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怎么还是我 第163章

作者:醒冬 标签: 重生 女强 爽文 穿越重生

  一个自上界而来的可怕力量,一个自他们大荒之中诞生的强大力量之间的斗法,哪怕有洞府作为阻隔,他们也已经感知了一二。

  尤其是云微。

  真仙的神念来的很巧,正好是她最虚弱的时候。

  这种时候她一般不会在天衍待着,而是会去她常去的那件僻静的暗室,那里除了她之外,只有凌珑知晓。

  凌珑那时也在。

  感应到有某些外来的力量突破防线而来时,凌珑下意识地攥紧了刀柄。

  她本就生了双鹰眼,眉眼压低厚更显得锐利。

  “是他吗?”

  云微面色苍白,轻轻颔首。

  是他。

  “他亲自前来?难道被他发现了什么?”

  有界域的存在,无论一个人的修为再强大,要穿越界域去到另外一个世界,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她笃定除非万不得已,真仙不会亲自前来。

  哪怕这只是一个神念分.身。

  “他怎么来了?!”凌珑声音有些快,是下意识的紧张。

  真仙这两个字在他们这一代修士的心中太沉了,沉到凌珑一想到她们现在在做的事情,都觉得是踩在刀尖上行走。

  说话间,两人的脸色又变了。

  “这是谁?!”

  就在真仙的神念出现的瞬间,另外一个庞大的神念蔓延开来,其神念之强大,几乎覆盖了整个大荒。

  寻常修士看不见,她们俩这样的道成归大能却感受得很清楚。

  “道成归,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道成归。”凌珑眸光沉如深川,她看向云微,“你觉得一个我们此前从未发现的天才,一夜之间突破至道成归的可能性有多大?”

  云微声音虚弱,却毫不犹豫道:“不可能。”

  两人目光交错,同时问出了一个问题。

  “对方是谁。”

  还不等她们抽身去查,短短几天后,明烛归来的消息就已经传遍了全天下。

  而这时,云微已经在天衍的议事堂前听门下弟子的汇报了。

  ……

  广息先生从书案前抬起头时,正是月上柳梢。

  书院的学子详细地汇报着此次上古遗迹之行的全部经历,讲到明烛留下的宏伟蓝图时,广息听得尤为认真,似乎在思考明烛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还有,这次在遗迹之中,我们遇到横舟师姐了,她似乎和明烛前辈关系很亲近。”

  广息扬眉,眼中有一丝讶然,而后低笑:“她倒是会跑,竟跑到沧州进了遗迹,还跟明烛凑到了一起。”

  “院长,我们要不要……”

  广息抬手,示意他打住这个想法:“横舟已经离开了书院,也没有再以书院学子身份自称,我们就不要打扰她了。”

  他挥挥手示意学子下去,自己放下笔,透过轩窗对明月遥遥望了一眼。

  真仙的神念分.身。

  明烛出现后,那位竟亲自下场了。

  而他们在暗中筹谋这么些年,也只不过是在天外天放下了几颗关键的钉子。

  看来,那位比他们预想的还要更加忌惮明烛。

  他忍不住看向东北面。

  如果所料不错,这个时候,明烛应该已经在那个地方安营扎寨了。

  裂天山吗,倒是个好地方。

  广息忍不住莞尔。

  天南学府,上古时代的文明传承。

  他当年创立明心书院亦是抱着相同的想法。

  没想到,竟早在千年之前就有人开始了这一创举。

  若有机会,他还真想去天南学府之中见识一番。

  这场关于明烛的余波还远远没有结束。

  而知晓内情的人心情则更为复杂。

  他们此前三百年都活在上界“飞升”的虚无泡影之中。

  可任何一个从上古遗迹中活着出来的人,亲眼见证了明烛和真仙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斗法后,都会忍不住担忧。

  比起上界,他们仍是太过稚嫩。

  一千年前,在那个如此辉煌灿烂的时代,真仙都能一手炮制出了陨世之劫。

  那现在呢?

  他们未来会如何?

  他们这群知情者早在回宗的第一时间就将关于真仙的事情上报,而各地各宗众人都得到了同样一句叮嘱。

  ——“此事切勿外传。”

  话虽如此,但他们知道,这件事情根本瞒不了多久。

  从上古遗迹中活着出来的至少有百人,这百人之中,完全不受控的散修也有十几个。

  这些散修无所顾忌,不用靠着宗门,孤家寡人一个,早在离开遗迹的第一时间就将这个消息传到了仙网上。

  劲爆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人们在仙网中看得应接不暇,然后被炸得头晕眼花。

  原本一开始关于真仙和陨世之劫的消息爆出来时,人们还不相信,后来零零散散的各路传言纷飞,仿佛谁都能说一嘴,让这件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我不理解,真仙大人好好的在上界,为何要发动陨世之劫,这件事对他有什么好处吗?”

  “就是啊,如果他真的会对我们不利,又为何要点化苍生,助我等渡劫飞升呢。”

  这样的怀疑不胜枚举。

  直到一篇长文贴地出现,彻底让这件事情定了调。

  若是别人,说不定众人还会再质疑一番。

  可这片长文写的有理有据,引用了如今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不少有直接证据的证明,再甫一自己的推断,加之对方亲口承认了自己也是上古遗迹之行中的一员,亲眼见到了明烛和真仙的斗法。

  更因为发帖人的名字。

  月明君。

第127章 一点分析

  【关于陨世之劫的一点分析】

  这篇长文标题取的很朴素, 进去细看之下才发现内有乾坤。

  “非常确定地告诉大家,我们从上古遗迹之中得到的消息是,千年前的陨世之劫确实是由上界之人发起, 据我所知,上界对大荒所做的事情不止有陨世之劫,在陨世之劫来临前的很多年,大荒早就已经陷入了战火之中。

  首先,关于陨世之劫之前大荒发生过什么。

  我对上古史的研究仅限上古双璧两人, 对于完整的上古史则没有详细的研究, 以下内容都是请教过上古史专家‘明烛第一研究员’后得出的结论。

  从目前留存的证据来看,至少有五件确切的物证和十几封文字材料可以证明,在陨世之劫来临前, 大荒就已经陷入了连年战火,并且展现出了末世之兆,具体表现为天地灵气枯竭, 也正是因为天地灵气枯竭, 大荒五族之中的灵族在陨世之劫前就已经濒临灭绝。

  此次从上古遗迹之中发现的多份明烛手稿, 以及多年前意外发现的一份来自和光前辈的手迹都证明了,在陨世之劫来临前, 大荒就已经深陷灵气枯竭之苦,她们的多番尝试都是为了改善这一情况。

  其二,陨世之劫前大荒的战火是如何发起,敌人是谁。

  同样是来自于明烛手稿, 确认上古时代陨世之劫前发生的时间最长的战争是同神降傀儡展开的。我先解释一下神降傀儡是什么样的存在。

  众所周知,寰宇之内三千世界, 而每个世界都拥有自己的界域, 由于界域的存在, 各界之人无法互通,前往其他位面,定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严重者会遭受可以断绝道途的反噬。是以,上界之人要前往大荒,同时还要规避反噬,便有了神降傀儡的出现。

  神降傀儡是由大荒人的身体来承载上界之人的灵魂,某种意义上来说,和邪术夺舍有些类似,但对于上界之人来说,降临到傀儡身要付出的代价比夺舍要轻得多,他们只需要一个阵法就能够悄无声息地将阵法所在地的人类转化为可以用作躯壳的傀儡身。

  就目前所知的信息,傀儡身本身的资质会限制神降傀儡的修为,神降者自身的修为决定着降临到傀儡身中的是神降者完整的灵魂还是部分神念,且神降者可以更换傀儡身,一旦傀儡身遭到毁坏,神降者的灵魂回到上界,本体不受损伤,还可以重新挑选傀儡身。

  我翻阅了百年来五州各地的大事记与地方志,发现了至少三座城被暗中投放了转换阵法,将当地人转换为傀儡身,供神降者使用。而千年前他们所遇到的神降傀儡势力比之如今要庞大得多,于是大荒出现了连年战火。

  其三,关于投放神降傀儡的原因。

  这也是大家最不能理解的地方,毕竟大荒较之上界还是太过弱小,我们会下意识地认为上界在大荒无利可图,但只要细究便会发现,我们有人有资源,大荒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利益。

  我曾想过,为何陨世之劫前大荒面临的末世之兆是灵气断绝,后来看到一份此前从未见过的阵图后终于明白了,对于修行之人而言,天地灵气便是生存之根本,而每个世界的灵气是有限的,当一个人的修为到了至高境界后,修为再进一步所需的灵气便会超过一个世界能够承载的上限,这个时候,便会有人把目光投向其他的世界。

  作为一个阵法师,我曾有幸得见和光前辈的手稿,手稿中记录着她花了很大功夫钻研的一个阵图,通过和光前辈的推导解阵,发现这个阵图的真正用处是吸纳天地灵气。

  千年过去,我已经无从考证这个手稿中的阵图是被用在何处,只能做出一个大胆的推断——上古时代大荒的灵气断绝现象,有没有可能和这个阵图有关。

  大荒天道残缺多年依旧未曾归位,我曾想过,灵气断绝许是因为天道倾塌后天地法则崩坏导致的,但若是自然现象,上界完全没有必要下放神降傀儡在大荒大肆破坏。

  我猜测,神降傀儡来到大荒,包括后面的陨世之劫都只是为了一个目的,毁尸灭迹。

  所以,不难得出最终的结论——在陨世之劫发生前,大荒被上界之人以某种特殊的方法设下了可以吸收天地灵气的阵法,导致大荒的天地灵气枯竭,逐渐走向颓败。可这件事情被上古时代的修真者们发现了,他们试图冲破来自上界的阵法和封印,上界之人为了毁尸灭迹,也为了继续抢夺资源,下放了神降傀儡,并发动了陨世之劫,最终导致了上古时代的修真文明彻底断绝。

  这个结论或许荒谬,但细想之下严丝合缝环环相扣,部分证据来自于明烛、和光二位前辈的手稿,也有部分内容得到了明烛前辈本人的证实。

  我很难想象,她是如何在当年那么艰难的环境之下为我们保留下足以开启复苏时代的文明火种,若没有她留下的东西,三百年的时间,新生的复苏时代不会发展到如今的地步。

  我知道在复苏时代下生长起来的修行者们或许很难接受这个事实,也或许会有人质疑这都是明烛的一面之词,但在明烛前辈与天外天之间,我相信明烛。

  月明君敬上。”

  月明君的这篇长文像溅入油锅中的水,迅速在仙网引起了剧烈的反响。

  且不说她在仙网上的影响力很大,早几年前就已经荣登问答堂的榜首,但看这篇文章,桩桩件件,环环相扣,让人不相信都不行。

  但也正是因为相信,发言的人反倒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