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强爽之重回十五岁 第26章

作者:近瑶台 标签: 穿越重生

  林桐对谢洵的笑摸不着头脑,但她也不知道该继续说些什么,索性执行“不知道怎么聊天就躲”策略,兀自偏过头,强行加入一旁宋可莹正在聊的话题。

  只留下谢洵的视线停在林桐的身上,唇角微微勾起。

  下午,体育馆。

  体育馆外是凛冽萧瑟的寒风,行人瑟缩着肩膀在街道上匆匆走过,阴沉沉的天,不见阳光的踪迹。路上偶尔见几家店铺已经挂上了新年的红灯笼,便利店里也开始堆上牛奶等各种年货,倒给孤寂冷清的冬日带来几分喜意。

  在体育馆一楼的篮球场里传出接连不断的叫好声,引得行人忍不住驻足,透过透明的玻璃窗好奇地向内看。

  篮球场内。

  一群男生正打篮球打得火热,球鞋在光环的地板上摩擦的声音、场下观众的“打得好”的惊呼声、运动时急而快的喘气声,在偌大的篮球场里回荡。

  你拦我攻,你防我守,一个个高大的男生在篮球场上奔跑追逐、跳跃躲闪,棕色的篮球在强健有力的手臂和双腿间飞舞。场下站着好些围观的同学,也都神情兴奋,双眼紧紧地盯着场上的情况。

  其中,有两个男生最引人注目。

  一个男生穿着红白色的球衣,高大清瘦,汗珠滑过他清冷平静的眉眼,再从精致的下颌滑落,跳起时绷起的肌肉线条,让他本来谪仙般的面容带上了几分恣意和性感。

  另一个男生则面容妖孽,那双似笑非笑的桃花眼,看人时仿佛一只慵懒的狐狸。他此时却紧紧皱着眉头,肌肉紧绷,死死地盯着正要进攻的谈亦。

  “砰”地一声,篮球径直落进了篮筐里,掉在地上。

  “打得好!”

  “谈神,牛逼!”

  “谈神,牛!”

  谈亦懒懒地迈着那双大长腿,走到一旁的座椅上,拿起搭在椅背上的白色毛巾,随意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又拧开一瓶水,放在唇边,还沾着汗珠的喉结微微滚动。

  “谈亦!你今天吃炸弹了啊,专门针对我打,还打得这么猛!”

  谢洵握着一瓶水,迈步走过来,撞了撞谈亦的肩,似带着怒意又好像带着几分疑惑。

  他百思不得其解,他今天是哪里惹到谈亦了吗,打篮球的时候谈亦全程针对他,专门抢他的球,拦他的球,看起来火气十足。

  虽然他们今天确实是这场篮球赛的对手,可这样的谈亦和平日里漫不经心、冷淡平静的样子太不一样,像是一只休憩的猎豹突然睁开了捕食的眼睛,蛰伏在草丛中。

  谈亦把水瓶的盖子拧好,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只淡淡地说了句:“没什么,今天看你不顺眼。”

  谢洵又气又笑,不过男生们对打球被针对这种事情向来不在乎,只当作谈亦今天心情不好,他也认栽服输,所以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

  谢洵迈大步伐,追上谈亦,一只手搭在谈亦的肩上,笑道:“不过,刚刚那几场打得确实痛快!怎么样,再来几场?”

  得到谈亦的回应,他向远处的队友招招手,喊道:“来来来,我们再打几场!”

第52章 分科

  短短的三天假期转瞬即逝。

  周一。

  张斌在班会课上发下了分科意向表,让同学们在周三晚上之前把表交上来。

  “大家要好好考虑,自己要选文科还是理科,问问父母的意见,更重要的是,要想一想自己喜欢什么学科,适合什么学科,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再做决定。”

  “分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同学们如果想参考一下老师的意见,也欢迎随时来办公室找我和其他任何老师,我们非常愿意帮助大家。”

  张斌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一双双懵懂的眼睛,语重心长地说道。

  关于要选什么科,林桐在重生后,写下学习计划的第一天就已经想好了。

  她毫不犹豫地选择——理科。

  一方面是因为她上辈子就是理科生,对理科的内容比较熟悉,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能最快最有可能的让她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整个高一上学期,她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理科成绩,而对于文科的学科,则相对比较放松。

  当然,同样重要的一点是,她想选的中文系,并不限制选择的同学是文科还是理科。她的梦想与现实并不冲突。

  林桐回家和林爸林妈讨论了一下,他们也一致认为选理科好。

  不过他们更多考虑的是现实因素,虽然不太公平,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大学的专业对理科生更有优势,所以选择读理科的话,高考后可选择的空间比较大,作为家长,他们当然会更愿意稳妥一点。

  所以林桐很顺利地在意向表上的“理科”选项上打好了勾,林爸林妈签好了字。

  何诗瑜也选择读理科,她的理科成绩比较好,自己也比较喜欢理科。尤其是她特别喜欢物理,还打算大学读物理专业,一路读研读博,未来成为一名物理学家。

  三中的文理科选科有挺明显的倾向。三中整体来说偏向理科,往年也是理科成绩在全省遥遥领先,令各个学校艳羡。而文科虽然相对理科来说还是弱一些,但每年高考的文科全省前五十也有几个,所以就算在三中选择读文科,也比其他很多学校厉害很多。

  按照往年的选科情况,学生们有很大一部分都会在分科的时候选择理科,这也导致三中理科尖子生众多,各路高手齐聚一堂,竞争压力很大。

  交分科意向表的这几天,班里明显热闹了很多,课间可以听到很多同学聚在一起聊分科的事情。

  “你选什么科啊?”

  “肯定是理科啊!不然我来三中干嘛。”

  “我也是,我还挺喜欢数理化的,而且成绩不错。”

  “对啊,而且我爸妈说,理科未来好找工作,不是有一句话叫什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吗?”

  “我选文科,文科多有意思啊!”

  “可是文科好难啊,我感觉历史根本记不住那些历史事件和时间,上次期中考试历史选择题我错了一大堆,给我打击的!”

  “……”

  虽然说选理科的同学占大多数,但也有一些同学是坚定的学文派。

  比如谢思思。她挺清楚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学习情况的,她的历史、政治和地理在年级上算小有名气,物理化学她却一窍不通,学得很吃力。而且,虽然文科在选学校上有点吃亏,但是只要文科学的足够拔尖,优秀到能考上比较好的重点大学的程度,也不用愁未来就业压力大的问题。

  所以尽管她的父母有点犹豫,她还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说服了他们,在分科意向表上勾了“文科”。

  还有一些在文科和理科间徘徊的同学。他们可能是文科成绩和理科成绩差不多,但是文科成绩又相对来说好一点,或者心里比较喜欢文科,纠结于选文还是选理的困境里。

  他们找周围的同学问一问同学的意见,又或者晚自习的时候去办公室找张斌寻求建议。

  这几天,办公室里也热闹的很。平日里少有同学光顾的办公室常常有同学捧着分科意向表进进出出,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和各科老师都忙碌了起来,他们需要尽可能地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比较公平公正的建议,同时也要抚慰学生焦急和迷茫的心绪。

  张斌已经和好几个愁眉苦脸的同学聊过了。

  选择文科,还是理科,对于学生们来说,确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有一句话叫做,努力很重要,但是选对努力的方向更重要。

  他见过很多因为选错文理科,最后痛苦挣扎于不适合自己的学科,与理想的高考成绩、大学失之交臂的同学。

  所以他很谨慎,也很慎重,他知道他的想法会对来找他帮助的同学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在他心里,他觉得要选文还是选理,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兴趣。

  如果心里有很明显的选科倾向,比如说喜欢文科或者喜欢理科,那么他建议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个学科,因为只有喜欢,才能支撑学生在漫长又枯燥的高中学习中努力挑战自己,不被挫折打败。

  如果只是因为父母的意见或者现实因素选择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学科,那么学习起来会很痛苦,没有动力,遇到一点挫折就容易感到沮丧、绝望,最后自我放弃。

  如果没有明显的兴趣,那就要考虑现实因素,那么选择理科可能是相对来说比较有利的。一是学科特色,理科相对文科来说更容易拿分,拿高分,给同学们的正反馈可能多一点,二是选择学校和专业的现实因素,理科生和文科生高考同一排名的情况下,确实理科生可选择的余地更大。

  不过,老师的建议也好,父母的意见也罢,最后选择读文科还是理科,决定权还是在同学们手中,这是他们选择自己人生轨迹的第一步。

  但是,就算选错了又怎么样呢?

  青春确实不应该受太多局限,有的时候殊途同归,柳暗花明,条条大路都可通罗马。

第53章 期末考试

  不管怎么样,在周三那天晚上,所有同学都把自己的分科意向表交了上去。

  紧接着,同学们就要全身心地准备这个学期的最后一场考试——

  期末考试。

  这场考试的意义,比之前所有的月考或期中考试都重要。

  一来,是因为期末考试是全市统考,a市所有学校的高一学生都考同一套试卷,所以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考试成绩和在市里的排名大概估算自己在全市的位置,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二来,则不得不提到刚刚交上去的分科意向表了。

  三中是高一下学期分文理科,分好文理科之后,上学期的班级也会随之按照文理科拆分出来,分成理科、文科各一个实验班,人数分别由40人缩减为30人,重点班类似。

  根据三中历来的分班制度,高一下学期会分到哪个班,完全是以上学期的学习成绩为参照的,总的学习成绩如果在理科或文科能排进年级前30,就意味着能分进大佬云集、一脚踏进清北大门的实验班——

  而老师在一开学的时候就说过,期末考试的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比很大,占到百分之四十!如果这一次考试考的不好,那会重重地拖前几次考试的后腿,很可能最后就与实验班的名额擦肩而过了!

  关系到分文理科、分班,同学们可不敢掉以轻心,连8班那些平时总是爱插科打诨、嬉笑打闹的男生们也收敛了自己的玩心,下了课也只待在自己的座位上恶补之前的知识。

  这样至关重要的考试,林桐当然更是铆足了劲,她不敢在任何一场重要的考试中失败。

  不过,得益于她一个学期以来“富有忧患意识”的努力,她的期末复习相比起其他同学来说,就显得从容的多。

  她上辈子可是吃够了平时不认真复习总结,期末就加班熬夜疯狂恶补的恶果。

  从高中到大学,这个坏习惯就一直跟着她,导致她期末的时候总是觉得时间不够,天天只求“上苍再给她五百年”,复习知识只能囫囵吞枣、走马观花,考完试就全部还给老师了,而且熬夜通宵也对身体健康也特别不好,因为这个她还好几次期末考完吊盐水。

  深刻吸取了这个教训,重生之后,她觉得,期末爆肝“女娲补天”,不如平时认真上课学习,及时复习总结和整理,在期末考试到来之前就早早地做好复习的准备,把期末复习的战线拉长,这样复习的效果又好,也不会显得匆匆忙忙,手足无措。

  所以林桐每天上完课,都会把当天所学的重点知识总结和整理到对应学科的笔记本里,每隔一段时间也会特意抽出时间来画知识框架,梳理知识重点,并且反复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适当地做一些题目来巩固加强。

  到了期末复习,她就只需要拿出自己整理好的各个学科的笔记本,在晚自习的时候完整有逻辑地翻阅一遍,记下自己感觉没有印象的知识点,有重点的复习。

  对于语文和英语,她的积累本就派上了用场。语文上,看完一遍笔记本,理完这个学期重点讲的一些方法,再过一遍答题的模板和套路,再把文言文、古诗积累本和作文素材积累本翻开几遍,林桐的心里大概就有底了。英语也类似,把单词、笔记本背一两遍,复习任务就完成的差不多了。

  像数学、物理和化学这三门学科,林桐主要是以笔记本为主,再辅助教材和教辅资料。她会把每个章节的讲课思路、重点知识和经典例题以及答题的套路总结在笔记本上,期末复习的时候翻看起来就很方便,效率也比较高。

  而对于教材,林桐一直觉得教材其实会有很多补充的东西,老师讲课的时候有时会忽略某个公式推导的思路,但是这些往往能在教材里找到,多看教材,能让知识之间的衔接理解得更透彻。而且教材后面的课后习题也往往代表了那一章节知识点的常考方式。

  还要用上教辅资料则是因为,林桐经常会在课后用教辅资料上的题目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强,所以教辅资料被她画了各种标记,写了很多解题思路。她会拿教辅资料来回忆一下某个知识点的经典考题,顺便遮住答案自己做一遍,找找做题的手感。

  在学习过程中的充分准备,让她在期末的时候很清楚自己要复习什么,怎么复习,不会像有的同学那样漫无目的,把大把时间浪费在思考和纠结复习的重点上。

  林桐拿到期末考试的试卷的时候,心里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或许是因为期末考试是全市统考,要考虑到全市所有高一学生的学习水平,再加上临近春节,这个成绩对学生们能“过个好年”很重要,所以出卷老师很善良,总体来说题目的难度不大,基础题占比增多,难题的难度也有所下降。

  语文和英语林桐做得很顺利,基本上所有的知识点都复习到了。语文作文的立意也比较常规,她用了几个并列的句式作为作文每段的开头,而且句式之间还用了矛盾分析法,最后再对文章结合现实生活、青年的责任进行了升华,算是比较规范的一篇议论文。

  英语作文的主题她也押中了,用上了一些比较高级的词语和句式,字体端正整洁,让人看上去赏心悦目。

  而数学、物理和化学也出乎意料地让她不那么紧张。她其实比较擅长题目简单一点的试卷,有的同学会因为试卷简单而粗心大意,丢很多不该丢的分,林桐的优势却是耐心细致,每一道题她都仔细审题,认真答题,所以题目越简单,她的排名往往越靠前。

  而政治、历史和地理,林桐则认认真真把老师说要记忆的重点知识背的滚瓜烂熟,所以最后考起来也比较轻松。

  最后一门英语考试考完,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林桐收拾好文具,走出考场的时候,心里那块悬挂了一个多月的大石终于落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