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母改嫁后,我成了京城白富美 第171章

作者:凤衾 标签: 穿越重生

  至于……二表哥,去年乡试又落榜了,除了皮囊好看一些,整天斗鸡遛狗的,连外祖父都说他朽木不可雕也,就算自己不嫌弃他当一辈子穷秀才,只怕母亲也不会答应的。

  她其实倒是无所谓,二表哥虽然念书不好,可对她还是很好的,那年来襄阳,他还亲自送了她一程,结果才来就被外祖父给赶回国子监去了。

  云荞越想越觉得麻烦,索性拿起笔来,将谢景元写的那一行字给划去了。

  然后……还尤为不解气的在后面写了一句道:“与你无关!”

  云荞写完,只将那一页纸撕了下来,重重的拍在春凳上。

  厨房里,孙妈妈已经烧好了热水,扯着嗓子道:“云丫头,水烧开了,可以洗了。”

  看着少女飞奔而去的脚步,再低头看看春凳上那带着怒气写下的四个大字,谢景元只无奈的笑了笑,将那纸片整整齐齐的叠好,收进了胸口的荷包。

第364章 鞍前马后

  一夜无雨,第二日天气已经放晴。

  徐阁老跟谢景元说了此行的目的,谁知那昌记米行却是谢景元认识的。

  旧年他们米行在益州地界上遇了大盗,是郡王府的人帮忙剿了盗匪,抢回了米粮,因此那昌记米行可谓是欠了郡王府一个大人情,他们东家昌有泰还亲自去了郡王府道谢。此次谢景元在蜀地筹集的赈灾的米粮,便是由昌记米行承运的。

  “此去荆门还有一百多里路,阁老不如先回襄阳,晚辈让长胜走一趟,有郡王府的令牌,昌记米行自然会放米的。”谢景元只开口道。

  众人一早便起了,此时早已经收拾停当,准备上路了。

  徐阁老见谢景元这么说,便也点了点头,由靖郡王的长随亲自上门借粮,肯定强过他这个已经致仕的老人家,因此只开口道:“那昌有泰小气的很,我写了几封信去,他才肯借一百石米,还指明了要我亲自去才肯放粮,既然郡王府能借到,那就多借他几百石。”

  老人家颇有些脾气,从前在朝为官的时候,何时为五斗米折过腰,如今为了难民,还要亲自出门借米,着实让人敬佩。

  谢景元就笑着道:“阁老放心,益州赈灾的米粮已经在路上了,大约有五千石左右,熬到朝廷开仓放粮,应该不是问题。”

  徐阁老听谢景元这么说,忍不住就挑眉看了他一眼,五千石的米粮,够上万的将士吃上几个月的,对于谢景元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开销。

  谢景元要做什么事情,徐阁老不是不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屯粮对于谢景元来说,绝对是重中之重。

  但他竟一口气拿了五千石出来……着实让他暗生敬佩。

  众人商议妥帖,便兵分两路,长胜和知书前往荆门借粮,谢景元随同徐阁老并云荞一行人回襄阳。

  孙妈妈收拾好了行李,正要往马车上去,却见昨天淋湿的马车还没有干,马车里汪着水,几处座椅都是潮的,压根没法坐人。

  倒是谢景元昨天坐的马车,因为他们来的早,又盖着防水的油布,所以一点儿都没受潮。

  “阁老坐我这辆吧。”谢景元只开口道。

  徐阁老也不推脱,郡王的马车,肯定比他们在外头租的马车强些。

  云荞扶着徐阁老上了马车,谢景元撩开帘子,迎面就瞧见云荞正半蹲着身子,替徐阁老盖上厚厚的毯子。

  娇小的身影在马车中挪动,她今日穿着一身雪青色的袄裙,勾勒出细细的纤腰来,衣袂曳地,举手投足间那窈窕错落的身形仿佛是一副工笔细绘的仕女图,让谢景元顿时就喉中发涩。

  挽着帘子的手一松,谢景元背过身子,强迫自己的视线从云荞的身上挪开。

  “殿下不进来坐吗?”安顿好了徐阁老,孙妈妈见谢景元迟迟没有上车,只挽了帘子问道。

  这马车比起他们租的马车,足足宽大了一倍,坐上五六个人也不嫌挤的,如今就他们三人坐着,还觉得十分宽敞。

  谢景元在马车边吹了一会儿风,此时才稍稍平静了几分,闻言便开口道:“不了,本王骑马就好。”谢景元说着,只让其中一个护卫去赶车,自己则翻身上马,跟在了马车的一侧。

  微风拂面,车帘摇曳,少女的脸颊忽隐忽现,谢景元策马跟在一旁,一时就想起了多年之前,他也经常这样策马跟在云荞的马车边上,听着里头的欢声笑语,自己也跟着笑了。

  那时候的云荞,还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而那时候的自己,也曾是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镇国公世子。

  然而现在……马车里却是如此的安静,周遭除了嘚嘚的马蹄声和骨碌碌的车轮声,他什么都听不见了。

  赶了一天的路,天黑前便回了襄阳。

  徐老夫人听说徐阁老回来了,以为他半路出了什么岔子。

  他们今日才走,闺学那边就派了人来,说闺学收留的难民中,出现了上吐下泻并发热症状的病人又多了几个,很可能是因为洪水泛滥,饮用的井水都受了污染,以至于身子骨弱的人,便抵抗不住了。

  徐老夫人心中着急,忙忙的就迎了出去,见云荞扶着老爷子进了门,这才松了一口气。

  老人家正预备上前亲自扶徐阁老一把,却见门口有一个矫健的身影,从马上翻身而下。

  徐老夫人虚着眸子看了一眼,一时竟没想起来,还是徐阁老开口道:“你不认得他啦?”

  “世……世子。”徐老夫人脱口而出道。

  当年谢景元认祖归宗之后,徐老夫人就没见过他,因此记忆中只还把他当成是徐氏的继子。

  “还世什么子啊,人家是靖郡王。”徐阁老只开口道。

  徐老夫人闻言,这才笑着道:“可是我老糊涂了,忘了这一茬了,就记着他是云丫头的二哥哥。”

  老人家说着,已上前扶着徐阁老,又开口问道:“郡王殿下怎么到我们襄阳来了?”

  “晚辈听说襄阳遭了水灾,所以过来看看。”谢景元只开口道。

  徐老夫人便点了点头,一时见谢景元没进来,只又开口问道:“殿下……不进来坐坐?”

  “坐什么坐,都这么晚了,在这里住一晚上再走吧。”徐阁老只开口道。

  谢景元不是不想进来,只是不好意思,如今听徐阁老开口留他了,便也不客气的就往院子里来了。

  小小的一个四合院,收拾的整整齐齐,正房窗口的两个大水缸里,养着碗莲和红鲤鱼,还未到开花的时节,但叶子已经碧绿的了。

  众人进了正厅,徐阁老才开口道:“我们这一路赶回来,还没吃东西呢,你让厨房下几碗面来。”

  徐老夫人点了点头,正要去厨房传话,却被云荞给拉住了,老人家会意,便没有动,只是点了点头,目送云荞去了厨房。

  厅里头点着几盏落地的油灯,虽然不十分透亮,却也能看清这里的一桌一椅。

  普通的杉木家具,都是用旧了的,大约是原东家留下的。

  徐老夫人见谢景元打量起了这个房子,便笑着道:“这原是一处旧房子,殿下今晚上就凑合一晚吧,明日再出去找个上好的客栈住下。”

  谢景元心里想的却不是这些,从前的云荞,何尝住过这样的房子呢?

第365章 门没关,进来

  众人吃过了晚饭,徐阁老一路奔波,已经由老伴儿服侍着睡下了。

  云荞正在梳妆台前梳头,却见徐老夫人从门口探了个头进来道:“云丫头,把你房里五斗柜里头的被子送一床去给郡王殿下。”

  虽然如今已是四月里,但早晚还是有些凉,更何况这几天天气不好,这儿又是旧房子,整个屋子里都泛着潮气。

  云荞便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只点了点头,走到五斗柜前把柜子里的棉被翻了出来。

  丫鬟去了厨房给自己打水,还没回来,云荞想了想,自己抱着被子,往外院的客房去了。

  房里点着昏暗的油灯,将谢景元挺拔的身影印在了窗纸上,云荞顺着游廊走过去,在门上轻轻的扣动了两声。

  “门没关,进来吧。”谢景元只开口道。

  云荞推门进去,正巧就看见谢景元坐在床上泡脚,那人似是没料到来的会是自己,只慌忙想要擦了脚站起来,却不小心踢翻了木盆,将一盆水都翻在了地上。

  房里顿时水漫金山一样,云荞往门外退了退,面上颇有些尴尬,过了好片刻,谢景元才趿了鞋起来,脸上更是比云荞还要尴尬几分。

  少女抱着棉底粉缎的被子,侧身站在他的门口,见他出来,便伸手就将那被子塞进了他的怀中。

  那被子软绵绵的,上头似熏了香一样,带着淡淡的香甜的味道。

  奔波了两日,这一夜睡得十分香甜,第二日云荞起来的时候,外头天都已经大亮了。

  老人家年纪大了之后觉也少了,徐老夫人和徐阁老都已经起来了,云荞洗漱梳妆之后出来,瞧见孙妈妈已经摆好了早餐了。

  “姑娘去喊郡王殿下来用早餐吧。”孙妈妈只笑着道。

  “……”又要喊她去……

  云荞有些不乐意,走到门外来,想拦个小丫鬟帮自己跑腿,才想起这个时候,家里的两个丫鬟大抵都去了闺学的粥摊上帮忙了。

  少不得只能自己走一趟。

  云荞只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才往前院来,就看见谢景元正和镇国公府的一个护卫,有说有笑的从门外进来。

  看见云荞出了二门,便和那人低头说了一句,只几步就来到她的跟前。

  云荞低头,才发现自己出来时候忘了拿小册子和笔,便比了一个吃东西的动作,往正房那边指了指。

  虽然徐阁老已嘱咐过了,不要把云荞当异类,可看见她这样用手势比着动作,还是让谢景元心口发闷。

  他一早就起来了,去了一趟襄阳府的驿站,写信回郡王府,询问母亲是否在医书上见到过云荞这种病症,可有医治的办法?

  谢景元点了点头,跟着云荞一起进了正厅。

  八仙桌上摆着家常的早餐,白米粥、葱油花卷、千层油饼。

  云荞只吃了一碗米粥就放下了筷子,只听徐阁老开口道:“云丫头一会儿跟我去一趟闺学。”

  云荞点了点头,正要起身回房收拾收拾,就听谢景元道:“我跟阁老一起去看看。”

  早上他已经出去过了一次,大致了解了一下现如今襄阳府的近况,大水已经退了,但周围百里之内的农田都被水淹了,今年的收成是没了。

  那些家里没了粮食的灾民,便只能涌进城里来讨一口饭吃。

  如今襄阳府有两个难民收容点,一处在城东鹿门寺;另一处便是城西的襄阳府闺学。

  只是难民越来越多,如不能及时安置疏散,对于襄阳府来说,是不小的压力。

  况且如今已经有因为水灾而产生的疫病,如果不及早疏散,在难民中传播开来,那后果就更不堪设想了。

  众人吃完了早餐,便坐着郡王府的马车去了闺学,路不远,不过一盏茶的时间就到了。

  云荞先扶着徐阁老下了马车,等她挽着帘子下来的时候,才看见一只修长的手,只静静的伸在了自己的跟前。

  闺学门口有上下马车的台阶,但这郡王府的马车规制却不同于普通的马车,稍稍高了那么一些,云荞想了想,只把手搭在了谢景元的掌心上。

  轻轻扶住,借着力跳下来,落在了台阶上。

  少女的指尖如蜻蜓点水一般的落在了掌心,那柔软的指腹轻轻的摩挲着掌中的厚茧,分明是那么轻缓的动作,却叫谢景元感到心猿意马。

  “阁老……”襄阳府的同知刘大人和府学的训导沈大人都来了,见徐阁老过来,只都亲自迎了上来。

  云荞扶着徐阁老进去,就瞧见刘大人身边跟着一个面白无须、唇红齿白的少年郎,正是刘大人的幼子刘子墨。

  刘子墨今年十六,是襄阳府学的禀生,去年秋闱第一次入科场,虽未能中举,却也是这届学生中的佼佼者了。

  瞧见云荞跟着徐阁老一起来了,刘子墨眼睛一亮,只上前道:“宋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