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夫妻在逃荒 第142章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标签: 穿越重生

  “像,实在是像!”众人对上号了,点头默认。

  黑娃快笑死了,他就稀罕他们这没见识的样,忍了半天才说:

  “这鹿的头上哪里才一个角,这有三个的吧?这一看就是一种鹿,长脖子鹿,以后就叫长颈鹿吧,二位忘啦?独角的,那湖里还有犀牛呢!”

  严夫子尴尬了,虽然他想硬扯出祥瑞来,奈何忠勤伯不配合啊,只得作罢。

  “哎,也是哈,这里的这些猎物长相可真古怪,马身上都还有白色条纹,羊的双角又长又厉,还有那鸵鸟,可真是了不得啊。”

  说到鸵鸟,黑娃又想笑了,黄尚书被他都给带偏了,每日除了入账看账本,但凡发现一点好东西,就想扒拉回大夏。

  大集会换回来的,那十来只小鸵鸟,他每日要看上几遍,小家伙们长得很快,他们修的鸟圈里都快搁不下这十多只了。

  鸵鸟算是杂食鸟类,什么都吃,到了他们这儿,一个月就长大了好几圈,它们从幼鸟到成年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

  对鸵鸟肉的美味,念念不忘的黄尚书,这会心里还在想:

  这要能和养鸡养鸭一般的大量养殖就好了!一颗鸵鸟蛋的蛋液能炒一大盆菜,一只成年鸵鸟的肉有两百来斤,都能顶几头羊了,划算!

  除了蛋和肉好吃,鸵鸟皮:皮质柔软、拉力大、透气性好,用途广泛。

  鸵鸟蛋的蛋壳,那些土著在上面雕刻出来的图案很别致,做摆设很好看。

  真是越想越好,这鸵鸟它全身都是宝啊!

  “伯爷,这些野物,咱们都想办法运回大夏去吧,大的不好带,咱们带些小的也行,尤其是鸵鸟,多多益善啊!”

  好吧,什么都阻挡不了黄尚书带货的决心。

  收下长颈鹿后,大本营又陆续收到了很多的鸵鸟蛋,小鸵鸟、小野牛、小羚羊、小斑马,甚至连兔子都没放过。

  反正他们这些人,只要是活的基本都要,小崽好抓啊!

  羊驼们又迎来了新的兄弟姐妹,士兵们给搭了一长溜的饲养圈,里面有牲口槽,顶上还给搭了草棚,每日给铲屎搞卫生。

  秦柯的小豹子真和大猫一样,现在给秦柯撸得一点脾气都没有,他带着自己宠物,看着营地里日益增多的动物,笑呵呵的对黑娃提建议:

  “伯伯,这些咱们看习惯了还不觉得,要能带回去,找一个院子给养起来,想进去看的,收观赏银子,啧啧,生意肯定好得很啊!”

  “秦柯,伯伯发现,你不但是个大可爱,还是个大聪明呢!”

  “嘿嘿,一般一般!”

  亏这娃想得出来,热带动物能给带去下雪的京城吗?它们能不能活到大夏都还是个问号呢。

  只要黑娃有时间,每日都给小家伙们喝上一大桶空间水,希望给它们把底子得打得壮壮的。

  既然高怀瑜让赵雷霆代替他去金矿轮值,他也就不管了,花生地里,这杂草比花生都长得多啊,农民可不是那么好做滴。

  那批老甘薯藤,真是老当益壮,重新插纤后,焕发了新生,到了新的荒地上,照样长得很好。

  玉米在打了底肥的熟地里,长得也不弱,这回,他掺进去的空间高产玉米种更多了,产量肯定会再次让黄尚书吃惊。

  “总兵大人,第三艘海船已经完工,请您与伯爷一起上船验收!”船匠的大师傅,给高怀瑜汇报起工作来,昂首挺胸。

  他们不但完成了船商的订单,还为朝廷的水军打造了三艘大海船,如果时间充足,他们再造一艘也是没问题的。

  多一艘船,他们就能载多一船的宝贝啊,现在只怕宝贝太多运不完,那才闹心呢。

  “崔大师,您的手艺,我们信得过,接下来,恐怕还得麻烦您接着造,咱们再等两个月,这批粮食收了后才好启航。”

  “没问题,虽然时间不宽裕,但是赶赶工期还是可以的!”

  高怀瑜再次道谢:“崔大师,您放心,我们不会亏待师傅们的,你们船师劳苦功高,回到国内,我也会在陛下面前,为你们请功。”

  “呵呵呵,总兵大人,您太客气了,这都是应当的,应当的。”

  悬崖底下的山洞都已经放不下那些金子了,高怀瑜索性就安排了士兵们给运了回来。

  船商:原来伯爷他们还能更不做人!说好的共同富裕呢?

  连宗室都忍不住跑来抱怨:“我说伯爷啊,你们可真不地道,挖了这么久的金矿,也不让我们喝口汤啊。”

  黑娃满脸严肃:“不管是肉还是汤,这可都是属于国库的,我等没有权利替陛下做主,为大伙分肉分汤,您要是有意见,等回了大夏,亲自同陛下说去!”

  “哼,你也别说的那么大气凛然,我可不信,你们一点私藏都无!”

  “我忠勤伯敢对天发誓,这些黄金我要昧下半两,天地不容!”

  “你”古人对誓言看得很重,能在这会发下这么重的誓言,宗室连半句都挤兑不下去了。

  他不信,青一和青二还有高怀瑜和黄尚书信啊,黄金这些,大本营有黄尚书做账房,金矿那边有高怀瑜和他的水军把守。

  忠勤伯出门还有大内侍卫跟随呢,他在这么多人的眼皮下,如何昧下那些金子和宝石?

  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发现金矿还是后来的这些钻石,都是他们或用盐、铁器、粮食与土著们兑换的,哪一样不是出自忠勤伯之手?

第二百一十五章 慷慨

  船商们和宗室认清现实后,已经躺平了,随便,爱咋咋地。

  这里秋季的气温,平均也有二十度左右,粮食的生长比夏季要晚熟半个多月,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它们的产量照样足够吓人啊。

  玉米,亩产一千五百斤;

  马铃薯,亩产两千多斤;

  甘薯,亩产近四千多斤。

  花生:亩产四百多斤。

  黄尚书可是两轮种植,从头到跟到尾,作了完整记录的,没掺一点水分的记录。

  第一次了解到花生,原来不仅可以当下酒菜,还能用来榨油!

  选了河水最湍急的地方,流水磨坊必须安排上。

  无论是新鲜掰下来的玉米粒,还是干透了的玉米面,都需要石磨。

  为了庆贺他们再次丰收,也为了即将来临的离别,黑娃特意邀请了阿木酋长和大树部落的女酋长,来参加他们的秋收宴会。

  海船上所有的桌子椅子都被搬了下来,摆了一条街的长度,每张桌子上都摆满了用陶盆装的食物。

  番茄和马铃薯炖煮的野牛肉、刷了辣椒酱的炭烤野羊排、红烧野兔、清蒸鱼、各种水煮的带壳的海鲜。

  素菜有:凉拌黄豆芽、清炒番薯尖儿、虎皮尖椒、水煮菜豆。

  主食才是今天的主角:用香蕉叶包起来,大蒸笼蒸出来的嫩玉米粑粑,干玉米面儿熬煮的面糊糊,两面煎得焦黄的玉米饼子。

  还有,煮熟的番薯、马铃薯和嫩花生。

  两位酋长已经习惯了用陶碗,但是他们也没见过这等规模的用餐,和这等规模的餐标啊!看到满桌色香味俱全的食物,都不停的咽口水。

  阿曼林可是从头到尾,围观了这些食物是如何做出来的,看见自己阿父这般无措。

  这娃表现欲很强,主动给他阿父和女酋长介绍,这是用什么做的,这又是如何如何做的。

  虽然黑娃送酋长们的那些植物根茎,他们都吃过的,可他们哪里有这么多的花样啊?从第一口开始,就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阿木酋长边吃边想,他们部落种的甘薯也快成熟了,不知道能收获多少呢?真是太好种了,他们除了要忧心食草的猎物啃了甘薯藤,人家自己长得好好的。

  玉米和马铃薯他们也是要种的,朋友们用这两样做出来的食物可真好吃。

  大树部落的女酋长与阿木酋长想到一块儿去了,大树部落的种植天赋更强些,她打算再换些玉米和马铃薯回去做种。

  招待两位酋长的任务,大伙儿交给了忠勤伯和几位少年。哪怕他们在南非呆的时候是最长的,遗憾的是科伊桑人的语言少年们至今还没学会。

  高怀瑜和自己的把总们大快朵颐去了,他们也好些时日没吃到这么丰盛的大餐了。

  黄尚书去了船商那儿,船商们现在不待见忠勤伯和高总兵,只得他上呐。

  两位酋长这一开吃就没顾得上其他,直到把桌上的饭菜吃了一大半,肚子已经发胀才停了下来。

  当两位酋长从阿曼林小翻译那儿得知,朋友们不久后就要离开,都面露不舍。

  他们打算回去再让部落的人,把所有他们能挖出来的黄疙瘩和石头再挖出来,作为给朋友们的送别礼物。

  礼仪之邦来的忠勤伯,肯定比两位酋长更懂礼仪,他让阿曼林翻译:

  玉米、马铃薯、南瓜还有其它蔬菜的种子,给他们两个部落留了不少。

  等我们离开以后,悬崖对面矮山半腰的房子,和这里营地房子的房子,分别送给大树部落和丛林部落。

  还有他们开出来的荒地和水流磨坊,通通送给他们,至于如何分配,让两位酋长商议决定。

  其他部落用黄疙瘩和石头换的铁锅、刀具和标枪,他们也完成了订单,希望丛林部落帮忙兑换。

  煮盐、铁器的制作方式,他们也愿意教给两个部落,还附带了详细的制作图册。

  只希望这两个部落能和大夏保持友好往来,发现黄疙瘩,石头什么的,可以帮他们留意着,以后他们还会再来。

  阿木酋长都呆住了,反复询问儿子,这是真的吗?没有理解错误?

  阿曼林举起手里的画册,上面可是袁文杰他们亲自绘的图册,彩色的,每种制作方法的步骤走画得明明白白。

  大树部落的女酋长,在听到阿木酋长的再三确认后,感激得眼泪旺旺,这些图册是何等宝贵。

  有了高产美味的植物根茎、取之不尽的盐巴、还能自己打造铁器,狩猎或者御敌都有了利器。

  她们大树部落的发展壮大,指日可待啊!

  她会和部落的人,还有子子孙孙传颂友人们的慷慨

  边和下属喝酒,边注意这边动静的高怀瑜,见到两位土著的感恩的模样,啧啧称奇。

  “咱们伯爷真是位奇人,你们说,谁会同咱们这般,对这些不开化的土著这么好的?虽然这些技术不算啥,但是这些土著要自个琢磨,估计得琢磨几百年!”

  “将军,就因为伯爷赤子之心,咱们这趟的收获才能这般丰厚啊!”

  “说的也是,不过,你们悠着点啊,明儿起,给你们放半个月的假,只要看守船上金子的人不出差错,爷就不问你们干啥去!只要你们不打得头破血流,爷啥都不知道!”

  高怀瑜低着嗓子,悄悄的嘱咐下属们,这船商们的耳朵可尖了。

  “嘿嘿,将军,兄弟们记住了,您放心,咱们肯定有商有量,绝对不打架!”

  下属也同样悄咪咪的回答,嘴巴都咧到耳边了,金矿那么大,他们估计一半都没挖到,半月时间发动七八千兄弟,走的时候,他们一人至少得分个几斤吧?

  高怀瑜就再不提这个话题,这也是三位大佬商量出来的,挖了这么多的金子,总不能让士兵和船匠们干看着不是?!当然,这些也会告知皇帝陛下的。

  翌日,他们就开始做收尾工作:收回来的粮食,玉米要晾晒干后脱粒(主要为了节省空间)。

  一半留着回大夏做种,一半给磨成了玉米面粉,作为他们的口粮。

  甘薯,忠勤伯让大伙把甘薯洗干净后削掉外皮,放入蒸锅中,蒸熟后放在太阳下暴晒。

上一篇:我有废物老婆光环

下一篇:鸿蒙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