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第340章

作者:肥妈向善 标签: 穿越重生

  没有问孩子,让孩子多休息,谢婉莹从口袋里掏出听诊器,给孩子听听肺,排除下肺炎。

  病毒性感冒最怕的并发症是肺炎。一旦诊断肺炎,不用多说,肯定需要住院。住哪个科室,不一定是去小儿科。因为国协没有小儿内科,却是有可能被收进他们呼吸内科。好比当初她在普外二,在没有可以转过去小儿科治疗的条件下,这些科室会根据专科病收治范围收一些儿童病例入院。

  给男孩听完肺,孩子的肺部情况尚好。孩子咳嗽不见很严重,没有气喘,没有胸痛。

  谢婉莹从白大褂口袋里再掏出了医生看病的两样法宝:棉签以及手电筒。

  “魏伟同学,来,张开你的嘴。”

  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男孩抬起头,见到眼前医生姐姐笑吟吟漂亮的大眼睛,好像精神都得到了不少安慰。

  十岁的孩子是能配合医生了,男孩张大嘴巴。

  没有压舌板,谢婉莹用两根棉签代替压舌板,给孩子压压舌头,一根棉签压的面积是不太够,所以需要两根棉签。

  另一只手举起手电筒,借助手电筒的光,察看孩子口腔内。

  不要以为医生只是照喉咙,优秀的医生会顺便重点观察患者的口腔粘膜等情况。对于孩子来说,急性咽炎引起的发烧是比成人少见很多。儿童急性扁桃体炎在孩子群中是常见,需要重点排除。其余的,一些有可能会出现在现在社会里比较少见的疾病,同样需要医生警惕和留意,譬如麻疹。

第1216章 检查要做仔细

  麻疹减毒疫苗在国内属于免费的强制性接种项目,国民大部分在小儿阶段已经接种完毕。

  普遍接种让国内麻疹发病的人数大幅度减少。无奈有些人群属于个体差异,打了疫苗一样会发病,只是症状相对没打疫苗的轻些,基本属于中轻型症状。

  即便如此,及早发现并准确诊断出疾病肯定对患者最好。谨慎的医生会把所有常见重点疾病给患者排查一遍。

  麻疹患者的话,会有特异性的体征麻疹黏膜斑,因此医生会检查患者口腔内的颊黏膜。

  所谓麻疹黏膜斑,是指出疹前1至2天在患者口腔内颊粘膜上出现的灰白色小点,直径大概为0.5到1.0mm,周围会有些红晕。说是麻疹特异性体征,是由于这个症状只有麻疹有,可以很大程度区别于其它疾病做出诊断。一旦检查出有麻疹黏膜斑,是麻疹的概率八九不离十了。

  谢婉莹仔细看了看颊黏膜,没见到麻疹黏膜斑。之后两根棉签继续小心压着孩子的舌头检查咽喉部。棉签代替压舌板给患者做检查,和压舌板使用的注意事项是一样的,放置的位置应在舌部前1/3与中1/3交界处的v型沟叫界沟的解剖位上。太靠前,舌根舌背压不到位太高阻碍医生的视线,没法看清楚扁桃体和咽部黏膜的情况。太靠后,会容易引发患者恶心呕吐。

  “啊一下。”

  医生姐姐这样说,男孩听话地发出“啊”的声音。

  孩子张大喉咙,加上压舌板的作用,很快医生可以看到咽喉部两侧有两团粉红色的小肉团,是腭扁桃体,我们俗称的扁桃体了。

  手电筒的光照出了这孩子的扁桃体充血水肿的现象,看似表面有白浓点出现,是急性扁桃体炎没跑了。

  “我孙子是感冒,对不对,医生?你给他开点感冒药吃。”患童奶奶在旁边着急地催医生开药开药,要赶着拿药回家做饭。

  谢婉莹没着急,放下棉签,再问问这孩子的饮食、大便小便、有无哪儿身体疼痛等情况,再看看孩子全身皮肤有没有伤口或出疹的痕迹。

  “他吃是能吃。大便有,小便有点黄。”

  综合患者家属提供的消息,整体初步诊断倾向是儿童急性扁桃体炎。谢婉莹对孩子奶奶说:“他这个情况需要抽血验血,需要静脉输液,打点滴。”

  “不开感冒药给他吃吗?”患童奶奶吃一惊,问。

  “他不是感冒,是儿童急性扁桃体炎,有化脓的迹象了,一定要打针,光吃口服药不行。”谢婉莹强调孩子的病情比较重。

  “打针?哎呀,我没有带那么多钱,需要打电话找他爸妈了。”患童奶奶拍拍大腿。

  谢婉莹作为医生没敢开口说可能让这孩子住院治疗,主要是看这家人的穿着打扮估计经济条件不太好。

  临床上大多数医生会尽可能为患者和患者家属着想,会考虑其经济情况。如果经济真的不允许的话,可以不住院尽量不让病人住院在门急诊解决。

第1217章 此时互相推卸责任

  很简单的原因,医生比谁都不想因为钱起矛盾,也知道治病需要很多钱。

  拿出手机,谢婉莹主动跟孩子的奶奶提出:“我来和他爸爸妈妈说。”

  患童奶奶巴不得把这个烫手山芋扔出去,对她直点头:”对,要你们医生和他父母说。我是老人说不清楚的。”

  老人家带孙有自卑感,最怕自己会错意传达错老师和医生这样的人的意思,之后被儿子儿媳妇说脑子不行。

  电话嘟嘟嘟打过去,不会儿,是孩子妈妈接起电话。

  听到医生开口说孩子病的不轻,孩子妈妈意外着,质问起老人家了:“学校不是说他只是一点小感冒吗?你带他去哪儿看的病?怎么医生说要打吊针?”

  “我们是国协的。”谢婉莹给对方表明身份。

  适当时候拿医院招牌压一压,是有作用的。

  听到是国协,果然是,对方一下子没了气。老百姓谁都知道看不好的病要找国协医生看,国协医生说这样,肯定不会有错了。

  孩子的妈妈生气了,气自己儿子也气平常帮他们带孩子的老人家:“他上哪儿搞出来的病?”

  “他近来放学,跟着一堆人不知道跑去哪里玩,可能刮到风受凉了。我说过他好多遍了,要在家里写作业念书,他不听。”孩子奶奶说这话时瞪瞪眼不听话的孙子,“现在好了,搞生病了。”

  “妈,你应该提早把这些情况告诉我们。”

  被儿媳妇抱怨,孩子奶奶深感委屈:“我和你们说过的,你们工作忙没听到我说话,我知道。”

  大人全这样,孩子没事的时候什么都是好的,一有事开始互相指责了。

  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医生管不着,医生只管说明病人病情,谢婉莹给孩子的妈妈讲明:“他这个情况不能拖,越拖越厉害,再严重一点的话是要住院,或是住进icu去了。”

  医生不危言耸听的,不控制住身体的局部急性感染,到后面势必演变成为全身感染,要死人。至于花费的事,越想省钱更应该早治,而不是拖到进icu天天烧钱,甚至人钱两空。

  谢婉莹给孩子家属算笔经济账:“现在你打几天抗生素,加上退烧药,预计几百块钱内可以解决。如果住院,千元以上了。”

  医生把话说透了,患者家属脑子才不会懵。孩子的妈妈听到钱和钱的对比,毕竟是自己儿子,对婆婆说:“你听医生的,给他打针。我拿钱过去医院。你身上有多少钱先交多少钱。”

  家属同意给孩子治疗,谢婉莹松了口气,回诊室内向辛老师做汇报。

  内科诊室里头,辛妍君给外面躺着的老太太在护士去执行口头医嘱时,要先立马补充上检查单,好等会儿把血抽出来后送去检验科化验。

  护士抽完血回来给辛妍君报告说:“她左边上肢肢体麻木了。”

  麻烦,中风了。需要照脑部ct,要联系神经内科或是神经外科准备把患者收住院。

第1218章 不耐烦的家属

  “她女儿不愿意让老太太住院的。”护士偷偷贴在辛妍君的耳朵边说,“上回好像来过一次了,也不给做脑部ct。说要更严重点再说,不然做出来结果没用。”

  怎么会没用?检查肯定有用,不然医生干嘛让其做检查,怕医生乱开检查吗?只能说,有些家属可能道听途说多了有这个怀疑倾向,再加上上次可能患者做过ct后没有后续,导致患者家属现在有这样的念头出现了,怕医生坑钱。

  “算了,给她上个心电监护。”辛妍君说,现在主要先控制好这个血压和心率,别真来个脑出血或是心梗。

  家属质疑的条件下,医生能做的自然有限了。

  护士去找心电监护仪。

  “辛老师。”谢婉莹进来了,给老师讲了下孩子的初步查体结果。

  “嗯嗯。”对于谢同学的实力,辛妍君是放心的,说,“你给他开检查单吧,烧到三十九度六了,先打个退烧针。”

  用什么抗生素,可以等血液检查结果出来再说。

  师生俩对话的时候,那之前吵的男人扶着自己老父亲坐在医生旁边的病人椅子上,再次不耐烦了,催促道:“医生,还没好吗?”

  “你扶你爸躺到那张检查床上。”辛妍君对他说。

  呕吐,腹痛,要做腹部检查的。

  捂着肚子的男性老年患者,摆摆手,示意自己一点也不想挪动位置了。

  “医生,我爸说他动不了。”患者儿子对医生发出要求,“你先给他开点什么药吃或是打个止痛针。他痛到快受不了了。”

  有的患者对疼痛的忍耐度很强,有的很弱,毫无抵抗力。医生对此需要根据患者其它体征来判断是什么状况。再说,腹痛未检查清楚之前,忌开止痛针,止痛药会影响医生下诊断的。

  “你真的一点都动不了吗?”辛妍君问患者。

  “他痛成这样,你没有看见吗!”患者儿子对医生张开大嗓门吼了。

  把检查单送到外面交给护士处理,谢婉莹返回诊室看到了这一幕,心里有点担心这个家属再情绪激动点怕要出事,走过去说:“来,我帮你扶他。要躺到床上,医生给摸摸看他的肚子有什么问题。他这样一直坐着也不舒服是不是?”

  患者儿子的手叉腰,脸很黑,很愤怒很委屈。想着陪自己父亲来看病结果硬是被其他病人插队,老父亲病成这样,想躺一下,张走廊的床都没有的睡,越显得他作为儿子很没用。医生现在说什么软话他都听不进去,只想生气。

  谢婉莹说话也没想过要他帮扶病人,自己两只手穿过病人两侧腋下将病人从椅子上半抬起来了。

  患者儿子和辛妍君回过神见她如同大力水手,吓了跳。

  这男性老年患者瘦归瘦,好歹有一百二十斤重量的,一个女孩子基本上是很难做到谢婉莹这样单独抬抱。

  “我来——”被吓完,患者儿子急急忙忙跑过去帮谢婉莹抬了。

  辛妍君拿出听诊器,走到检查床边。

第1219章 老师要考考她了

  诊室的门砰的一开,护士探进个脑袋直接问医生:“辛医生,120叫出车,内科病人,你去还是董医生去?”

  “我这里有比较急的病人,你去问问董医生那边能不能抽出个空。”辛妍君回答说。

  砰,护士拉上门走人,不用再应好。这是急诊,多说半个字都生怕会浪费时间。

  这个小插曲让看着的患者和患者家属有些傻目,没来得及听清楚发生什么事人家已经走了。

  只有待过急诊科的医务人员知道,急诊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如同炼狱。

  患者在检查床上躺好后,没有刚才坐着弯着腰痛苦了,也可能是见医生来给他看病以后心里安定了些。

  “你觉得他该收进哪个科?”辛妍君小声和身边的学生交流。

  显而易见,辛老师是要考考她。

  这里要说到一个急诊常见的问题。像腹痛是临床上最难鉴别的症状。有些病内科外科都能看。譬如上消化道出血,轻点的可以在内科解决,重的,有手术指征的找外科。特别情况可能需要先去icu稳定下病情再外科手术。

  分诊的护士是没法一下子判断这个病人要去外科或是去内科看。只要没呕血,没有其它乍看起来特别可怕的急症,会先安排去内科瞅瞅。内科医生再检查,再做判断是要留内科治疗或是需要去找外科了。

  每个医生如何判断,会根据其自身的知识和行医经验。因此,医生的判断标准虽有医学指南作指引,但是会因人而异。特别在一些内科外科治疗界限比较模糊的疾病,内科能治外科皆能治的情况下,医生的个人差异选择会越发明显。

  这种差异有可能是出自医生对某些疾病的个人习惯性思维定势,也有可能是结合患者非病情的它考量。如有的患者想要动手术,首选肯定是外科。有的患者想要先选择保守治疗试试,医生尊重其选择让他去内科。

  如果患者及其自己没有意见,内科外科都行,这时候可能再有一个因素作决定了。各个科室派人下急诊轮班,除了是医院指定的任务,科室们各自有盘算的。

  别看病房的夜班值班医生看似很讨厌收急诊病人,只要每次科室主任说到科室奖金问题,一个个只能默默收声。没人跟钱过不去,医生一样。没病人等于没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