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 第143章

作者:虎昭昭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在船上的奴隶不够用的时候,红叶还会绑当地的野人来干活。野人不明白金银的价值,得一口吃的就开心的不得了。

  所以此时姜国国内风平浪静,海外却叮叮咚咚的干得火热。

  【红叶在外头跑惯了,心是越来越野了,都不乐意回来了。】

  【谁乐意待在一个地方不动弹啊,连姜大头都会顺着水泥路到处跑,到处看热闹,更别说红叶这个能坐船狂奔的人了。】

  开春过后没多久,农庄暖房里面的土豆红薯就已经成熟,姜蓁本来想先给红叶一片封地,粮种推广之后,再给一块封地的。

  可红叶根本就不在乎这些,回来一趟,和姜蓁交代完事情,就又往外跑了。

  好在红叶往外跑了那么多次,见过不少海外的国家和部落,在她的眼里,最强盛最富饶的依旧是姜国,根本就没有什么自立门户的想法,反倒是看到了什么好东西,就只想往国内搬。

  姜蓁也不怕红叶跑了,没有造船和炼铁的技术,哪怕红叶去海外建国,也只能当个野人王,生活水平还不如姜国的普通贵族。

  有海外的矿藏做底气,姜国这新币推广的速度极快,第二天就把新币投入了都邑的坊市。

  “这成色真好,比我家里那些掺了铅的玩意儿亮堂多了。”商贾们把玩着新币,全都爱不释手,追问道:“新币出来了,这旧币该如何处理?”

  “可以以旧换新。但你们手里的金银有多少杂质,你们自己心里有数,其中的损耗肯定算在你们自己头上。若是你们不愿意以旧换新,也可以去铸造局排队,请人重新铸造,只需要给火耗费跟人工费就行。”

  “凭铸造局这提纯的技术,火耗费再高我也乐意。”一群商贾十分心动。非常想把家里灰扑扑的金银重新换一层皮。

  姜国新出品的铜钱和金银币,靠颜值获得了都邑所有人的喜爱。

  各乡的百姓,也没被姜蓁漏掉。推广新币的时候,姜蓁就下令,让各县官员给乡里的百姓普及,免得他们被□□给忽悠了。

  但没过两天,郭凡就拿了几枚粗制滥造的铜钱给姜蓁,说道:“王上,如今市面上已经有私自铸造的□□出现了。制作粗糙不说,重量也不合格。”

  姜国以前的半两钱,之所以会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真的有半两重。

  姜国规定1两为24铢,铸造局制作的铜钱,上面的数值,就代表了它们的重量,分别为一铢钱,五铢钱……

  把那几个□□拿到手里仔细的看了看,姜蓁嫌弃的说道:“这铜钱上的文字都糊成这样了,也好意思拿出来。只要见过新币的人,谁能看得上旧币。”

  “我担心的不是这个,我担心的是劣币驱逐良币。制作精美的新币被藏在家中,反倒是劣质的铜钱在市面上流行,这和以前也没什么差别了。”

  “盐铁本就只能官营。我待会儿就拍蓝河卫去捣毁他们的作坊。”姜蓁淡定的说道:“其实你不用太担心。只要铸造局的秘方不泄露,没谁能仿造姜国新币。”

  “能不能仿造不是重点。重点是铸造局的产量能否跟上。”郭凡有些财迷的从怀里拿出一串新钱摸了摸,略有些烦恼的说道:“谁叫铸造局把新钱弄得这么好看呢?连我都舍不得用,只想放家里收藏。”

  【这眼神,这动作,忒猥琐!】

  【看钱哎!谁看钱不是这个眼神!我要是有机会,我也要在家里藏一堆亮晶晶。】

  常年面对天灾和战争的威胁,各国贵族都有仓鼠属性。

  郭凡和朝中大臣知道这新钱的重要性,都还比较克制,只偷偷把家里的库存拿去铸造局熔炼,没去收拢市面上的新币。

  但那些混不吝的君侯和商贾,可不会在乎姜国的大局,喜欢就往家里捞,然后藏起来不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欣赏。

  “如今的姜国新币,有不少人正在溢价收购。这批人可需要处理?”郭凡问道。他虽然是法家出身,但也是姜国右相,哪怕那群人做的事没犯法,但损害了姜国利益,他也会想法子收拾。

  【哎~有点离谱,姜国新币没能在市场上正常流通,不是因为做得不好,而是因为做得太好了。】

  【小钱钱本来就自带魅力,更别说制作精美的小钱钱,在财迷眼里,那简直是美爆了好吗?】

  【让他们囤呗,反正他们溢价囤货,咱们也不亏。但这差价咱们可不能让中间商赚了,咱们可以亲自倒卖嘿嘿~】

  【这群人的眼光只盯着国内的矿产,殊不知海外也有不少好东西。我不信他们的富贵能敌过阿蓁,让他们囤!】

  对这批囤货的人,姜蓁也觉得无奈,“布匹的事,被咱们坑成这样都还没长记性,现如今又开始囤新币了,他们家是有多少钱够他们造啊?”

  “各国贵族会囤布,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布匹的产量,还在以以前的生产方式来估算,坐井观天……”说着说着,郭凡忽然愣了一下,问道:“我是不是也成了井里的青蛙了?海外的金银铜矿是不是产量特别高?要不然你怎么这么肆无忌惮。”

  姜蓁点了点头,说道:“反正应付各国的贵族没什么问题。”

  听到这个肯定的答复,郭凡也变得淡定了,他就知道,姜蓁是肯定不会吃亏的。

  因为姜国新币的成色太好,铸造局第一个月放出去的新币,全都进了各家仓库。

  不过铸造局也没亏,那多出来的溢价,抛开火耗费和人工费还有多余。

  等到第二个月,姜国的贵族终于满足,但姜国的新币依旧没能在姜国大面积流通。

  因为姜国新币走出国外之后,依旧大受各国贵族欢迎。

  高端的冶炼技术,造就了姜国新币绝美的颜值,金银的纯度也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没禁得住新币的诱惑,四国贵族也和姜国贵族一样,开始溢价收购姜国的金币银币。

  甚至因为路途更远一些,四国的溢价还更加严重。但四国贵族却不介意,他们的冶炼技术达不到标准,就愿意花钱换纯度。

  论起为自己的喜好买单这一点,各国贵族都是一样的阔气。

  作为制造商和中间商的姜蓁,忍不住发出了感慨,“我都没想到,这波我还能赚这么多?”

  她就只是想推广新币而已,没想赚那些无谓的溢价。

  【哈哈~各国贵族的仓库小子买不是用来放宝贝的,是用来放破烂的。细数一下他们囤的东西,我都替他们心痛。已经暴跌的布匹,溢价购买的金银……】

  【何止啊,还有成本超级低的瓷器、玻璃镜、琉璃首饰……】

  【重新定义贵族资产。】

第157章

  郑国内斗

  黄金珠玉这些东西, 会被诸位贵族当成珍宝,是因为它们稀缺。

  姜蓁作坊里面产出的那些东西,完全可以批量生产, 只是为了从贵族手里面捞钱, 才会控制产量, 营造出一种极其难得的样子。

  青瓷作坊对外宣称的是,一窑甚至几窑才能烧制成功一两个合格品,严格控制往外卖的数量。

  但姜蓁和姜大头日常使用的器具,早就换成了瓷器, 而且作坊的仓库中还有大量的储存。

  等哪天姜蓁松开那道口子, 瓷器的价格也会暴跌。

  想到自己作坊里的那些产出, 姜蓁忍不住感慨:“说起来, 以黄金换黄金的生意, 是他们做的最成功的一次了。”

  【不得不说各国贵族还真的是经商鬼才!阿蓁每次挖坑, 他们都兴冲冲的往下跳。】

  【黄金不会跌价。不像瓷器和玻璃, 全看咱们的心情。这波咱们可没坑他们。】

  【双赢,这就是双赢!咱们赚火耗费和人工费, 他们得到更优质的黄金。】

  新币要想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 口碑是最重要的。

  姜蓁并没有在新币上面刷什么花招, 铜钱和金银的重量和纯度都是够够的。

  可姜蓁以前的那些生意都没受到阻拦, 这次双赢的事,却让各国君王产生了警惕,逆反了起来。

  哪怕国内贵族私下兑换金银兑换得飞起, 郑王依旧下令,禁止郑国商贾在交易的时候, 使用姜国的钱币。

  早朝上, 郑王直接骂起了诸位臣子, “是我郑国的刀币不好用吗?非要用姜国的半两钱?你们可都是我郑国的臣子,怎么好意思去用姜国的钱?”

  各国的铜钱形状不一,郑国的铜钱形似小刀,被大家叫做刀币,宋国的铜钱有三个孔,被大家称为三孔钱……

  商贾经常各国到处蹿,坊市内各种钱币都有,但使用得最多的,还是本国的钱币。

  看郑王在为铜钱的事情担忧,朝中的臣子劝诫道:“王上放心,就算我国君侯从姜国那里兑换了大笔的金银,但他们只会放在库房,死后拿去陪葬,不会动用,影响不了我郑国刀币的正常使用。”

  “没错,金银就罢了,姜国严格控制国内铜铁的产出,姜国的半两钱,威胁不到我郑国的刀币。”

  姜国新的冶炼技术,暂时只对金银造成了冲击,想要霸占大批量的铜钱市场,还得等很长一段时间。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郑王心里依旧不舒服,骂道:“凭什么同样重量的姜国半两钱,就是比我郑国的刀币值钱?我郑国的铁官,实在是窝囊!”

  以前大家的冶炼技术半斤八两,交易的时候,大家也不会去挑剔用的是哪国的钱币,重量对了就行。

  现在姜国新币的纯度到了另一个高度,身价立刻倍增,同样重量铜钱,姜国新币的价值是郑国刀币的两倍。

  被郑王点名批评,铁官苦着一张脸,站出来解释道:“王上,我郑国铸造局制造出来的刀币,质量虽然比不上姜国新币,但也是不差的,是那些私铸的劣质刀币压低了价钱。”

  这件事的源头确实不在铸造局,而在其他乱来的君侯,想到这个,郑王心里的火气就降不下来,骂道:“若不是他们带头抬价,姜国新币又何至于压我郑国一头。这次必须要严查,谁家作坊敢私自铸币,寡人必会严惩!”

  诸位君侯做事确实不地道。

  亮晶晶的、纯度高的金银,搬回家自己藏着,然后让自家的作坊往市场投放劣质铜钱。

  要不是那些劣质铜钱的助力,姜国的新币也不至于一出世就获得了超好的口碑。

  但自己本国有钱币,再用姜国的新币,着实时不像话,哪怕是为了自己的脸面,诸国君王也会抵制。

  【无所谓,质量摆在那里,就算郑王他们抵制,大家也知道该怎么选择。】

  【让郑王他们犟,等那些劣质钱币的购买力下降,损失的是郑国的公信力。】

  郑王下的命令施行起来,执行的只有国内的庶民,贵族一点也不受约束,甚至在买卖的时候,只收姜国新币,对其他钱币压价压得厉害。

  可简化字那里郑王已经妥协过一次,这次双方的钱币之争,郑王不打算再退,开始狠狠的收拾起了国内的贵族。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郑国铸造局的冶炼水平不够,要不然他也会理直气壮的把姜国新币叫成郑国新币。

  既然学不会,那就直接抵制。

  郑王新提拔起来的官员还算忠心,但能力参次不齐,一旦出现争斗,伤亡也就跟着出现了。

  “我亲自提拔的郡守,居然在巡河的时候跌进水里淹死了?郡丞又坠马把腿摔断了?然后你们告诉我这都是巧合?”

  听到这些消息,郑王差点没把桌子拍烂,转头就报复了回去。

  年初的时候,郑王为了安排自己人,整个郑国的官场就已经斗过几回了。

  这群新提拔的官员听郑王的吩咐,也在老老实实的搞民生,但还没有见到效果,就又成了炮灰。

  亲自感受过郑国官场的混乱,惜命的官员没有犹豫多久,很快就辞官跑路。

  等这群辞官的人回到姜国,就开始跟熟悉的人大吐苦水。

  “在姜国做官,有律法审判,死得明明白白。可在郑国,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郑国如今真斗得这么狠?”

  “就是这么狠。”辞官的人回道:“我在姜国科举失利,原本准备回郑国大展拳脚,可谁知道回去办事阻碍重重,连修个水渠,弄个养殖作坊,都要受人掣肘。”

  “在姜国,可不敢有人这么捣乱。姜国贵族和官员,谁不怕御史台的弹劾。”

  “可不是嘛,姜国农庄里的猪羊养得膘肥体壮,我在郑国弄个农庄,里面养的猪不翼而飞!气得我几晚上没睡着!”

  一旦开始吐槽,就停不下来了,辞官的人接着说道:“我想让县里的百姓换上新式农具,但我一问,县里根本就没多少铁量储备,向朝中求助,一两个月都等不到回音……”

  “那这速度确实比不上姜王,当天的奏折姜王从不会拖延,一般都是当天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