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10章

作者:乌鞘 标签: 科举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这船比客船要略小一些,但船上连杂物的摆放都整洁有序,不一会儿便有人给他们摆好茶桌厚毯,火炉也冒出红热的火舌。虽是露天,却比自己所住的船舱内还暖和一点。

  船工替他们温茶的功夫也十分老道,花里胡哨一套都是卓思衡没见过的,他心中奇怪,心想不同的船上船工的技能也是配套的?还是这些人本就是佟师沛身边的随从,船上也不见其他乘客,想必是他包下的船只,故而船工一路专门侍奉才如此清楚平常饮茶的习惯?

  热茶升腾的香气缭绕沉默的二人之间,卓思衡接过佟师沛以主让宾的茶盏,浅酌一口,顿觉唇齿芳馨。

  这是卓思衡喝过最好的茶了,香气浓郁回甘宜人,能一人独享如此船只饮用此等香茗,佟师沛绝非出身寒门。

  两岸人家白屋银瓦,枯树昨夜绽琼花,雪落入茶盏当中融化消逝,河上雾气笼住船只船客。此时天地静谧,竟有侥幸浮生之感。

  但这种感觉极为短暂,卓思衡觉得人家请你喝茶烤火,你一言不发,是不是显得很不客气?于是便主动开口道:“不知时策试佟兄选了哪位汉臣?”

  谁料佟师沛听此言语放声大笑,含笑眼睛盯着他道:“卓兄果然不是附庸风雅之人,美景香茗,你却只是平心谈论考试。”

  “我在山乡长大,就算想要附庸也没得风雅。”卓思衡见他笑得磊落酣畅没有半点讥讽之意,如此直言也很是合自己脾气,想着大概自己真的破坏了气氛,于是也笑着实话实说道,“还是考试离我的生活更近一些。”

  听他这样说,佟师沛的笑容却渐渐蒙上一层哀伤,他缓缓看向被雾气隐没的南岸道:“说来不怕卓兄笑话,我至今最快乐的时光也是幼年在乡下外祖家,那时常与邻家几个小儿在还没插秧的水田里打架,滚得满身是泥带伤,但我从未尝败绩,当真风光无限。”

  “佟兄取得这战绩可比考解试难多了。”卓思衡发自内心的感慨,他没和杏山乡小孩打过架,如果打,他觉得自己不一定能在不使用弓箭的情况下赤手空拳获胜。而佟师沛看起来斯文谦和的养尊处优模样,想不到小时候这么剽悍。

  他的话又让佟师沛抚掌大笑,卓思衡此时再看这个与自己同榜却仅次一筹的少年,一时觉得他也不像自己想象中那种富家公子。这份笑容很像从前在杏山乡看到的小孩子,是发自内心的愉快时才会流露出的酣畅。

  而佟师沛也没有在帝京同样的年龄的人当中见过卓思衡这样举手投足间自然纯粹的人,眼见富贵却心无富贵,身处佳景却置身景外,整个人都散发着让佟师沛迷惑却又好奇的柔光。

  二人此时都没了什么拘束,有一搭没一搭地自然聊起自己解试的答卷与赶考路上的趣事,直至雪停茶凉,船头喊人回来准备开船,聊得热火朝天的卓思衡才依依不舍与佟师沛告别,舢板走过一半,他却突然拍了下脑门转回来说道:“方才船身震晃,我砚台掉河里了……不知道佟兄有没有多余的借我一个,待至帝京我即归还。”

  他就这一块砚台,掉进河里后船上也没地儿去买,岂不是一路不能写字?佟师沛有多余砚台的可能性比他们客船上能借到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佟师沛立即叫身旁小厮去取,还吩咐了只拿自己案头那个。

  砚台拿来后,佟师沛亲手递给卓思衡,笑着说道:“我与卓兄投缘,其实送你也不是不行,只是此次和卓兄相谈甚欢,咱们一借一还下次才有见面的由头,不然卓兄定然安心备考不肯见面,不像我总要躲懒偷闲。”

  卓思衡向他道谢,表示考完后随便找他出来聊天,可当他再度转身,这次却是被佟师沛喊住回头。

  “卓兄可通汉晋六朝赋文?”

  佟师沛这句话问得没头没尾,这东西自己会写,但就像吃客船上的食物是为了活着。卓思衡也不弯绕,想到便说:“通谈不上,只能说会写。”

  佟师沛再开口时声音轻低了不少:“听闻此次省试主试官曾大人最爱骈赋,喜华丽笔触,卓兄这些日子闲来可以略看看。”

  原来叫他是为了这个,卓思衡舒朗一笑,既感激他告知,便觉得自己得对这份相告报以坦率,于是回道:“大家都知道曾大人喜欢什么,也许曾大人就未必如大家的意了。这样的事情其实没必要去猜测,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在这两个月里稍补不足巩固长处。寒窗十余年积累并非一句揣测可撼动,佟兄勿要因小失大,方才你我论解试时,你谈及自己时策文章的立论极佳,角度新锐,我心中钦佩,这般才思可不是华丽辞藻能比拟的。有此学问傍身,佟兄实在无需多虑。”

  他的话发自肺腑,怎么想就怎么说出口,但说出来便后悔了。卓思衡啊卓思衡,人家才认识你多久,怎么会爱听你唠叨这些,万一觉得你是高高在上出言教训,岂不伤了同榜情谊?自己一定是在民风淳朴关系简单的地方待久了,以后断不能如此!

  然而佟师沛却没有生气也没有异样,他只是很安静地看着卓思衡,郑重点头道:“卓兄的教诲我铭记在心,你我帝京再会。”

  待卓思衡回到船上,两船各自开拔后,佟师沛身旁小厮伸长脖子看了又看,急切道:“三少爷,那可是老爷给您的肃州古砚!这可是前朝的好物件!您不考科举老爷都未必舍得!您怎么就借给一个穷酸书生了!万一他不还您可怎么办啊!”

  佟师沛笑道:“旁人眼中只是块普通砚台罢了。更何况卓兄是一定会还我的。”

  小厮再心疼砚台,听了这番话也只能作罢。跳板已拿,客船渐远,卓思衡站在船头与佟师沛道别,小厮回想他方才言语,虽然大半内容自己听不懂,然而那种语气他是熟悉的,心中一动,气也全消了。

  客船消失在冻雾后,小厮还是憋不住心里的话,轻声对仍站在原处的佟师沛说道:“三少爷,我听这位卓公子方才和您说的话,好像从前大少爷在时常挂在嘴边的,语气也很像……”

  佟师沛只是看着客船消失的方向,许久也未言语。

  另一边卓思衡看到佟师沛的船消失才回自己船舱。

  好险,幸好是佟兄秉性宽宏心胸磊落,换了未熟悉的他人,怕是白眼都要翻自己到天上去了。他边想边将窗户撂下关牢,再小心翼翼撂下借来的砚台,免得借来人家的东西再飞出去。

  说来也怪,这砚台摸着和自己用得那些个都不大一样,质地胜石似玉温凉得益,摸着像触碰肌肤,研墨时没有半点阻塞感,大概一定不便宜。

  卓思衡磨着墨暗自提醒自己,不能再像从前一样说话行事,如今到了帝京,万事都得小心谨慎,尤其是与人相交,更是不能自言语上大意。他不是次次都会碰到表弟和佟兄这样与自己个性脾气都合得来人也真挚的亲戚朋友。就像此船行于水路,不小心撞上其他船只,无法预计对面的船会骂不长眼睛还是邀请乘客悠然品茗赏雪。

  他也是时候需要调整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了。

第16章

  自北朝南沿运河而下,所见皆是雪后的沃野平原,万顷银白覆盖大地,夹岸杨柳也摇曳着光秃秃树枝上的积雪,随北风抖落满身晶莹。这一道沿途城镇繁密,小不过百余户人家县乡,大则有乐陵、上元这样的州府名城,然而船头担心凌汛,不敢逗留恐误船期,只是在部分城镇稍作补给又立即启航。

  运河最后也是最大一座城便是帝京了。

  近京城十余里处已有人烟繁盛之景,遥遥就能听见船靠岸时纤夫的号子声,货仓脚店比比皆是,几处闲置打谷场里还有小孩子嬉闹。随着运河上的船只渐渐增多,客船的速度也慢下来,他们通过两处长桥到了帝京近郊,然而这里在卓思衡看来,热闹更胜宁朔城的正街市集。

  朱漆斗拱翘檐欲飞的金水门出现眼前时,真正的天子脚下帝王之城初次向卓思衡展露出自己的繁华盛景。

  帝京处于天下正中,隆冬寒意不及北方浓郁,城门城墙也未见积雪,漕司衙门探出一半在水中,连带附近的望火楼也都是高大建筑,简直要遮掉他一半的视线。而远处近处都是临水的茶肆饮食店面,客人对运河吵闹已是见怪不怪,各吃各的,看都不看过来一眼。

  他之前有过肖想,若是到了帝京,必然要在心中将父母所讲的景象与自己所见好好比对一番,但如今穿过金水门,穿过昌盛水道,与两岸无数行人和店铺人家打过照面后,他心中却是空空如也,唯有一句话想说却不知对谁。

  “爹娘,我先一步回家啦!”

  下船后奔波忙碌起来,这份不该属于他的“乡愁”也消失无踪,卓思衡先找到个暂时能落脚的客店,再去之前同范表弟商量好的驿站存了自己抵达和暂住处的消息,最后才打听了礼部的位置,已至傍晚时分,天色正在明晦交接之际,他决定还是先吃点东西收拾收拾,明天再去点到报名。

  客店房钱贵,伙食更贵,正在他打算出去转转找个小摊饱腹的时候,范希亮竟找到了他。

  原来他自回京后就让驿站驿卒留心卓思衡,待他来存信便赶忙去告知。

  范希亮坚持要给卓思衡接风加庆贺解元头筹,拉他去了一家看起来就不便宜的酒家,点了一桌子菜,满是欢欣地讲着自己给卓思衡的安排。

  “你给我找好这两个月的落脚处了?”

  卓思衡诧异于范希亮的办事效率,心中温暖,但还是不想让表弟破费决心婉言拒绝,谁知这次从来说话慢悠悠的范希亮却率先截断了他的话:“我知道表哥要说什么,不必担忧,这个去处……其实也没那么好,自然也花不了多少钱,不过用了些米粮,但如今帝京脚店客店愈发贵了,又至年关,好多民宅也不留外人住宿,我在城外给表哥找的这个落脚地其实是个寺庙,那里我当年随母亲上香时有去过几次,幽静宜人,住来读书最是安静不过,更何况他们只收些米粮当做供奉,我真没花多少银钱,只怕表哥还嫌弃郊外路远,走动不方便。”

  能有个安静的地方看书备考,吃睡无需发愁,这已经是不能更好的安排了,千万感激之念汇集在心,鼻腔里也有股酸涩泪意,卓思衡也知此时再怎道谢都轻飘飘的,多年深厚情谊,唯有此后共作手足方可报还一二,想必这也是表弟心中真正所求,换作是他替弟妹奔波,也必然不为什么感谢报答,而是真心实意想要家人和睦安宁,共度幸福的时光。

  但他还是郑重先谢一次,再捡了些路上见闻说给范希亮听,对方果真先听答谢就怕得不行,直摆手说一家人就别再说这个了,而讲到后面,表弟眼睛都是亮亮的,不停拉着他追问。

  卓思衡觉得这个表弟比悉衡更像小孩子些,自己出门后,只有慈衡最爱打听外面趣事,悉衡总是一言不发,如果自己说,那他便安静地听,如果自己忙别的去,他也就一个人读书,从不发问也不好奇,往往显得比自己还像个成熟的大人。

  谈及自己和解试第二还有撞船偶遇雪中品茶,范希亮也是大觉此人有趣,听卓思衡说那人似乎也是家资颇丰,心道帝京中的世家子弟表哥肯定一个不认识的,便问是这宁兴府第二姓甚名谁。

  卓思衡还未开口,一个人溜进了他们吃饭谈话的雅间。

  那人是范希亮的亲随,之前在宁兴府时便跟在身边,他眉眼带着急切和担忧的神情,也不顾卓思衡还在,三步并做两步冲到范希亮身边催促道:“少爷,方才我看又有人往咱们府里报信去了!赶紧回家吧,回去晚了老爷又要罚您。”

  范希亮原本因兴致勃勃而红润的脸庞顿时没了血色,慌张起身满怀歉意道:“表哥……家里有事,我得赶紧回去了……”

  他家庭生活比较复杂紧张,卓思衡是知道的,但这样怎么看都不是单纯有事,卓思衡略微沉吟,拉着他重新坐下:“有什么事不若和我先说说看?”

  “卓家表少爷!您就让我们家少爷回去吧!”亲随快人快语急切求道,“上回咱们少爷到宁兴府找您去的事儿,被随他一道考试的几个府里嘴碎跟班告诉了老爷,少爷没敢说是找表亲,只说是考完北上逛逛,结果挨了一顿训和家法,在祠堂里跪了三天!这回跑出来若是再晚回去,指不定被那些混账怎么编排给老爷听。”

  听完这番话卓思衡再看范希亮的表情,便知全是真的。这样卓思衡更不能眼见范希亮的处境不管,他让表弟先别着急,又问几句平常他们父子相处的细节与府里情况,心下立时有了主意,将自己的想法和对策细细讲来,范希亮本是坐卧不安,但听了他的话却渐渐平静,只是仍有犹豫:“这……这能行么?”

  卓思衡的笑容总能让人倍感镇定,此时他也是这般从容笑道:“姨夫若真像表弟平时说得这般,那一定有用,我爹在时常被找去给乡里乡亲的家中琐事评理,但凡父子之间,我想无论宦官还是农家,这一套总是相通的,你尽管一试,我不敢保证以后怎么样,可这次你必然不会受责罚。切记我的话,回去一定要照说不误。明天我们一道去礼部报道,咱们在客店见。”

  从来没有人给范希亮处过主意如何在家中自处,也没人这样关心他怎样同父亲相处又是不是挨罚,他也根本没倾诉过家中的苦闷之事,告别卓思衡后回府的路上,范希亮心中又有不安也有满足:哪怕今天挨了罚,但得了愿意替他着想的手足,即便如此也是值了的!

  范府门前有人探头探脑,见大少爷归来便一溜烟跑了。范希亮身边的亲随名叫范永,自小和他一起长大,看到这一幕怒从心头起,忍不住道:“又去给那烂嘴婆娘报信!”

  范希亮怎会不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何如此轻易进入到父亲耳中,还都是被歪曲扭折过、怎么难听怎么说的,可到底是他继母,他有必须要守着的礼数,只得认命。但今天,他忽然生出一丝古怪的勇气来,想要看看是不是自己也能试着扭转一下这样往复了许多年的无奈。

  果然他一踏进府门,就被父亲传至书房。

  范逊四十岁上下年纪,体态发福,十分有富贵之态,然而此时面色不善横眉立目,颇有山雨欲来之势,那份富态显得便有几分凶恶。

  他见儿子垂首进来行礼,便怒不打一处来,啪地一声摔碎手里的茶杯,指着范希亮怒道:“省试年后便考,去年落第不见你知羞耻和努力,又是这副不争气的德性!什么时候了还和人去饮酒作乐,这个时辰才知道回来?你是家中长兄,如此不成气候,怎么给你弟弟希堂做榜样?我看他小小年纪比你是强得多了!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早有功名傍身了!而你只知每天玩乐消纵,拿家里银子出去摆谱乱洒,好个公子哥,好个范家大少爷!”

  范希亮听到一半时已是眼眶发热心中酸涩,他很想解释自己这一个月便只出去了这一天,剩下时间都在家中读书,每个月也只是拿该拿的月例,不曾去账房随意佘取,连今天给表哥接风摆酒的钱都是他寻常攒下的。但话到嘴边,他又想起卓思衡的叮咛:你父亲说什么,只说是,顺着他说,不能解释,先认错,再迂回。

  于是他便强忍着辛酸,低声道:“父亲教训的是,儿子知错了,如此晚归让父亲担忧生气,是儿子不孝,请父亲保重身体。”

  往常自己怒斥一通,儿子都是一副受了天大委屈的样子急切辩解,话又越说越乱,很不成器,范逊便越看越气心想自己怎么能生出这样没用的畜生来,今天不知怎么,儿子转了性子,竟然知道认错,甚至忽然言语里还有些孝顺的意味。范逊从怒到疑,但还是看到范希亮便想起许多先前的不愉快,冷声道:“早做什么去了?你老子要气死了才知道孝顺?说!今天做什么去了!又是和谁!”

  “儿子不敢欺瞒。”范希亮深吸一口气,咬着卓思衡教他的言辞,恳切道,“今日是同之前解试时认识的同榜会面,他家亲戚与此次主考曾大人有些往来,儿子曾帮过他些琐事,所以今日他请儿子共饮,一是想感谢,二是想告诉儿子些省试事宜。”

  听到这话,范逊略微愣住,他没想到木讷不通事理的大儿子竟然还有些经济仕途上的朋友,可转念一想,莫不是这混账小子为了逃避责罚欺骗自己,猛拍桌子喝道:“胡说!你身边什么狐朋狗友当我不知道么?”

  “父亲大人明鉴!”范希亮语气又是急了,还好此时卓思衡的提点重新在他脑海中浮现:要从容不要着急,偶尔甚至挂着笑容说些道歉的话也是无妨的,哪怕你在挨骂,要对自己说的话有信心,才能让别人相信,亲爹也不例外。于是他努力又带歉意又温和地露出微笑来,放慢了声音:“父亲息怒,儿子也不是总那么不争气的,这次却是真的知道了些关键。”

  果然范逊看儿子竟然还有笑意,心道难道真是有什么内幕不成?面子上却还挂着,冷哼一声背过脸去,却是沉默不语让范希亮说下去的意思。

  范希亮此时脑子里空白一片,唯有卓思衡的话在其间闪烁:

  夸他,说出最重要的关键前,往死里夸你爹!

  “父亲在公事上勤勉又从不阿谀攀附,不了解许多内幕也是应当的,这是父亲清廉官声的根本,儿子十分敬佩,但此次省试儿子只想努力给家中增光给父亲在朝中赚点脸面,便去了这趟酒席,还请父亲原谅。”眼看范逊面色缓和看向自己,范希亮才继续说下去,“同榜朋友告诉我,曾大人是圣上近臣,常常君臣共话些文章诗词,特别是汉魏六朝的赋文曾大人平常在家中读得最多,在圣上面前也常有宏论,如今他被点为主考,我们虽不敢妄加揣测,但多些准备也还是好的。”

  “你那个文章水平……罢了罢了,若真是如此,这次我看也中不了。”范逊长叹一声说道。

  范希亮心中微凉,那种酸楚凄凉的感觉愈发浓了,只是卓思衡要他不管听了怎样的冷言冷语,都要坚持说完,断不能半途而废,才强撑着笑容道:“儿子亦是自知文章不过尔尔,但也不能因此消沉而辱没家门和父亲颜面,更是要奋发的。之所以回来这样晚,不是一味只知吃喝,而是绕路去了朱雀大街的澎潮斋买来了两本汉魏六朝集赋。”这是卓思衡要他无论多晚都要买回来的。

  听他是去买书晚归,再加上之前的说辞,范逊此时也是不那么气恼了,然而又觉自己今天是无端发作不占理,没了老子训斥儿子的底气,乱吼一通面子上实在过不去,硬着面皮扬高声调挑刺:“怎么买了两本?花你老子的钱便是不心疼么?”

  表哥说过,最后的最后,一定要带上弟弟,否则前功尽弃。

  范希亮拱手沉声,严肃面容认真道“儿子怎敢!这其中一本是我的,另一本是带给弟弟的。弟弟文章比我出色,此次恩科他虽尚不足年纪学资未能参加,下次是一定要大试身手的。我想着自己身为哥哥,一是要读书给弟弟做个表率,二是想着替弟弟打好前哨,省试时我自己过不过倒是别论,将试题记在心中,回来出给弟弟,让他在家中由父亲指点先是一试,待他应试时便也有了些许经验。于是多带了本给弟弟研读与父亲指教。儿子这番心意还望父亲明察!我与弟弟都是要读书上进为家中为父亲分忧的,科举读书一事,我与弟弟自是手足一心,绝无旁论。”

  他话语坦荡,每个字都说到范逊心坎上,说得心里心外都极其舒适,已是轻轻捋着胡子不住点头,想着到底是大儿子,再不争气,也到了懂事年纪,不算混账。可自己的面子多少仍是因为此次发作并不占理而折损了些,最终也没给儿子好脸色看,命他好好读书,若是考得不好再罚。以此虚张声势勉强维护些父亲尊严。

  回屋后,范希亮正读书温习,谁料父亲居然命人送来些自己平常冬日饮用的姜蓉枣蜜茶,要他早些休息别忘明日还要去礼部报道。

  范希亮受宠若惊之余,这还是父亲第一次如此关心他,心中的酸涩悲哀也被暖茶驱散许多,亲随范永仿佛比他还高兴,忍不住道:“卓家表少爷真是料事如神!虽然从未见过老爷,可句句话都被他猜中,少爷不但没被罚,还得了赏赐,这些年可是头一回!听说那边厢来人探听得知少爷你好好的回了院,生了好大气,还砸了东西呢!活该!”

  “不许这样说母亲。”范希亮温言制止范永,“今天的事完了就完了,不要让母亲难做。”

  范永点头称是,脸上还是喜滋滋的去给大少爷准备明日出门的东西,书斋里只余范希亮一人,哪里都是静悄悄的。

  “娘,您当初和姨母相互扶持无话不谈大抵就是如此吧……”范希亮静静望向墙上母亲为自己书写的劝学诗墨迹,心中涌起无限温情,“儿子如今也有了能说心里话的手足,娘可以放心了……”

第17章

  第二天去礼部报道的路上,范希亮连比带划向卓思衡讲述了昨晚与父亲谈话的骄人战绩,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没有在劈头盖脸的训斥后没有被罚,简直是奇迹。

  卓思衡心疼表弟,但嘴上没有说出来,只说姨夫只是脾气急躁,不过心里对儿子还是有期许的。

  因省试入京的士子皆是一批批抵达,来礼部的人也是已分流过,卓思衡和范希亮到时前面仅有两三人,很快对了手续拿到文牒。

  然而卓思衡却被礼部的官吏叫住:“宁兴府的卓解元,可别忘了年前的宴会。”

  卓思衡谢过后心想考得好还有额外宴席吃,果然书中自有千钟粟。

  礼部已定下二月七日为省试日期,届时贡院开门,天下举子共赴考场,不知是什么样的场面。卓思衡心中是跃跃欲试的,但范希亮看了时间后便有点紧张,于是他转了话题谈及自己山寺的落脚地,表弟便缓和神色,越聊越开心,二人决定一道同去,于是回了客店,结账带着卓思衡的行囊,雇了辆车,一路有说有笑朝帝京郊外行赴。

  帝京西南有一道浅浅山岭划开楠溪和邰河,名为翠台岭,距帝京西南门不过十里,岭下皆是农家,又有连携丰州和邰州的两条官道,入岭前的长路上人烟不绝,热闹不输城郊。

  洗石寺便修筑于翠台岭之腰。周围萧森林木层叠相环,盘路弯缓无陡峭之处,卓思衡背着行囊都可轻易来回,故此大多京郊居住的老人多来此处礼佛敬香,闲杂人等极少,沙弥都只有三五人,大和尚只有主持却尘与他师弟却惑。

  卓思衡所住的禅院离佛殿较远,倒是离寺庙自己的田亩更近,周围寒树栖鸦,古瓦落霜,安静的不像是尘世一角。却尘主持听说是赶考的士子求住,便将南北向采光好的禅房收拾出来,加之范永按少爷吩咐比着自家书房用心整理过一番,将屋子用旧藤木屏风隔开两处,里面是床铺与休憩的地方,外面摆上桌椅书橱充做书房。

  屋内该有的陈设家具一应俱全,甚至连帐幔、厚实铺盖和文房都已准备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