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夫妻在逃荒 第36章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标签: 穿越重生

  何氏:心里可真没点逼数,你们识字么?你们能管好这一作坊的人么?她可是秀才的女儿,还做了这些年的长媳,族里那年祭祖和宴席不是她在张罗的?

第七十九章 赚钱的妇人腰杆直

  一开始,挂面被拉断的有一小半,这是个力道掌握过程的活儿,不过,这也不会被浪费的,可以用来给员工发福利。

  最开始几组是轮流作业,然后再反复调整,找出最合适程序的人,才能固定下来,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抻面的呢。

  给大伙磨合了半个月,才算是能顺利拉出挂面来,何管事都急得嘴角起泡了,这成天看着损耗的面条子,她都替东家心痛啊。

  还没等第一批最成功的挂面干透,袁大妹就发动了。丁甲因为前妻难产而亡,对生娃心里很是不安,早早就请了大夫和三个稳婆在家候着。

  一发动就让人来请翠花这个弟妹去坐镇,看着在产房外转圈圈的丁甲,翠花也很能理解。

  她能做的就是,给袁大妹煮了一碗空间水熬出的鸡汤挂面,等她吃完后,守在旁边给她打气。

  有了翠花这个生了两对双胞胎的弟妹陪伴,袁大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安心了不少。

  可能是袁大妹这两年身体被调理得很好,也很听得进建议,怀孕后也没有憨吃憨长。

  小猴子没有太折腾他娘,三个时辰就生了下来,才四斤多,活泼着呢,拍着人家的屁屁,哭声响亮得很。

  听着母子平安,丁甲这个硬汉都红了眼,他好怕他媳妇儿有个三长两短。

  嗯,能多个儿子,也还不错,家里买了一个婆子和一个小丫头,他已经有能力让大妹过上好日子了。

  得知又多了一个弟弟,二头叹气:“咱家全是小子啊,没有一个妹妹呢,娘,要不等弟弟们长大一点,你再生一个吧,我也想要妹妹了。”

  被他娘一顿胖揍,还生?她才不要当猪呢,都四个儿子了好吗?已经超额完成任务了!

  丁豆豆生下来个头不大,但是人家喝奶很猛,他娘的奶水都不够他一人喝的。

  性子还急,经常把自己喝呛,大舅妈为了这个来之不易的小宝贝,都给庄子里养了几头奶牛,专门给他煮奶喝。

  袁大妹自己不想请奶娘,她觉得自己儿子必须得和自己亲,没听说那些大户人家,奶嬷嬷可容易拿捏小主子了,宁愿让丁豆豆喝牛奶和自己的,也不想假手他人。

  食量很大的豆豆对牛奶也不抗拒,喝得劲劲儿的,几天功夫就胖了起来,跟发面团子似的。

  快三个月的双胞胎,每天都很乐意出去看看这个小表弟,出过一趟门,每天都要哼唧。

  大头和二头现在给弟弟们换尿片都很熟练了,人家还会用温水给弟弟洗屁屁,耐心得很。

  四头表情不多,很喜欢啃自己的手手,五头爱笑,你只要逗他,他就能给你笑眯眼,手脚都是一截一截的,莲藕般。

  这两个双胞胎一开始是因为头上的漩被区分,后来越长越不一样,性格差距又大,反正两个哥哥一人分配一个,让他们相亲相爱去。

  当挂面干透后,翠花给自己亲朋好友送了不少,尤其是她娘家老娘,张氏觉得挂面太省事了,放些白菜肉丝啥的,汤汤水水一锅熟,方便又好吃。

  听说翠花打算在镇上租个铺子卖挂面,她觉得这生意有得做,谁会不喜欢这么方便的面条呢?店铺就租在胡家皮货店的隔壁,胡老爹还能帮衬看顾。

  装面条的包装,都用的是竹筒,竹子这个玩意生长很快,周围的村里家家都不老少,卖给袁家又能赚上一笔。

  之前用来给自家编箩筐,簸箕用的竹子,都跟着涨价了,而且还不用自己加工,在家里就能卖掉,人家袁府自己来砍,自己搬运!

  老袁头带着徒弟帮着翠花做活儿,打磨光滑的竹筒里,被塞满干面条,用油纸封上两端,可以保存一年,运输起来也很方便,塞得满满当当很紧实,轻易不会折断。

  京郊最大的花果镇上,一个商铺前支起来两口大锅,一锅是高汤,一锅是开水。

  一个打扮得很精神的小伙子,站在门口吆喝:“父老乡亲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嘞,我家东家免费请大伙吃面条子咯!”

  “这位婶子,要不要来一碗,免费的嘞,大白面做的面条哟,爽滑劲道,不要钱!”

  一听不要钱,铺子前马上围拢了一堆人,还有伙计出来给大伙组织秩序,排队。

  一人一小碗,大骨头清汤面,吃的就是个原味。

  “再来一碗啊,刚才吃得太快了,都没尝出个啥味!”几口下肚后,第一个排队的大婶端着空碗又去排队了,汤得喝得精光。

  “这面条子不错啊,爽滑劲道,我也要再来一碗!”白吃的东西最香。

  这一上午的工夫,煮了两百多斤挂面,骨头汤都加了几轮,第一天,没有挂面卖。

  足足请大伙吃了三天的免费汤面,这家挂面铺才开始上货,不到一上午就被抢光了。

  100文一竹筒的挂面,面条有一斤重,竹筒不大,但是长度够,这价钱真心不算便宜,都可以买几斤肉了,可大伙不就图个新鲜嘛,味道还挺好的。

  二头这个耳报神,有点好吃的就会给他的好友炫耀,还问太子:“方便不方便送您些挂面呀?我给您说哟,可好吃了,但是我娘说,不能轻易给您送吃的,怕不安全!”

  贴心的朋友,让皇后娘娘派来了自己的心腹嬷嬷,拉了一马车的挂面回宫。

  持续了十天,挂面的热潮才减弱了几分,很多人家买来吃了好后,还给自己亲朋好友送礼。细密的竹筐,一筐可以装50只竹筒,大户人家都以筐为单位购买。

  最出风头的还是秋闱前,秋闱的举子们发现了这个便捷的食物,自家奴仆买了回来,大男子们自己试验了一下,这,这做饭不难啊!

  在考场里面拿开水一煮,放点咸肉和菜叶子,比啃干馒头大饼可好吃太多了,买!

  借着秋闱,这种方便携带,保存时间又长的挂面马上被大范围推广开来了,文人们还用了很多诗词给挂面送赞歌。

  一时间,挂面坊的生产跟不上销量,打铁要趁热,翠花只能扩大规模,三个村子的媳妇子都乐开了花,谁家要有两个在挂面坊做工的儿媳妇不被高看一眼?

  村里连最邋遢的人家现在都爱干净了,婆媳关系也缓和了很多,婆婆们乐得在家带娃做饭。

  比儿子赚钱还多的儿媳妇,你能给她脸色看?你怕不是要上天哦!不挣钱的儿子都是棒槌!

  让儿媳妇在家洗衣做饭奶孩子?老婆子又不是七老八十,这活都干一辈子了,还能干不下来?

  又招了四十人,基本把这三个村子的得力媳妇子都招来了,何氏也是个官迷,每天精力旺盛得很,在面坊里面不停的穿梭,老远就能听见她吆喝。

  “我说大桃她娘,你没吃饱饭啊,面要揉透才中,你要没力气,换人来啊!”

  “赵三家的,你悠着点,抻面的力度要拿捏好,抻断了扣你工钱,你可给我悠着点。”

  “王大娘,这地面要每天擦三遍,一遍都不能少啊,进口的东西,要干净!”

  听得翠花连连点头,这个何氏不错,眼睛也利,谁行谁不行,她都能看出来,心眼还正,村长家挑长媳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除了基本工钱,每个月工坊里还有奖励,干活干得好的,能得到额外的奖金。

  大梨村的朱家,朱家男人早在五年前就得了急病去了,朱寡妇带着她婆婆和三个孩子过活,日子过得磕磕巴巴。

  朱寡妇有把子力气,灶上的活儿做得很好,以往村里有人家办酒席,她都能去掌勺,不过她男人去世后,大家也不好请个寡妇去做喜酒不是,她家日子就更难了。

  这次的挂面坊做工,她在第一批人里就被选中,每天埋头苦干,抻面抻得最好,这个月除了五百文的工钱,奖金也得了五百文,这比过去给人帮厨稳当多了。

  一家子吃着她们一月发一次的碎面条,小儿子满脸欢喜:“娘,这面条子可真好吃,你去做工可太好了。”

  小女儿也吃过两回面条子了,吧嗒着嘴:“娘,等我长大了,也进挂面坊做工,等我挣钱了给您花!”

  一直和她不对盘的婆婆也笑眯眯的说:“这个适合我这老婆子吃,软和。”

  朱寡妇看着家里老小,很有成就感,她现在是真正的家里顶梁柱了,她真的好想给东家供一个长生牌位在家里啊!

  这在袁府做工,可不是太好了嘛,工钱高,离家近,活儿也不算累,每天就干4个时辰,还管一顿午饭,这能给家里省多少粮啊!

  希望这作坊长长久久开下去才好啊,那她就能养活她的儿女了,日子,好像就没那么难熬了!

  婆婆也再也不提她克死她男人的事儿了,对她的态度简直就是大转弯,生怕她改嫁离了家,哼!

  她现在硬气着呢,她才不改嫁,要好好把儿女养大,儿子现在有免费的书念,万一将来有出息呢?她又傻,去谁家不是伺候男人生娃?

第八十章 有人抄作业了

  挂面上市后,不过月余时间,翠花让李老大密切关注着市场反馈,这日李老大前来找她。

  “夫人,最近市面上也有人做出了挂面,大多比咱的要粗些,也没有咱家的匀称。”

  “有一家最特别,应该是掺了其他杂粮,颜色比较黑,口感差些,价格是50文一斤的样子。”

  “他们都是散装在卖,没有包装的,我让人一家称了一斤回来,给您对比看看。”

  “这些人还把挂面卖进面馆里了呢,打着大梨村挂面的口号,我看面馆里面吃的人还挺多的。”

  翠花兴趣很大,模仿得很快速嘛!“给我拿来看看,这些人都是人才啊,还懂得掺和杂粮呢,比咱们作坊的产品有新意哟。”

  一堆挂面里,这个有点黝黑的挂面最显眼,翠花赶紧让厨房煮来吃吃,还让家里人给做评价分析。

  她自己也挑了一筷子进口,这味道怎么这么像现代的荞麦啊?翠花心里在嘀咕,但是她那会在四川,印象里好像在雪区才长这个的吧?

  “这是乌麦,草原上很多人吃这个!”范先生品尝后得出结论:“拉嗓子,粗嘎嘎的,没有灰面这么顺口,不过,饱腹肯定没问题。”

  岂止是没问题啊,如果这玩意就是荞麦的祖先的话,后世都拿这养生了。

  不过这杂面挂面看着也要粗很多,不像灰面能做成空心挂面那么细,大多百姓可没这么讲究,人家市场空间还是很大滴。

  翠花可没想过要垄断市场,这不过是想把庄子的麦子做深加工而已,模仿抄作业,不过就是早晚的事。

  “目前还没有大商家做这个,应该是工坊里有妇人传出去的,夫人,要不要好好查查?”李管家之前已经摸排过一些人了,心中大概有数。

  “查肯定要查的,总不能让别人觉得我们好欺负不是,不过,这活儿也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迟早的事,袁府又没想着把这个市场全占了,咱们就做高端市场吧!”

  李管家对这个新词还有点摸不着头脑:“高端市场?”

  “嗯,就是我们卖给有钱人,你让大伙把包装做得更好点,或者想想怎样把面条做得更漂亮,比如做成彩色的呀,或者加点鸡蛋和面啥的,和何管事好好说说。”

  何管事被翠花叫来一阵低语,然后找到了朱寡妇,把面条的创新任务交给了她,有大厨工作经历的人,对于这个更拿手。

  两天后,袁府挂面坊开除了四个媳妇子,原因也告知了众人:这几个将主家的做面条手艺外露了。

  这四个媳妇子泄露的对象都是自家娘家,婆家啥的,家里人一琢磨,这事大有可为。

  然后市面上就被折腾出来了不同长度细度的挂面,他们走的是散装路线,挂面的热度还没退却呢,供不应求。

  这个做出乌麦混合面条的媳妇子,还把这挂面卖到县城的面馆里,能耐还不小。

  不过这四个媳妇子被三个村子的人群嘲,众人都为袁府打抱不平:

  “这良心大大的坏了,你说,这老苟家的儿媳妇,之前在婆家都过的啥日子?现在一个月能挣近一两银子的工钱还不知足!”

  “怎么不知道,这老苟家成天让她当牛马,就没个停下来的时候,在挂面坊做工不比她在家强么?”

  “你都说她在家这么不拿事儿了,可见,这背主也不是她能做主的呗!一家子坏水的玩意儿!”

  “可不是嘛,你说这些人咋想的?住着从袁家砖瓦窑买的砖瓦房,佃着袁家的地,赚着袁家的工钱,还敢砸袁家的碗!”

  “李管家说了,这背主的,以后她们家,还有她们娘家婆家的人,一律不用,地也不会租给她们了。”

  “没给送官府去就很够意思了,我悄咪咪给你们说啊,人家袁千总可是新皇的心腹呢!”

  几人把耳朵凑上去,也低声问:“啊?说说,怎么是新皇的心腹了?”

  “这水泥路知道吧,听说就是这个袁千总折腾出来的,你想咱这官道修成这样,说人家大黄江以南的地方,官道全修通了,这给新皇赚了多少银子啊?”

上一篇:我有废物老婆光环

下一篇:鸿蒙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