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夫妻在逃荒 第123章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标签: 穿越重生

  “伯爷,你说这阿塔华巴国王,对咱们送的那些礼物是不是不喜欢呐?半点反应也没有啊!”

  黄尚书焦虑啊,作为理藩院尚书,一日没有交换两国国书,就不算作是成功建交了,他的工作也就算不上完成。

  “尚书大人,您别急啊,现在咱们交流都困难,就是阿塔华巴国王想和咱们对话也对不了啊,抓紧时间让小伙子们把语言学会了才行!”

  黑娃觉得都到南美洲了,他最重要的目的地,还急躁个啥?

  高怀瑜虽然不耐烦,但是很识时务:“咱们就二十人,就曼城里能看到的士兵都数千,别小看人家的木棒和杜米刀,双拳难敌四手!”

  “嗯,伯爷和高总兵说的在理,不能随意起争执。看着这个印加帝国的人,倒是不难打交道。话说,其他的都还好,就是这里人吃的糊糊,老夫实在吃不惯哟!”

  黄尚书哪里想得到,黑娃从第一餐吃到这糊糊,都快吃得泪流满面了:马铃薯啊,马铃薯,我终于找到你了。

  黑娃忍下彭拜的思绪,费尽心思,想找的话头,就这么被黄尚书给送到了眼前,他用神秘的语气对黄尚书说道:

  “您老别想着习惯不习惯的问题,得想想,这些糊糊咱以前,可见都没见过,更别提吃过了。我猜测,这肯定是本地才有的特色,能做糊糊的,肯定是粮食作物。

  这玩意好不好种,产量高不高,才是关键!金银珠宝说白了,没粮的时候,能值几个钱?这能当粮食吃的,咱都得带回大夏去啊!”

  高怀瑜越听觉得越有道理,听到最后还坐直了身体,目光灼灼的看着黑娃。

  黄尚书愣愣的,他以为,他这大半年也算了解一些忠勤伯,可没想到,忠勤伯居然比他想的还要有远见。

  “这,这,咱们大夏也能种?这里离咱们大夏,何止十万八千里远啊!”没有种地经验的黄尚书,也犯了难。

  “咱们大夏土地那么宽广,总能找到适合种这些粮食的地儿,多种一种粮食,多一份保障,这蝗虫,可给咱们造怕了!”

  “伯爷,我替大夏的百姓谢谢您,咱们几人,要么想着交换国书的事儿,要么想着这赚金银的事儿。老夫觉得,您说的这个,比咱们思虑的都强!”

  “这也就是我这饿过肚子的,每到一地儿,最先想到的就是这些吃食了!”

  “伯爷,我高怀瑜服气的人不多,你算头几位。尚书大人,咱们以后听伯爷指挥,不管伯爷觉得啥有用,咱们带走就是了!”

  其实真怪不得黄尚书他们嫌弃这些,煮得稀烂的马铃薯糊糊。

  印加人喜欢把新鲜的马铃薯切块后,在陶锅里用水煮得稀烂,最好是成糊糊状。有些连盐都不放,没油没盐,对刚吃到这个食物的人来说,真算不得好吃。

  陶砂锅是他们煮糊糊的主要器具,陶器在印加帝国的烧制工艺非常成熟。

  他们二十人现在住的住所,应该是在皇宫的势力范围,有些类似大夏的驿馆了,一日两餐都是有驿馆的厨子提供的。

  印加人每天吃两顿正餐,一顿在清晨,另一顿在傍晚,都是在没有桌子的地上坐着吃的。

  对于普通平民,他们的饮食主要是素食,马铃薯等根茎类食物就是他们两餐的生活所需。

  肉食里的羊驼、鸭子、豚鼠以及鹿等野味都非常珍贵,只有招待贵客才能吃上。而大夏来的这群人,显然被认为是贵客一列。

  驿馆的厨子,喜欢把待客的这些肉,用香料腌制后,放进石块堆砌并烧热的土灶里,用草和土包覆土灶保温,用余温把肉闷烤至熟。

  黑娃也不喜欢马铃薯只用糊糊的方式食用,他让驿馆的厨子在烤肉的时候,把洗干净后的马铃薯带皮整个丢进去,他们要烤着吃。

  烤熟的马铃薯无论是直接剥皮吃,还是蘸盐吃,都有它本身绵密的口感和香味。大伙儿吃着吃着就习惯了,竟然觉得这马铃薯的味道还不错。

  在忠勤伯的洗脑下,大伙儿看着这拳头大的马铃薯,想象着带回去,一亩能长出多少斤来。

  袁文杰他们身上的翻译担子更重了,每天都抓着驿馆里的人疯狂的对话。

  不久后,他们还见到了印加帝国的另一种主食,玉米!

  区别于马铃薯糊糊,他们的惯常做法是:在玉米颗粒里加水,拿到石磨上去辗,辗成微黄的玉米浆。

  把玉米浆用大树叶子包起来,放到小火上去烤,直到烤得香味四溢,再剥开树叶,便是金灿灿的玉米饼了。

  玉米不但能做成饼,磨成粉后也能煮成糊糊,比马铃薯的糊糊好吃。

  这种有些甜味的食物,让大夏朝所有人都喜欢,他们现在被忠勤伯打开了思路,吃到好吃的就想往大夏带回去。

  于是他们这二十人不再在城里晃悠了,天天往人家艾柳(村庄)跑。

  帝国艾柳的土地分为三种形式:一、“印加田”,收获归印加国王所有;二、“太阳田”,收获归祭司所有;三、“公社田”,收获归村成员所有。

  他们这来的也正是好时候,秋季,印加人丰收的季节。

  马铃薯当地人被称为“丰收之神”,是一种被视为有灵性的食材,印加人对它的喜爱超越了甘薯、木薯等其它根茎类粮食。

  丰收的粮食和其他货物,很快就被储存到仓库中了。

  这些仓库在帝国各地建有数千个,排列整齐,建在靠近人口密集的中心、大庄园和路边。

  帝国的官员使用“曲布”,一种用绳索和绳结组成的记录装置,仔细记录他们的库存。

  仓库是单间的石头建筑,有圆形的,也有长方形的,建造方式非常统一。

  而且他们还懂得,利用山顶的凉爽微风,来最大限度地延长易腐货物的储存时间。

  还有排水渠、碎石地板和屋顶都有通风设施,以使内部尽可能地保持凉爽和干燥。

  马铃薯和玉米是帝国仓库中,占比重最大的储存食品。普通货物可以存放两年,冻干食品甚至可以存放四年甚至更久。

  新鲜马铃薯含水分足,很难长久存储,印加人为此做出了浓缩冻干马铃薯。

  他们利用昼夜温差,反复踩踏马铃薯,析出大量水分,改变其质地,它们能在仓库中存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

  冻干马铃薯煮熟后,绵密紧致,牙感丰富,还有谷物清香和微酸。

  印加官员不但不阻止,大夏使团参观帝国仓库,还很是自豪的给他们展示,印加人仓库的富足和这些仓库建筑的巧思。

  其实阿塔华巴国王,对黄尚书他们赠送的礼物,不是那么的无动于衷。不过,印加帝国经历过几轮外来入侵者的血洗,对陌生人的戒心很强。

  他们本质上是一个不爱争斗的名族,喜爱农耕。

  对于丝绸这种面料,又轻薄又丝滑,阿塔华巴国王都恨不得,立马做成衣裳穿上身。

  有花纹的瓷器用来吃饭喝水,实在是又好用又好看。这比他们的铜器轻便太多了,彩色的陶器也比不上这种瓷器的美。

  但是,最让阿塔华巴国王喜爱的,还是有着苍鹰和骏马图的宫廷刺绣屏风。

  骏马啊,他可听说不但能拉车,骑上去走得也很快,他们驯化的大羊驼可没有这么大的力气。

  大羊驼是印加帝国唯一的交通工具,似鹿大小,高一米二左右,可驮物一百斤左右。是他们的主要载运工具,其肉可食,毛用于纺织。

  而且这些刺绣手艺,也不是印加帝国的匠人能做出来的。他看了这么多天,越看越喜欢,两座屏风都搬进了他的寝殿,他最心爱的儿子索要了几次他都没舍得给。

  继续观察了这群人半个月,等小子们终于能能磕磕巴巴的,同印加人交流的时候,阿塔华巴国王再次接见了忠勤伯、黄尚书与高总兵几人。

  在几个二把刀翻译下,印加帝国和这个东方来的大夏国,成为了友好邦交国,相互交换了盖有皇帝与阿塔华巴国王印章的国书。

第一百九十一章 首次商贸

  国书交换后,阿塔华巴国王在城堡里,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招待大夏来使。

  印加帝国皇室主要成员,祭司、包括王后庶妃等都参加了该宴会。

  黑娃他们之前被阿塔华巴国王的黄金墙壁震撼过,见到印加帝国王室成员后,更被他们的衣着打扮闪瞎了眼。

  贵族们全身上下都佩戴着,用大量金片和宝石制成的饰品,如头饰、耳环、手镯等。

  而且无论男女,都会穿戴项链,这些项链是用黄金与矿石,如:祖母绿、绿松石、方钠石、天河石、石英、紫水晶、琥珀等,制成珠子串联起来。

  大夏人不知道的是,皇室成员们见过阿塔华巴国王的屏风和其他礼物后,对大夏的富裕先入为主了。把自家最贵气的饰品全都披挂到了身上,也不想输了气势。

  “土豪啊,土豪!”袁文武和秦柯嘀咕,大夏贵族和人家印加帝国的贵族比起来,真能称得上简朴了,他们被安排坐在了羊驼毛编制的地毯上。

  宴会一开始,先上来了一轮二十几人的排箫鼓乐合奏表演,排箫在神秘的鼓声中吹响。

  声音似乎从远古而来,自带神秘的净化能量,让人宁静,让人恬淡,就像酣眠在母亲的怀抱。

  与大夏的各种乐器发出的声响,是那么明显的不同,一曲完毕,二十人都久久没有回过神来,还沉醉其中。

  阿塔华巴国王很满意客人们的表现,他们印加人的乐曲一出声就把客人们镇住了。

  接下来就是饮酒吃肉,阿塔华巴国王给贵客们,用上了平底扩口的黄金烧杯。烧杯比他们的拳头还大,杯子一圈还装饰有蛤类海洋生物。

  玉米酒是印加人唯一的酒类饮品,喝起来口感醇香,味道甘甜。

  每个人都喝了整整三大杯玉米酒,除了头一口,其余的玉米酒都被黑娃吞进了空间的黑土地里,他怕这酒后劲大,一伙人都喝个烂醉了。

  袁文杰、袁文武还没喝过酒呢,一杯下去脸红得滴血,秦柯三大杯下去还没事人一样。其余少年们,都有了这等场合的历练,腰杆还挺得笔直。

  喝过酒,吃过肉,从此以后是朋友!阿塔华巴国王给朋友大夏君主,回的礼物也很有印加帝国的特色:

  羊驼造型的两套饮酒的器皿,分别为纯金和纯银打造;

  祖母绿、石榴石、海蓝宝石、金绿宝石等宝石一箱;

  用小羊驼的绒毛纺织的精美织品若干,这些纺织品中不仅编入金质和银质的小珠子、还有五颜六色的羽毛。

  可能是阿塔华巴国王觉得,这些织品能代表印加帝国最高编制手艺了,这是对大夏宫廷刺绣的回应。

  随着两国正式建交,在码头海船上等得望穿秋水的的船商们,也被通知带着他们的商品到了曼城,两国第一次贸易开启了。

  印加帝国是没有职业商人的,他们所有货物都是,由印加帝国的大王子出面交易的,用的是黄金、白银、彩绘陶器、宝石等。

  大夏朝的官方商品,忠勤伯直接拍板交易了三分之二。不管是粉彩器、青花瓷还是宫廷刺绣,都让印加帝国的大王子乐得合不拢嘴。

  双面绣的狸猫团扇、胖娃抱锦鲤荷包、各色鲜花鸟类的屏风,让王后和宠妃们差点没抢得打起来。

  阿塔华巴国王可是有王后和庶妃上百人的,还有王子、公主几十位,真是不够分。

  茶水的滋味也大受好评,印加人平日以一种晒干的树叶为主要饮品。这是他们巫医研究出来的药饮,苦涩的味道好比黄连。

  除了药饮,他们还有一种在劳作后能消除疲劳的饮品,可可。

  可可果实被研磨成粉后冲泡饮用,因为其味道同样苦涩,印加人就在其中加入了辣椒粉,又辣又苦提神去疲劳。

  绿茶和发酵茶的茶汤,回甘很明显,尤其是用这大夏朝的青花瓷茶盏喝茶,贵妇们觉得非常有排面。

  三巨头商议过后,把带来的官方商品大部分换成黄金,少部分换成宝石。

  当忠勤伯提出还想换他们的玉米、马铃薯等食物的时候,帝国大王子直接摆手,表示他们友情赠送。只要他们的船愿意装,想要多少装多少!

  忠勤伯:那我可真是不会客气的哟!

  袁文杰他们八个翻译,赚得盆满钵满,哪场交易都离不得翻译啊,交易双方都要给他们塞重礼的。

  还是年轻人脑子灵活,看着这八个少年,船商们后悔得不行,谁家没几个庶子啊?这要带出来,可是能派上大用场的。

  船商们与朝廷的官方商品不同,他们以成匹的丝织品、白瓷、茶叶、花椒为主。

  花椒,因为上官太医在海岛上,为土著小孩儿驱虫那个神操作,卖家让秦柯他们这些翻译直接把花椒当成了神药推广。

  帝国大王子半信半疑,这些贵客说的也太玄乎了,小孩肚子疼都是因为有虫子?不过他还是挺愿意配合的,吩咐下去,一刻钟就找了十多个印加平民小孩来试药。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操作,熟悉的作呕情景再次发生,最后都把印加帝国的首席巫医给惊动了。

上一篇:我有废物老婆光环

下一篇:鸿蒙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