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第1057章

作者:肥妈向善 标签: 穿越重生

  麻醉医生的重要性对于所有手术一个样。特别的是在心外科手术中经常会再配个体外循环师,说过这是这年代国陟所特有的优势。对,这是她主刀的这台手术是否能成功的第一个保证。

  (国协:完了,我这边麻醉师老半天没有插好管呢。)

  体外循环这方面,完全胸腔镜手术已经运用地很成熟了,采取的一般为外周体外循环,即她表哥手术时的那种体外循环。用股动脉股静脉以及必要时加上上腔静脉插管连接机器形成体外循环而无需开胸。

  今天这个婴幼儿采取的正是这种策略。不止如此,成熟的国陟麻醉医生在与手术医生商量过后,准备大胆地采取超快通道麻醉意思是手术结束后马上可以拔管的麻醉。

  伴随小鲁医生在台上陆续介绍手术室的情况,台下更是一片寂静无声。

  曹昭相信现场在座的医生们只要是心外科的与他的心声一致,想说张大佬底下的人和张大佬一样的疯,一样的迷之自信。

  麻醉医生敢采取这种方案肯定是基于信赖手术医生的能力。由于国陟的麻醉医生不是小医院医生,不可能只懂麻醉不懂手术,所以知道一手术时间要短,二手术过程中各方面伤害小,三至少手术做完的效果要保证重建的心脏血管系统安全平稳健康运行。

第3887章 给个帅镜头

  这三点是相辅相成,其中最后那点最难。心脏是个中枢泵机,连接的管道贯通全身重要器官,属于动则全身的器官,这是一再强调过多遍的。

  很多心外手术失败并不是失血多等其它原因,是重建后的血管系统失败,导致医生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再给患儿的患病心脏改正,于是才有小儿心外科常说的不手术或许更好。

  更糟糕的是,只要是小儿心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做的越多的心外科医生,会发现,这种手术效果通常是如神经外科那样薛定谔猫的结果。是需要做出来才知道的结果,术前不做之前乃至手术中在做未做完的时候,通通无法准确预知。

  莫怪心外与神经外并列两大专科,遇到疑难你哪怕拼尽全力依靠成熟经验都有可能栽,而且栽到莫名其妙让医生都一头雾水。

  基于以上行医经验,曹昭认为小妹妹谢婉莹是有些外科天赋,可是要做到第三点实在是太难了,应该难以具备。

  退一步说,不说第三点如何,反正无论是不是微创手术对这孩子来说手术只要计划的重建图一样,这个责任不应由微创来背。前两点做的好不好是可以拿微创技术来背背锅了。

  前两点可想而知的难。手术创伤小和手术时间要短,从常理来说是相违背的。原因很简单,手术创伤小代表医生操作要小心翼翼需要放慢速度,这样肯定会延长手术时间。微创手术是同样的道理,因此常有微创手术比起传统手术时间用时更长。

  要真同时达到前两者的效果,只能是应用在比较简单的手术病例上。曹昭按照自己掌握的数据来看,目前国内没有过法洛四联症手术用超快通道麻醉的方案。因法洛四联症本来就不可能是简单的手术病例。

  可以的话,他曹昭是希望小妹妹能成功的,只是数据很骨感貌似样样在反对,使得他从一开始见机器自动对标忧心忡忡。

  一系列否认又期待的念头闪过他的脑海间,曹昭随其他人是始终望着大屏幕里的一举一动。

  看看,张大佬是越“玩”越起劲儿,大概是补上次手术某些拍摄方面的遗憾,这回知道该适时转换镜头给主刀一个特写。

  镜头里,谢医生英姿飒飒走向机器的操作台,那抹背影清冷得宛如知识女神。

  女医生也好男医生也好,只要是“帅”立马加分不少的。

  场内嘘的声,是真如在看电影了。

  医生只是颜值帅不成的,要看技术帅不帅。

  好了,第一步关键步骤来了,体外循环真正建立要阻断升主动脉,要先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抵达升主动脉要避免伤害主动脉后壁主动脉瓣等。

  屏幕上能见器械从已开好的手术小切口进入,嗖的闪电似直通到了指定位置上。

  观众们呆愣了不知道有多久,迟迟好像没能看明白。

  眼瞅着这个操作明显不像上回手术在展示主刀操作器械灵活眩目的花式技巧。

  (本章完)

第3888章 是优势

  如果要展示这个,应该是主刀操控的器械在患儿体内嗖来嗖去了,而不是闪电完成。

  外科手术最炫的技术肯定不是玩花样,谁都知道外科手术是时间做的越短越王道,最需要的是外科医生操作如这样的闪电。

  要做到闪电出击,必须是——精准!

  曹昭的脑子被当头一棒。坐在他身边不远处的老大曹栋脸部呈现出大写的一抹惊。现场众多大佬议论声起,是和曹家兄弟一块总算是回过味领悟到了。

  精准的前提是什么?

  是对准。

  全自动对准的好处显示在这里了。

  无论怎么说,只要输入数据准确,机器自动对准绝对比人手操纵对的要准得多。

  精准对位在这种婴幼儿心外手术中真是太重要太重要了,婴幼儿胸腔体内远比大人的小,也容不得医生的器械在里头花式调整的。唯有精准,可以让手术伤害小和手术时间短这两个原本在这个手术中不可能实现的变为实现。

  现场一大帮心外大佬要捏拳头了,是气恨这个张大佬太能玩也太敢玩了。

  显然作为首屈的顶尖心外大佬,张华耀比谁都清楚明白这个技术的厉害性,干脆拿它放在婴幼儿手术病例上放大。这是明明白白地用这个手术告诉所有人,谁掌握了这技术谁是这个领域的王者,而他和他的人正在做到。

  等于说,“谢女王”在加冕的路上了。

  艾伦的面色哗的青了下。

  在旁边的约翰猛打喷嚏,是被吓得过敏性鼻炎当场发作。

  所有外科手术少不了的步骤是要先在手术中再做一遍检查确定术前的体外检查结果,核对无误方可以实施手术计划否则有可能甚至手术做不了了。

  谢婉莹再想起曹师兄的洗脑术。

  曹师兄笑着告诉她:这也是你的优势。

  可以说曹师兄宛如看穿了她两世为医积累出来的丰富人体病理学数据库。

  取人体病理标本是个技术活,因此前期观察人体病理标本肯定是可以看出一个外科医生的本事了。这同样是艾伦之前鄙视她年轻谢主刀的一点。

  艾伦的脸色,嚓,这下直接掉成了白。

  他没看错吧。

  只一个镜头,只一个镜头,这年轻主刀居然准确无比能把观察镜定格在最精准的角度上。

  台下观众们再哇哇哇地叫了。因为刚机械臂根据手术调整位置挪动的时候,明显是再次为全自动化对准,再配合这个非常精准的观察镜头暴露在大屏幕上,说明这个机器的全自动化对准简直是神了神了。

  是哪个外科医生都想要这样的神助攻。

  想在外科手术中,多的是外科医生为了看明白找明白不得不在人体内翻来覆去,其实这是最浪费外科手术时间的一个环节。

  有时候真是翻得外科医生想眼睛死了,手抽筋到废了。

  不信,回想当初谢同学第一次上谭老师的手术台拼了老命帮谭老师拉钩,目的只有一个,是拼了老命在帮助谭老师赶紧找到最合适的角度用眼观察人体用手给人体动手术。

  (本章完)

第3889章 激动

  回到这个手术。

  “这是嵴内型缺损。”

  如果是谈论到法洛四联症需要手术患者,经常会听到患者家属忧心满满提及这样一个词叫做跨环。

  跨环意味着一般需要二次手术了。

  业内对于这类手术有一句老话叫做,不该跨环的跨环了,该跨环的没跨环,结果导致这种不该发生的手术术后预后差。

  该不该跨环,行业内争论不休没有个标准的定论。不过我们已经提及过很多外科手术案例了,知道这种类同于“切不切”的手术抉择通常要看的是术中分型。

  基本上,干下型大多需要跨环。因此手术中对这个观察点很重要,现在由于显露清晰,所有人对这个观察点一清二楚,为非干下型应该无需跨环。

  病灶显露清晰的另一个好处肯定是为手术操作服务了。想这个嵴内型缺损前下缘是残留的室上嵴或肌部室间隔,组成是肌肉组织,与心脏传导系统相距远,为此医生可以大胆地将其切开来到下方的调节束,切到调节束这里肯定要注意保护了。

  镜头照得准,手术一刀切下去快而准。

  台下的大佬们看到这儿更是惊声一片来:这?!全自动化对位还能卡极限?

  看来是这样了?

  这刀子下去到某个地方好像被限制了切不下去了,明显是机械臂到了一定位置限度不给动了。

  “我这肯定是在看科幻片。”曹奶奶摘下老花眼镜用手使劲儿揉揉眼。

  只觉得那机械臂呼一下再呼一下,每次挪动的幅度可能很微小,可隔着屏幕好像能听见机器呼呼的启动音。这种全自动化呼呼的,是科幻片的特色了。

  叶素瑾拍下老公的肩膀:“要不我去帮她做几台麻醉。”

  这么酷帅的手术是让足以调动起麻醉医生体内的所有肾上腺素。叶素瑾医生现在满身热血沸腾中。

  曹育东不会阻止老婆的,他是从手术台上退了的。要他说,要抢也是他儿子。不过,可能他儿子想的也是能不能上一次这样的手术台哪怕做个助手也行。

  手术未结束,场内掌声已经响起来了。前排一排领导全部在拍掌。

  艾伦的手揪住了约翰的领子:我让你在这里当间谍,说,他们的全自动对准系统怎么做到的?

  约翰:你问我?他们全禁止我看,不就摆明了是个技术壁垒对付我们吗?

  这个国家的人居然也有技术壁垒对准他们国外了。艾伦的面色青红皂白,是不敢相信。

  除了多媒体厅的热闹,在贵宾病房里,上一代金主爸爸齐老爷子尚未出院在等待手术,只因谢医生建议他可以今天看完这场手术选择更好的手术。看到这一刻,齐老爷子激动到老脸通红,对着孙子猛吼:“去啊,去买花买钻戒,等着做什么?”

  爷爷投资医疗多年那颗心如他早身在其中,每当医疗界有新技术问世,齐老爷子会比自己赚了多少个亿都高兴。

  齐云峰此刻眼中的激情水流和自己爷爷一模一样。

  “等她一出来,马上去求婚!”齐老爷子要求孙子。

  谢谢亲们的支持!!!晚安亲们~

  (本章完)

第3890章 礼尚往来

  米文林米思然两位国协的医学生,时而溜出去拿个手机发点短信。他们两个的动作是不会被张大佬禁止的,国陟的人全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是给国协人通风报信去了,事因今天国协人没空过来。

  他们发短信的对象首先是他们的同班同学学习麻醉的吕彦涵同学。吕彦涵同学接到他们发来的消息之后再传给麻醉科老师们。麻醉科的人再把信息传递给其它科室的人。

  如果理解了这个过程,可以明白为什么姜明珠和于学贤两人要坐在麻醉科办公室,这是最先得到国陟消息的地方。

  吕彦涵是麻醉学学生,先根据同学提供的信息先分析自己熟悉的麻醉部分。以他这个学生的目光都能看出,国陟手术从一开始安排的麻醉师以及麻醉策略可圈可点,和国协的麻醉环节形成鲜明巨大的差异。

  “我觉得我们这边估计不太——”吕彦涵肯定不敢明说坏话。今天的手术不是国协负责但好歹在国协做,不能唱衰。与同学的对话说一半,赶紧刹住嘴,瞅瞅周围老师们的表情,如鸭子缩下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