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第253章

作者:肥妈向善 标签: 穿越重生

  朱会苍戴上听诊器给伤者听听心肺,说:“还好,可能只是肋骨骨折,心脏和肺暂时听来没事。送医院观察几天,照照ct。”避免迟发型损伤后续发生医生不知情。

  给伤者再摸摸腹部,腹部一样没大情况发生。

  “妈妈,妈妈。”在医生的指示下文贵喊了喊母亲。

  可能文贵妈妈的脑袋有点儿脑震荡,加上伤口疼,闭着眼不敢睁眼,只是唔唔呻吟两声。

  常家伟要给伤者的腿做固定处理,朱会苍和姚洁帮他的忙。

  转眼邱瑞云拎物品回来了,见他只有一个人,姚洁问:“其他人呢?”

  “被人截走了。”邱瑞云说。

  其他人大吃一惊:谁半路抢人了?

  “说拖拉机撞了人后跑路开到隔壁村再撞人了。听说有医生在全跑过来拉人。”邱瑞云说,“司机说的,我回到车上什么人都不见了。”

  几个人听完他说的话,要目瞪口呆了:原来伤员不止两个!

  吧嗒吧嗒,门口跑来人,是戴南辉奉命过来求援:“姜医生让我叫朱老师过去,说有血气胸患者。”

  朱会苍接到消息,扶起眼镜问姚洁:“有胸腔穿刺包吗?”

  “有。”姚洁回答时顺便指着邱瑞云找出来的中心静脉穿刺包说,“不知道谁给准备的,抗生素没带,这些急救物品却是一应俱全。”

  “不是你准备的?”

  “我哪来的时间去做这个事,而且不知道你们需要什么。全是医院给准备的,我只负责清点和管理。”

  医生们听完,想象到院领导铁了心让他们尽可能在外头炫技打广告。

第893章 婴幼儿患儿的特别

  “你得和我一块走。”朱会苍走的时候拉走姚洁去帮忙。

  两人匆匆回中巴车上找急救物品再过去,尾随他们的戴南辉回头向着常家伟:“常医生。”

  “有骨折的,喊我是不是?”就知道一发生车祸骨折的人是最多的,常家伟头也不抬应话,“必须忙完一个才能接下一个,你先走。”

  见状,戴南辉只得先回去追其他老师。

  “放心,帮你妈妈弄好再走。”常家伟抬头看一眼见医生走了有点慌的文贵,叫隔壁的邱瑞云过来,“他们全走了,你来帮我忙。”

  骨折固定需要多人协助的。邱瑞云过去,走时拍了下谢婉莹的肩膀示意。

  前辈传达的指示谢婉莹接到了,抬了头低应声:“是,邱老师。”接下来很可能只剩下她一人在这里帮助聂老师救治伤患,其他前辈估计都得走。

  聂加敏宛若不知四周发生了什么事情,仔细给小患儿做完查体,斯文的脸是在沉静地思考问题。

  聂老师对患儿的专注度是绝了。谢婉莹想。

  终于,聂加敏察觉到了什么,转头问她:“中心静脉穿刺导管有吗?”

  “有,拿来了。聂老师。”谢婉莹快速回答。

  “你知道要选哪条静脉吗?”聂加敏问。

  知道老师想要参考意见。中心静脉穿刺的话,临床上常用的有三路通道可以选择。谢婉莹想了下,说:“婴幼儿不意外的话,首选颈内静脉。因为婴幼儿的锁骨下静脉比颈内静脉细,锁骨下穿刺成功率相对低了。股静脉易引起静脉血栓,会影响婴幼儿下肢发育,也不能首选。”

  对她飞快的回答,聂加敏嗯嗯直点头,再问:“你做过吗?”

  她答得好,说明有可能是做过这类操作了。老师的推测有些根据。可这回谢婉莹有点紧张。

  三岁以下儿童为特殊年龄段,叫做婴幼儿,平日里对婴幼儿的任何医学操作难度系数都是比成年人高很多的。她恰好是第一次接触婴幼儿患者。

  实话实说,上次她帮任老师抢救的男童比这个年纪大多了,打的是:“只打过颈外静脉,老师。”

  “你没信心吗?”聂加敏沉寂的黑眸像是对她此的犹豫流露出了一抹亮光,说的中文都嚼着字了。仔细看,他的眼底是有点笑意。

  过去她太自信反而老师不会有这样的表情。谢婉莹深吸口气。

  “don’t be afraid.”聂加敏突然鼓励起她,“凡事都有第一次,小孩子可能很小,让你看了觉得害怕,但是你需要尝试的。”

  老师说的对,不能说患者年纪小就怕。

  谢婉莹的声音回复平静了:“是,聂老师,我有信心做好的。”

  很好的回答。聂加敏对她点点下巴颏,是继续激励她:“没关系,你来做。”

  谢婉莹怀疑,如果她刚才过于自信聂老师可能反过来不让她做了。

  每个老师的风格是迥然不同的。跟聂老师只相处了大约一天,方方面面真是和谭老师陶师兄他们不太一样。

第894章 你做得很好

  聂老师的语气永远像一池子湖水,无波无澜的,充分体现出小儿外科医生超卓的沉静度。

  像谭老师和陶师兄,可从来不会因为她越胆怯越鼓励她做,聂老师在这点上确实显出了另一种大佬风范。心头那点焦躁仿佛被聂老师沉静的眼神抹平了,谢婉莹定下神,准备操作。

  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只有一字之差,相差却是甚远。一条是浅静脉一条是深静脉。作为深静脉的颈内静脉,行走于肌肉深层,远比在浅筋膜层肉眼可以清晰可见的浅静脉难找多了。难找,意味着穿刺难度成倍增高。

  像这种深静脉穿刺,只有医生可以操作。

  如果有超声引导最好,看不见的血管穿刺成功率可以显著提高。现场急救没有这个条件,医生只能靠自身对解剖学的经验和理解来操作了。

  从具体的解剖位置上分析,颈内静脉挨着颈内动脉外侧,所以教科书上写着了,必须先要找到颈内动脉。

  回忆书上和教学视频上的步骤,谢婉莹小心地先拿衣物垫高孩子的肩背。

  因为做颈内穿刺时最好是高位而不是低位,即给患儿垫高肩背带位置来进行穿刺。这是由于穿刺的时候,如果采取低位穿刺失败较为容易产生更可怕的后果血气胸,而且不太容易发现。高位相对好很多,哪怕穿刺了大多数只是局部皮肤血肿。

  温柔地把小朋友的头稍微往后仰,露出孩子的小脖子。

  戴上手套,手指轻柔地在孩子颈部前正中方摸一摸,摸到了个最明显的骨性凸起。这个是老百姓俗称的喉结,解剖学上对应的是甲状软骨。

  从甲状软骨再往下摸,摸到顺序的第一个骨性突起是环状软骨。

  手指从环状软骨的水平线划过去,很快可以再摸到一个动脉搏动点,这是颈内动脉了。

  确定了颈内动脉的位置后,只需往外侧平行进针。

  手指确定了颈内静脉的位置,谢婉莹抬头用眼神向老师请示是否她定位有错。

  “没错。”聂加敏点点头,沉寂的黑眼里是再露出了丝笑意出来,斯文的语调继续和她说道,“你做得很好,不需要担心。”

  这时候的聂老师给她感觉有点像幼儿园的老师了。谢婉莹不禁心情松了下来。神经一放松,动作更自如了。

  消毒,铺单。

  对面的聂加敏帮她将孩子的头偏左侧并固定好,避免穿刺时不让孩子的头动。

  谢婉莹找到并拿起了22号套管针,连接好注射器,双目注视患儿皮肤。

  判断进针以30度角多一点即可。下面的步骤是类似于同是中心静脉穿刺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后回抽有静脉血,放入导丝,破皮,再固定。

  回忆以前自己做过的锁骨下静脉穿刺,谢婉莹很清楚,只要第一针能准确扎进入到颈内静脉中,一切不怕了。

  “are you ok?”聂加敏审视她专注的面孔,眼神里稍微浮现出点点严峻的神色,不清楚她究竟准备好了没有。

  “是。”谢婉莹答,眸光一闪,手动,下针。

第895章 稳住不能急

  在患儿定位好的皮肤上宛如星光一点,针尖快速没入了皮肤中。

  速度有点快,聂加敏好像没反应过来,眼里惊光闪现:啊,这学生居然这样扎进去了吗?

  是真的扎进去了。

  他的视线集中在了她拿的注射器上,只见她在拉开拉杆进行血液回抽了。

  瞬间,扑通,扑通,他这个专家的心跳加速了两拍,眼睛更是聚焦在注射器的液体上一动不敢动。

  由于她针尖扎入患儿皮肤的速度太快,他没法用这个来判断她究竟扎对了没有,但是没关系,最重要的是看回抽出来有没有血,是不是静脉血,这是标准。

  注射器内缓缓上升的血液颜色为暗红色,为静脉血无误。

  呼,聂加敏可以清楚地听见自己呼出的气体声音,让他定定神。

  刚学生那一下犹如跌宕起伏的电影高潮,让他看得一丝紧张了。

  随之,一抹笑落在了他微噙的嘴角上:速度快操作准,这样的医学生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为优秀。

  同时知道她第一次接触婴幼儿患者经验不足,接下来再指导她。

  “slow down——slow——slow——down——”聂加敏一边说,一边手往下挥给学生示意动作一定得放慢。

  听着老师的声音指示,谢婉莹更是全神贯注在自己的手指上。

  老师喊她要慢点再慢点,肯定是因为孩子血管更细更脆弱的缘故。别以为穿刺对了一切万事大吉,孩子的血管比成人更容易突然爆掉。婴幼儿患者和成人的患者的区别是很大很大的。

  她屏住呼吸,稳住手指尖,放导丝的动作慢再慢,轻轻柔柔,时刻保持通畅,避免在有点阻力的情况下没察觉时硬穿破血管了。

  由于要平稳控制操作,不能有半点过大的幅度摆动,耗费的力气可想而知。难怪世界上的小儿外科医生也是男医生居多,全是力气活儿。

  担心她力度不足,聂加敏的右手放到了肘窝旁边,做好了随时准备支援她帮她托住手。

  隔壁,给文贵妈妈固定好腿的邱瑞云和常家伟,转头见着他们俩的穿刺早捏了把汗出来了。

  小孩子的身体小,生理结构与大人区别大,伺候难度高,一有点风吹草动,家长更是紧张万分。国内的小儿外科发展步步艰难是有原因的。

  为了新建的小儿外科,他们医院里的吴院长命人筹备小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和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床位做配套。没有全方位术前术后的医疗支持力量,哪敢接重病患儿做手术。这些全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

  孩子嘛,一点点偏差全是危急重症,而且病情发展可以太迅猛。

  在孩子身上的偏差叫做毫差,尤其对要在婴幼儿身上施展手术的小儿外科医生来说。

  “做小儿外科医生的人——”常家伟的语气吐出了句感慨。他以前和小儿外科的人接触不多,今天见到聂加敏这样一个大佬后,感觉对小儿外科专科医生有点儿认知了。

第896章 被突然袭击

  是太难了。不然,怎有聂加敏这么可怕的“慢性子”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