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 第162章

作者:虎昭昭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好好学,以后造福你封地里的百姓。”姜蓁激励道。

  发现姜浩这小子太好忽悠之后,姜蓁对他的态度就有些无所谓了,完全没有防的必要。

  大学里的权贵子弟虽然多,可姜浩是姜蓁的弟弟,放在这群人里面,地位也不低,很快就融进了学渣组,每天准时上课。

  如今大学,没有什么寒暑假,放假的周期和姜国一样,上五修一,只有过年能放肆的玩几天 ,其他时间都要在教室里上课。

  各国如今人才短缺,大学里的学生也想赶紧抓住这个机会飞黄腾达,哪怕课业紧,也无人抱怨。

  姜浩进了大学,哪怕有姜蓁给的特权,没有淘汰风险,学得也非常吃力。

  还没上几天课呢,秋月就向全校的学生发布了新任务,“今年春耕大典的祭文,王上交给了大学的学生,你们一定要好好写,最优的那一篇,我会呈送给王上。”

  姜浩琢磨了几天,就只挤出了一堆废话出来,和其他学渣们对视叹气。

  姜国如今的商道太畅通,又还有海外的宝贝们吊着,一大批人出海,姜蓁不得不亲自下场,表达对农耕的重视。

  在直播间选好的日子里,姜蓁带领群臣,出城在农庄亲自耕种。

  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姜蓁带头推着犁在前面走,按照古礼,她推三个来回,就能收手,然后看朝中的大臣们接着干活。

  朝中大臣各个文武双全,推个犁就跟玩儿似的。

  君臣在田里干活,百姓就在旁边围观,看着看着,百姓不自觉的就吹起了彩虹屁。

  “王上的身姿真英武。”

  “田里的牛被王上的霸气镇住,好乖巧。”

  “王上犁的田可真好,比她身后的大臣犁得好,一看就是个老把式。”

  同来观礼的大学学生们,听着围观百姓的夸赞,一个个都忍不住牙酸。

  姜蓁一年能犁几回地啊,连老把式都夸出来了,姜蓁他们也就只有忙今天,之后剩下的大片土地,全都是他们这群学生的活。

  大学里培养的并不是书呆子,全科都要有所涉猎,农学更是重中之重。

  春耕乃天下之大命,连姜蓁都要亲自劝课农桑,等他们以后做官,也脱离不了土地。

  等春耕的典礼完毕,大学的学生们就开启了苦逼的农庄学习阶段,每个班级都分了几块地,开始认真种田。

  “我总觉得是农庄的奴隶不够,就拿我们这群学生来凑数。”

  “秋月校长不是说了嘛,让我们亲自体会一番农人的辛苦,才会懂得体恤百姓。”

  “那群科举生,在大学里待个一两年就能派官,可我都在大学待了四五年了,每年都下地!这不公平。”

  听着同学的抱怨,姜浩想了想,回道:“可能是你们的身份更高,更不容易体谅百姓,所以才会让你们多干两年活吧。等你们年纪再大点,应该就会被派官了。”

  姜浩如今才十岁,以后留在大学的时间更久,一群同学安慰性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同情的说道:“你且还有得熬呢。”

  “我觉得还好啊,不算太难熬。”姜浩一边犁地,一边默诵水稻种植的注意事项。

  水稻、粟米、小麦、大豆这些农作物,是最常见的,大学里的学生们只需要了解就行,百姓都知道该怎么种,不太需要他们的指导。

  红薯、玉米、棉花这类新引进的物种,就需要学生们多操心了,必须得把他们的习性记牢,以后他们说不定还得指导当地的百姓种地。

  姜浩第一天亲自种地,还有好奇心支撑,但第二天,他整个人就腰酸背痛了起来。

  “啧~年纪小就是扛不住事,我当初是第三天才腰酸的。习惯就好,每年都要痛两回的,除了犁地插秧,以后咱们还有拿镰刀收割呢。”

  姜浩可怜兮兮的说道:“我不想种地,也不想做官,就想坐船出海,乘风破浪!”

  “得了吧你,还出海呢?你上次出海肯定被王上给骂了吧。”

  “王上没骂我……”姜浩气势变弱,姜蓁虽然没骂他,但也把他扔进大学里来改造了。

  “像你这样的,啥啥都不会,出海就等着被人宰吧。”同学认真的问道:“你会看海图吗?你会看天气和方向吗?你懂得怎么驾驶大船吗?你懂得船只的结构吗……”

  每问一个问题,姜浩的脸色就尴尬一分,他确实什么都不懂来着,他就只会花钱。

  出海一趟,小半的私房钱没了。

  可就算这样,他也不后悔,因为他看到以前从没看过的奇妙风景。

  看同学不屑一顾的样子,姜浩也没生气,热情的说道:“等过段时间,我带你去坊市看过,你就知道了。”

  上五天课就能修一天假,放假的时候,姜浩就带着同学去找了之前接待他的船队,结果发现这家船队关门了。

  “这家店怎么关门了?”姜浩朝隔壁饼铺的老板询问道。

  “前两天搬到隔壁那条街去了,你多走两步就能看到。”

  坊市里的商铺是有分区的,同类型的东西都集中在一个地方,以前出海的生意不大,相关的店铺就各开各的,如今出海的人多了之后,他们就被聚在了一起。

  一跨进那条街,姜浩就找到了熟悉的感觉。

  “最新版海图,可以从港口通向孔雀王朝,只要一金就能买到。一金买不了吃亏,一金买不了上当……”

  在同学都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姜浩就递出一块金币,“拿一份地图给我。”

  “阿浩!我知道你有侯爵在身,但有钱也不是这么花的啊!”

  “您别担心,我家的海图虽然卖得便宜,但不是假货,照着这条路走,肯定能到孔雀王朝!在坊市里卖假货的罪责,我可担不起。”

  可姜浩以前是买到过假货的,闻言惊喜的问道:“如今坊市连海图也管了吗?”

  “不止海图会被查,连海船也会被抽检,不合格的造船作坊,全都被勒令关门了。”卖图的商贾一副牙疼的表情,吐槽道:“听说当初有船队不长眼,把王上的弟弟坑了,让王上注意到海上乱象,给其他船队订下了不少规矩。”

  听商贾说起这事,同学脸上的笑就憋不住了,侧头看着姜浩笑。

  作为被坑了的那个倒霉弟弟,姜浩有些不不服气的说道:“你情我愿的事情,怎么能叫坑呢?”

  商贾闻言,一拍大腿,赞同道:“可不是嘛!”

第181章

  宋国贵族继续跑

  看姜浩和商贾相谈甚欢的样子, 同学有些无奈的拍了拍额头,“怪不得王上会把你送进大学,不论是宫里, 还是在你府上, 你身边应该都是好人吧。”

  “大学里不也都是好人吗?”姜浩反问。

  他身份摆在那儿, 就算是在大学,也不会有老师和同学为难。

  “行吧,等你出来见多了,有些东西你自然就明白了。”

  如今的坊市, 除了有卖船和卖海图的, 还有卖干鱼虾和干海带的, 种类丰富。

  甚至还有专门的海上几日游的生意。

  “看, 我上次出海, 坐的就是他家的船, 安全有保障。你下次要是想出海, 就可以找他们。”

  姜浩热情的跟同学介绍,但上前一问价的时候, 他的表情就呆住了。

  “海上豪华一月游才一百金?怎么会?”

  “您要是诚心想出海的话, 九十金也是可以的。”商贾还以为姜浩想讲价, 主动退了一步。”

  同学忍不住笑, 拉着姜浩离开,劝道:“咱们再多问几家,看看如今什么行情。”

  看姜浩的神情郁闷, 同学主动转移话题,“我听我母亲说, 郑国又派了几支船队出海, 可能也想跟姜国一样去海上找金矿。”

  “我出海的时候, 也听船长说过,郑国花了大价钱来挖人,但会在海上找方向的人极少,没多少人愿意去。”姜浩认真的点评道:“就郑国如今的模样,阴阳家的人是有多想不开,才会去投奔郑国。”

  “可不是嘛。但以防万一,最近还是有大臣上奏折,建议王上加强海上防守,以防他国军队从海上突袭。”

  姜浩瞪大了眼睛,“不可能吧,他们得造多少船,才能载那么多兵卒过来。”

  “那肯定不是防现在呀,防的是以后。而且除了郑国有船队,离咱们最近的,不是还有个孔雀王朝吗?”

  这群学生在大学里待的久了,对姜蓁一统天下非常的有信心,宋国和郑国都不被他们放在眼里。也就只有很少接触的北方胡人,还有神秘感十足的海外王朝,能带给他们危机感。

  姜蓁修建港口,除了方便船只停泊,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监管进出的商品。

  船只向外运输布匹、瓷器之类的工业产品没事,但谁敢大批量的向外运输粮食还有奴隶,那就别怪姜国的军队无情了。

  姜国的造船作坊,能生产几十米宽、几十米高的大楼船,在海上是巨无霸的存在,除此之外,他们还掌握了详细的海图,完全可以在海上悄无声息的解决一两支船队。

  海上办事儿比陆地方便,当场就能毁尸灭迹,茫茫大海还没有目击证人。

  向外运输粮食和奴隶是不可以的,但从海外收购粮食和奴隶,却可以得到免除部分税收的优惠。

  商贾永远是最有眼色的那一批人,自然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但这世上总有心存侥幸的人,姜国的审查也不能放松。

  港口外因为有大批的商贾交换货物,又有军队驻守,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坊市,装货和卸货的时候,都会有守军巡查。

  “这几筐红薯和玉米是怎么回事?这可是在禁售名单之内的。”

  “大人,这是留给咱们船上船员自己吃的粮食。”

  “水稻、小麦和黄豆还不够你吃的吗?把这几筐东西搬下去。名字报上来,如果再有下次,就别想在这个港口停靠了。”

  “别呀,大人,我马上就把这个搬下去。”商贾一脸赔笑。

  有了官方的港口,在其他的小港口进出就成了走私,渔民出海捕鱼捞虾这种事情,官方不会管,但要是有大船进出,被盯上就完蛋了。

  守军没收完红薯和玉米,忍不住埋怨道:“我看你们就是心存侥幸。和郑国、宋国他们做买卖的风险,可不比去海外找金矿的风险小。”

  商贾不敢反驳,做出一副老实的表情。

  也就只有春耕的时间,守军查粮种查得严,平时查得最多的,还是盐铁。

  姜国的精盐,哪怕拿到海外,那也是极具优势的拳头产品,屡禁不绝。

  海外那片广阔的世界,吸引了大批商贾行动,姜国的贵族和君侯还是比较稳重的,没有冒险的打算,可郑国和宋国,却默契的把目光移向了海外。

  尤其是宋国,在被姜国攻下五十城,丝毫没有还手之力,连宋王都觉得,下次再战,宋国还是会败。

  在大炮出现之前,防守战是最好打的,只要城池里囤够足够的粮食,城墙够高,就算被围困一两年,城内的人也会安然无恙。

  可现在嘛,防守个几天,城门就会被轰烂,也就是姜国军队口碑好,暂时还没有屠城的记录,否则其他人早就望风而降了。

  宋国战败之后,有姜国这个外部压力,宋王倒是勤政,督促庶民耕种,兵卒训练。

  如今,他又多了一个目标,寻找海外的新大陆,实在打不过姜国,他们也能乘船跑路,转移王室宝藏,以后说不定还能复国。

  “怎么海外岛屿大多是蛮夷之地。而且这些岛屿距离姜国这么近,我们的人要是驻扎在上面,很容易被姜国船队发现。”宋王问道:“就不能再走远一点吗?”

  “我们手里就只有近海的海图,再走远一点,能不能回来就不一定了。”临时组成的海军将领,一脸尴尬。

  这海图还是他们从姜国买来的呢,是由姜国商贾摸索出来的。

  不过他们的船都没有姜国的楼船大,去不了太远的地方,就算他们出海,在海上,照样干不过姜国船队。