国已经陷入了四处救火的困境中。

  与此同时,辽国燕京路的汉民们为躲避战乱,大量涌入宋朝的河北路,这可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情。

  辽国局面之差,崩坏之快,实在让大宋上下都没想到。

  但很快,大宋上下兴奋起来,如今燕云局面如此困难,那么,宋军只要出动,沿途的汉人必定箪食浆壶来迎,大辽上下,肯定也是望风而降,再说了,燕云之地事关中原安危,现在机会近在眼前,他们不取,将来金人也会取。

  在统一了目标后,大宋上下便开始运转起来,其中有些小烦恼,让蔡京很是头疼。

  大宋的军队,分为驻京禁军与就粮禁军,大部分禁军都是就粮禁军,他们驻守地方,就地招募。

  然本朝自南北通好以来,河北兵将,十无二三,养军的钱早就已经挪做它用,陕东诸路也是如此,西北军还得留下一部分防守西夏,如此,陛下亲征的话,就只能的动用京城的禁军。

  但禁军早就不满额了,京城的禁军更是只有六万多人,一但调动,京城必然空虚……

上一篇:我带古人穿回现代

下一篇:不患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