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教人习武后我爆红了 第36章

作者:木易少一横 标签: 女强 现代架空 爽文 穿越重生

  而旁边的冯海潮终于跟江淮南这个老领导的“晚辈”撘上了话。

  “那位身体还好吗?”

  “承蒙关心,他的身体还不错。”

  江淮南找关系的那个人他自然是见过面的,只不过是在网络视频上见的而已。

  他腿脚不便,对方现在也不在C市,有什么能比网络视频更方便的途径呢?

  他让对方帮一个小忙,对方的要求也不高,只是让他在某些方面给他真正的侄子行一个不过分的便利,属于互利互惠的关系。

  冯海潮不清楚其中的弯弯道道,只以为这是他老领导派过来见他的人,念起老领导对他的好,十分客气。

  “你的身体……”

  他犹豫着看向江淮南的轮椅,但他和他老领导都是在医疗系统中工作的,以他老领导的人脉关系认识的厉害的医生只会比他更多、更厉害。

  如果只是治病的话,很多人是不介意被走关系的,也愿意卖他这个面子。

  但是他……

  “前段时间出了次车祸,行动有些不便,目前还在复健中。”

  “这样啊……”冯海潮思考了一下,看向旁边被曾文轩和沈竹忽视的王随,对江淮南说道,“那位边上的老医生名叫王随,在骨科和外伤方面也算是个权威,如果不介意的话,可以让他帮你看一看。”

  江淮南的注意力始终在沈竹身上,对那名叫王随的医生并不感兴趣。

  “不用麻烦了,现在给我治疗的医生医术很好,我相信她很快就能把我给治好的。”

  “你是说……”

  冯海潮不敢相信地扭头看向沈竹。

  她还这么年轻,难不成医术比王随更加厉害?

  要知道首都中医药大学并不是什么学生都能留校的,只有成绩好、医术优秀、而且在中医方面发表过受到大家一定认可的文章的人,才有资格留校任教,同时兼任学校名下中医院的医生,打一份工,领两分钱。

  首都中医药大学名下的中医院还算出名,很多身份高的人退休之后都会在这里请人给他们当家庭医生,替他们疗养。

  所以无论是曾文轩还是王随,他们都是真正有实力的人。

  后来他们退休后没有留在首都,反而选择回到C市,让很多人都十分可惜,觉得他们错过了一个扎根首都的机会。

  虽然现在讲究达者为先,而非用年龄判断对方的医术。

  但就中医方面来说,一般情况下,的确是年龄更大的医生,医术会更好一些。

  因为中医不像西医那样,对每一种病都有十分细致的划分,这是一个大部分都靠玄学和经验支撑起实力的行业。

  只有极为妖孽的人,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超过多年老中医的医术和经验。

  反正活了大半辈子,那种人也只出现在冯海潮听过的传闻中,而且最年轻的那一位也都三十多岁了。

  像沈竹这样,十七岁还不满十八就能为人治病,成为一个有身份地位的人的主治医师的人几乎没有出现过。

  另一边,沈竹和曾文轩相谈甚欢。

  来之前曾文轩和王随一起给准备了三个方面的考题,第一个就是辨认药材。

  他们特意去回春堂买了一些模样相似,但药效迥异的药材混在一起,让前来参加考核的人辨认。

  然后就是中医基础望、闻、问、切,还有对症下药。

  买药材需要特意跑一趟准备,但望、闻、问、切和开处方就比较简单了。

  就以他和王随为病人,让对方把脉,说出他们现在身体的情况,然后给出他所开的方子。

  至于准不准,还有谁比他们自己更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吗?

  大部分的中医是全科医生,什么病都会涉及到一点。

  只要她能将他们身上的老毛病说出两种及以上,并通过诊断开出合适的药方,那就算她通过考核。

  冯海潮他们准备的药材一共有十二种,切碎了混在一起,让沈竹把它们区分开来,并准确说出药材的名字。

  他们本以为这会耽搁一些时间,没想到沈竹不到一分钟,就把那十二种药材挑了出来,而且每一种的名字、年份和功效,采摘和保存的方法,以及最常出现在的方剂都说了出来,简直比百科还要齐全。

  在了解到沈竹和曾文轩相遇的故事后,王随突然想到了什么,突然问道:“之前有一个肩膀脱臼的老人到回春堂开药,那个给他方子的人是不是你?”

  作者有话说:

  完事!凌晨没有啦!我要早睡觉!

  ? 第43章

  终于想起自己可以走程序的两个记者没有选择回家休息, 而是回到了电视台,进了领导的办公室。

  这可是个大新闻,自然是越早发出去越好, 要是晚一点,怕是就被别人抢先了!

  “你们两个不是去调查昨天见义勇为的事了吗?怎么这么晚还回单位来?找到人了?”

  部门主任看了看手上的表, 五点多一点, 再过半个多小时就下班了。

  记者这个岗位工作的时间比较灵活, 这俩平时虽然表现得不错, 但还不至于爱岗敬业到这种程度。平时被派出去采访,基本上干完上头安排的任务就直接回家了,他们有批条, 也不需要回单位打卡。

  今天这都快要下班了, 这俩人还跑回来,实属令人意外。

  “找到了, 找到了!”

  两个记者一脸兴奋。

  “找到就找到了,这么高兴做什么?”主任有点莫名其妙, “采访放我听一听。”

  一般他们的采访都是以拍摄或者录音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再根据里边的内容写出新闻稿发表出去的。如果要上电视,那就从拍摄中截取能用的部分。

  “我们还没采访。”

  “没采访?找到人没采访,人家拒绝你们了?”

  “没拒绝。”其中一个嘴快道。

  “是没拒绝, 只是她骗我们说她不是救人的人。”另一个人幽幽地补充。

  “你怎么知道她就是骗你们的?万一她真的不是呢?那视频那么模糊,你们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人的?还是说警察那边已经有线索了?”

  “那也没有, 主要是运气好。我们在周围问了几个人, 就有人跟我们说,小河公园有个小姑娘天天在那里练武, 我们就想着过去碰碰运气, 谁知道一过去就看见她了。”

  “倒吊在单杠上, 练仰卧起坐。”另一个人补充。

  其实他也不知道那个姿势算不算仰卧起坐,毕竟只是定在那里不动,不过这不重要。

  “她不肯承认就是我们要找的人,然后就离开了。但是我们通过对小河公园周边的走访,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确定她就是那天救人的人。”

  “我觉得可以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了!”

  主任看着这俩憨憨,像说相声似的,一个捧,一个逗,单位什么时候收了这样的两个活宝?

  他刚想说话,其中一个就拿出了自己的手机,打开了收藏夹:“您看看这个!”

  记者先放的是徒手抓马蜂,可能因为沈竹的动作太过轻松,没什么难度就捏住了马蜂的翅膀,让观看的人虽然会觉得厉害,但没什么激动的感觉。

  接下来是叶问蹲,叶问蹲前段时间在网上火了很久,有很多健身人士模仿,就算是对武术不了解的人,也知道这是一个很难的动作。

  而视频里的小姑娘不仅完成了这个动作,而且还是在摇晃不定的铁链上完成的,这一般人哪儿能做得到?

  再看下一个视频,她甚至连手都没用,光靠两条腿,三两下就窜上了三米高的行道树上,纵身一跃,转了两圈落下的途中还劈断了一根手臂粗的实心木棍。

  这样轻松的姿态,几乎让看到的人也会产生一种“我上我也行”的错觉。

  但如果仔细观察,她上树的那几个动作跟她在居民楼上攀爬的动作有几分相像,不过在居民楼上她为了安全,手脚并用,这个看起来更潇洒一些。

  那可是三米多高的树上啊!

  即便是爱好跑酷的人,也很难仅凭两条腿就做到这种程度,大部分都是需要用手去辅助的,而沈竹上树就跟在平地上跑一样。

  “这身形,这动作,八成是她!”看完这三个视频,主任也点了点头。

  这种实力的女孩子本来就少,全国都未必能找出几个来,再加上身型和姿态的高度相似,一般人还真做不到这种程度。

  “我已经把她的视频发给小孩隔壁家见过那小姑娘的人了,等他回复就能确认。看一下您再看看这个!”

  记者祭出了大杀器,沈竹cos宁红夜。

  女孩蒙着眼,蓦然回身刺穿树叶的那一剑,可以被列为绝杀!

  这样美观的姿态,说明她能够把传统武术的优美和真正的实力结合起来,既有实力又有美丽,这才是真正的值得宣传的东西!

  “她叫沈竹,从网上搜集到的信息来看,应该是个刚高考结束的学生。”

  “我就说她看着年纪小小的,工作日却不在读书,跑来公园练武!原来是已经高考完了!”另一个记者恍然大悟。

  “你们俩傻不傻?这么明显的假话居然也信了!”主任恨铁不成钢。

  这两个憨憨,平时看着挺聪明的,怎么这个时候就掉链子?

  如果早点反应过来,他们现在不就拿到一手采访了吗?

  “您是我们说了之后才知道的,您看看这视频里的小姑娘,这细胳膊细腿的,像是能从那么高的楼上救人的人吗?”

  “对啊,她说话的时候声音还软糯糯的,听着就跟小姑娘撒娇一样,根本看不出来啊!”

  两个记者觉得自己太冤枉了,不是他们傻,是对方外表太有欺骗性好不好!

  而且沈竹看起来比高中毕业的女孩子年龄要更小一点,谁能想到,有着这样外表的女生,能够在老式小区外穿梭自如,救下一个孩子呢?

  主任那小小的眼睛没忍住,往手机上又瞟了一眼,确实是很具有迷惑性,看着跟他家姑娘差不多,谁能想到她这瘦小的身躯,能爆发出如此强大的力量来?

  “行吧!那你们回来是准备做什么?”

  “我们都知道对方的身份了,那不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过去采访?您给我开个证明,这几天我们去他学校跑一趟,从侧面也了解了解。”

  “你知道人家的联系方式吗?只知道一个名字就摸清楚人家学校在哪了?”

  “不重要!警察也在找她呢!我们只要把这个名字交给警察,他们自然能找到人。我们是省城电视台的正规记者,正在做一个好人好事的专题,昨天的见义勇为,我们怎么能不去采访一下呢?弘扬社会正能量嘛!”

  “好小子,你们有想法就行。”

  “其实我想的是给她做一个专访,以她的颜值和实力,还有这年龄,要是上的新闻,一定会大爆的!”

  “但是她今天拒绝你们了,说不定不想上新闻呢。”

  “可她是个主播呀!她都愿意在网络上直播给人看,为什么不愿意上新闻?上新闻不比网上那些消息更有权威吗?有了这个名头,就相当于她在直播界中多了一块挡箭牌,能省掉很多麻烦。”

  “看你怎么跟他沟通吧,不过记住一点,她还是个高考毕业生,尽可能的以她本人的意愿为主。”

  主任一边给他们批条子,一边警告道。

  最近有些不良记者为了噱头,对很多未成年人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前段时间上面开了个会,讲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