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三国打工人 第163章

作者:蒿里茫茫 标签: 女强 励志人生 升级流 穿越重生

  她们承担了几乎全部的劳作,即使这些劳作收益甚微,但只要能活下来就好,她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因此偶尔会发出一两声牢骚,一两声悲叹,但她们没有更多的余力用在发泄上,她们仍然会低头继续劳作,像田里的耕牛一样,劳作到死。

  而士兵的抚恤金相对她们的劳作而言是极高的,除却一笔立刻发放的钱帛外,还会持续给阵亡士兵的家属五年米粮,这是许多平民妇人一辈子没见过的巨款,因此立刻吸引了许多人的瞩目。

  而那些活下来的妇人也都获得了一份犒赏,她们当中许多人是从来不明白什么是“私人财产”的,现在拿了钱回家,翁姑的态度也变了,丈夫的态度也变了,不少妇人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这是卖命钱!每个大钱上都沾着血!”那些退出健妇营的妇人这样评价道,“可不能赚这样的钱啊!”

  有了这样的指责之后,想要加入健妇营的妇人就更多了,甚至有许多瘦骨嶙峋的小女孩儿——她们通常是家人养活不起,想要给她们卖去世家豪强做婢女却遭到拒绝,又不忍心,或是姿色的确不足以卖去做妓子的女孩儿——来到健妇营门前徘徊着,苦苦哀求着,想要加入这里。

  “我的命也值这么多钱吗?”她们会问这样的问题,“我能养活我的阿母,我的弟弟和妹妹们吗?”

  “那么,你需要扩大你的健妇营吗?”陆悬鱼听完之后这样问陆白。

  陆白的脸上难得浮现出一丝犹豫。

  “阿姊说过,只要我能建起健妇营,坚持过三个月,就配给营中兵卒武器。”

  “不错。”她点了点头,“藤牌、手戟、长槊、环首刀,诸如此类,都可以。”

  “我原本确实想要这些东西的,”她说,“但我现在不想要了。”

  “……为什么?”

  “我幼时曾在西凉军中,见过那些士兵操练诸般兵器,”她说道,“但我那一营的女兵做不到。”

  即使给她们武器,她们在近战搏杀上也自然而然地逊于男子一等,而近战搏杀是最影响士气的一件事。

  如果第一线的盾兵与刀手挡不住对面的冲击,整条阵线就会无可避免地陷入溃散。陆白以前不知道,但她现在知道了。

  当然,陆悬鱼也明白这件事,因此她并没有催促这个妹妹,而是问道,“那你想要什么呢?”

  “阿姊先给我些长矛就是,”陆白说道,“那个便宜,至于……”

  她皱起了眉,却不曾继续说下去。

  “那好,我让国让去办这件事,”她笑了笑,“经此一役,阿白长大了,我得为你准备一件礼物。”

  陆白一瞬间睁大眼睛,“什么礼物?”

  “你到时候就知道了。”她这样说道。

  在刘备请客之后,又下达了一些调令,比如说琅琊相萧建给了个从事的虚衔,臧霸之前就被曹老板表过一次太守,朝廷的公文下来时,臧霸诚惶诚恐,辞不敢受,但刘豫州也深情款款地请他不要再推辞。

  不过东海这么大,多加一个骑都尉太史慈应该也没什么问题,臧霸肯定会理解的吧?

  ……不管臧霸理不理解,反正他看起来是特别理解,并且跟太史慈迅速打成一片。尽管太史慈很看不起臧霸的变色龙属性,但这两位都是高情商选手,喝起酒来恨不能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看起来也是相当的融洽。

  至于并州军和兖州移民何去何从,张邈张超觉得住在小沛很赞,反正小沛在行政区域上也仍然在兖州境内,四舍五入算是没离家太远,他们这条命因为被陈宫忽悠,跟着吕布造反而丢了半条,剩下半条算是刘备和陆廉抢救回来的,因此十分珍惜,不准备再跟着吕布出去浪了。

  于是只剩下陈宫的部曲私兵与吕布的并州军,合计约万人左右,想要千里迢迢,返回河内。

  ……据说直到这群狗子回小沛时,还是没谈拢。于是这件事成了长期拉锯站,隔三差五的,陈宫就会跑来寻刘备谈判,时间久了据说还有人私下里嘀咕,觉得陈宫是不是认为州牧府这里的饭菜好吃,所以没事闲的跑来蹭饭。

  ……应该是误会吧。

  她三心二意,一边跟田豫和太史慈开会,一边想自己的事。

  陆白的女兵不善近战,她需要给她们准备一件什么武器,能够跨越力量限制,让她们最大程度地发挥实力呢?

  她脑子里有个模模糊糊的影子,但暂时还抓不准。

  “等一下?”她靠着凭几,一边用小叉子叉一块瓜来吃,一边冷不丁地开口,“你们刚刚说什么?”

  田豫和太史慈互相看了一眼,“……将军是问哪一句?”

  “萧建现在不是琅琊相了?”

  琅琊郡在桓帝时被改成了国,因此原本的郡守也成了国相,当然这没啥区别,大家都习惯混着叫,问题在于,原本琅琊是有主的——就是萧建。

  而刘备在将手伸到琅琊的时候,就不可避免要涉及到萧建的利益。

  但那一天她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萧建听了不吭声呢?现在才知道他被改封了一个从事,这就太不对劲了。

  如果朝廷冷不丁封个徐州牧来下邳,甚至不需要刘备自己开口,二爷三爷就能给他表演一个先斩后奏,拎着这位徐州牧的人头去见大哥,然后被大哥一顿痛骂,再哭着厚葬这位倒霉蛋。

  权力的游戏就是这么血腥,甚至在经历过董卓之乱后,连她都被拉低了一点道德下限,觉得祸不及家人就算有节操的。

  ……跑题了,总之就是,刘备派田豫去接管萧建的地盘,派太史慈去臧霸的地盘上插一杠子,然后给她这位太岁空降过去镇场子,臧霸输了一筹忍也就忍了,萧建怎么连声都不吭?

  田豫听了这话便微笑起来。

  “将军以为,萧建统领琅琊?”

  “是啊。”

  “因此琅琊上下皆从其令?”

  “……不然呢?”她问道,“他之前既然是琅琊相,难道有人不听他的命令吗?琅琊王吗?”

  两个人看起来都不太乐意吭声。

  但最后还是田豫回应了她。

  “将军对琅琊真是不上心啊……”他说,“莒城残破,民不满千,萧建屯于此,岂能统领琅琊?”

  她想了一会儿,“琅琊郡治何处?”

  “开阳。”

  ……她隐隐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

  这也是汉末时局崩坏的一个佐证:这群地方官要么是当地士族出身比如下邳陈氏,有门阀支持,要么是军阀自带兵马如臧霸,有那群泰山寇小弟在,你封不封他东海郡守他都占了这块地盘。

  而两不沾的朝廷官员就相当难,远的比如说刘表刘繇,需要动用各种手腕,两面三刀挑拨离间拉一派打一派什么阴谋诡计都用上,才能挣到一块地盘;近的比如说萧建这位琅琊相,管着琅琊的地盘,但整个人困守莒城,政令出城就无效了;不远不近的比如说……北海孔融,被贼寇围城时,只有太史慈一个人出城去求救兵,整个北海国就跟没这么回事似的,任由北海城形势危如累卵,都在吃瓜看戏神游天外。

  “这两郡如此棘手?”

  “将军本部兵马只有两千,守一城无虞,督两郡却难了些,除非将军能收复人心为己所用。”太史慈说道。

  她想了一会儿,“东海的豪强世家中,谁比较有名气些?”

  “自然首推东海糜子仲啊!”太史慈想也不想地说道,“糜家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钜亿,岂是虚谈?”

  ……这么有钱?!

  她严肃认真地想了一会儿,“糜竺先生曾与我说,他想将弟弟送来我这里历练……”

  两个人眼睛都是一亮,“将军须得用心拉拢!糜家既然有心襄助,将军在东海必可事半功倍!”

  ……真的?她习惯性想挠挠头,又赶紧将手收回来。

  “那琅琊呢?”她问道,“琅琊形势又如何?”

  “琅琊战乱,士族南下避祸,”田豫说道,“若说士族……”

  “诸葛氏?”

  陆悬鱼忽然想清楚她要做什么事了。

  置物架上放着许多小匣子,分门别类,里面装了她的各种杂物。

  她起身到置物架旁,没有花很久时间去回忆,便精准地拿出了那只匣子,回到两人身旁。

  “你们看看这个。”

  这是一把制造得十分粗劣的玩具弩,她拿出来后,田豫和太史慈都面露疑惑,不明白她这是在做什么。

  但当她将匣子里那把筷子塞进去,按动机扩,噼里啪啦地飞出来五六根,落在这两人身旁时,他们的神色立刻变了。

  “这是何物?为何能发连弩?!”

  陆悬鱼踌躇了一会儿。

  “现在正缺人手,我总得想个办法,”她说,“琅琊诸葛玄现今应当在刘表处,他南下避难时,我曾见过他一次,若能将他那一家子都带回琅琊,我这里便有了助力。”

  天气将要转凉时,陆悬鱼带着田豫、太史慈,还有她那两千本部兵马,以及人数不及五百的健妇营,离开下邳,出发去了琅琊。

  莒城是萧建的,开阳是臧霸的,她的兵马便暂囤于琅琊阳都,东邻莒城,西有沂蒙山,北面隔了沂水便是青州,算是边境地带,正适合她屯兵。

  在曹操屠徐州时,阳都人已经跑了一波,现在虽然逐渐有人回来,但人丁还是稀少,城中十分萧条,本地士族只剩下稀稀落落小猫两三只前来迎接。

  ……但她入城的这场晚宴完全超出了她的想象,特别,特别,特别的热闹。

  首先臧霸特地从开阳跑了过来,态度特别友好热情,带了些钱帛和牛羊美酒过来,给她这位新搬来的地头蛇道贺。

  除了以上那些礼物之外,他还带了一样很特殊的礼物。

  这是个年轻人,要测骨龄的话,年纪可能不超过二十岁,因为臧霸重点强调了一下。

  “从弟尚未成家,但男儿志在匡扶社稷,怎能考虑儿女事!”臧霸大声说道,“送来将军帐下以供驱策!”

  她上下打量了一番。

  ……是个小号臧霸。

  ……意思就是说,这是个身材高大,一身戎装,浓眉大眼国字脸,胡须极其浓密的壮汉,只有那张脸稍微年轻了一点点,不然她说什么也不相信这人还没到二十岁。

  这位壮汉生如洪钟,一开口整个中军帐都跟着轻轻地抖了抖。

  “愿为将军执戟,略壮声威!”

  她感觉自己的脸笑得很尴尬,“帐下正缺这般豪杰!宣高如此,我当何报啊?”

  “能跟随将军这样不世出的名将,岂有他望呢!将军休过谦!”臧霸豪爽地说道,“来日光耀门楣事,我便都托付在将军身上了!”

  ……她就特别不擅长这种疯狂吹捧的场合,正在悄悄用脚抠地时,帐外忽然有亲兵跑了进来。

  “将军,下邳有信至!”

  “快拿来我看!”她欣喜若狂。

  “还有一位使者!”

  “一并请来!”

  于是帐外走进来一位青年,青布头巾,细布直裾,脚下方履,特别标准的文士模样。

  也是二十岁左右模样,一见到她就恭敬行礼,她连忙止住了。

  “叔友何来?”

  “正为送信而来。”陈衷笑眯眯说道。

  ……这位是熟人,陈珪的侄子,陈登的从弟,跟着陈珪学经典,也跟着陈登吃生鱼片,偶尔也跟她一起被老师罚站挨骂。

  她招呼了一声,打开了这封信。

  信是陈登写的,大意是:这是我家三弟!你见过的!侍立师长终日不倦,品行很好!又无家室所累!阿兄我瞅着你身边没有几个自己人,国让又被封去琅琊了,不如让他来做你的主簿吧,他粗通诗书,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让他就近教你,也省得我时时从广陵挂念于你!一定多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