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金手指试用员 第63章

作者:快穿狂魔 标签: 穿越重生

  除此外,便是她那些陆续建造起来的工坊生产出来的,诸如香皂香水,精油镜子之类的产品销量也是十分惊人。

  甚至能用日进斗金来形容。

  最关键的是,丁云还丝毫不用担心自己会被别人巧取豪夺啥的,只要守住秘方,谁也不敢强夺她的东西,毕竟一国公主要是连自己的生意都守不住,那这国家皇室的威严,未免也太垃圾了。

  这种情况下丁云收入不要太多。

  不但没过多久,就把自己先前的投入全部赚了回来,到年底的时候,她手里更是已经掌握了超过三百万两现银。

  就这还是因为她生产能力有限,贩卖能力有限,只能在附近的繁华区域贩卖,没能把东西运到草原,运到海外。

  本来丁云以为,自己应该还能继续这么安安稳稳的发展下去,等发展个三五年,攒下几千万身家,外带着几千万石粮食之后,就能开始下一步计划了。

  可是她终究还是忽略了一点。

  那就是虽然那些普通大臣勋贵,即便再怎么心动于她的收入,也不敢对她动手,但是京城当中,除了大臣勋贵之外,还有皇族,她的母亲和奶奶不可能对她动手,但是她那些个哥哥和弟弟。

  那些个正想着争太子之位,夺嫡急需大笔金银,拉拢群臣的哥哥弟弟们。

  却是有胆子向她这姐姐伸手的,就算不动手,那也想获得她的支持,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支持,更在于金钱支持。

  所以,即便丁云已经尽量往外报高成本,表示自己的利润不高,时间日久后还是让她那些个哥哥弟弟心动不已。

  并且纷纷开始谋夺秘方。

  没错,那些个皇子最开始根本就没打算拉拢丁云,只是想通过窃取,获得她的秘方,然后自己派人偷偷做生意。

  赚取利润。

  不过因为丁云不但给那些匠人的报酬极高,同时还是让他们分工协作,以及将他们的家人亲戚朋友之类的,全部都纳入了保护范围内,再加上各方面守卫的也十分严谨,所以,她那些个哥哥弟弟们的计划,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但当时丁云还不知道是他们在想方设法的偷她的秘方,还以为是其他世家门阀们心动于利润,派过来的人手呢。

  直到后来那些个皇子,发现实在盗取不到秘方,开始派人想方设法联络丁云,逢年过节送礼交流,同时还跟丁云许诺自己当上太子会给多少多少好处。

  丁云这才明白,先前的一些偷盗行为,并不全是世家门阀搞的鬼,当中指定也有她这些哥哥弟弟的手脚,只是因为实在没有偷到秘方,这才退而求其次想跟她合作,借此获取她的金钱帮助。

  可是这怎么可能嘛!

  先不说丁云本来就想自己当皇帝这回事儿,就算是她不想自己当皇帝,以她如今的身份而言,她的哥哥弟弟,又能给她许诺,什么让她心动的好处呢?

  银子她根本就不缺好吧,甚至他们想跟她合作,就是想要她手里的银子。

  至于权利……

  别说他们当上太子了,就是他们当上皇帝,最多也就只能把她的爵位再往上提高一个层次,也就是从长公主提升到镇国长公主,但长公主和镇国长公主之间的区别并不大,无非就是俸禄稍微高点,说出去好听些,实际权力跟长公主基本没有区别,这如何让丁云心动。

  所以丁云当然是直接拒绝,甭管来多少人,说多少好话,做多少许诺,都是拒绝,没有其他可能,然后丁云也不急着去告状,而是就这么静静等着,等着他们出错,等着看看他们会做什么。

  之后的一些事。

  基本都不出乎丁云预料。

  有些皇子是暂时按耐住了,虽然生气但也没敢动手,可有些在朝廷中有不少大臣支持的皇子脾气就没那么好了。

  他们很快便开始针对丁云的产业。

  譬如刻意袭击运输队,抢夺产品。

  防火焚烧工坊和原材料仓库。

  乃至于造谣言,私下命令那些支持他们的大臣们,不许购买丁云的东西。

  至于丁云嘛,她当然是把所有证据全部都收集全了,人证物证齐全,然后就穿上长公主的礼服,雄赳赳气昂昂的带着那些证据,直奔大理寺大堂而去。

  表示她自己是苦主,要状告大皇子二皇子,四皇子和六皇子草菅人命,藏有私兵为匪劫掠,巧取豪夺等,总计十八项大罪,三十六项小罪,要求大理寺立刻受理,说完丁云就直接在那坐下。

  等大理寺的寺丞和相关官员反应。

  可是这么大的事,不论是长公主亲自过来提交状书,还是状告的是四位皇子,都不是他这个大理寺丞所能决断的啊,所以他也只能苦笑着告罪,说自己不敢决断,让丁云在这等等,他这就赶紧进宫上禀圣上,等待圣上旨意再说。

  对此丁云也没为难他,挥挥手就让他走了,而她本身则是依旧在这等着。

  虽然说她直接告御状更简单。

  或者直接进宫告状也不难。

  但据她自己估计,她要是那么做的话,这件事很有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多让她那些个哥哥弟弟跟她赔礼道歉,可这绝对不是丁云想要的结果。

  丁云要的是杀鸡儆猴。

  要让他们受些教训,让他们以后不敢再以为她是好揉捏的人,最关键的是她不想为了这些事再去操心,去干扰自己的商业版图,要是这次不能给他们一个教训的话,以后他们必然还敢继续。

  这如何让她安心发展呢。

  而且他们要是一直这么盯着她的产业,想要撕一块肉下来的话,也不利于她以后自己私底下偷偷拉队伍占地盘。

  所以这状是必须要告的。

  还得闹的越大越好。

  最好闹到人尽皆知,不得不管。

  毕竟就算是杀鸡儆猴,那也得先把猴子招来,不然猴子离的老远,根本就没看到她杀鸡,那又如何能儆猴子呢!

第88章 :千古一帝系统(7)

  随着大理寺丞迅速入宫启奏,没多久,长公主状告四位皇子的事就传的沸沸扬扬了,不仅宫里的人大多数都知道了,就连整个长安的人都基本知道了。

  这当中虽然少不了丁云推波助澜。

  但这件事本身就极大。

  也特别引人注目才是问题的根源。

  这年头娱乐向来稀少,平日里东家长李家短的都特别吸引人,又更何况皇室的热闹呢,就是想低调点都不成啊!

  而且这种事不仅百姓很感兴趣。

  百官勋贵又何尝不八卦?

  皇宫里,独孤潇的旨意还没有出来呢,大理寺外面就已经围满了人,有附近听到消息,赶来凑热闹的居民,也有一些百官勋贵收到风声,派过来打探情况的下人,还有皇子派来一探究竟的。

  总之,那是热闹的很。

  过了许久大理寺丞才从皇宫回来。

  并且带来了独孤潇的旨意,总体来讲就一个意思,让丁云进宫,他也会把涉案的几个皇子都叫进宫中当场对峙。

  说实话,这个结果丁云是不太满意的,她更希望是独孤潇过来,直接在大理寺这边开审,甚至于开放大理寺,让百姓们全都进来,观看审案才更好呢。

  可惜她也知道这想法不太可能。

  家丑不外扬的道理普通人家都懂。

  又更何况皇室呢!

  最重要的是,她现在接旨进宫还是受害者,可要是抗旨不遵的话,那她就不是完美受害者了,惹急了独孤潇,丁云相信,他真敢先治她个抗旨不遵罪。

  所以即便丁云心里不是很满意。

  最终也还是没说什么,当场接旨。

  然后就离开大理寺进宫了。

  等丁云顺着宦官指引,进入长安宫侧殿的时候,抬头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脸色不是很好的独孤潇,与此同时还能看到左右两侧站着不少大臣,至此,丁云才满意的赶紧大步上前,恭敬行了礼:“臣见过父皇,父皇圣安!”

  在去大理寺之前,丁云就已经提前做了很多准备,比如说特地选了一个独孤潇并不是开朝会,但也的确要与不少大臣共同协商国事的日子和时间,再比如说,特意将相关信息递给了没有被她告的那几个皇子,正是因为丁云提前做了这些准备,如今局面才会合她心意。

  才会有不少大臣勋贵。

  乃至于皇子或宗室,俱在此处。

  不然哪这么巧,不年不节的又不是大朝会,这么多大臣都在,而且,要是没这些大臣勋贵在的话,丁云用脚趾头想也知道,独孤潇肯定会想办法把事情压下来,就连理由,丁云都已经替他想好了,那就是家丑不外扬,有伤国体。

  好在谋划一切顺利。

  大家都在,他就算想大事化小也不成,不说大臣勋贵们愿不愿意,就是其他不涉及此事的皇子,也绝对不愿意。

  这么难得的,一次性直接掰倒四个竞争对手的好机会,谁又舍得放弃呢?

  独孤潇虽然暂时还不知道这一切都是丁云的谋划,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以及这事绝对不可能压下去了。

  他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所以此时脸色才会显得格外难看。

  但这时候,他明显也不可能跟丁云翻脸,毕竟,此时丁云才是苦主,所以只能面无表情的说了声免礼,然后道:“有什么委屈,你为何不直接跟我说?何必还要闹到大理寺那边去,你难道不知道大理寺是专门为百姓做主的?

  皇家家事,你该去宗正那告状。”

  都到这个时候了,独孤潇还是不死心,想把事情压下,或者说直接把事情转移到宗室那边,由宗正处理,这样回头也能用处理家事敷衍,至于说最终处理结果,不往外透露也是合理合情的。

  可事情都已经发展到这了,丁云怎么可能愿意善罢甘休,因此她当即道:“父皇容禀,此事若的确只涉及我那几个哥哥弟弟的话,那我再怎么不懂规矩,也不可能跑到大理寺那去告状。

  此事还涉及了不少大臣。

  更是涉及了许多受人指使的百姓。

  又岂能由宗正独断?

  所有能够收集到的证据我都已经收集全了,并且还请人摘抄了好几份,还请父皇圣目查阅,也好为我主持公道。

  另外我这还有不少多的。

  诸位大臣也可以看看。”

  说完丁云就自己亲自动手,从她带上来的那个藤条箱子中,先取了一份递给边上的宦官,然后又把剩下的给在场官员,勋贵,乃至于本来准备过来接手案件的宗正,都发了一份,虽不至于人手一份,但是三五个人一份还是有的。

  没多久,独孤潇也从宦官手里。

  拿到了那份证据。

  里面有物证,有口供,虽然比不上视频证据来的证据确凿,但放在这个时代,这么多,已经能算是证据确凿了。

  而且要人证,丁云也不缺。

  接下来便是沉默。

  大家都在聚精会神的看那些证据。

  要知道,在做这件事之前,丁云可是特地花了不少时间,翻阅了好几遍当朝律书,甚至还亲自向不少大状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